本期目录
1.2 本期关键词——自组织学习行为 学习究竟是什么 微薄地址“串串香” 孩子的为什么 非正式学习 英文学习
“收集、管理和使用信息的方式,决定了你的输赢。——比尔~盖茨”
在2010年TEDxYUE在广东30所高校举行之后,今年在益暖中华的支持下,TEDxYUE计划把TED带到全国范围的100-300 所高校。根据TED官方的建议,TEDxYUE会以TEDx University Day的形式协助各地高校的学生在4月22日举办各自的TEDx活动, 并且会经益暖中华资助,给每所学校250-300元左右的经费资助,参与的方式详情请关注:TED2011大会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研究专家讲座PPT
华德福教育
第一所华德福学校于1919年创立在德国的斯图伽达(Stuttgart)。当时,一位德国企业家依米尔默特(Emil Molt)邀请鲁道夫·史代纳根据人智学的研究成果,为他的香烟厂工人的子弟办一所学校,并以工厂的名字Waldorf Astoria命名为Freie Waldorf Schule(德语)。这所学校办得很成功,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代表未来教育的典范。后来,凡是实践这一教育理念的学校都被称为华德 福学校(Waldorf School),也被称为鲁道夫·史代纳学校(Rudolf Steiner School)。
华德福教育就是配合人的意识发展规律,阶段性针对意识来设置教学内容,让人的身体、生命体、灵魂体和精神体都得到迎合和发展,因为 人的自我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身体、生命体、灵魂体和精神体都扮演不同的角色。针对人的深层意识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成长为自己,最终才能达到具有超 越物质、欲望和情感的洞察与判断力,结合与生俱来的智慧和本质达成自我,最终找到自我的定位和人生方向。
图片摄影: 火热六月
Scratch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开发的开源软件。它不需要和传统编程软件一样一行一行地“敲”代码,而采用类似于乐高 积木的方式“堆 叠”程序,通过拖拽已定义好的编程模块,可以快速地实现程序,适合于中小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理解编程思想。编好的程序可以上传到网站分享,也可以下载别人的程序进行分析。该网站全球已有30多万注册用户,有50多万已经完成的程序项目。
2010年五年级的第一学期,女儿在学校开始了正式的思维导图学习,从女儿每次作品的感言,感受到女儿的思维变化。女儿每次制作完 思维导图都拿着图与我分享,并激动地对我说:“妈妈,这幅图是我目前为止最好的一幅,我真有成就感,快看看看好不好。”她的图确实在不断地进步着。看着女 儿由制作思维导图带来的成就感,我也为她高兴,同时也惊叹她的制作创意和制作水平。
高中生物:孟德尔定律——分离定律的备课过程
备课思路应该是怎么样的? 如果按照CSO(content student
objective)的备课方式,那么就应该从教学内容、学生以及教学目标三个角度来准备这堂课。过去的备课方式是备教材、备学生,但是某节课的内容不仅
仅限于教材,为了深入教师还要查看其他资料,比如大学教材、专业书籍以及网络等,所以说备内容会更准确。备学生其实就是要了解学情,但应该进一步细化,比
如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已有的前科学概念,了解以前学生的学习困难所在等等。在对内容的知识联系有
了清晰深刻的认识之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标准要求来确定本节内容的具体教学目标。接下来就是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组织(Process)方式了,
为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也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一些显性或者隐形的评价(Assessment),但有时候课时紧张,这个环节不一定有或者变成了隐形的
提问。
淄博地区的学科教师群体可以看做一个群体,他们学习的行为方式与行为发生存在一些规律。通过对淄博市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群体具体案例的分析,重点分析 了从2009年初到2011年初近两年群体学习活动行为的发生,发现区域学科教师群体系统存在从他组织走向自组织的可能,团队学习是自组织形成的必要条 件。走向自组织的区域学科教师群体系统的自生长行为,是团队学习在系统中的复制行为。详细内容请看:
我陆续地阅读了桑新民老师的一些文章,内心常常有一种被感动和震撼的感觉。我把阅读中的一些摘录和感想通过这个主题贴跟大家分享。
桑新民:“教师虽有各自不同的专业, 但各专业教师共同的使命应该都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然而大多数教师把所有精力都花在研究和传授专业知识上, 从来不教学生如何学习, 甚至不知道应该在研究学习上下功夫, 以至连自己都不知道如何高效地学习。”
“学习是教学的基础、教育的基础, 如何提高个体与社会的学习能力, 显然应该成为教育学理论研究的最重大课题, 然而在现行教育学的教科书中, 不仅没有专门的章节研究和讨论学习问题, 甚至连学习的概念和定义都找不到。”
“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深入探究学习科学与技术, 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这不仅是多学科交叉的前沿探索, 而且面临当代信息技术的挑战, 尤其要冲破现行教育观念、体制和学 生多年来形成的学习习惯等重重障碍, 还有教师评价与考核、晋升政策、体制的束缚, 其中的艰难和酸甜苦辣, 没有真正置身其中, 恐怕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
“在艰难的学习文化创新探索中,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 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中, 学生是不可能真正成为学习主体、主人的。只有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 运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新型课堂中迎接各种学习挑战, 充分施展每个人的创造性才华, 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有可能确立; 也只有当他们真正理解了学习之不可替代性,真正懂得了应该也必须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承担全部责任时, 他们才会努力去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只有进入到这样的学习境界, 学生才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摘录自《学习在你身上真的发生了吗》(2008 年第2 期(下半月)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微薄地址“串串香”
微薄这个词已经不是什么新词了,从报纸、杂志到电视、网络,甚至公交车、地铁的广告,都充斥着这个新词。这期关于微薄的教育应用,我们采用列表的形式列出老师们的微薄地址,大家在这里相互“串”起来,形成一个互相交流的团体,让微薄的碎片性知识更好的流动……
教师们的个人微薄
团队及群体的微薄
怎么对待孩子的“问题”?
每一个孩子,从会说话起,小嘴巴一刻不停地在对周围世界问着“为什么”。很多做家长的人应该都有同样的体会——那就是孩子问题真多。
我的孩子就是喜欢提问的小孩,我曾经随手做过一些记录:
以前,我认为小孩喜欢提问题,说明他对外界有好奇心,要多多给予鼓励。于是每次“为什么”一出来,我就积极的给予答案。同时鼓励孩子参与讨论,认为那是对语言能力的锻炼。曾经我对自己的做法很满意。
现在几年过去了,孩子慢慢长大了,虽然还是爱问“为什么”,但是他自己对于问题也有了见解,有的时候提问只是为了考考妈妈。
最近反思给孩子解答问题的整个过程,我发现以前的我太过急噪,忙着给孩子“灌输”了很多知识性的概念,虽然也有互相讨论和互动的过程,但“留白”还是太少了。
尤其是读了薛涌的用八年时间回答三岁女儿的一个问题 ,感觉应该多考虑孩子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怎样的回答(包括内容、方式、时机)才能给他最大益处,同时尝试让孩子自己整理思路,慢慢找到答案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软件推荐:桌面排版软件Scribus
Scribus 是一个桌面排版(DTP)软件,是一个以GNU通用公共许可证发布的自由软件。提供Linux、Unix、Mac OS X、OS/2以及微软Windows上运行的原生版本。它以其广泛的页面布局功能堪比于其他非自由应用程序,如PagePlus、QuarkXPress 和Adobe InDesign。
Scribus 灵活的布局和排版,并有编写档案专业品质图像设置设备的能力。它也可以创建动画和互动的PDF图像和形式。示例使用包括撰写小报纸、小册子、简报、海报和书籍。
张春雷博士的例子:什么是非正式学习,这就是非正式学习
真的很巧,做班车时遇到2两位科教同行,一个是课程所的裴新宁老师,一个是脑科学认知的陈老师。一聊结果陈老师是跟我来自一个学校,且曾经是我师姐的同事。世界真小!
其实我是偶然听到这两位再聊“解构、变构”什么的,聊学习科学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难,聊最近裴老师出的一本新书“变构模型”。我 就猜到了,这是同行兼同事。后来,我忍不住了,插入进去,先自我介绍,互相通报姓名,于是就认识了。裴老师还给了我很多其他有用的学术信息,真好。你看, 就是在这不经意间学习就发生了,学习的网络就初步建立起来了,什么是非正式学习,这就是非正式学习。
学习究竟是什么——焦尔当⋅安德烈教授访谈录,载《全球教育展望》2008-1,第13-20页
Passage1: Offered by Lawton Andrew, type: *** Degree of difficulty: ***
Passage 2: (By JM Zhang)分享一些英语网站:http://blog.163.com/zhangjm_email2005/blog/static/13824386201111465131635/
这里汇集的英语学习材料很系统,比如新概念系列,儿童动画儿歌,小故事,游戏等,非常好
适合对象:初级学者-中级学者
Passage 3: (Offered by Elfin)适合对象:中高级学习者
先推荐罗素的这一篇文章:《THE PROBLEM OF CHINA》 http://www.gutenberg.org/files/13940/13940-h/13940-h.htm
另外,需要大家在提供文章的时候能够提供适合的阅读对象,效果就更好了。
希望有经历的老师或朋友,能够参与到我们的组织志愿工作中,我把可能的分工罗列一下,大家可以补充:
……
大家可以在活动页面下报名,选择想做的内容,可以添加新的工作内容。
图片摄影: 火热六月
欢迎加入教育大发现社区,加入方法很简单:
教育大发现社区 GoolgeGroups 论坛三月新成员
首先,感谢所有社区成员一同努力协作创造了智慧财富——教育大发现社区简报。简单的说,社区简报就是总结教育大发现社区近期动态、成果、反 思的电子刊物,每月两期。以实现对内促进社区知识管理,向外传播分享社区实践的目标。简报编写采用开放参与的模式,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简报内容大部分原创 于社区GG论坛、社区网站及社区活动项目等,是社区集体智慧的结晶。
感谢以下简报编辑人员(排名不分先后)的辛勤努力:
王震一 郑春慧 孙航卫 王莹 赵国庆(北师大) 闫英琪 陈洁 赵瑞芳 赵国庆 翟涛 研几夫人 张晋梅 康文霞 李新宇 王万清 张春雷 秋子 庄秀丽 馀波 吴长城 李明山 曹原 叶平 火热六月 王军
如果您愿意参与简报,请您填写报名表
您有任何关于简报的问题,可以直接发帖到这里教育大发现社区(SocialLearnLab)论坛!也可联系我,我(吴长城)的邮箱: chengcheng1098#gmail.com(将#改成@)
总 编:吴长城 | 副总编辑:李明山 | 文字编辑: 郑春慧 王万清 张桂琴 庄秀丽 王飞 | 美术编辑:孙航卫 王莹| 发 行:李明山 | 图片摄影:火热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