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手拉手】提炼好的教学设计的指标

1 view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wenxia kang connie

unread,
Sep 1, 2010, 11:22:35 AM9/1/10
to 淄博周村教育网络教研(zhcedu), sociallearnlab, jinshanmongolia-teaching, esl-teaching group

在黄利峰老师,[SLL:7979] {教研手拉手}上海世博会展馆秀活动 

https://mail.google.com/mail/?shva=1#search/%E6%95%99%E7%A0%94%E6%89%8B%E6%8B%89%E6%89%8B/1286c636a9b0b7bf


这个帖子中,庄老师提出了好的教学设计的指标的提炼相关的问题,我觉得很有意义。在我们尝试修改的过程中,逐渐把握什么才是好的学设计这样的指标是非常有必要的。


所以,特把内容独立发帖,和老师们探讨。

 

在 2010年5月6日 下午7:37,xiuli.zhuang <xiuli....@gmail.com>写道:

在 2010年5月6日 下午3:54,bao shijuan <shiju...@gmail.com> 写道:
> 黄老师设计的任务很具有实践的价值。。期待学生们的小报哦

==> 黄老师设计的这个世博会主题,不同学校的老师,都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这个学习活动,活动设计非常好。

另外由这一段话:

“经过制作邮票和学生证二个制作活动后,四年级的学生对WORD中的图文混排有了初步的熟悉,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技能和应用能力,并在学习应用技术的同时,对世博会有更多的了解,每位同学选择一个展馆作为究对象,用电子小报的形式呈现出来,再进行打印,开展一个世博会展馆秀的活动。”

==> 基于庄老师的内容,我对黄老师的设计好的地方总结几点指标。
指标1:对学生情况的充分把握,包括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水平,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这一点非常关键,在我前一段准备公开课的时候,对这一点把握就不足。在试讲的几个班中,学生水平较好,课堂进展顺利,本以为学设计已经没有问题了,但是在正式公开课的时候,却发现所上班级的学生基础偏差,临场新出现很多问题。
所以,每个班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学情,深入了解学生,是实施好学的关键。
至于如何,到位地把握自己学生的情况,有经验的老师不妨分享一下。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包括,具体要了解学生的哪些细节,如何才能知道这些情况?
 
看出黄老师设计的一些活动,都非常好,为什么会感觉好,这种好究竟具体表现哪些指标上呢?如果我们能够把握这些指标或者维度方向,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学。
 

指标2:学设计具有新(心)意,结合现实生活,体现时事性。
其实,这一点不太好概括,不知道概括得准不准。

大体意思就是:师做学设计,要真正用心去想,挖掘生活中,尤其是于学生生活相关、学生关心的话题,这就是心意和新意的结合。是否用心做学设计,学生、有经验的老师很容易就感知到了。
黄老师的设计,在学生具备了WORD中的图文混排的初步基础上,考虑到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的情况下,结合“世博”这一社会上普遍关注的话题。让学生学有所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兴趣会很高。所以,不能不称之为一节好课。

指标3:学设计要有层次性,体现学生的能力提升,有利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这一条,可能与指标2有重复的地方,但实质意思侧重不同。这里侧重关注学生能力的逐层提高,由基础知识的掌握,到应用能力提升,到综合能力的培养。)
希望其他老师,再帮忙改进。



--
Wenxia Kang (Connie)
Master candidate
Schoo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hone 1314-133-8993
email: conn...@gmail.com
http://www.haokanbu.com/user/71464/
http://blog.stnn.cc/wenxia/Efp_Blog.aspx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