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可视化表达

0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Qing

unread,
Mar 24, 2008, 2:06:34 AM3/24/08
to tt...@googlegroups.com
今天谈论的话题跟bi关系不大,但也算有点关系。

很多时候,人都会思考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我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不会那么做,为什么我会快乐,为什么会有罪恶感。大家都想过吧,我不知道这些问题属于哪个领域的,但近来看弗洛伊德的理论,发现在他那里能够找到一些答案。他是精神分析的创始人,看这里有个词——分析,所以,跟bi也算是近亲。

他曾经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我发现,这对解释上面的一系列疑问很有帮助。这里,我不想去重复弗氏的理论,只是想谈谈结合自己的实践对这三者的理解。而且,准备用图形的方式来表达。不过请注意,图形的表达比文字虽然要清晰,但显而易见的缺点在于它有更大的歧义和误解,图形的作用是在于针对一个陌生话题的启发性。下面,就先给出这一副图,请参见附件。

本我是一条虚直线 i,超我是一条虚曲线 s。自我,是徘徊在本我与超我之间的一条实曲线e。

横坐标是人的出生到死亡,纵坐标,是欲望到理想。这种表达,很难表达欲望与理想是一种简单线性关系,理想就是无欲一样,不能这么说。所以,这里的纵坐标可以看成是一种示意。而理想是什么?开始,想用道德这个词,不过并非如此,道德是塑造超我的一种力量而已。

本我作为一条直线的意思,是指人的原始欲望,是一样的,无论男女,无论贵贱。这原始欲望按照弗氏的说法,包含了性的渴望、攻击欲望、食欲。性的渴望比如包括了俄狄浦斯情结、同性恋情结等等。这些东西每个人都一样。这其实就是人性善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是已经争论世世代代了。在此我可不想争论它,觉得这个问题根本就不存在,善恶已经是人的道德判断,是人自己的概念,没有善的概念,自然也就没有恶的概念。因此,人刚出生的时候,只具备了本我,或者说本我、自我和超我是一样的。

本我是遵循快乐原则的,怎么快乐怎么干。古人说食色性也,是这个意思,但我不明白,为什么不将攻击当作本性之一。这明明是人的本性,动物就有的。而且从我儿子身上也能看出来,更小的时候,他打我一下,自己开心的不得了。如果兄弟惹了他,就动手,这不是本性是什么。可从没有人教他过。反倒是长大一点后,打了你,过了瘾,然后还来安抚你,摸摸你,以示关心。这肯定是大人们对他说,打人不对。他开始不由地抑制本我了。

而随着成长,人受到教化,开始灌输道德伦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事情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你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不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外界的影响,以及自我的作用,开始塑造他的超我。超我是不断变化的。

用理想来衡量超我是有问题,其实更确切的是一种个人的认可。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本我是潜意识里面的,你自己可能并不知道。比如你的同性恋情结。而超我也是,很多时候你甚至也不知道,其实你是想成为那样的人。只是从某些蛛丝马迹看得出来。

比如在几个月前,曾经写过一篇《关键字》的文章,其中提到很多人其实对一些词汇是非常敏感的,如果你说中要害,那将会让他非常舒服。比如忠诚、开明、理性等等,这些词跟他内心的超我标准是符合的。有时候他心里满意,但表面上还是很厌恶的样子。而且,说出这些词也会帮他不断改变他的超我标准。如果他接受了"理性"一词,他会越来越理性,因为他认为他应当就是那样。这时候,自我也在起着作用了。

自我,就是现实中的"我",就是一个人现在这个样子的我。本我、超我,都是虚的东西,没有人可以完全做一个本我,也不会达成他超我的境界。自我是本我、超我,以及外界世界之间的一个矛盾体。本我给他带来原始快感,但超我又在不断给他失败、罪恶感。于是,自我便在本我与超我之间徘徊。有时候,他精神焕发,奋发图强,离超我近一些。有时候,他颓废消沉,放纵自己,离本我近一些。

这样说,好像本我就是罪恶的一般。就好像动画片里面,天使跟恶魔的斗争,一个头上长角的拿着叉子的小人儿督促他干什么坏事,另一个头上有环,背上长翅膀的小人儿阻止他干这事儿。这就是本我跟超我的斗争。当然,一般来说,本我是魔鬼的一方,但问题是,这是因为社会道德就是这样认为的。

自我的形成有若干种心理防御机制在起作用。比如压抑,封建时期的禁欲就是如此。比如否认,小孩儿的撒谎行为就是如此。比如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是一种合理化防御机制。比如破罐子破摔,就似乎一种退化机制。等等,诸如此类,似乎举出有十二种防御机制。不过对此,我了解还不是太深。不过可以看到这些机制的作用就在于,让自己更趋于超我,或者是让自己的快乐。

上面提到超我的形成不光是道德的作用,还有自我的作用。一个人的自我有时候要释放一下本我的欲望,有时候又追求超我的崇高。快乐跟痛苦交杂。一个人享受了原始的快乐,却很快被来自超我约束的罪恶感影响变成痛苦。一个人,追求崇高的快乐,却发现自己不能满足原始欲望的痛苦。

快乐这个东西,人说知足常乐。可是,人就似乎这样,不能总是快乐。所谓知足常乐,恐怕也就是将超我标准放的低低,不要轻易去改变。本我欲望满足带来的快乐,只管享受,没有超我来给他罪恶或者羞耻感。而追求超我的快乐,却也不过分抑制本我欲望为前提,这样的人,也许快乐的时候确实多点。

用这三个"我"的区别,可以解释人们很多的行为、想法,大家也不妨试试。可能有人说,好吧,就算你这个对,可是有什么用呢,还是一种解释,就像古人看到闪电寻求一种解释那样,是一种自我安慰罢了。

我想,这有一个好处。他能够帮助你调节你的情绪,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你自己。当然,如果大家就这样接受这种理论也就跟迷信差不多,还是得跟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看看,咦,果然是这么回事。或者说,嗨,这就是扯淡。但扯淡也不妨,不妨说说不同的意见。

ies.jpg

George Zhang

unread,
Mar 24, 2008, 3:15:58 AM3/24/08
to tt...@googlegroups.com
写的够透彻
其实当你能够清晰的听到内心的声音的时候,就只有一个"我"

关于这个三个我的模型,可以再加上环境变量

在08-3-24,Qing <happ...@gmail.com> 写道:
今天谈论的话题跟bi关系不大,但也算有点关系。

很多时候,人都会思考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我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不会那么做,为什么我会快乐,为什么会有罪恶感。大家都想过吧,我不知道这些问题属于哪个领域的,但近来看弗洛伊德的理论,发现在他那里能够找到一些答案。他是精神分析的创始人,看这里有个词----分析,所以,跟bi也算是近亲。



--
Best Regard
George Zhang

看图说话 blog   ***
http://godcode.yupoo.com
黑白暗房   *****
http://birdzhangxiang.spaces.live.com

villa7 li

unread,
Mar 24, 2008, 8:29:13 AM3/24/08
to tt...@googlegroups.com
今天看到一个帖子,说屎与猪的《征途》,是利用人性的懒惰、贪婪、仇恨、暴力、掠夺、权力欲等等阴暗面,不知道这些是不是人的本我的一部分
 
据说就是把"七宗罪"都凑齐了。玩家首先被游戏的"免费"所吸引(贪婪),再加上这个游戏里面不需要走远路、绕迷宫,不需要修炼(懒惰),于是纷纷进入游戏,很快被高级玩家秒杀,激起了报仇的欲望(仇恨)。接下来就是用人民币和游戏系统进行交易,购买到高级装备,然后去杀人、侵略(暴力、掠夺)。最后,玩家成为游戏世界里的帮主、国王(权力欲)。
 
有时候觉得思考多了类,干脆什么都不想,反正就这么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
 
 
在08-3-24,Qing <happ...@gmail.com> 写道:
今天谈论的话题跟bi关系不大,但也算有点关系。

很多时候,人都会思考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我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不会那么做,为什么我会快乐,为什么会有罪恶感。大家都想过吧,我不知道这些问题属于哪个领域的,但近来看弗洛伊德的理论,发现在他那里能够找到一些答案。他是精神分析的创始人,看这里有个词----分析,所以,跟bi也算是近亲。

supper

unread,
Mar 27, 2008, 5:14:06 AM3/27/08
to tt...@googlegroups.com

其实人穷其一生只需要做到认识自己就够了,一切所谓的规则都在自己的灵魂深处,那里也是自己与自己的战场.

ps:摊主是不是该回一下那位友邦人士monica的文章,别个也是诚心来请教,英法夹杂一大堆的表述,我反正没搞明白,不晓得你搞明白没

2008/3/24, Qing <happ...@gmail.com>:
用这三个"我"的区别,可以解释人们很多的行为、想法,大家也不妨试试。可能有人说,好吧,就算你这个对,可是有什么用呢,还是一种解释,就像古人看到闪电寻求一种解释那样,是一种自我安慰罢了。

我想,这有一个好处。他能够帮助你调节你的情绪,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你自己。当然,如果大家就这样接受这种理论也就跟迷信差不多,还是得跟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看看,咦,果然是这么回事。或者说,嗨,这就是扯淡。但扯淡也不妨,不妨说说不同的意见。







--
The Glory and The Dream,Buried in The Life......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