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BI如何与企业管理系统结合?

1 view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wikicc

unread,
Feb 28, 2008, 9:52:22 PM2/28/08
to tt...@googlegroups.com
不知道有没有深入思考过?
前段时间,看杨林的"商业智能如何支持ERP" http://www.ynceo.cn/Article/jzqb/syzn/200409/3208.html
个人觉得还仅仅停留在对单个管理应用系统的分析,这种分析应该是很直白的,谁都会有这个想法。应该更加深入、系统。

我简单拟了个思路,抛砖引玉。
1、BI如何支持企业战略目标、决策
   从业务角度分析,涉及哪些管理或经营思想、或业务需求,比如平衡计分卡。
   技术实现一般有哪些方法。

2、BI如何支持企业运营
  个人觉得主要包括四个方面:a、企业人力资本模型的建立。 b、企业绩效管理、财务管理、合规管理模型的建立。
c、营销分析模型(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模型的建立等等)。d、供应链分析的模型

3、BI如何支持ERP、MES这些实时操作型的管理系统,如何通过嵌入业务流程去进行分析决策?

最重要的是,这三者之间如何相互影响,真正去支持企业级BI的实施。
上面的思路,可能会笼统了一些,但对大企业来讲,不可避免会涉及到。

我没做过和参与BI项目,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达人指正。

interstage

unread,
Feb 28, 2008, 11:10:39 PM2/28/08
to ttnn BI 观点
对于,这个"商业智能如何支持ERP",就是我一直在说的战略管理和执行力形成闭环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思考过,个人感觉可以在技术上如下介
入:
1,基于BSC或者KPI的仪表沙盘中,每周根据do action的功能,出process manager guider,这个可以以文挡方式与
MAIL结合,使业务人员在ERP执行中,每周根据process manager guider进行调整.
2,在1的基础上,2个BPM(business performance manager和business process manager)依靠
BPR的理念在技术做接口结合,其实这也是ORACLE和SAP整合HYPERION和BO后与他们的ERP系统的必然做法,在国内就看金蝶或者用友的
产品改造方式.
3,就是基层用户持续改善的BI和ERP操作的闭环结合,这个目前其实还是在管理方法讨论阶段,最多目前以反向的process manager
guider提交到主管领导.

所以,闭环并不是很难,难的是一旦闭环后,BI和ERP就整体化了,我们就无法区别什么是BI,什么是ERP,这样BI必然分解,分解成技术型BIer
关注的基于数据管理层面和数据采集层面的BI(技术层面),和咨询方/用户方关注的基于在证实和证伪中判断出可执行的战略式BI(方法论层面),这样对
BI需要明确再次定义,是明确在技术层面还是明确在方法论层面.使目前传统的BI经过凤凰涅白后获得新生.

所以,正如QING所说的,我一直在做广告,从"OLAP工具毁了BI","非技术层面的持续改善BI","BI作为独立概念已经消亡"到"风雪上BI
变成笑话",其实一直在鲜明的阐述我的BI观点,就是随着战略管理和执行力的整合,传统的BI需要重新定义.

On 2月29日, 上午10时52分, wikicc <wik...@gmail.com> wrote:
> 不知道有没有深入思考过?
> 前段时间,看*杨林的"商业智能如何支持ERP" *http://www.ynceo.cn/Article/jzqb/syzn/200409/3208.html

Qing

unread,
Feb 28, 2008, 11:48:45 PM2/28/08
to tt...@googlegroups.com
建议这种话题,可以用一些实例说明,总是说道理也挺没意思的。

2008/2/28 interstage buer...@gmail.com:
 我没做过和参与BI项目,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达人指正。

林 林

unread,
Mar 1, 2008, 11:22:39 AM3/1/08
to tt...@googlegroups.com
第一次回复,呵呵.因为我是做管理软件研发的,即ERP.我们一直在努力在ERP中嵌入BI,实际上,这两年,BI在业务领域的发展跟ERP是息息相关的,比如BPM等等.国内ERP厂商在BI发展上还是很弱的,主要原因我想还是在技术壁垒上,一般人眼里,BI技术的核心是OLAP,而OLAP就像关系数据库,基本上中国没戏,研究不出来,没有OLAP,就不敢说BI了.
但是,从业务层面上,国内ERP多少都跟BI有关,特别是现在大家都在研发KPI,BPM等.
我有几个问题想咨询一下大家.
1.是BPM的核心是不是BSC,管理软件如何把BSC体现出来,通过KPI吗,国外BSC产品主要功能有哪些?
2.BSC如何反馈到业务系统,如何形成闭环.有产品吗?
3.KPI系统的实现,需要什么核心技术吗?KPI的数据来源可以是什么,是OLAP,数据仓库,或者业务数据.软件如何支持客户可以自己定义kpi,包括基础kpi和公式派生kpi.
4.KPI历史数据如何保存,有项目经验的同学介绍一下客户对kpi历史数据的需求.历史数据在时间纬度上要求如何,比如有些KPI可能只需要按日计算,有些可能需要按月.
5.国内产品的BPM系统,一般只包括主题分析,kpi仪表盘,其它都没有,能介绍一下BPM应该包括哪些功能.
 
希望大虾们多讨论,促进国产BI的发展,谢谢.


Date: Thu, 28 Feb 2008 20:48:45 -0800
From: happ...@gmail.com
To: tt...@googlegroups.com
Subject: Re: BI如何与企业管理系统结合?

Qing

unread,
Mar 3, 2008, 2:28:58 AM3/3/08
to tt...@googlegroups.com
积极响应你的处女回复。
 
BSC是BPM的核心的说法不大准确,就BPM、KPI的软件工具来说,技术含量应该不高,更多可能是前些日子提到的用户体验的问题,如何让用户用着顺手。那些KPI的设计相对这些工具来说,恐怕是更软的东西,也是更有决定性的作用。
 
关于BPM,现在有个协会,好像都已经2.0了,是几个厂商整出来的。反正我感觉这玩意儿在技术上不算高深,但在应用模式上是比olap、挖掘这类应用更加清晰,因为他有管理理论的支撑。不过这又是他难以实施的地方,因为这就要求必须得自上而下,得先有管理才能用工具,而不是用工具去优化管理。
interstage在这方面是很有见解的。
 
说这个话题,要不就谈到具体软件的设计上面去,要不就谈到如何用它,是关于用户体验的问题,要不就是如何设计KPI,谈管理。还是建议拿一些具体案例来说事,下面是以前的一些东西。
 
参考:
2008/3/1 林 林 <stoge...@msn.com>:
第一次回复,呵呵.因为我是做管理软件研发的,即ERP.我们一直在努力在ERP中嵌入BI,实际上,这两

wikicc

unread,
Mar 3, 2008, 2:50:14 AM3/3/08
to tt...@googlegroups.com
这几天其实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Qing说的拿具体案例来说事是一种分析和学习方法,但目前BI真正的处境是国内BI的应用大多以报表为主要应用方向。对于BPM或者绩效管理也停留在大都在KPI应用,真正深层次的挖掘需求是有的,但通用的分析思路和模式大家还在探索之中,而且可能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其需要分析的具体问题也不尽相同。

这个问题背后可能需要解决的是:
与财务系统或者SCM、CRM结合,能给企业管理带来哪些战略决策或业务上的智能。
目前国内应用情况是什么样子的,有关BI的设计和管理思想是不是真的让企业客户有能力和有基础去实施,毕竟从报表一下子跨越到方案选择就像从社会主义跨越到共产主义。结合BI应用现状谈或许更有效。

从管理来谈会比单纯从用户体验,BI展现更直接源头...也更能从本质上去思考这个问题。

petex

unread,
Mar 3, 2008, 8:19:35 AM3/3/08
to ttnn BI 观点
第一次发贴,说说自己的状况。

我是一个制造企业的MIS,公司用的是台湾的erp,同时还买了他们的bi,和他们自己开发的模型。虽说比excel好多了,但还是推广不起来,只有销
售部门在用,目前只是取代了erp里面的报表,KPI都没人看。想想还是定位不明确,先给部门主管看,他们说操作复杂,界面不好看。it也就 不敢拿给
老板看,老板不看就缺少推动力,没进度。

不能说这套系统好,但怎么也比erp的报表好,中层主管还没有数据分析的能力;

感觉里SCM,CRM,BPR,BSC这些还很远。

petex

unread,
Mar 3, 2008, 8:27:13 AM3/3/08
to ttnn BI 观点
非常赞同wikicc的观点,国内的bi应用还停留在报表分析上。

我在一家台资的制造厂做MIS,公司买了bi,2年了才只上了销售模块,不论是操作的方便性和管理价值都离管理层期望差很远。我们的主管只会在月底的时
候才看报表,只看总数不会分析。真的是苦恼啊。

想请大家推荐销售分析和成本分析有关的案例,多谢。

raullew

unread,
Mar 3, 2008, 10:06:12 PM3/3/08
to ttnn BI 观点
我前些天看到的一段文字

某些企业的信息部门经理经常会有这样一种苦恼。举个例子,某个企业的报表中发现某个大类的促销额占比50%以上,同时它的毛利亏损20%,通过数字可以
分析出某些商品可能促销力度太大,导致了报表数据异常。结果一查数据,果然某些商品正在大幅度促销,促销差价达到了50%。进一步分析发现,由于这些商
品的促销已经大大地影响到了其他同类商品的销售,销售额全部集中到这几个商品上。这样商品销售越多,毛利亏损就越多。另外,通过分析这类商品的客篮品
种,发现这些商品的同篮商品没有规律性,并且数量也没有大的增长,因此,可以断定这类商品的促销不但无益于其他商品销售的增长,而且还进一步影响了其他
商品。当我们的信息部经理把这个情况告知采购部经理的时候,采购部经理说这些商品是换季打折商品,而且厂方贴补其中的促销差价。这就是采购部的正当理
由。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不支持这样解释的理由。商场仅仅为了使这家厂商处理过季商品,却牺牲了其他同类商品,其余的商品成了衬托这些换季商品的摆设。如果
这种促销可以带动其他商品的销售,也还说得过去。但是它并没有为其他的商品带来客流量。如果这是鞋子的话,连一双袜子和鞋油的销售都没有带动。结果这些
商品只是满足了贪便宜的顾客和挽回损失的厂商,却使这个季节商品的正常销售受到换季商品的影响。难道这会提升门店的商品和价格形象吗?如果商场卖不掉这
些商品,对它没有多大损失,商场完全可以捆绑其他东西进行销售,例如,如果是鞋子,可以捆绑袜子或鞋油,反正卖不掉不是商场的损失,卖掉了还可以带动其
他商品的销售。

这个案例我认为是比较残酷的
残酷的地方在于——
我们总是抱怨客户(内部或是外部)不会分析,连最简单的报表都分析不来
但不会分析的人恰恰是BIer自己

Qing

unread,
Mar 3, 2008, 11:36:20 PM3/3/08
to tt...@googlegroups.com
这个案例的分析不是挺好的嘛,暴露了问题,也分析了可能的原因,而且给出了行动建议。
 
不过,这事情由信息部经理告诉采购部经理似乎有点问题吧,你想,采购部当然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咱的心理在阴暗些,猜测,保不齐这个背后有什么私人利益在里面呢。因此,问题暴露出来,行动建议应当给正确的人。
为什么这个案例是残酷的?
 
2008/3/3 raullew <rau...@hotmail.com>:
...某些企业的信息部门经理经常会有这样一种苦恼。举个例子,某个企业的报表中发现某个大类的促销额占比50%以上,同时它的毛利亏损20%,通过数字可以...

raullew

unread,
Mar 4, 2008, 12:53:18 AM3/4/08
to ttnn BI 观点
以企业级客户为主的公司,事实在数据之外,因此BI很尴尬

On 3月4日, 下午12时36分, Qing <happys...@gmail.com> wrote:
> 这个案例的分析不是挺好的嘛,暴露了问题,也分析了可能的原因,而且给出了行动建议。
>
> 不过,这事情由信息部经理告诉采购部经理似乎有点问题吧,你想,采购部当然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咱的心理在阴暗些,猜测,保不齐这个背后有什么私人利益在里面-呢。因此,问题暴露出来,行动建议应当给正确的人。
> 为什么这个案例是残酷的?
>
> 2008/3/3 raullew <raul...@hotmail.com>:
>
>
>
>
>
> > ...某些企业的信息部门经理经常会有这样一种苦恼。举个例子,某个企业的报表中发现某个大类的促销额占比50%以上,同时它的毛利亏损20%,通过数字可以.-..- 隐藏被引用文字 -
>
> - 显示引用的文字 -

interstage

unread,
Mar 5, 2008, 2:36:55 AM3/5/08
to ttnn BI 观点
小声点,你把真相说出来了,就是其实BIERS真的不懂报表分析,不仅仅在企业级客户为主的公司,在垄断性公司也一样,以前有了BIER牛比的很,说自
己搞什么500强企业的电信级BI,当时我还真以为BIER在电信级BI为电信贡献很强,直到今年,我自己负责移动第一个全网项目的运营,才发现,那些
BIER在电信级BI项目中的贡献基本为0.
事实在数据之外,这其实不是BI的尴尬.BI只解决数据到知识的层面,无法解决知识到智慧的层面.有知识的人未必有智慧,这是管理人员都知道的事情,但
中国BIERS都不知道,以为他们掌握了知识,就掌握了战略管理的层面,但缺少知识转化成智慧的一个因素,就是思考. 这个思考的基础是基于行业和岗位
经验的,这的确不是BIERS能有的技能,所以,我从来就认为BIERS是看不懂一张报表的本质的,只会做出一张报表,这就证明不管用OLAP分析,还
是数据挖掘分析,BIERS解释的报表基本是都是"要么地球人都知道,要么地球人都不知道"的逻辑.
所以不能这样讥笑BIER,唯一可以讥笑的BIER是以为自己能靠一个优秀的BI系统来解释报表的人,这就陷入BI迷信了.

On 3月4日, 下午1时53分, raullew <raul...@hotmail.com> wrote:
> 以企业级客户为主的公司,事实在数据之外,因此BI很尴尬
>
> On 3月4日, 下午12时36分, Qing <happys...@gmail.com> wrote:
>
>
>
> > 这个案例的分析不是挺好的嘛,暴露了问题,也分析了可能的原因,而且给出了行动建议。
>
> > 不过,这事情由信息部经理告诉采购部经理似乎有点问题吧,你想,采购部当然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咱的心理在阴暗些,猜测,保不齐这个背后有什么私人利益在里面--呢。因此,问题暴露出来,行动建议应当给正确的人。
> > 为什么这个案例是残酷的?
>
> > 2008/3/3 raullew <raul...@hotmail.com>:
>
> > > ...某些企业的信息部门经理经常会有这样一种苦恼。举个例子,某个企业的报表中发现某个大类的促销额占比50%以上,同时它的毛利亏损20%,通过数字可以.--..- 隐藏被引用文字 -
>
> > - 显示引用的文字 -- 隐藏被引用文字 -
>
> - 显示引用的文字 -

petex

unread,
Mar 5, 2008, 8:16:01 AM3/5/08
to ttnn BI 观点
raullew 的案例很经典,
谢谢你指出我们的问题。我们部门主要负责二次开发和软件平台的维护,缺乏数据分析的能力,只能寄希望于用户。
所以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或者有相关的案例,请大家不吝赐教啊。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