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次小问题讨论的认知思考 by 杨军

112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pongba

unread,
Feb 16, 2009, 2:04:20 AM2/16/09
to TopLanguage
今天搭建程序测试环境的时候,需要用到我们自己开发的系统中的命令来完成一个功能,自己不确定是否存在这样

的命令,手上的manual里也没有给出介绍。于是跑过去问同事,对我来说,问的目标其实很简单也很明确"确认是

否存在我需要的命令
"。

先是问了第一个同事A,同事A惊讶于我问的问题的简单,立刻回答我,用那个XXX命令就可以搞定啦,这个时

候,我的心理似乎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因为从同事A的反应看来,这个问题是如此的简单,自己似乎不应该提这

种弱智的问题。于是自己赶紧想了想,但是发现XXX命令不是我所要的,于是跟同事A讨论了一番,证实了自己的

判断。

但是此时,自己的心态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观察者效应"(百科链接wiki链接)开始对自己产生影响,A的反

应让自己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为自己问这个简单的问题而感到不好意思,有一部分大脑精力已经花在抵消不好意思

自我解释和开脱上了。

接下来自己又问了同事B,同事B简洁地告诉我,用方法YYY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并没有告诉我是不是有能够

解决我的问题的单一命令。我一时间似乎有些不甘,跟 B 还讨论起来他的那个方法的缺点。

现在想想,其实在我跟同事 B 讨论他的方法的缺点的时候,已经犯了一些认知偏见

1。 观察者效应

在同事A和B的观察下,由于担心自己提了一个过于简单的问题,自己的部分认知思考 能力花在了抵消这种担心上。

这让自己不能全力于问题的思考和分析上。观察者效应实际上既可能从正面,也可能从负面对个体施加影响

而在我的这个场景下,外界的观察让自己从一个负向的角度受到影响,把部分精力分散到自我解释上,而不能如

初始状态一般,focus到待解决的问题上了。

2。我的更好

现在想来,同事 B 给的方法 YYY 是可以比较舒服地解决我的问题的,而且我现在采用的方案也正是B所建议的。

但当时自己在听了B的建议以后,为什么第一反应就是要跟B去讨论他的方法的不足呢?在我看来,这也是认知

缺陷的一种体现。即会在潜意识或是第一反应里认为别人的不好,而只有自已的才好。

3。拒绝改变

自己在提问之前,有一个假想的解决方式,所以在听到了 B 提出的不同方向的解决方式以后,自己潜意识里想要维

护自己的解决方式,而不能在当时深入,客观地思考他的建议。而作为个体,我们又太容易发现别人的缺点,而不

容易发现自己的(自我服务偏见)。

4。恐惧

在我看来,上述的认知偏见都源于一个词--恐惧

恐惧让别人知道自己提这个问题时的无知和愚蠢,所以会寻求自我解释,甚至试图在讨论中告诉别人,"这个问

题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解决的
"以印证自己的 不无知不愚蠢

恐惧 改变自己初始的想法。所以在听到别人不同方向的建议后,自己的第一反应不是接纳而是挑刺

而其实,大多数事情,并不会因为我们的恐惧就消失掉的。你的无知,不会因为你的恐惧和自我解释就消

失;别人的建议的正确性,也不会因为你的恐惧和挑刺而变得不正确,它们都是不依赖于你的恐惧的客观存

在。而因为恐惧而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回避,则无异于掩耳盗铃了。

在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讨论过程中,我都能犯这样一些认知偏见,虽然,自己的事后分析,让自己辨识出这些偏

见,使得这些偏见并不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影响。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遇到了更复杂的问题,场景或是讨论的时

候,自己是不是每次都可以意识到这些认知偏见的存在并加以纠正呢?

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智力量,自己才能减少在实际工作,生活中陷入这些认知偏见的可能。

--
刘未鹏(pongba)
Blog | Mind Hacks
http://mindhacks.cn
TopLanguage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pongba

pongba

unread,
Feb 16, 2009, 2:04:58 AM2/16/09
to TopLanguage
李笑来老师的<<想明白>>,<<跟时间作朋友>>系列在我看来就是很好的用来帮助自己提高心智力量的读

物。在此推荐一下。

原帖: http://hi.baidu.com/yjpro/blog/item/b98641134f26ef24dd5401d5.html

2009/2/16 pongba <pon...@gmail.com>

明锐

unread,
Feb 16, 2009, 2:56:09 AM2/16/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那现在又想这么多是不是也算一种恐惧呢?
= =
如果牵扯到人际关系这种事,不解释,不恐惧,反而更不正常。

pongba

unread,
Feb 16, 2009, 2:58:05 AM2/16/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2009/2/16 明锐 <zhang...@gmail.com>
那现在又想这么多是不是也算一种恐惧呢?

是一种理性,直面自己的恐惧

kai li

unread,
Feb 16, 2009, 3:05:03 AM2/16/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是反思并认清恐惧的起因。
 
另:刚才我有个回复没被通过?

2009/2/16 pongba <pon...@gmail.com>

张学成

unread,
Feb 16, 2009, 3:16:22 AM2/16/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很有感触,我刚工作的时候也是,连问都不敢问.
别人提意见的时候也总是会潜意识里有所抵触,不过现在好多了.
我觉得跟个人性格也有关系.

2009/2/16 kai li <kaika...@gmail.com>



--
   best regards,
   zhang xuecheng
   http://veryzhang.cn

sheng nan

unread,
Feb 16, 2009, 3:33:33 AM2/16/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看了你的分析,居然发现自己经常在犯这个错误,看来太需要自我反思一下了。
和同事讨论问题的时候,第一反应总是找对方的错误,这个对工作影响很大。
笑来老师的文章也在看,想要使自己习惯于反思,提高心智,还是需要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的。

2009/2/16 张学成 <zhangxue...@gmail.com>

jadedrip

unread,
Feb 16, 2009, 3:49:22 AM2/16/09
to TopLanguage
如果听了 B 的建议,不做任何讨论,直接照做,在我看来这样问题更大吧。

pongba wrote:
>
> 2。*我的更好*
>
> 现在想来,同事* B* 给的方法* YYY* 是可以比较舒服地解决我的问题的,而且我现在采用的方案也正是B所建议的。
>
> 但当时自己在听了*B*的建议以后,为什么*第一反应就是要跟B去讨论他的方法的不足呢*?在我看来,这也是认知
>
> 缺陷的一种体现。即会在潜意识或是第一反应里认为别人的不好,而只有自已的才好。
>

Zou Yong

unread,
Feb 16, 2009, 3:49:01 AM2/16/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我发现我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缺点或者不足,和别人讨论的时候总是想着找别人的不足。当自己对某个问题有了解决方案以后就不想接受别人的意见。一直不知道怎么描述这种心理,看了你的文章豁然开朗。

2009/2/16 pongba <pon...@gmail.com>

pongba

unread,
Feb 16, 2009, 3:58:46 AM2/16/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我觉得并非非此即彼的,别人的方法也要存疑,自己的更要存疑,因为后者才是最容易忽视的盲点,这篇文章的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于这个。

2009/2/16 jadedrip <jade...@gmail.com>

如果听了 B 的建议,不做任何讨论,直接照做,在我看来这样问题更大吧。

kai li

unread,
Feb 16, 2009, 4:06:21 AM2/16/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其实,不知道大家考虑过"为什么会有反思本身?"
 
根本上,我觉得这是和一个人的心智模式有关。了解心智模式的机制和原理,反思的结果可能会更有成效。
 
理想状态是:良好的心智模式会促使我们产生理想的行为。
 
毕竟,我们常常去"反思"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常后悔自己做的不够好,这恰恰是事前思考的不充分做决定的。
 
所以,我个人认为目标不是应该养成"反思的习惯",而是在于养成"事前进行足够充分的思考"的习惯。
 
而反思的习惯,是我们达成目的的手段。
 
也许,这是一个微妙的差别?
 
 
另,申请专贴一下本帖,可以吗?
2009/2/16 sheng nan <sheng...@gmail.com>

pongba

unread,
Feb 16, 2009, 4:57:06 AM2/16/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什么是"心智模式"?

2009/2/16 kai li <kaika...@gmail.com>
心智模式

tommy xiao

unread,
Feb 16, 2009, 5:14:23 AM2/16/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如果我遇到不明白的作法,我会这样作:
找A,以轻松的,读啃的话:"哥们,我想要这样blah,blah的方法,咱这系统有没有"
A回答出blah,blah...blah,我不说费话,就去用了。一用发现不合适,回来再找A,A说问问B,我问B,B告诉我一方法。OK。我再去用,发现挺合适。回了两哥们一声"OK,搞定。谢谢两位专家了"



2009/2/16 pongba <pon...@gmail.com>



--
tommy xiao
QQ: 2667799
MSN Messenger: xds2000ATmsn.com
E-mail: xiaodsATgmail.com

KrzyCube

unread,
Feb 16, 2009, 9:15:11 AM2/16/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今天遭遇了类似的情况,一个编码上的细节处理,意识到自己的第一反应不妥,于是开始将问题提升了,到后来直接琢磨了半天,想出来三个方案,似乎一个比一个好,但是自己仍然不满意,想找人讨论一下,又怕自己的问题太白,于是用笔在纸上描述了一遍,然后讨论去了,结果描述完问题,对方第一反应:这个是不是只要在更内层实现一个 readline 形式类似的东西? 我当时就愣了,想一想的确是啊,问题就那么简单,如果一开始自己没有盲目提升自己的问题,何必耗费那么多时间去想一些复杂的做法。

2009/2/16 pongba <pon...@gmail.com>

kai li

unread,
Feb 16, 2009, 8:48:29 PM2/16/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这位老兄,其实我认为你形式是对的,只是思考的方向却有些"问题"
 
我是说,如果你不是针对"怕问题太白"而是针对"更全面的思考",也许在这个思考过程中,你就有了更好答案。
 
因为此时你的心智模式选择关注一个不关乎程序本身的问题,所以就忽略了程序本身的思考,这有些像楼主一开始描写的那部分:观察负效应使你思考方向发生了变化。而一个良好的心智模式会让你放弃这种想法,所以,象我之前回的帖子一样,良好的心智模式会让你省去类似这个话题的反思,毕竟这也浪费了你的时间。
 
回复一下pongba:
关于心智模式,可以看我写的一篇文章,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009/2/16 KrzyCube <krzy...@gmail.com>

caijimin

unread,
Feb 17, 2009, 2:26:27 AM2/17/09
to TopLanguage
心智模式 参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Mental_models
前几年有一本很流行的书《The Fifth Discipline》--《第五项修炼》,里面的第二项修炼就是 Improving Mental
Models
ps: 我的上司还送了我一本 ~~

Shujie Shang

unread,
Feb 17, 2009, 2:28:07 AM2/17/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the fifth discipline>很多人推荐的,不过个人觉得它讲的就是咱中国的整体观

2009/2/17 caijimin <caij...@gmail.com>:

--
Shujie Shang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Zhejiang University,China.
msn: ssj...@hotmail.com

pongba

unread,
Feb 17, 2009, 2:30:08 AM2/17/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这个应该更学术一些: http://en.wikipedia.org/wiki/Schema_(psychology)

2009/2/17 caijimin <caij...@gmail.com>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