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s
Sign in
Groups
童言无忌
Conversations
Labels
About
Send feedback
Help
何天爵: 一位美国人眼中的晚清社会
12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wanghx
unread,
Sep 15, 2009, 6:11:14 AM
9/15/09
Reply to author
Sign in to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Sign in to forward
Delete
You do not have permission to delete messages in this group
Copy link
Report message
Show original message
Either email addresses are anonymous for this group or you need the view member email addresses permission to view the original message
to salon-...@googlegroups.com, lih...@googlegroups.com
http://qwl.qlwb.com.cn/display.asp?id=164250
一位美国人眼中的晚清社会
作 者:□[美]何天爵 著 来 源:齐鲁晚报 时 间:2006-9-2
打拱是晚清社会最常见的见面礼节
编者的话:
晚清社会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图景?我们或许已经熟悉了这样的描述:腐败堕落的朝廷,愚昧无知的国人,几个卖国贼和几个勇敢的士大夫在帝国落日的余晖中惨 淡经营着这个被人痛击的国度……而作为亲身经历者,1869年—1885年在中国居住了16年的美国外交官何天爵用其理性的视角和痛快淋漓的笔触,勾勒出 了晚清“社会生活中一些非常重要而独特的因素(西方人看来不可思议的思维模式和社会习尚)”。《中国人本色》(中国言实出版社)即何天爵根据他本人在晚清 社会的所见所闻和观察思考写成的,本版特节选书中部分章节,以飨读者。
结婚并不代表一个新的、独立的家庭中心就马上建立了。结婚并没有使一个 男人失去对他父母应尽的责任,他还是要完全服从并且赡养父母。只要他的父母还活着,他就依然要扮演好儿子的角色,永远不能独立。一对新婚夫妇无一例外地要 和新郎的父母住在一起。实际上,婚礼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把新娘用一顶轿子送到新郎父母的住处。这个仪式使新娘完全失去了与她自己家庭的联系,而成为她丈夫家 庭的一部分。而且在她丈夫家里,她首先是她婆婆的佣人和苦工,其次才是她丈夫的妻子。
新嫁娘的命运极为艰难悲惨。她不能选择嫁给谁,只能嫁给 一个她从未见过、从未说过话的陌生人。到了出嫁的日子,她就像一只袋子里的猫一样被带去送给他,因为她从头到脚都被包裹起来,严严实实的。她丈夫也同样没 见过她,不能做出自己的选择,他只能对她冷漠,甚至形同陌路。因此,爱情只能产生在婚后而从来不是在婚前。爱情在他们的结合中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她在新家 里仅仅变成了一个能干的下人,承担着最重的工作。她活下去的唯一理由就是养育子女。在生育子女之前,她不是被称为夫人,而是继续被称为小姐。在清朝不是以 是否结婚来判断一个女人是小姐还是夫人,而是以是否成为母亲来判断的。当她成为了母亲,特别是生了一个儿子,她才终于得到一定的尊重和认可。但是在这之 前,有些新媳妇们就已经自杀,或者已经尝试自杀了。因为自杀才是唯一逃离婆婆那让人不能忍受的残酷虐待的办法。
只有做了母亲,清朝妇女才能找 到保护和尊敬。但是,这从一个西方人的角度看,她的位置又非常特殊而且古怪。她会成为她的孩子们的专制者。她的孩子要绝对地服从她,即使他们头发花白,成 了一家之主。她会转过来残酷地对待她的儿媳妇们,以此来发泄她年轻时经受的苦难。但是对她丈夫来说,她还只是一个仆人。根据清朝法律,她死后,她的儿子必 须戴孝,并且百日不得剃头。然而如果她的丈夫戴孝或是对她的死表现出了伤心,他就会被当成笑柄,受人鄙视。只要他认为适宜,他就可以再娶。但是如果一个寡 妇再嫁就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中国人不喜欢直言不光彩的事,他们从来不说“王寡妇又嫁了”,而是说“她又进了一步”。
一次,在与清朝政府高官的谈话中,我提到了摄政王新近去世的夫人,推测他会挂冠守丧一段时间。
一个内阁成员笑着回答道:“不,不,死个女人对我们来说不算什么。王爷没必要为她守丧。只要他愿意,老婆要多少有多少。”
其实他已经有好几个老婆了。
从上述事实也不能说明女人在清朝的家庭生活中只是仆人和苦工,她们还发挥着其他的作用。她拥有对女儿的绝对控制权,直到她们出嫁。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 儿子们的生活。儿子从出生就要完全顺从母亲的命令,直到他的母亲去世。农村的老太太不仅起着散播谣言和绯闻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决定公众意愿的影响力。她们 形成一股影响村里事务的潜在力量,常常决定那些与她们毫无关系的事情。
礼仪风俗
在中国,如此古老的一个国家,礼节不仅是完全固定下来 的,而且形式上繁冗复杂。它涉及到每一言行。在很大程度上,由于指定了形式,交谈就失去了新鲜感和新奇。朋友间简单的询问,也要用过多的形容词和夸张的名 词来修饰。并且由于过度的恭维和过分的谦虚,使交谈和问候变得笨拙可笑。下面的对话是直接翻译过来的,没有经过修改。它发生在两个绅士或两个乞丐之间都有 可能,他们头一次见面就会这么交谈:
“您贵姓?”
“在下姓王?。”
“您高寿?”
“不大,只有70岁。”
“府上何处?”
“寒舍在……”
“您有几位公子?”
“只有几头不成器的小犬。”
在这样一个对话中,问话很简单,回答也正确。但是每个问题都要使用这种夸张的方式提出来。如果省略了一个恭维或谦虚的词语,就会被看成是没有礼貌,让人 反感。这种对话显示了尊重,这种精神是好的,每个人都先人后己。但是也有理由相信,这种对话只保留了词语的形式和语言的外壳,而其中的精神已经荡然无存。 如果情况不是这样,这种夸张就变得可笑而且空洞。
同样在中国,直呼一个人的名字是不礼貌的。无论在亲戚,还是在好友之间,无一例外。双胞胎兄 弟之间也不能直呼其名,而应该称呼“尊敬的兄长”、“尊敬的贤弟”。事实表明,同胞兄弟就因为违反了这条规矩而打架的事,屡见不鲜。他们用数字区分兄弟大 小的方法很奇怪。琼斯先生最大的儿子被叫作“老大”,第二个是“老二”,第三个是“老三”。家人之外,同级别的人之间可以用上面提到的头衔称呼,也可以用 “尊敬的大哥”、“敬爱的贤弟”来称呼。这是正确的做法。但是同辈人同级人之间直接称名道姓就会让人反感。
接茶喝茶看似简单,但是涉及到它的 礼仪让不止一位外国人犯错误。至少有一次,导致了麻烦的后果。一位美国绅士因公拜见一位清朝官员,他希望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清朝官员以最正式隆重的礼 节接待了他。仆人端上一杯茶,那位清朝官员双手端起茶杯,举上头顶,然后以最充满敬意的姿势递给了这位外国人。主人坐下,仆人端上第二杯茶给他。这位客人 由于长途跋涉,风尘仆仆,抓起杯子就把茶一饮而尽。清朝官员的态度立刻变了,从最小心谨慎的彬彬有礼,变得粗鲁无礼。不再谈手边的生意,把外国人像仆人一 样赶了出去。
这个客人违反了两个礼仪规矩。在西方人眼中也许微不足道,但是在中国人看来就是相当严重。第一,主人上茶时,他应该站着接过茶 杯。更重要的是,无论他多渴,在主人没有喝茶并且没有要求他喝茶时,他是不能喝茶的。而主人喝茶的举动,是要求他离开的表示。喝茶的礼节很特殊。如果拜访 者的官职和主人一样,或者高于主人,他就可以在合适的时候喝茶解渴。但是如果官职低于他,就要看主人的动作。在主人这一方面,喝茶就表示他希望结束谈话。
这位清朝官员从未见过外国人,所以以中国人的思维出发观察他人是否是一位绅士。喝茶这件事向他证明了外国人的拜访是恶意的。于是,美国绅士就成为在他 家不受欢迎的人物,他的来访就是不可原谅的侵扰。
字体【
大
中
小
】 查看 241次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