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泳:沟通之难,难于上青天

1 view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wanghx

unread,
Apr 16, 2009, 9:11:41 AM4/16/09
to Salon Friends, lihlii-g
http://twitter.com/lihlii/status/1533121495
@rmack 他们根本不需要沟通,而是为了效命。:) 要多多研究,才能防止上当受骗。我今天看 @rmack 推荐的 Ian Buruma 的《中国的负担》,又一次感叹,要避免上最恶劣的专制黑帮的当,还非要捏着鼻子学他们的语言的人才能做到呢!

我以前看林培瑞 Perry Link 教授和黎安友 Andrew J. Nathan 教授相比,汉语学得更好,因此明显更难以被中共国人欺骗,比如中国人权的争议事件中可以看出。

http://twitter.com/rmack/status/1533048173
胡泳:沟通之难,难于上青天 (关于我和anti-CNN 的访谈) http://is.gd/sJQE “我们的任务是认识他者的特性,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形象去改造他人。”

http://huyong.blog.sohu.com/114365303.html
搜狐博客 > 胡泳的BLOG  > 日志  > engage
2009-04-14 | 沟通之难,难于上青天

http://www.anti-cnn.com/forum/cn/viewthread.php?tid=156488&extra=&page=1

会客厅第十一期:CNN对话Anti-CNN

[原CNN驻北京首席记者Rebecca MacKinnon(麦康瑞)访谈]

这是一场生动的沟通课。

沟通,发生在一位久经阵仗的资深记者和一群对 媒体怀抱天真看法的受众之间。前者知道,“媒体总会有限制,政治、资源、市场、人的能力等”,“对于读者来说,当你接受一个观点的时候,应该事先调查它是 不是有基础的”;后者认为,“媒体代表的是公信力,如果读者读新闻之前还要考虑它是否有错,那么媒体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沟通,发生在一个成长和工作于中国、对这篇土 地有着远高于一般西方人理解的中国通和浑身充溢爱国主义热情的“四月青年”之间。前者1979年到1981年就读于北京芳草地小学,父亲是著名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学者,很 小的时候就熟悉东方,返回美国之后觉得美国人对国境之外的世界知之太少,而且多有错误,觉得有必要向美国人提供一种世界性的视角,于是选择以记者身份重返 中国,28岁就成为CNN驻北京首席记者;后者诞生于两次连贯性的事件:200834月份的西藏骚乱和随后若干西方国家城市发生的抵制奥运火炬传 递,在这两次事件中,以80后为主体的境内外中国青年,通过网络自发地组织起来,形成声势 浩大的运动,锋芒直指以CNN为代表的“西方媒霸”和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政府。

沟通,还发生在两种不同的思维范式之间,一种 范式总是使用“你们”这个词,把对方视为一个步调,一种声音,乃至一个蓄谋已久的阴谋;另一种范式总是使用“我”这个词,“我不会说中国人都怎么样之类的 话,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利益、动机”;还发生在两种不同的政治文化之间,一种文化中,总理遇鞋后说:“这种卑鄙的技俩,阻挡不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 谊!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和谐,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另一种文化中,总统遇鞋后说:“我能告诉大家的是,这只鞋子是10码……通过这么做来吸引注意力,这是一个人在自由社会所能做 的”;还发生在两种不同的交流话语之间,一种话语体系中,由于管制的不对称性,支持政府的声音、支持主流立场的声音高亢嘹亮;另一种体系中,掌握政权的群 体和无政权的群体相比,更重视后者的声音。

这是一场极为艰难的沟通,我要因此向小麦老师 致敬,有勇气、有智慧进行这样一场跨文化、跨年龄、跨范式的沟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部分中国年轻人所受教育和所持思维的窗口,更提供了一个和这样一种 教育和思维下的年轻人进行对话的范本。

在访谈结束后,AC主持人说,确实,沟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AC网友说,这样的交流有质量,希望以后这样的机会更多。一位叫“happy”的网友说,“看完了,至少代表了一个理性的国外记者的成熟看 法,当然,我听得出来她对一个没有自由,特别是没有舆论自由国家的失望以及不满,当然分寸都是恰到好处,可以通过网络审查聊起来。再者,Rebecca回答问题中流露出来的西方思维以及那些关于独立思考、言论自 由、动机和目的区别对待的理性精神,都是我们‘先天’缺少的,这种对话很有意义,真实多了。比看100CCTV新闻联播内容有收获多了。”

我再赘言几句:

威廉·詹姆斯认为,个体意识的相互隔绝,是人 类既定的特征。关于人与人不同的思想流(streams of thought)的隔绝,詹姆斯说: “这样的思想之间的割裂,是自然界中最绝对的割裂。”交流的问题由此而生。

所有的人自然而然和自己有特殊的关系,所以人 不能够直接和他人共享意识。在这一点上,詹姆斯是对的:我们永远不可能像天使一样地交流。这是一个悲惨的事实,但又是幸运的事实。交流失败并不意味着,我 们就是孤魂野鬼,渴望搜寻灵魂伴侣的孤魂野鬼;而是意味着,我们有新的办法彼此联系,共同开辟新的天地。正如阿多诺所云,“人与人之间的疏远广泛而普遍, 渴望打破疏远同样是广泛而普遍的。”

我们的任务是认识他者的特性,而不是按照自己 的喜好和形象去改造他人。还是如阿多诺所指出的,交流的理想是一个这样的境界:超越意见分歧的惟一出路,是从这种分歧中得到快乐。

互相之间不能完全地理解, 因此无论如何不是个灾难;忘记了我们习惯性地缺乏理解,这才是灾难。如果我们不懂得这一点,冲突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因为那样就不 会有什么事情,能够缓解我们自我膨胀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加强我们对别人的尊重。

发布者 文友相会 (http://jingzi5628.blog.sohu.com/)
2009-04-14 14:07
回复
我们的困惑在于沟通的太少,而且总是把自己置于对方的对立面来看问题。我想应该主动去清除沟通中的人为障碍!

wanghx

unread,
Apr 16, 2009, 9:47:51 AM4/16/09
to Salon Friends, lihlii-g
胡泳这篇文章是轻描淡写歪曲事实。


wanghx

unread,
Apr 16, 2009, 10:15:00 AM4/16/09
to lihlii-g, Salon Friends
胡泳这篇文章是轻描淡写歪曲事实。胡泳是不知道那些谎言家说的是外交辞令,还
是胡泳自己也为了对外国朋友的礼貌而说一些自欺欺人的外交辞令避免作为中共国
人的尴尬?
要知道 anti-cnn.com 那些是什么货色,要到他们的网站去认真读读帖子。:) 看
他们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谎言,就此写一篇大作,岂非是帮着他们传播谎言?

如下是谎言:

浑身充溢爱国主义热情的“四月青年” - 爱国的话,何不反专制?

后者认为,“媒体代表的是公信力,如果读者读新闻之前还要考虑它是否有错,那
么媒体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 那何不反 CCTV?

通过网络*自发*地组织起来,形成声势浩大的运动 - 自发可能吗?:) 我有大量的
证据证明自发是不可能的,因此它肯定不是自发搞的。

AC主持人说,确实,沟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AC网友说,这样的交流有质量,希望以后这样的机会更多 - 你去看看 anti-cnn,
我估计他们一定在商量如何编造谎言应对下一次的“交流”。:) 希望以后这样的“统
战”机会更多。如果他们想了解中共国真相,为何不和藏人交流?主张和藏人交流
的后果是什么?王千源就是例子。

看完了,至少代表了一个理性的国外记者的成熟看法 - 外交辞令的大谎言

都是我们‘先天’缺少的,这种对话很有意义,真实多了。比看100条CCTV新闻联播

内容有收获多了 - 这次对话,让我们发现了我们伪装技术的不足,下次再来。
CCTV 太蠢,还是我们应付老外更聪明。我们还要更加精巧地撒谎才能对付懂汉语
的外国记者。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