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74.125.77.132/search?q=cache:VHH9k0PxjhUJ:www.tecn.cn/data/detail.php
%3Fid%3D20607+沈睿+林昭&cd=1&hl=en&ct=clnk
沈睿:还是别当英雄吧
标签: 英雄
● 沈睿 (进入专栏)
我小的时候很想当英雄。那个时代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我学过的主要英雄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朝鲜战场上堵枪眼的黄继光;与国民党打仗
用自己身体炸碉堡的董存瑞;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王杰;狼牙山五壮士;被烧死的邱少云;也是被烧死的向秀
丽;把马推下火车铁轨的欧阳海,成为脑震荡的麦贤得;毛泽东推荐的张思德,白求恩;女英雄赵一曼,江姐――其实江姐是一个小说中的人物,不过我那个时候分
不出他们是真的还是虚构的。我以为他们都是真的。 (
http://www.tecn.cn )
这些英雄跟我一起生活的时候――他们活在我的头脑里,我正在长大。上下学的路上――我的家离学校很远,我尽可以在上下学的路上畅想或胡思乱想。我想得最多
的是怎样成为英雄。我记得我的家里有很多英雄的小人书。我很认真地至少每本书都读过几十遍,想找出当英雄的秘诀来。我发现英雄有这样几个特征。 (
http://www.tecn.cn )
第一,当英雄得做那些让人看得见的事情。用今天的话说,得成为公众瞩目的对象。我分析这些英雄,发现要是悄悄做好事,谁也不知道,你就成不了英雄。所有这
些英雄都有一个共同性,那就是当他们做出英雄壮举的时候,总是有人看见,炸碉堡,堵枪眼,都是有人在旁边,要不然,如果是单独行动,炸弹举起来,也没有人
看见,也没有音乐伴奏,就白炸了。我那时走路的时候,经常左右环看,特别是经过北京城的护城河,我总是期待有人要淹没,我好跳下去,舍己救人,成为英雄。
我的家虽然离护城河不太远,但是我每次去都没有看到需要救的人,后来我绝望了,不再注意护城河。我开始幻想战争。如果打仗,我就可以做第二个刘胡兰,坚决
不说出谁是共产党员。我经常盼打仗。1969年中国和苏联发生了珍宝岛事件,我激动万分,在日记里这样写:“终于要打仗了!我等不及了!我一定会成为英
雄!”去年回到中国,我把我小时候以来的日记都寄往美国。我母亲把这些日记多年都放在一个破纸箱子里,随便打开自己小学日记,看到这样的句子,自己都吓一
跳。没想到自己是个战争狂人。可见盼望成为英雄都能使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子成为战犯,我就是一例。 (
http://www.tecn.cn )
第二,女英雄显得比男英雄还英雄,更引入瞩目。刘胡兰、江竹筠、赵一曼、向秀丽这样的名字听起来都显得格外壮美,也好像格外动人。似乎她们成为了英雄,就
成为了美丽的女性。我那时暗自庆幸自己是个女孩子,因为如果我成为英雄,那比男孩子成为英雄要英雄得多。我不知道这个比较是哪来的,但是我心中女英雄似乎
比男英雄要难做,要高大,要伟岸得多。后来我长大一些了,我的英雄谱中加入了这样一个名字:秋瑾。“秋风秋雨愁煞人。”这句诗歌让我莫明其妙地感动,感到
做英雄的愁闷。我如饥似渴地阅读一切有关秋瑾的故事,文字。秋瑾鼓舞我改一个男性的名字,我也想做男性,常恨此身非男儿,也有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豪情。大学的时候,张志新成为英雄。记得那首诗歌“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份
量”让我格外震动。我把记载张志新事迹的报纸保存下来,我找一切张志新的文字来读。读着读着,我开始怀疑英雄了,怀疑英雄的神话。我年事越来越长,越来越
多地看到普通人被塑造成英雄的现象,我越来越不相信英雄。几年前林昭成了英雄――她现在还是被很多人推崇成英雄,我一看那些题目就吓一跳:“中华圣女林
昭”,“北大才女林昭”,“中国的普罗米修斯林昭”――这样的题目与“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不屈的江姐”等有那么多的神似,看这些题目,我心惊胆
颤,把所有这些光芒都加在林昭身上,我们不是一样在进行造英雄运动吗?虽然这次的英雄是一个跟专制对立的英雄。后来跟胡杰见面,我问,能否把林昭不看成英
雄,而只是一个思考的个人?胡杰没回答我。我想我们这代人如果也参与造英雄运动,未免白白地度过了我们的青春。而我今天,人到中年之后,我私心地想,完全
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怀地想,所谓英雄,都是后人出于自己的目的所做的为自己的目的拉的大虎皮而已。把林昭说成是英雄的人,醉翁之意不在酒――为林昭平反
不是真正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反某党的专制。我当然反对任何党的专制,但是对利用林昭,把林昭说成圣女也不那么以为然。 (
http://www.tecn.cn )
第三,如果一个人想当英雄,一定要把自己的目标说得很大,最好是说成为国为民,绝不能说是为自己,虽然目的其实是为了自己。比如秋瑾。秋瑾和友人的暗杀密
谋泄漏之后,完全可以逃跑。她有那么多朋友,都愿帮她出逃。她却选择留在大通学堂,就等着被捕,实现她成为公众英雄的梦想。秋瑾是一个极其想当英雄的女
性,她在1904年去日本的时候写诗言志:“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直向东。”这是一个时时刻刻都想能杀身成仁的女子。现在看来她的牺牲完全是不必要
的。她完全可以保存自己,进一步为中国的进步做工作。但是她等不及了,她要革命立刻见效,要立刻暗杀满人官吏,要立杆见影,要成为中国的巾帼英雄。其实当
地政府当时给了她可能逃跑的时间,甚至希望她逃走,她就是不逃,结果以身成英雄。近来我在重读秋瑾的诗文,改我的关于秋瑾的论文,越改越为秋瑾惋惜。秋瑾
真是上了梁启超的当。梁启超自己,改良失败,逃到日本使馆里去,秋瑾却非要在学校里坐着,等着成英雄。我常自己在屋子里叹息。我可惜秋瑾有英雄情结,我们
这个时代很多人都有这种情结。他们需要被崇拜,他们想象出一个舞台,他们就是这个想象的舞台上的主角,他们需要被叫好,在叫好中他们感到自己的意义。
(
http://www.tecn.cn )
真正让我开始怀疑英雄的人是我的孩子。他六七岁的时候,我教他读诗歌,读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给孩子讲文天祥宁死不为元朝服务的
故事,就是宋朝的皇帝请他投降元朝他都不听。我的孩子听了,回答我说,“妈妈,我觉得他是白死了。元朝的中国不是比宋朝强大得多吗?为什么一个人不为更好
的皇帝和朝代工作?却非要死不可?还是别当英雄吧。我长大了,才不做文天祥呢。”我听了大吃一惊,书从我的手中掉在地下。我吃惊于一个六七岁孩子对历史的
解释,想,这个孩子说的竟有道理。文天祥真的对中国有什么贡献吗?仔细看看历史,文天祥竟什么都没做。古人评论他,“事业虽无所成,大节亦已无愧。”可是
这大节,是什么大节呢? (
http://www.tecn.cn )
从此,我再也没给我的孩子讲英雄的故事。
2/1/2008
http://shenruibeijing.blogspot.com/2009/04/blog-post_05.html
萧萧落木: 拒绝造英雄
4/05/2009
拒绝造英雄
我是一个非常怀疑英雄的人,对人们推崇备至的英雄,我常不说话,保持沉默。因为自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批判性思维教育的产物:我非常苛刻地怀疑英雄的动机。
每当英雄们谈起自己的高尚目标,我就暗暗地想,这样的高谈可能在掩盖其他的无法告人的想法。我不太相信任何英雄的表白诸如我是为了历史,为了人民,为了革
命,为了民主等等。每当别的人推崇英雄,赞美英雄,我也不说话,保持沉默,脑子里的问号推来搡去。
我宁愿把每一个人们认为是英雄的人还原成一个人。有的人勇敢,有的人懦弱,有的人喜欢众星捧月,有的人喜欢独来独往。这样的性格当遇到事情的时候,表现出
不同的反应。性格顽强的,如秋瑾、林昭、张志新等就宁死不屈,他们的勇敢和不屈服使她们为一种理念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性格不那么激烈的大多数人就屈服了,
毕竟生命太可贵了,死亡是一个让我们都止步的起点。我们在某种意义上必须苟延残喘。理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让我非常疑惑的是为什么二十世纪的中国英雄大都是女的。
秋瑾1907年夏天被砍头,今天的研究已经表明,她可以逃跑,甚至当时的政府希望她逃跑,这样他们就不必逮捕她了。可说她拒绝逃跑,她宁愿死。她早就想当
烈士献身了。这几个月来我一直在阅读她的全集,越读,我越觉得悲哀。这是一个没有自己思想的女人,她的一切都是被塑造的,她的强烈的要当人人倾慕的英雄的
思想是同时代知识分子,特别是男性知识分子话语的影响。梁启超号召人们当英雄,亲笔写作传记文章《近世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号召人们作罗兰夫人一样的革命
者,写小说《东欧女豪杰》宣传俄国革命者苏菲亚。刘亚子写文回忆当年“作人要做马志尼,娶妻要娶苏菲亚”。可见二十世纪初的人们渴望英雄到了婚姻嫁娶都是
英雄的地步。秋瑾在这个环境里学习新的思想,自然深受影响,她决心成为一个英雄:“画工须画云中龙,为人须为人中雄。”她在给哥哥的信中说:“他日于书记
中留一名,则平生愿足矣。”“妹近儿女诸情,俱无牵挂,所经意者身后万世名耳。”她关心的是名声。为青史留名,秋瑾送去自己的生命。她成了英雄。一百年
来,她的英名越来越高,成为为中国自由解放而献身的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不久前我在一个晚餐上听人们动情地谈论林昭。他们坚持林昭就是英雄,并对林昭的妹妹坚持不承认林昭是英雄感到不解和愤怒,认为林昭的妹妹不理解林昭的英雄
意义。我坐在那里,一言没发,心中却全是对林昭妹妹的理解。我不认为林昭是英雄,林昭做的可能是她基督教的圣徒信念的产物,也可能有别的原因,把林昭说成
是英雄,是为了浇自己心中反对极权制度的块垒,与林昭本人没有关系。前两天和某个哈佛的博士候选人谈到林昭。她说她看了林昭狱中写的东西,很多都在想象将
来的时代人们会怎样把她看成是英雄。有意思的是林昭一直设想和想象自己被记住,被看成是英雄,是这种对未来的想象激励林昭不停地写血书。
秋瑾和林昭在这点上很相像。她们渴望成为英雄,并用自己的鲜血写出了自己英雄的故事。我觉得她们很了不起,她们都可以说是如愿以偿,后代人做了她们希望后
代人做的事情。但是我却不愿意加入造英雄的大合唱,也不想过于歌唱她们,因为很多构造英雄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拉大旗做虎皮,让自己显得强大,或自己沽名钓
誉。更重要的是,自从我知道刘胡兰和雷锋都是假英雄之后,我就不相信任何英雄,即使那些英雄是反对集权和极权的。我不愿意参与造英雄,用英雄的榜样贻误他
人,号召人们为某个事业献身是危险的,而政治和文化的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秋瑾在我看来更是一个牺牲品,缺乏独立思考的幼稚的牺牲品。
4/5/2009
复苏 说...
看了你的文章,很高兴,也不能说肃然起敬,只能说这也是我所想的。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的分量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把它看的很重,而有的人则看重另一些东西
——例如文中所说的名,或是宗教中虚无缥缈的东西(事实上那些并不是惟一虚无缥缈的,世上没有什么实在的)。人为什么而活都没有错,他达到目的了更是可喜
可贺,不过我看得出你思想中所闪现的灵光——即对“神”的破坏,对“人”的肯定。人就是人,然后再说其他的,这才是启蒙。
星期一, 四月 06, 2009 2:56:00 下午
米良的二窝 说...
按照马斯洛的说法,人的需求到了最高境界就是自我实现,为了自我实现人可以放弃低等级的需求,当然这里面就包含最低等级的生存权。
人是可以为了理想奉献一切的,这是真的,所谓的英雄其实就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奉献了一切的人。他们不是神,他们是人,有自己的七情六欲,只是为了追求自己的
人生价值而抛弃了一些东西,在他们看来,自己的理想要高过自己的生命~这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
博主所举例的英雄都是一个极端的个例,首先是和某党有脱不开关系的人,其次都是为了理想,把自己的人生倒腾得支离破碎的人。
其实英雄不需要如此的极端,英雄也可以平凡。一个事业家庭一切顺利的人也可以是英雄,没有谁规定过做英雄一定要是一个死人,一定要把自己奉献的一干二净。
其实博主的这种对英雄的“错觉”(我们暂且称之为错觉吧),实际是中国文化中的残次,因为在中国文化中没有英雄,只有神。中国文化总喜欢塑造“神”,活生
生的把一个个人剔除掉期人的成分,活生生的把一个有思考,有权衡的人弄成了一个似乎是就为了某个“伟大”的目标而诞生的“神”,他的出生就是为了这么“辉
煌”的一刻。
其实博主看到这些都是某些人为了思想和舆论控制而倒腾出来的东西,那都是假相。
博主不能因为一些假相而否定了真实的存在。
英雄是存在的,他是人,他与我们的不同仅在于他们有着与其他人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而已。
博主可以去看看美国历史,看看华盛顿的经历,至少那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英雄。
星期二, 四月 07, 2009 3:00:00 上午
复苏 说...
偶像不可憎,粉丝令人恶。
中国何时脱离对“神”的崇拜就算完成向人进化的第一步了,更可怕的是中国的“神”都是来自于“人”,还不如崇拜天上真“神”。
星期二, 四月 07, 2009 7:33:00 上午
沈睿 说...
谢谢二位的留言,给我诸多启示,促使我更深地想这个问题。
英雄自然存在--他们是否有着与我们的不同的价值观,我看未必,但是他们做出了我们做不出的事情是真的。他们也许比我勇敢,不怕死,不怕苦难等等,我反对
的不是英雄,也不是不承认英雄,我反对的是那些盲目的英雄崇拜--那么是崇拜林昭我也反感。所以,复苏君的最后留言深得我意:偶像不可憎,粉丝令人恶。
再谈!
沈睿 敬上
星期四, 四月 09, 2009 6:51:00 上午
vanna bug 说...
即使是真英雄也只会让我感动,不会让我崇拜
星期四, 四月 16, 2009 9:24:00 下午
匿名 说...
博主,你好!
你是个标准的中国人,否认信仰,鄙视精神。你因为怀疑她们想当后世的英雄而否定他们。你不相信英雄。
你的心灵多么猥琐,你没有精神,但是请你不要那么轻飘飘地否定她们吧。
你对她们了解不多,只凭直言片语,就下结论?
你以为你是历史本身啊?
去逼吧。我看你是个大傻逼!
不好意思。
星期日, 五月 03, 2009 12:35:00 上午
http://shenruibeijing.blogspot.com/2009/04/blog-post_06.html
4/06/2009
拒绝造新烈女
中国历来都有把女人树立成道德和勇气的榜样的传统。读读西汉刘向(公元前77-6)的《列女传》,里面的一百多个女性从不同角度代表了中国传统的理想人
格:忘我、为公、为理想献身、为取得更高的道德实践律己、刚烈、宁折不弯,为大义而生死从容等等。特别是《节义传》里的十五个女性,个个刚烈不阿,为原则
和正义,献出生命在所不惜。(想看这本书的(带图的)在这里:http:
//
etext.virginia.edu/chinese/lienu/browse/scroll5.html。我让我的学生读《列女传》,还给他们
看图。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和中国人对女英雄的想象和塑造。我的学生对中国的烈女很是倾慕,问中国是否有《烈男传》,我想了想,还真不知道。
我对我的学生说,《列女传》是教育女性的,写作者当然是男的。男人做不到的,中国女人都做得到。比如一个姑娘大街上看到一个男人小便,无意看到了那个男人
的生殖器,这个女人就主动把眼睛弄瞎了,刚烈地成为中国的道德楷模。男人看女人的乳房和屁股,不存在这个问题。是不是?再说,中国男人很爱中国女人,希望
她们都成为列女节妇。给女人树立的榜样人样层出不穷,男人们看到女人都这么好,经常说,老爷们都不如一个女流,他们也能上进,所以,女英雄的形象更感人,
女烈女更壮烈,女烈士更激动人心,更让人们唏嘘不已的仰慕。在中国救国的尽是女英雄,比男的多多了,都很著名。
为了跟所谓“黑暗的中国”斗争,呼唤人民起义,湖南人陈天华1905年沉海自杀。据说他写绝命书说“以死来激励国人“共讲爱国”。他主要的批判对象是清政
府,他常常痛斥清朝政府是“洋人朝廷”。现在我们都知道他说得多么不合事实。1905年的清政府也没有那么僵化和落后。清政府1904刚刚开始停止科举制
度,进行全面教育、政治改革。不知为什么陈天华的故事,知道的人不多,而秋瑾在两年之后以陈天华的精神进行暴动,进行暗杀等等,恨不得立刻把清朝推翻,成
为二十世纪最大的爱国女英雄。今年四月,也就是本月,一个新的秋瑾的电影就要公演了。电影是英文的,拍摄者是美国的华人电影艺术家。我一个月前收到他们的
电影广告,打开电影广告,我看着挥剑的秋瑾,不知该说什么好。对秋瑾的崇拜,现在因为很多人有政治改革急迫感,就更如燃眉了。也许根本的是,女的是英雄,
比男的英雄动人。
我认真读《列女传》还是来美国之后才开始的。美国对这本书的研究似乎比中国要深入。我先看的是学者的著作,然后去看《列女传》。让我吃惊的是,二十世纪中
国推崇的女英烈在本质上和这些列女都差不多,她们共有的是这样的品质:舍己救国,用自己的鲜血唤醒或激发人民。因为这样的历史感,我再看中国今日人们推崇
的英雄,忍不住比较起来,实在是不愿加入赞美烈女的大合唱,更拒绝写新的烈女或圣女传。实话说,我不是不相信或不尊重这些女性的英勇行为,而是对利用这些
女性的公众话语非常警觉。我因此说,拒绝造英雄,也就是拒绝写新的烈女传。
历史是一面镜子。没有历史感的人会觉得自己才开创历史。我对自动非要去崇拜英雄,如同人们信宗教一样,无话可说。可是我自己非常警惕,很怕那些刘向们,写
了烈女让人们模仿,而烈女们,在两千年的中国社会里,好女人哪个不想成烈女?我小时候就渴望到珍宝岛跟苏联打一仗好当少年烈士呢。
我也许真是虚无主义者。我不相信过于美丽圣洁的言辞,对造英雄的话语极度反感,可是没有模仿的榜样,我们能否说服自己?我们是谁?是什么?
4、6、2009
蘑菇豆丁 说...
说的太好了 包括前面那篇英雄 早就对这样的事情忍无可忍啦~
咳,我想去那个博客看到评论哇 上不去真郁闷~~~~气得我~~~
星期二, 四月 07, 2009 9:23:00 下午
沈睿 说...
真的吗?这是我的信箱,给我写信吧:
shenr...@gmail.com
我也上不去独角兽了,整个网站被封了?
沈睿
星期四, 四月 09, 2009 6:45:00 上午
蘑菇豆丁 说...
哇哦 谢谢老师~我以后可以给你写信了 昨天独角兽的确上不去,今天好了。
你的另外一个博客我这里还是上不去 但是他们都喜欢去那个博客留言。
这里没人留言 我想看见那些留言呀呀呀 咳咳 不过无所谓了 只要还能看见老师文章就好 可那里有你以前的文章我想看呀呀呀呀 哭
这里只有一点点~~呜呜
星期五, 四月 10, 2009 12:26:00 上午
匿名 说...
昨晚连这个博客都没打开,大大虚惊了一场,今早顺利打开了,松一口气,喜欢您的文字,因为触动心灵。
星期四, 四月 16, 2009 9:11:00 下午
http://www.fireofliberty.org/trad/article/2387.asp
太史簡:從英雄的製造到英雄的終結――中國當局為什麼要剝奪反對者的尊嚴?
文章摘要:
中國從來就不乏為民請命的英雄,而中國的民眾不管是由於素質,還是由於怯懦,總之也非常需要英雄出面為他們的利益呼號,帶領他們反抗。而這些英雄故事卻只
有一種結局堪稱完滿:如果以英雄的就義做為結尾,這個故事就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後來者(包括同時代人)就會為英雄灑上一掬熱淚,獻上無數贊辭。
作者 : 太史簡,
發表時間:1/13/2007
中國的現實跟人開了個殘酷的玩笑:兩年前還在中國大地上狼奔豕突,於千難萬險中幫助底層弱勢群體維權的維權英雄,如高智晟、陳光誠等人,如今不是身陷囹
圄,就是從牢獄中出來後又進了另一種“牢獄”。
但與這些維權律師有關的一切,所昭示的政治文化卻意味深長。
中國從來就不乏為民請命的英雄,而中國的民眾不管是由於素質,還是由於怯懦,總之也非常需要英雄出面為他們的利益呼號,帶領他們反抗。而這些英雄故事卻只
有一種結局堪稱完滿:如果以英雄的就義做為結尾,這個故事就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後來者(包括同時代人)就會為英雄灑上一掬熱淚,獻上無數贊辭。在對死去英雄的盛讚中,讚美者也感到自身精神的昇華。這種情況下,活著的人即使有人對死
者有不滿,即使知道英雄也曾有卑微的常人瑣事,但出於對“民意”的害怕與擔心,也不會再來對英雄說三道四。於是一個完美的英雄故事誕生――西方社會在公民
社會誕生之前,也曾有過自己的英雄,比如聖女貞德、俠盜羅賓漢、佐羅等等。即使是美國,在上個世紀60年代民權運動興起時,也還需要馬丁·路德·金。
中共當局就很瞭解英雄故事對民眾的巨大感召力。中共建政後,一直非常注重革命英雄主義傳統教育,《革命烈士詩抄》既發行了無數單行本,其中部分詩選更是被
選入中小學語文教科書讓中小學生反復背誦。那個年代過來的人,誰都會背幾首革命烈士詩抄,比如“為人開啟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口卻敞開著”,“砍頭不
要緊,只要主義真”等等。紅衛兵一代中的佼佼者之所以永不甘心過常人生活,從插隊、返城再到洋插隊(少部分甚至再返國),可著勁兒搗騰,實在與他們從小受
到的革命英雄主義教育有直接關係,因為這種革命英雄主義將常人生活視之為平庸。如果不研究黨史,人們不會知道中共第二任總書記向忠發向敵人屈膝投降,更不
會知道中共為了保存實力,曾讓安子文等40多位中共高幹在被捕後集體悔過,以及無數被捕者都曾寫過自首書的真實英雄故事。
不過,革命英雄的創造者――中共自從建政開始,就下定決心要壟斷英雄形像,除了為自己的政治需要製造英雄,如雷鋒、歐陽海等之外,決不再讓自己的反對者有
機會成為英雄。而破壞英雄形像的最簡便方法就是讓反對者尊嚴掃地。於是我們再也看不到以往英雄們那種面對死刑的尊嚴高貴,如吉鴻昌就義前要求坐在椅子上死
去,瞿秋白要求盤腿面對開槍者,還有中共革命英雄故事的老套子如就義前高呼革命口號之類。我們只能看到一個個被五花大綁成粽子狀,背插斬標,被“革命戰
士”按下頭顱哆嗦成一團的畏瑣不堪的“反革命分子”或其他名目的各種專政物件。而少數意志極為堅強者,如張志新、李九蓮等人還要被割斷喉管、縫住嘴角,用
竹簽穿過下顎――這樣尊嚴掃地的人,哪里還有人們心目中的半分英雄氣概?
而任何反對運動,要想成氣候,必得先有自己的英雄,再有由英雄首倡(或者認可並同意用英雄之名義發佈的)主張與策略,才能將一盤散沙之反對者凝聚成一團可
以用之驅之的力量。中共當年就是通過革命神話製造自己的革命核心,自然深知如何從根子上消滅英雄――這就是中國當代儘管從來不缺少為民請命者,卻只有死去
的人才能成為英雄的緣由。因為活下來的人少有人能經得住那殘酷的地獄曆煉。即使有意志頑強者坐了多年牢獄,當局在釋放他們之時,還少不得要用“某某在獄中
表現良好,有立功行為”之類說辭為他們抹上一筆可疑之色。
一位曾在反右後淪入“同志”之手、有過數年牢獄之災的老幹部與自己的子女曾有一段這樣的對話:“我這一輩子,進過北洋軍閥的號子,坐過國民黨的牢,蹲過日
本人的監獄,也在共產黨的牢裏呆過。你們猜,誰的牢最難坐?”子女們有猜是國民黨的,有猜是北洋軍閥的,還有猜是日本人的。結果老頭告訴他們:“你們都錯
了。自己人的牢最難坐。在其他人的牢房裏,可以讀報看書,最糟糕的情況下還可以用絕食鬥爭抗議,只有共產黨的牢,犯人沒有任何權利,想絕食都沒門”。
寫這麼些話,不是為了別的,只是希望人們在瞭解英雄故事如何終結的情況下,多幾分仁善與寬容之心。
http://www.huaxiabao.org/article.asp?IssueId=174&ArtNb=1
【 焦点透视】 从英雄的制造到英雄的终结
中国的现实跟人开了个残酷的玩笑:两年前还在中国大地上奔走,于千难万险中帮助底层弱势群体维权的维权英雄,如高智晟、陈光诚等人,如今不是身陷囹
圄,就是从牢狱中出来后又进了另一种“牢狱”。
但与这些维权律师有关的一切,所昭示的政治文化却意味深长。
中国从来就不乏为民请命的英雄,而中国的民众不管是由于素质,还是由于怯懦,总之也非常需要英雄出面为他们的利益呼号,带领他们反抗。而这些英雄故事却只
有一种结局堪称完满:如果以英雄的就义做为结尾,这个故事就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后来者(包括同时代人)就会为英雄洒上一掬热泪,献上无数赞辞。在对死去
英雄的盛赞中,赞美者也感到自身精神的升华。
这种情况下,活着的人即使有人对死者有不满,即使知道英雄也曾有卑微的常人琐事,但出于对“民意”的害怕与担心,也不会再来对英雄说三道四。于是一个完美
的英雄故事诞生――西方社会在公民社会诞生之前,也曾有过自己的英雄,比如圣女贞德、侠盗罗宾汉、佐罗等等。即使是美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兴起
时,也还需要马丁•路德•金。
中国当局就很了解英雄故事对民众的巨大感召力。中共建政后,一直非常注重革命英雄主义传统教育,《革命烈士诗抄》就发行了无数单行本,其中部分诗选更是被
选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让中小学生反复背诵。那个年代过来的人,谁都会背几首革命烈士诗抄,比如“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砍头不要
紧,只要主义真”等等。
红卫兵一代中的佼佼者之所以永不甘心过常人生活,从插队、返城再到洋插队(少部分甚至再返国),可着劲儿捣腾,实在与他们从小受到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有直
接关系,因为这种革命英雄主义将常人生活视之为平庸。如果不研究党史,人们不会知道中共第三任总书记向忠发向敌人屈膝投降,更不会知道中共为了保存实力,
曾让安子文、薄一波等40多位中共高干在被捕后集体悔过,以及无数被捕者都曾写过自首书的真实英雄故事。
不过,革命英雄的创造者――中共自从建政开始,就下定决心要垄断英雄形象,除了为自己的政治需要制造英雄,如雷锋、欧阳海等之外,决不再让自己的反对者有
机会成为英雄。而破坏英雄形象的最简便方法就是让反对者尊严扫地。于是我们再也看不到以往英雄们那种面对死刑的尊严高贵,如吉鸿昌就义前要求坐在椅子上死
去,瞿秋白要求盘腿面对开枪者,还有中共革命英雄故事的老套子如就义前高呼革命口号之类。我们只能看到一个个被五花大绑成粽子状,背插斩标,被“革命战
士”按下头颅哆嗦成一团的畏缩不堪的“反革命分子”或其它各种名目的专政对象。而少数意志极为坚强者,如张志新、李九莲等人还要被割断喉管、缝住嘴角,用
竹签穿过下颚――这样尊严扫地的人,哪里还有人们心目中的半分英雄气概?
而任何反对运动,要想成气候,必得先有自己的英雄,再有由英雄首倡(或者认可并同意用英雄之名义发布的)主张与策略,才能将一盘散沙之反对者凝聚成一团可
以用来驱之的力量。中共当年就是通过革命神话制造自己的革命核心,自然深知如何从根子上消灭英雄――这就是中国当代尽管从来不缺少为民请命者,却只有死去
的人才能成为英雄的缘由。因为活下来的人少有人能经得住那残酷的地狱历炼。即使有意志顽强者坐了多年牢狱,当局在释放他们之时,也少不得要用“某某在狱中
表现良好,有立功表现”之类说辞为他们抹上一笔可疑之色。
一位曾在反右后沦入“同志”之手、有过数年牢狱之灾的老干部与自己的子女曾有一段这样的对话:“我这一辈子,进过北洋军阀的号子,坐过国民党的牢,蹲过日
本人的监狱,也在共产党的牢里呆过。你们猜,谁的牢最难坐?”子女们有猜是国民党的,有猜是北洋军阀的,还有猜是日本人的。结果老头告诉他们:“你们都错
了。自己人的牢最难坐。在其他人的牢房里,可以读报看书,最糟糕的情况下还可以用绝食斗争抗议,只有共产党的牢,犯人没有任何权利,想绝食都没门”。
写这么些话,不是为了别的,只是希望人们在了解英雄故事如何终结的情况下,多几分仁善与宽容之心。
太史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