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之春-六十年代的章回人文誌

75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Fred chiu

unread,
Jun 7, 2023, 12:47:22 AM6/7/23
to yt, Fred chiu, 游雅婷, Grace Chao, Along Chen, LEI J., Zee Marion, 夏皮南, jsfeng, 廉老師, maychung, hu chyng, Hyf, Wing Sang Law, 張 馨文, KEUNG LAW KING, Luk Tak Chuen, 季季, 沈 昌鎮, Marshall Johnson, 胡蘊玉, 曹 文傑, To Yiumming, HANIF LI, James Tu, aki在成大, Kkyuchin, 丁 乃非, 古 學斌, 羅思茂, 雅婷 suya, 吳 永毅, Bobby Tung, ICC, Tzjiun Liou, 彭子玲, 王 東美(Dongmei Wang), 謝 竹天, HUI JU TSAI, Kuan-Hsing Chen, DQ, 劉紹華, 周富美, Jinng, 七仔, Along Chen, mayer, 小胖, 顧玉玲 yulin, Jouchien Lai, wuo young-ie, Wong Yenlu, 正修, To Yiuming, Lu Jm, 董 福興, Dnf, 劉 可強, 鄭小塔, Shih-lun Chang, yang tc, Jolanta Chiu, Warren Chiu, Ted Cheng, Marshall Johnson, Benedict Chiu, 丘如華, CHIA HSUAN HUANG FRANCES, 王少君, Chen Hsin-Hsing, 張慈宜, Yolanda Chong (姜幽蘭), Fred chiu, Hui Po Keung, 鍾喬, 林麗雲, Tammy Chang, yotu+...@googlegroups.com, 台社群組, taishe taishe, Hsiao-Chuan Hsia, Karen Hsu, lw...@sjtu.edu.cn, Yunyun Yeh, Wei-cheng Raymond Chu, Ti Wei, 陳信行, Hjs, LIN Shenjing, Sarah Shen, Sean Pai, ham....@msa.hinet.net, chui yung cheung, 贺老师, 王增勇, kam fung Li, Ellen HY Chang, 張蕙元 Ellen HY Chang, 廉兮
ISBN 978-986-307-240-9 第一卷, 親役
ISBN 978-986-307-241-6 第二卷, 輕憶
ISBN 978-986-307-242-3 第三卷, 清議

三本.jpg
三本+袖套.jpg

Fred chiu

unread,
Jun 29, 2023, 8:56:33 PM6/29/23
to yt, 游雅婷, Grace Chao, Along Chen, LEI J., Zee Marion, 夏皮南, jsfeng, 廉老師, maychung, hu chyng, Hyf, Wing Sang Law, 張 馨文, KEUNG LAW KING, Luk Tak Chuen, 季季, 沈 昌鎮, Marshall Johnson, 胡蘊玉, 曹 文傑, To Yiumming, HANIF LI, James Tu, aki在成大, Kkyuchin, 丁 乃非, 古 學斌, 羅思茂, 雅婷 suya, 吳 永毅, Bobby Tung, ICC, Tzjiun Liou, 彭子玲, 王 東美(Dongmei Wang), 謝 竹天, HUI JU TSAI, Kuan-Hsing Chen, DQ, 劉紹華, 周富美, Jinng, 七仔, Along Chen, mayer, 小胖, 顧玉玲 yulin, Jouchien Lai, wuo young-ie, Wong Yenlu, 正修, To Yiuming, Lu Jm, 董 福興, Dnf, 劉 可強, 鄭小塔, Shih-lun Chang, yang tc, Jolanta Chiu, Warren Chiu, Ted Cheng, Marshall Johnson, Benedict Chiu, 丘如華, CHIA HSUAN HUANG FRANCES, 王少君, Chen Hsin-Hsing, 張慈宜, Yolanda Chong (姜幽蘭), Fred chiu, Hui Po Keung, 鍾喬, 林麗雲, Tammy Chang, yotu+...@googlegroups.com, 台社群組, taishe taishe, Hsiao-Chuan Hsia, Karen Hsu, lw...@sjtu.edu.cn, Yunyun Yeh, Wei-cheng Raymond Chu, Ti Wei, 陳信行, Hjs, LIN Shenjing, Sarah Shen, Sean Pai, ham....@msa.hinet.net, chui yung cheung, 贺老师, 王增勇, kam fung Li, Ellen HY Chang, 張蕙元 Ellen HY Chang, 廉兮, Fred chiu

Fred chiu

unread,
Jul 4, 2023, 10:19:53 AM7/4/23
to yt, 游雅婷, Grace Chao, Along Chen, LEI J., Zee Marion, 夏皮南, jsfeng, 廉老師, maychung, hu chyng, Hyf, Wing Sang Law, 張 馨文, KEUNG LAW KING, Luk Tak Chuen, 季季, 沈 昌鎮, Marshall Johnson, 胡蘊玉, 曹 文傑, To Yiumming, HANIF LI, James Tu, aki在成大, Kkyuchin, 丁 乃非, 古 學斌, 羅思茂, 雅婷 suya, 吳 永毅, Bobby Tung, ICC, Tzjiun Liou, 彭子玲, 王 東美(Dongmei Wang), 謝 竹天, HUI JU TSAI, Kuan-Hsing Chen, DQ, 劉紹華, 周富美, Jinng, 七仔, Along Chen, mayer, 小胖, 顧玉玲 yulin, Jouchien Lai, wuo young-ie, Wong Yenlu, 正修, To Yiuming, Lu Jm, 董 福興, Dnf, 劉 可強, 鄭小塔, Shih-lun Chang, yang tc, Jolanta Chiu, Warren Chiu, Ted Cheng, Marshall Johnson, Benedict Chiu, 丘如華, CHIA HSUAN HUANG FRANCES, 王少君, Chen Hsin-Hsing, 張慈宜, Yolanda Chong (姜幽蘭), Fred chiu, Hui Po Keung, 鍾喬, 林麗雲, Tammy Chang, yotu+...@googlegroups.com, 台社群組, taishe taishe, Hsiao-Chuan Hsia, Karen Hsu, lw...@sjtu.edu.cn, Yunyun Yeh, Wei-cheng Raymond Chu, Ti Wei, 陳信行, Hjs, LIN Shenjing, Sarah Shen, Sean Pai, ham....@msa.hinet.net, chui yung cheung, 贺老师, 王增勇, kam fung Li, Ellen HY Chang, 張蕙元 Ellen HY Chang, 廉兮
2023年7月28日 星期五,下午1:30 – 下午4:30

台北之春下午茶 7/28 華山分享會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以台北之春-六十年代的章回人文誌的身分編輯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時間長度:3 小時
公開  · 所有的 Facebook 用戶和非用戶
《台北之春》這本歷經 10 年,兩百多個章回,九十萬字的時代記憶,是由丘延亮執筆、唐山書店出版。是以丘延亮真實結識的人物為主角,所追想撰述之人文誌。書中聚焦於六○年代「台北之春」諸般文藝活動與人文倡議,書寫其間多元聲光之種種,為台灣從戰亂到民主的文政宰控歷史做見證。

丘延亮老師近期將巡迴全台獨立書店及藝文館所,舉行《台北之春》新書分享會,與相關人物進行對談。首場活動將於華山1914文創園區舉行。讓我們用一個下午的時光,激盪台北之春的思與辨。

✻ 主辦單位: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唐山書店
✻ 時間:7月28日(五)13:30-16:30
✻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中3館2樓拱廳
✻ 活動詳情及報名連結:近期發布
✻ 分享會現場購書者享折扣+限量贈品


📙《台北之春》新書預購連結:
https://tonsanbookstore.cyberbiz.co/products/9789863072430

📰《台北之春》相關文章報導:

【季季:魔奏三章──「這一代的旋律」餘音未絕】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30504000617-260115

【邱坤良專欄:一個人如何「肥」得繽紛自在? 讀丘延亮的《台北之春》】
https://www.storm.mg/article/4739407

【鍾秀梅觀點:歷史記憶的鬥爭 台北之春】
https://www.storm.mg/article/4764974?page=1
顯示較少


--
--
1. 您會收到這封電子郵件,是因為您加入並且訂閱了"young-turks"郵寄論壇。
2. 在郵寄論壇上發表文章或參與討論,請將您想分享給大家的內容以電子郵件方式寄到 yo...@googlegroups.com ,這樣大家就可以收到您發表的內容了。
3. 想要退出yotu郵寄論壇的話,請使用您收到此封郵件的email address寄一封信到 yotu-uns...@googlegroups.com ,系統將會自動將您的大名從群組中移出。
4. 您也可以連到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yotu 選擇您個人想要的接收郵件方式,並且閱讀young-turks群組的過往資訊。
5. 另外,我們也有blog系統,網址為:http://twpa.ioe.sinica.edu.tw , 歡迎您上網閱覽更多的資訊。
 
1. You received this message because you are subscribed to the Google Groups"young-turks" group.
2. To post to this group, send email to yo...@googlegroups.com
3. To unsubscribe from this group, send email to yotu-uns...@googlegroups.com
4. For more options, visit this group at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yotu
5. You can get more information on http://twpa.ioe.sinica.edu.tw
---
這是 Google 網路論壇針對「young-turks」群組發送的訂閱通知郵件。
如要取消訂閱這個群組並停止接收來自這個群組的郵件,請傳送電子郵件到 yotu+uns...@googlegroups.com
如要在網路上查看這項討論,請造訪 https://groups.google.com/d/msgid/yotu/69614846.127720.1688086570587%40mail.yahoo.com

Fred chiu

unread,
Jul 6, 2023, 9:51:17 AM7/6/23
to yt, 游雅婷, Grace Chao, Along Chen, LEI J., Zee Marion, 夏皮南, jsfeng, 廉老師, maychung, hu chyng, Hyf, Wing Sang Law, 張 馨文, KEUNG LAW KING, Luk Tak Chuen, 季季, 沈 昌鎮, Marshall Johnson, 胡蘊玉, 曹 文傑, To Yiumming, HANIF LI, James Tu, aki在成大, Kkyuchin, 丁 乃非, 古 學斌, 羅思茂, 雅婷 suya, 吳 永毅, Bobby Tung, ICC, Tzjiun Liou, 彭子玲, 王 東美(Dongmei Wang), 謝 竹天, HUI JU TSAI, Kuan-Hsing Chen, DQ, 劉紹華, 周富美, Jinng, 七仔, Along Chen, mayer, 小胖, 顧玉玲 yulin, Jouchien Lai, wuo young-ie, Wong Yenlu, 正修, To Yiuming, Lu Jm, 董 福興, Dnf, 劉 可強, 鄭小塔, Shih-lun Chang, yang tc, Jolanta Chiu, Warren Chiu, Ted Cheng, Marshall Johnson, Benedict Chiu, 丘如華, CHIA HSUAN HUANG FRANCES, 王少君, Chen Hsin-Hsing, 張慈宜, Yolanda Chong (姜幽蘭), Fred chiu, Hui Po Keung, 鍾喬, 林麗雲, Tammy Chang, yotu+...@googlegroups.com, 台社群組, taishe taishe, Hsiao-Chuan Hsia, Karen Hsu, lw...@sjtu.edu.cn, Yunyun Yeh, Wei-cheng Raymond Chu, Ti Wei, 陳信行, Hjs, LIN Shenjing, Sarah Shen, Sean Pai, ham....@msa.hinet.net, chui yung cheung, 贺老师, 王增勇, kam fung Li, Ellen HY Chang, 張蕙元 Ellen HY Chang, 廉兮
Inline image
單本已出 有待包裝成套

Fred chiu

unread,
Jul 16, 2023, 8:27:53 PM7/16/23
to yt, 游雅婷, Grace Chao, Along Chen, LEI J., Zee Marion, 夏皮南, jsfeng, 廉老師, maychung, hu chyng, Hyf, Wing Sang Law, 張 馨文, KEUNG LAW KING, Luk Tak Chuen, 季季, 沈 昌鎮, Marshall Johnson, 胡蘊玉, 曹 文傑, To Yiumming, HANIF LI, James Tu, aki在成大, Kkyuchin, 丁 乃非, 古 學斌, 羅思茂, 雅婷 suya, 吳 永毅, Bobby Tung, ICC, Tzjiun Liou, 彭子玲, 王 東美(Dongmei Wang), 謝 竹天, HUI JU TSAI, Kuan-Hsing Chen, DQ, 劉紹華, 周富美, Jinng, 七仔, Along Chen, mayer, 小胖, 顧玉玲 yulin, Jouchien Lai, wuo young-ie, Wong Yenlu, 正修, To Yiuming, Lu Jm, 董 福興, Dnf, 劉 可強, 鄭小塔, Shih-lun Chang, yang tc, Jolanta Chiu, Warren Chiu, Ted Cheng, Marshall Johnson, Benedict Chiu, 丘如華, CHIA HSUAN HUANG FRANCES, 王少君, Chen Hsin-Hsing, 張慈宜, Yolanda Chong (姜幽蘭), Fred chiu, Hui Po Keung, 鍾喬, 林麗雲, Tammy Chang, yotu+...@googlegroups.com, 台社群組, taishe taishe, Hsiao-Chuan Hsia, Karen Hsu, lw...@sjtu.edu.cn, Yunyun Yeh, Wei-cheng Raymond Chu, Ti Wei, 陳信行, Hjs, LIN Shenjing, Sarah Shen, Sean Pai, ham....@msa.hinet.net, chui yung cheung, 贺老师, 王增勇, kam fung Li, Ellen HY Chang, 張蕙元 Ellen HY Chang, 廉兮
季季/吹著黑管的社運健行者——綴拾阿肥與我的六十年代碎片
2023/07/17 聯合報/ 季季
1983年聖誕節,王志明(左戴墨鏡者)與副刊同事在南投蕙蓀林場;上為黃驗,中為劉克襄,右為曾金源。(圖/季季提供)
1983年聖誕節,王志明(左戴墨鏡者)與副刊同事在南投蕙蓀林場;上為黃驗,中為劉克襄,右為曾金源。(圖/季季提供)
2001年1月12日《聯合報》第五版,圖中畫面是教育部長曾志朗代表政府向張以淮致歉。(圖/季季提供)
從《野鴿子的黃昏》
引出感人的故事
後來楊蔚為王尚義寫的追念文,則是他告別阿肥家的客廳並為「這一代的旋律」譜寫的最後篇章。
1967年11月12日,楊蔚在《經濟日報》「綜合」版發表〈從野鴿子的黃昏引出感人的故事〉。
──「文壇上有一個早殞的天才,最近在人們心上捲起一陣懷念的浪潮——他是四年前逝世的王尚義,也就是《野鴿子的黃昏》的作者。……捲起這一陣浪潮的原因有二:其一是他的遺集的發掘與印行,其二則與最近的一大新聞有關。……他生前是一個醫科學生,死後卻因為文學方面的成就獲得重視和適當的評價。……他的朋友們說,王尚義給人的印象,蒼白,尖銳,激動,並且不時會爆發一種帶著嘲諷意味的大笑。那種逼人的氣勢,有時頗難讓人忍耐。不過,據說他有好幾個知己的朋友,也都是在辯論問題吵架吵出深厚的友情來的。……」──
這最後篇章發表之後半年,1968年5月至6月,陳映真等人與阿肥陸續被捕;楊蔚則已陷入「用狂賭麻醉腦袋,以沉淪贖罪自己」的深淵。
「這一代的旋律」催生者
竟是羅家倫
楊蔚一生善於掩藏,2000年領了白色恐怖賠償金準備遠赴峇里島定居之前,竟把他自稱「遺書」的一堆書與文稿交我保管。拿出《這一代的旋律》(1965年7月學生書局出版)那本書時,已逾七十之齡的楊蔚,又說了一個我不曾聽聞的,與「這一代的旋律」相關的祕密。
「如果沒有寫那個專欄,警總也許不會盯上我和阿肥那夥人……。」
──啊,阿肥那夥人?那夥人的「民主台灣聯盟」案已經三十二年啦!
他摸著那本薄薄的書,沉默了一兩分鐘才緩緩說道,他是受不了〈台灣好〉那首流行歌曲的虛假歌詞,才決心介紹阿肥他們那些腳踏實地真實創作的台灣音樂人……。
「〈台灣好〉那首歌,妳知道吧?」他說。
我知道,我也會唱。
1964年之後,美黛首唱的〈台灣好〉轟動全島(那時沒人知道那昂揚悠遠的曲調來自卑南族的盧靜子)。
──「台灣好,台灣真是個復興島,愛國英雄英勇志士,都投到她的懷抱。……我們忘不了大陸上的同胞,在死亡線上掙扎,在集中營裡苦惱……。他們在求救,他們在哀號……我們快要打回大陸來了,快要回來了。……」
楊蔚的語氣轉而憤怒了,他說〈台灣好〉讚美當時的台灣「是個復興島」不算太離譜;說大陸同胞在求救,「我們快要打回大陸來了」則太誇張也太虛偽了。尤其讓他生氣的是,〈台灣好〉的作詞者竟然是羅家倫(1897-1969);他是「五四運動」命名者,曾任中央大學校長,清華大學校長,駐印度大使,考試院副院長,國史館館長……。
「他媽的,歷史學者,大學校長,竟然昧著良心寫出那種虛假歌詞!他媽的,老蔣窮途末路都快死了,你還在替他吹捧反攻大陸回大陸,還在欺騙台灣人民!而且他寫那些騙人的歌詞時,還是國史館館長!……」
我望著那本橘紅封面的《這一代的旋律》,想起1964年11月讀「這一代的旋律」專欄時,怎知它的催生者是鼎鼎大名的羅家倫!
羅家倫1942年在重慶出版的《新人生觀》,竟成了張以淮1951年在台北被捕的罪證。(圖/季季提供)
《新人生觀》
竟是張以淮被捕的罪證
然而羅家倫的故事未完。
楊蔚去峇里島之後不久,「羅家倫」的名字出現在2001年1月12日的《聯合報》;而且與1965年曾參加鷺鷥潭婚禮的「張以淮」有關。
那天的《聯合報》,以半版刊登「四六事件」五十周年政府公開向受難者道歉的大幅報導。教育部長曾志朗握著張以淮的手代表政府道歉的合照非常醒目,記者張錦弘的報導「張以淮、孫志煜患難結親家」也很感人;其中兩句卻讓我愣住了:
──「七十二歲的張以淮說,他被抓是因讀過前教育部長羅家倫寫的《新人生觀》,竟被視為『思想有問題』,著實荒謬……。且抓人的是保安司令部,不是警總;警備總部是一個多月後實施戒嚴才成立。──」
《新人生觀》1942年3月於重慶出版。羅家倫那年剛卸下中央大學校長之職;元旦那日於「陪都重慶」所寫自序有此說明:
──「這部書裡的十六章,本是我於中央大學西遷以後,對全校的一套系統演講。……章章都是講完和寫完在敵機威脅的期間,有時還在四周圍火光熊熊之中。……我斷不敢說這部書是表現一種有力的思想,我只敢說這是我個人用過氣力去思想的一點結果。……敬以獻給有肩膊,有脊骨,有心胸,有眼光而有熱忱的中華兒女,尤其是青年。──」
而青年張以淮,竟因讀了這本書,1951年在台北被捕!當時奉命抓人的保安司令部,是從何認定它的「思想有問題」?
羅家倫出版《新人生觀》時45歲;寫〈台灣好〉歌詞時65歲;被楊蔚痛罵以及被張以淮供出時,已經辭世三十餘年。他終生效忠國府,言行文字「政治正確」;《新人生觀》為何「思想有問題」?這個謎也只有當年的保安司令部能解。
多情說書人的情節轉換
如舞台劇
阿肥這套「肥書」,記錄了我們同時穿越六十年代的文化符碼:在國際學舍聽音樂會,在耕莘文教院看《等待果陀》;閱讀《文星》《文學季刊》《草原》《劇場》,也面對它們慘遭停刊……。
最為特殊的是,我們共同經歷了「民主台灣聯盟」案的煎熬;他是受難的核心人物;我的前夫楊蔚緊貼著核心旋繞;我則立於核心邊緣痛苦的旁觀。
2004年,楊蔚在印尼病逝。2006年,我在印刻出版《行走的樹》初版,首次以文字見證我作為「民主台灣聯盟」案邊緣人的親身經歷;其中第四章〈阿肥家的客廳〉第五章〈音樂派與左派的變奏〉都在寫阿肥,在此無需贅述。
「肥書」二百多回,從少年阿肥到青年阿肥,參與的活動比我廣博數十倍,結交的學界、藝文界朋友更是難以計數。他是多情的說書人,敘述眾人諸事鉅細靡遺,聲腔既隨興又宏亮,情節轉換則如舞台劇,一場又一場;時或質疑,時或嘲諷,時或指控,喚起我淹埋已久的層層記憶。
最讓我震撼與深思的是第215回〈一個早產農村調查員的鎩羽生涯〉,提到他1967年考入台大考古人類學系後結識了同學王志明,兩人十分投緣,不時去屏東林邊鄉竹林村王家長住,騎著王父的三陽機車在周邊村落走訪蕉農,調查他們的種植過程及被官商剝削的困境。他更直言受到志明父親王車備先生為人行事之啟發,也因而「走上較為基進的政治革命之路」……。
閱讀的當下,看到「王志明」這個名字,我的腦袋迴路霎時旋繞不停:曾在《人間》副刊與我共事兩年多;翻譯李維史陀《憂鬱的熱帶》;1987年夏在國泰醫院置換心臟瓣膜住加護病房;我幾度坐在病房門口焦灼等待默默祈福……;啊,是那個6月13日夜晚不得不送別的,我始終念念不忘的王志明!
在《台北之春》
重逢解嚴前的王志明
1982年9月,余紀忠先生創辦美洲《中國時報》,在紐約建印刷廠設編輯總部;副刊編輯部則設在台北,與《人間》副刊辦公室門對門,我常看到陳文茜,周浩正,黃驗,劉克襄,秦宗慧等人;1983年也開始見到王志明和陳素芳。
1984年11月,美洲中時停刊,社方後來安排劉克襄、王志明轉到「人間」副刊。劉克襄與美術編輯何華仁雅好賞鳥,空閒時常蹲在「人間」門口談賞鳥,王志明則喜歡和我聊閱讀談作家,說他正在翻譯《憂鬱的熱帶》,我也才知道他台大畢業後,曾去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讀人類學研究所,但因先天心臟瓣膜不全,需定期手術置換,只好放棄博士學位回台北……。
那時志明住景美,到公館轉車到報社前,常去台大附近逛書攤,買盜版的三十年代作家小說和台灣出版的禁書。有時背著書包走進辦公室就默默掏一本偷偷塞給我。那時還沒解嚴,有一次塞給我的竟是林樹枝1986年的《出土政治冤案》。
是的,或因還沒解嚴,即使買了林樹枝的禁書給我,志明從沒說他有個好同學是阿肥丘延亮。我在「肥書」看到阿肥被捕後,志明曾去景美看守所探望,向他報告殷海光的近況;志明當時就已知道「民主台灣聯盟」案了啊……。
而我,那時不知志明與阿肥是同學,更怕別人知道我的前夫楊蔚那些事,當然沒跟志明說起我與阿肥丘延亮以及「民主台灣聯盟」案的牽扯。
腦袋迴路繞到最後,我與志明曾經那麼近,近到一起偷看一本又一本禁書;但是又那麼遠,遠到阿肥在我們之間而兩人都看不見。
如今,在《台北之春》裡,丘延亮讓我重逢解嚴前的王志明與阿肥,彌補了我們三人之間蒙蔽多年的缺憾。
謝謝阿肥寫了王志明。也謝謝他記錄了許多我們都知道以及更多我並不知道的歷史。(下)
●台北之春下午茶,7月28日(星期五)下午一點半至五點在華山文創園區中3館拱廳(台北市八德路1段1號)舉行,免費入場。


Fred chiu

unread,
Jul 16, 2023, 8:31:02 PM7/16/23
to yt, 游雅婷, Grace Chao, Along Chen, LEI J., Zee Marion, 夏皮南, jsfeng, 廉老師, maychung, hu chyng, Hyf, Wing Sang Law, 張 馨文, KEUNG LAW KING, Luk Tak Chuen, 季季, 沈 昌鎮, Marshall Johnson, 胡蘊玉, 曹 文傑, To Yiumming, HANIF LI, James Tu, aki在成大, Kkyuchin, 丁 乃非, 古 學斌, 羅思茂, 雅婷 suya, 吳 永毅, Bobby Tung, ICC, Tzjiun Liou, 彭子玲, 王 東美(Dongmei Wang), 謝 竹天, HUI JU TSAI, Kuan-Hsing Chen, DQ, 劉紹華, 周富美, Jinng, 七仔, Along Chen, mayer, 小胖, 顧玉玲 yulin, Jouchien Lai, wuo young-ie, Wong Yenlu, 正修, To Yiuming, Lu Jm, 董 福興, Dnf, 劉 可強, 鄭小塔, Shih-lun Chang, yang tc, Jolanta Chiu, Warren Chiu, Ted Cheng, Marshall Johnson, Benedict Chiu, 丘如華, CHIA HSUAN HUANG FRANCES, 王少君, Chen Hsin-Hsing, 張慈宜, Yolanda Chong (姜幽蘭), Fred chiu, Hui Po Keung, 鍾喬, 林麗雲, Tammy Chang, yotu+...@googlegroups.com, 台社群組, taishe taishe, Hsiao-Chuan Hsia, Karen Hsu, lw...@sjtu.edu.cn, Yunyun Yeh, Wei-cheng Raymond Chu, Ti Wei, 陳信行, Hjs, LIN Shenjing, Sarah Shen, Sean Pai, ham....@msa.hinet.net, chui yung cheung, 贺老师, 王增勇, kam fung Li, Ellen HY Chang, 張蕙元 Ellen HY Chang, 廉兮

Chang, Hsing-Wen 張馨文

unread,
Jul 16, 2023, 11:58:40 PM7/16/23
to Fred chiu, yt, 游雅婷, Grace Chao, Along Chen, LEI J., Zee Marion, 夏皮南, jsfeng, 廉老師, maychung, hu chyng, Hyf, Wing Sang Law, KEUNG LAW KING, Luk Tak Chuen, 季季, 沈 昌鎮, Marshall Johnson, 胡蘊玉, 曹 文傑, To Yiumming, HANIF LI, James Tu, aki在成大, Kkyuchin, 丁 乃非, 古 學斌, 羅思茂, 雅婷 suya, 吳 永毅, Bobby Tung, ICC, Tzjiun Liou, 彭子玲, 王 東美(Dongmei Wang), 謝 竹天, HUI JU TSAI, Kuan-Hsing Chen, DQ, 劉紹華, 周富美, Jinng, 七仔, Along Chen, mayer, 小胖, 顧玉玲 yulin, Jouchien Lai, wuo young-ie, Wong Yenlu, 正修, To Yiuming, Lu Jm, 董 福興, Dnf, 劉 可強, 鄭小塔, Shih-lun Chang, yang tc, Jolanta Chiu, Warren Chiu, Ted Cheng, Marshall Johnson, Benedict Chiu, 丘如華, CHIA HSUAN HUANG FRANCES, 王少君, Chen Hsin-Hsing, 張慈宜, Yolanda Chong (姜幽蘭), Fred chiu, Hui Po Keung, 鍾喬, 林麗雲, Tammy Chang, yotu+...@googlegroups.com, 台社群組, taishe taishe, Hsiao-Chuan Hsia, Karen Hsu, lw...@sjtu.edu.cn, Yunyun Yeh, Wei-cheng Raymond Chu, Ti Wei, 陳信行, Hjs, LIN Shenjing, Sarah Shen, Sean Pai, ham....@msa.hinet.net, chui yung cheung, 贺老师, 王增勇, kam fung Li, Ellen HY Chang, 張蕙元 Ellen HY Chang, 廉兮
原來阿肥是個「阿明」(在石門缺席的)。季季寫的另一個阿明(陳志明)的發現,真是時代的縮影啊,收穫良多、感觸萬千!
謝謝你們的勞動。
祝茶會順利。
馨文

Fred chiu

unread,
Jul 23, 2023, 8:15:14 PM7/23/23
to yt



From: Fred Chiu             Sent: Sunday, July 16, 2023 


【台北之春】下午茶  

   7/28  華山 分享會

Inline image

季季吹著黑管的社運健行者 —— 綴拾阿肥與我的六十年代碎片
2023/07/17 聯合報
()

● 台北之春 下午茶

7月28日(星期五)下午一點半至五點在華山文創園區中3館拱廳
(台北市八德路1段1號)舉行,免費入場。

2023年7月28日 星期五,下午  1:30 – 4:30

台北之春下午茶  7/28  華山分享會


華山 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時間長度:3 小時

台北之春下午茶 7/28 華山分享會


以台北之春-六十年代的章回人文誌的身分編輯
活動主辦人: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台北之春-六十年代的章回人文誌
《台北之春》這本歷經 10 年,兩百多個章回,九十萬字的時代記
,是由丘延亮執筆、唐山書店出版。是以丘延亮真實結識的人物
主角,所追想撰述之人文誌。書中聚焦於六○年代「台北之春」
文藝活動與人文倡議,書寫其間多元聲光之種種,為台灣從戰
民主的文政宰控歷史做見證。

丘延亮老師近期將巡迴全台獨立書店及藝文館所,舉行《台北之春》
新書分享會,與相關人物進行對談。首場活動將於華山1914文創園
舉行。讓我們用一個下午的時光,激盪台北之春的思與辨。

✻ 主辦單位: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唐山書店

✻ 時間:7月28日(五)13:30-16:30
✻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中3館2樓拱廳

✻ 活動詳情及報名連結:近期發布
✻ 分享會現場購書者享折扣+限量贈品

��《台北之春》新書預購連結:

��《台北之春》相關文章報導:

【季季:魔奏三章──「這一代的旋律」餘音未絕】
 


【邱坤良專欄:一個人如何「肥」得繽紛自在? 
    讀丘延亮的《台北之春》】

【鍾秀梅觀點:歷史記憶的鬥爭 台北之春】


Inline image


台北之春 - 六十年代的章回人文誌


ISBN 978-986-307-243-0 (全套 / 平裝)

Fred chiu

unread,
Oct 12, 2024, 6:14:49 AM10/12/24
to yotu+...@googlegroups.com, John Thorne, yt, 游雅婷, Grace Chao, Along Chen, LEI J., Zee Marion, 夏皮南, jsfeng, 廉老師, maychung, hu chyng, Hyf, Wing Sang Law, KEUNG LAW KING, Luk Tak Chuen, 季季, 沈 昌鎮, Marshall Johnson, 胡蘊玉, 曹 文傑, To Yiumming, HANIF LI, James Tu, aki在成大, Kkyuchin, 丁 乃非, 古 學斌, 羅思茂, 雅婷 suya, 吳 永毅, Bobby Tung, ICC, Tzjiun Liou, 彭子玲, 王 東美(Dongmei Wang), 謝 竹天, HUI JU TSAI, Kuan-Hsing Chen, DQ, 劉紹華, 周富美, Jinng, 七仔, Along Chen, mayer, 小胖, 顧玉玲 yulin, Jouchien Lai, wuo young-ie, Wong Yenlu, 正修, To Yiuming, Lu Jm, 董 福興, Dnf, 劉 可強, 鄭小塔, Shih-lun Chang, yang tc, Jolanta Chiu, Warren Chiu, Ted Cheng, Marshall Johnson, Benedict Chiu, 丘如華, CHIA HSUAN HUANG FRANCES, 王少君, Chen Hsin-Hsing, 張慈宜, Yolanda Chong (姜幽蘭), Fred chiu, Hui Po Keung, 鍾喬, 林麗雲, Tammy Chang, 台社群組, taishe taishe, Hsiao-Chuan Hsia, Karen Hsu, lw...@sjtu.edu.cn, Yunyun Yeh, Wei-cheng Raymond Chu, Ti Wei, 陳信行, Hjs, LIN Shenjing, Sarah Shen, Sean Pai, ham....@msa.hinet.net, chui yung cheung, 贺老师, 王增勇, kam fung Li, Ellen HY Chang, 張蕙元 Ellen HY Chang, 廉兮


On Saturday, October 12, 2024 at 04:22:03 PM GMT+8, John Thorne <jtho...@yahoo.com.au> wrote:


Well, here's this. May we all have a future.



Fred chiu

unread,
Nov 1, 2024, 10:10:23 AM11/1/24
to yotu+...@googlegroups.com, John Thorne, yt, 游雅婷, Grace Chao, Along Chen, LEI J., Zee Marion, 夏皮南, jsfeng, 廉老師, maychung, hu chyng, Hyf, Wing Sang Law, KEUNG LAW KING, Luk Tak Chuen, 季季, 沈 昌鎮, Marshall Johnson, 胡蘊玉, 曹 文傑, To Yiumming, HANIF LI, James Tu, aki在成大, Kkyuchin, 丁 乃非, 古 學斌, 羅思茂, 雅婷 suya, 吳 永毅, Bobby Tung, ICC, Tzjiun Liou, 彭子玲, 王 東美(Dongmei Wang), 謝 竹天, HUI JU TSAI, Kuan-Hsing Chen, DQ, 劉紹華, 周富美, Jinng, 七仔, Along Chen, mayer, 小胖, 顧玉玲 yulin, Jouchien Lai, wuo young-ie, Wong Yenlu, 正修, To Yiuming, Lu Jm, 董 福興, Dnf, 劉 可強, 鄭小塔, Shih-lun Chang, yang tc, Jolanta Chiu, Warren Chiu, Ted Cheng, Marshall Johnson, Benedict Chiu, 丘如華, CHIA HSUAN HUANG FRANCES, 王少君, Chen Hsin-Hsing, 張慈宜, Yolanda Chong (姜幽蘭), Fred chiu, Hui Po Keung, 鍾喬, 林麗雲, Tammy Chang, 台社群組, taishe taishe, Hsiao-Chuan Hsia, Karen Hsu, lw...@sjtu.edu.cn, Yunyun Yeh, Wei-cheng Raymond Chu, Ti Wei, 陳信行, Hjs, LIN Shenjing, Sarah Shen, Sean Pai, ham....@msa.hinet.net, chui yung cheung, 贺老师, 王增勇, kam fung Li, Ellen HY Chang, 張蕙元 Ellen HY Chang, 廉兮
台北之春:一個時代的側 

本文以丘延亮先生近百萬字的回憶錄《台北之春》為中心,梳理和勾勒出台灣六零年代藝文界在白色恐怖陰影下,知識份子們的精神探索和時代樣貌。透過回顧書中的人物故事和事件,呈現出當時社會的壓抑、抗爭和轉變,並試圖以「異於國共黨爭或藍綠對峙的二元化閱讀」方式,理解和反思那段歷史。 第一部分:白色恐怖下的知識萌芽和政治覺醒 書中以章回小說的形式,講述了作者阿肥和他的朋友們在六零年代的經歷。他們是一群對知識充滿渴望、對社會現狀不滿的青年學生,經常聚在一起閱讀當時被禁的書籍,探討社會主義、存在主義等西方思潮,也關注著中國大陸的局勢和台灣的未來。 家庭背景和早熟的思想: 阿肥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經歷為他日後的思想發展埋下了伏筆。母親的開明思想和對社會底層的關懷,以及自身在香港的見聞,都促使他開始思考社會的不公和人性的複雜。 知識啟蒙和讀書會: 阿肥、王志明、陳映真等人組織了讀書會,閱讀大量禁書,涵蓋社會主義、存在主義、現代主義等西方思潮。這個讀書會成為他們思想碰撞和政治啟蒙的重要場域,也為日後參與社會運動埋下了種子。 對威權體制的反思和抗爭: 書中呈現了許多關於白色恐怖的親身經歷和見聞,例如雷震案、大力水手事件等,這些事件揭露了當時政治的殘酷和人權的壓抑,也促使阿肥和他的朋友們開始反思體制,並嘗試以自己的方式進行抗爭。 第二部分: 文化探索與實踐 除了對政治的關注,阿肥和他的朋友們也積極參與各種文化活動,包括現代音樂、戲劇、民歌採集等等。他們試圖在這些領域中尋找新的表達方式,並以此來回應時代的困境和挑戰。 現代主義的引進和本土化: 六零年代,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現代主義思潮湧入台灣,對台灣藝文界產生了深刻影響。但現代主義在台灣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它既面臨著官方的壓制,也受到本土文化和社會現實的挑戰。 民歌採集運動的興起和影響: 許常惠、史惟亮等人發起的民歌採集運動,不僅是對台灣民間音樂的一次大規模整理和記錄,更隱含著對本土文化和人民性的關注。 對文化霸權的反思和抵抗: 阿肥和他的朋友們意識到文化霸權的存在,並嘗試以自己的方式進行抵抗,例如推廣台灣本土文化、批判西方中心主義等等。 第三部分: 個人命運與時代洪流 在白色恐怖的陰影下,阿肥和他的朋友們的命運也經歷了各種波折。有人被迫害入獄,有人選擇了妥協,但也有人始終堅持自己的理想,並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政治迫害和牢獄之災: 由於參與「民主台灣聯盟」,阿肥被捕入獄,經歷了長達六年的鐵窗生涯。這段經歷成為他生命中重要的轉折點,也讓他對政治和人性的理解更加深刻。 人生選擇和價值堅守: 面對白色恐怖的威脅和社會的變遷,阿肥和他的朋友們做出了不同的選擇。有人選擇了沉默,有人選擇了離開,但也有人選擇了繼續抗爭,並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歷史的傷痕與和解的可能: 白色恐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歷史傷痕,但書中也表達了對和解的渴望。作者試圖通過對歷史的反思和對人性的理解,尋找走出傷痛、走向和解的道路。 總結: 《台北之春》是一部充滿時代感和個人情感的回憶錄,它不僅記錄了台灣六零年代的歷史風貌,更展現了知識份子在白色恐怖下的精神探索和抗爭历程。通過回顧書中的人物和故事,我們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台灣的歷史和現實,並从中汲取寶貴的精神力量,繼續前行。 其他重要主題和觀點: 對傳統文化的反思: 書中也涉及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反思,例如儒家思想、民間信仰等等。作者認為,傳統文化中既有值得繼承的精華,也有需要批判和揚棄的糟粕。 對現代化的反思: 作者也對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进行了反思,例如城鄉差距、文化斷裂等等。他認為,現代化不應以犧牲傳統和人性為代價,而應在傳承和發展中找到平衡點。 對知識分子責任的思考: 書中也展現了作者對知識分子責任的思考。他認為,知識分子應該秉持良知,勇於批判,為社會進步和人類福祉做出貢獻。 閱讀建議: 《台北之春》是一部值得細讀的作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台灣的歷史和現實,也可以啟發我們對人生、社會和文化的思考。建議讀者在閱讀時,可以结合自身的經驗和思考,與作者展開对话,並從中汲取有益的啟示。



This book recounts personal encounters with various individuals in 1960s Taiwan. These encounters weave a rich tapestry of life during a pivotal period in Taiwan’s history, revealing how people from diverse backgrounds navigated the complexities of a society grappling with rapid transformation. [1-4] The book sheds light on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American culture on Taiwanese society in that era. Through the author's interactions with key figures, it examines how institutions like the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Service (USIS)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shaping artistic and intellectual trends. [5-8] For example, the book explores how the USIS engaged with Taiwanese writers like Eileen Chang, commissioning works that aligned with their political and cultural objectives. [8-10] It also recounts the author’s own experience studying music under the guidance of Professor Hsu Tsang-Houei, a pivotal figure in the modern Chinese music movement who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Western musical traditions. [11, 12] Beyond American cultural influence, the book also probes deeper, exploring the tensions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that characterized Taiwanese society in the 1960s. It examines how individuals sought to forge an authentic Taiwanese identity amidst this clash of cultural forces. [7, 13-15] Through these interwoven narratives, the book underscores the power of oral history and personal narratives in illuminating complex historical and social phenomena. It invites readers to reconsider conventional historical accounts,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 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 in understanding Taiwan's journey through the tumultuous 20th century. [6, 15-17]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