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推蘇花改? 化勝景為永續願景 -- 【聯合報╱賀陳旦/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13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丘延亮

unread,
Oct 25, 2010, 12:33:56 AM10/25/10
to yt
急推蘇花改? 化勝景為永續願景
【聯合報╱賀陳旦/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2010.10.25 02:17 am
 

梅姬颱風帶給蘇澳山區驚人雨量,蘇花公路多處坍方和路基流失,多人喪命。政府的反應很制式,馬上宣示要花大錢啟動大工程:總統說今年底蘇花公路改善案要動工;交通部長也說預計民國一○五年完工。長官們真的理解問題所在嗎?

姑不論上述裁示性時程置環評和施工招標程序於何地,即便就聯合報昨日社論所界定「兼顧平安出入和發展旅遊」來看,就可檢驗政府今天的回應有沒有真正解決昨天的災難,擘劃明天的花東新風貌。

據公路局九月底送給環保署的「蘇花改善計畫」說明書,上周災情最厲害的蘇澳—東澳之間將新築三個隧道,總長三點七公里。以歷史紀錄來看,此路段落石不算最嚴重,但路線彎繞,大貨車又多,交通事故屬蘇花公路之冠,從安全著眼,路線截彎取直有其必要性。但是約二十公里彎繞的台九舊線卻被遺忘了!如何強化景觀功能,地方產業如何轉型,乃至機車不准行駛隧道的生活不便,並未見於現送審的說明書內。工程單位建新隧道避開坍方,對舊路沿線居民,仍然得面對落石和交安的威脅。這是鋸箭手法!

其次,公路局本來就在執行六年二十億「蘇花危險路段近中期改善計畫」。究竟成效如何?為何改善工程三年下來,不見減低此次災情,亦未見建立任何動態偵測/預警系統?若不能切實檢討台九改善工程,問題繼續存在,如何能活化舊線,發展小眾精緻旅遊呢?何況景觀遊客駐留時間長逾今日匆匆過客,風險更高。長官們的慨然承諾反倒像是趕快推新工程,好讓大家見新忘舊,不要追究既定工作的責任。這是障眼手法。

無論政府上位政策方向,或蘇花路廊本身條件,都應該,也只能以「鐵路為主,公路為輔」。人貨出入既多賴鐵路,本路段景觀就更應視為不可替代的資產,把世界級險峻勝景經營成有品牌的稀有財,把細賞自然壯景配合節制性旅程。套裝旅遊中交通轉乘和行徑引導都應與在地結合,改善沿線就業和生計,才不會因新路取直後致舊台九線沒落,居民受到二度傷害。

用大工程迎戰天災,是人定勝天的錯誤思維;不檢視現有施政之落實和整合更是官僚系統避責立新,花錢消災的傳統態度。東部的未來,朝野上下一直沒有深刻思考過。如今,災難的不幸迫使我們反省,多條人命換取的不該只是匆促送審的工程案,而是更全面、更永續的東部願景!

【2010/10/25 聯合報】@ http://udn.com/

linedot.gif
logo_small.gif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