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台南市)
文/劉逸姿
●苦桑
惟因出現在台南市中正路上的一條小小巷子裡,一棟舊房子的二樓。它的主人,是音樂及文化圈裡人人知悉的「苦桑」許國隆先生,苦桑對於音樂的專業,在訪談 的過程中,從LP(黑膠唱片)到CD(數位唱片)的音樂商品變遷史,讓人不禁自覺渺小與無知;談到台灣唱片行的經營史,苦桑更是巨細靡遺地道來,而惟因早 在1987年開業,經歷了台灣的唱片盛況,大眾、玫瑰等連鎖唱片行的到處林立,到現今的後繼無力、試圖振作,惟因都走過來了,最關鍵的因素在於明確的自我 定位:就是不跟隨流行。
「還要我來招呼你喔!」
進入惟因,必須經過狹長陡峭的階梯, 宛如愛麗絲走入她的夢遊仙境那般的好奇心大開,脖子伸長,想知道裡面到底有什麼奇異寶藏。只有十多坪的店面,被分隔為兩部分,一進去的地方是商品擺放的空 間,其中有一面牆立的全都是LP唱片,另一面牆以及平台則放了CD唱片。不同於一般的唱片行,對於CD的分類是大致按照語言、字母的排列方式,苦桑則將它 們依音樂類別、主題作詳細的標示,更有趣的是,針對某些極力推薦的作品,還貼有苦桑手寫的推薦文字。後半部則是一間試聽室,有一面牆擺滿了音樂書籍和LP 唱片,另一面則是CD牆,視聽室是惟因的一大特色,店裡所有的CD幾乎都可以試聽,是採取自助式的,當我怯怯地說出:「之前來的時候,都偷偷觀察裡面,不 敢拿CD進去試聽,以為要跟老闆很熟才可以進去」,苦桑就大笑說:「哪有什麼不行的,你就自己拿一張CD,滾進去聽阿,還要我來招呼你喔!」爽朗豪邁的個 性由此可見一般。
●各式怪面具
惟因的音樂很不一樣,不僅有許多古典樂的唱片,還有許多民族音樂、前衛音樂、左派音樂等等。此外,點綴整間惟因,使它不至於因為那些令人陌生的音樂而有 距離感的最大功臣,便是苦桑從四面八方蒐集來的怪玩意兒(防毒面具、各式怪面具、頭像、在留聲機上的瓷狗、塑膠女裸體、會流出水的假水龍頭……),以及張 張醒目的海報,苦桑說有不少是朋友送的:「他們一看到那些東西,就想到,這就是苦桑的調,便拿來給我了」在這些看似無關連、無道理的擺置之下,彷若道盡了 苦桑生命的滋味,像大口喝水一樣,你說不出有什麼味道,但就是很爽。
LP的頑強愛好者
走過黑膠唱片盛行的年代,苦桑對於LP的迷戀,是惟因唱碟名店與一般唱片行最大的不同之處。架上陳列著來自各國的LP,皆是苦桑挖耳朵保證的好碟,從經 典的Bob Dylan到台灣的交工樂隊,再加上許多朋友寄賣的二手LP,這裡彷彿是小小的LP收藏館。談到CD與LP,苦桑舉出了漢堡肉與牛排的比喻,數位之後的 CD唱片是用編碼的方式將聲音拆解再重組,就好像漢堡肉是將牛肉剁碎後重新組合一般,一樣都是牛肉,但漢堡肉的滋味怎能比得上牛排呢?而LP是以類比的方 式將聲音等比例儲存,在立體感、空間度等等方面,當然勝過CD許多。但惟因也賣售CD,因為就目前市場需求來看,仍是有相當比例的需求量,所以來自各地稀 奇古怪的CD也不勝枚舉,但頑強的LP愛好者苦桑相信,有一天CD會被更新的科技產品取代,永存的只剩下LP。
屬於台灣的聲音
苦桑遍聽世界各國、奇形怪狀、各式各樣的音樂,但談起台灣的音樂時,便有不少的小小感嘆。
台灣主要的三大族群,福佬、客家、原住民,其中便以人數最多的福佬族群最可悲。原因在於,目前尚找不到真正屬於福佬人的音樂,當苦桑問起,「福佬的傳統 音樂是什麼?」身為客家人的我正支吾其詞的時候,苦桑馬上接著說道,大部分的人都是回答「雨夜花、思想起、望春風」這樣的答案,但事實是這些音樂根本就不 是福佬人原創的音樂,而是接收外來日本的音樂後而改編的,究竟傳統音樂是什麼,大多數的福佬人早就遺忘了,甚至也沒有任何關於那部分的紀錄。而客家人的傳 統音樂便是客家八音、山歌等;原住民更不用說,應可稱是目前被保存最完整的傳統音樂了,就連遠在歐洲的法國聽到了原住民的音樂,感動得為其錄音出版CD, 推向國際的音樂市場,就是台灣人還不懂得好好珍惜及推展。
知識份子的自覺?
談到為什 麼要開這樣的一家店,苦桑說原因很簡單,第一,每個人都需要一份工作,一個在社會上的位置;第二,就是興趣;最後,多多少少就是有一種身為知識份子的自 覺,有一種使命感,想要改變一般人聽音樂的品味以及對音樂的想法。在台灣這樣精神貧乏的社會裡,大多數人不把音樂當一回事看,認為它只是生活的點綴,但苦 桑可不這麼認為,苦桑把音樂視作書本一般的啃食著,當你發現搖滾可以用後殖民的理論來討論的時候,關於音樂文本的誤讀性,苦桑馬上列舉出好幾個音樂版本的 問題丟給你;關於古典音樂與文明、與流行音樂,他說:「文明及其不滿,古典音樂是文明,現代音樂正是不滿。閣下滿不滿?文明世界的大人啊,驕縱自滿。」
年歲不小的苦桑,對於科技這玩意兒,可一點也不生疏,不僅自己做網頁,個人部落格更是經營的閃閃亮亮、聲聲色色。最近,玩手寫版上癮的他,在部落格上可見「手寫版練習簿」,裡頭的歪七扭八的文字,不禁令人莞爾一笑,其童心未泯的特質由此可見。
採訪結束,苦桑說:「好啦,你們該走了,走的時候記得幫我把樓下的門帶上,我今天也算功德一件了。」
賣唱片、蒐集怪玩意兒、搞部落格……,苦桑有自覺地在活著他的生活,似乎也不需要太多為什麼,那就是他生命的樣子。
●狹長的階梯,階梯盡頭是卓別林。
[2007/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