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s
Groups
Sign in
Groups
Groups
志愿者
Conversations
About
Send feedback
Help
救灾工作正面对着巨大的管理困难 (2008-05-18 00:19:45)
1 view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gzy...@gmail.com
unread,
May 19, 2008, 12:22:32 PM
5/19/08
Reply to author
Sign in to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Sign in to forward
Delete
You do not have permission to delete messages in this group
Copy link
Report message
Show original message
Either email addresses are anonymous for this group or you need the view member email addresses permission to view the original message
to 志愿者
四川震災不只是一場浩劫,同時也觸發了空前的全國慈善總動員。從北到南,不只處處有人籌款募捐,更有大批的熱心人士預備親自動身,前赴災區。這等慈悲胸
懷當然是非常偉大的,可是它也構成了十分嚴峻的挑戰。
首先,大家要知道所謂的“捐贈物資”到底應該包括些什麼,會不會有些該要的東西帶不夠,不太急需的物品反而卻送得過多。根據以往大型天災的國際救援經
驗,很多抵達機場港口的包裹貨箱拆開之後,裏頭往往有不少相當高級的衣物和需要複雜烹煮過程的食品,這些物品不只滿足不了災區的實際要求,反而還平白浪
費了寶貴的貨運空間。所有有心人(尤其是企業)一定要記住,捐贈物資不該著眼於自己能捐什麼,而是要看災區需要什麼。
其次,因為大量自發的救援隊伍已經抵達四川,由都江堰前往山區的幹道竟然出現了人滿為患的狀況,許多地方也有人員很多但不知從何著手的混亂場面。此外,
包括我許多朋友在內的熱心義工親自攜款往災區,打算就地購買物資,這又會不會導致物品供應更加緊張甚至價格上升的情況呢?與此同時,十幾萬官兵武警的精
神和體能又到達了極限,確實需要更多的增援。
最後,也可能最令人擔憂的是,包括民間義工與許多解放軍在內的救援人員都沒有專業的救援技能和知識,他們甚至欠缺鏟子等基本裝備,憑著一腔熱血和一雙赤
手不一定能產生理想的效果。
綜合以上三點,我們可以說救災工作或許正面對著巨大的人流物流的管理困難。原因之一,這回或許是中國第一次官民合作救災的經驗。無論在政府方面,還是在
民間方面,大家都還沒有做好準備。我懷疑遲至15日才讓海外救援隊伍全部投入現場的理由,除了災區的特殊地形之外,就是一下子無法完全調配好大家的角色
與分工。
國際紅十字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樂施會、宣明會與無國界醫生等多個組織早已在歷次的大型救災經驗中發展出了彼此協作的默契甚至模式。以南亞大海嘯為
例,這些機構抵達現場之後,在當地人員及政府的協調之下,通常很快就找到了自己負責的崗位,分工合作。如果有人願意報名擔任義工,也是透過這些組織招募
到點,效率十分高。和我們這裏災區看見的小股人馬各自為政的情形頗有不同。
我的意思不是要政府一力扛起重責,徹底拒絕民間人士與國際社會的支援。恰恰相反,政府不僅不能打擊大家的熱情,它還真的需要這些官方編制以外的力量。所
以在直接救災之外,我覺得救災指揮總部應該主動出面,暫時把這一切納入它的管理之下,而且各地擁至的熱心人士也應該服從當局的調度,因為它是此刻資訊掌
握得最全面的機構。
救災總部該在初步評估現場環境之後,一、公佈一份所需物資的清單或者粗略的名錄,讓大家知道災區的真實需要;二、設立義工報名站;三、向國際調動專業救
援隊伍,讓他們負責指導欠缺經驗者在前線的工作。
這可能是中國民間社會第一次自發組織,投入救災,但它肯定不是最後一次。我們未來肯定要仔細思考民間組織和官民互動等種種環節的問題。可是現在,我們就
要靠政府多花一點管理的工夫了。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