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也在想,可能会有一次最终总结,但真的看到要写最终总结,心情还是有些复杂。记得之前和思涵协作,她给我改文的时候有一句“觉得心悬到了句末才落下” 。那这次的感觉就是,本来心已经落下了,但是突然间,又悬了起来~ ~
关于mindy说的,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翻译水平能得到怎样的提高的问题,我个人的解答是,并不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因为提高翻译水平还是需要长期积累的。
但是参加这次训练营,我的收获还是很大,最大的收获就是学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翻译之前要好好收集资料(谢谢mindy分享的那些资料);比如要注意中英文间的思维转换,句式不能太欧化,像“被”啊“把”啊这些词,能省略还是要省略;再比如一些标点的用法和正确的格式等等。有了这些正确的方法,只要日后再坚持长期练习,那么总有一天,我的翻译水平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吧。
在总结个人问题之前,再啰嗦一句,训练营的前半截,我真的觉得压力好大,主要还是因为自己已经奔三的年纪,但翻译出来的东西却总不如人的关系吧。所以说,最怕人比人啊。后来到底是怎么顿悟的,我已经忘了。这之后,我的译文水平也没有得到太大的提高,反而因为压力减少,错误好像更多了。但是带着轻松的心态,再去看大家的译文,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之前我有一次总结的时候说,人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现在回头再看,说真的,如果要提高水平,果然闭门造车是不行的,还是得多看别人的译文,定目标,多学习,才成。
好,下面开始总结个人的一些翻译问题:
1.除了表达以外,我最大的问题就是知识面太窄。之前也隐隐约约觉得这是个问题,但没想到那么严重。很多词,比如box-in之类的,别人可能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我还要查好久资料,还不一定弄的清楚。记得之前和大家讨论的时候,也常常问些傻问题,然后别人一个维基百科丢过来,顿时觉得被深深地打击到了= =啊,这是多么复杂的心理!旁人一定很难理解~ ~
2.关于长句的理解,其实我本来还自信满满,因为毕竟之前也读过很多专业论文,见识到太多极端变态的长句。但事实证明,我对长句,或者稍复杂一点的句子的理解,都不好。最典型的例子在茶马古道那篇,尤其是Trace the ancient Tea-Horse Road by beginning where, in theory, it all starts: with the tea trees in southern Yunnan. 当时这句怎么也看不通。嗯,处理长句,是该抽主干。
3.关于整体风格的问题,因为表达不是很好,所以有时我会觉得,自己翻译的文章看着不连贯,不顺畅。用词一会儿口语一会儿书面,句子一会冗长一会又太精简,表达一会中式一会欧化,就好像这文不是一个人翻译出来的。果然,这就是所谓的“不顺”啊。
4.关于细节,我这人其实平时就特爱写错别字,译文的时候也体现出来了,苦了老师们了。还有一些标点,格式问题,之前都不是很注意。我果然还是要更严谨些。
5.我发现自己很喜欢协作,越到后来越喜欢的感觉,大概是因为给人挑刺的感觉很不错吧,不不不,我是喜欢那种交流合作的感觉啊。anyway,期待今后的协作。
好,就总结到这里了。对译言的建议,就是我觉得主页的文章还是有点少。能不能再多开辟一些空间,给更多的文章在主页展示的空间。或者弄个类似排行榜的东西?
这就要结束了,有点舍不得。感谢的话就不再多说了,希望今后偶然,还是可以在译言或群里,看到大家,跟大家唠唠嗑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