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终总结:
(有几条列几条)
1.
2.
3.
4.
5.
6.
译言网的名字真妙。译者们通过译文在这一平台互相切磋,友好交流;不是译者,亦可阅读来自其他国度的“异言”。
在有幸进入训练营之前,我一直只是默默地当看客。不用多动脑筋,就能够阅读到外国优秀文章,并且了解到其大意,实在是一件乐事。但当自己面对一篇活生生的全英文章翻译时,便知道一篇读得下的译文来之不易,不能不动脑筋了。
刚进训练营时,完全像是一张白纸。标点符号错漏百出,语病句子频频出现,词义句意不求甚解,篇章意识非常模糊。每当词穷时,总由不得叹一句“语文没学好啊!”
幸亏这一个月我并不孤单。训练营像是大家庭,温馨和谐。每次讨论,总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每次侃大山,就知道什么是“天涯若比邻”。每次译完文章,总有Mindy、酱酱、铁老大他们的细心挑错,不断鼓励。
现在看着训练营,忽然像是看到了译界的希望。赵振江常说,西语文学翻译后继乏人。其实,整个中国译界现状亦如此。译界曾经涌现出季羡林、叶渭渠、陈登颐、刘炳善、草婴、屠岸、傅雷等著名译者,奇葩多多,熠熠生辉。而如今,不可否认,不少译文粗制滥造、不堪卒读。现在,不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而是“后浪狂奔沙滩上”。
这倒是有点“国家不幸诗家幸”的味道。上个世纪初,真是个天降英才的年代。而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却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译者。查个背景故事,谷歌一下;遇到生僻词汇,灵格斯一番;看到专业术语,维基即可;原文存疑,发封邮件联系作者,便可坐等回复。
我们从网络上拿来的知识越来越多越方便。断掉网络,关掉电脑,自己却胸无半点墨。
看着译言网的各位,毫不讳言有着那么一些憧憬:参加过训练营的人,即使将来不是从事翻译行业,也会多读几本书,认多几个字,背多几首诗,诵多几首词。 若是将要进入译界,或是已在译界摸爬滚打,甚至是稍有名气的,都会落落大方说一句:“哦,我在译言训练营待过。第N期的。”
译界青黄不接,就让我们江山代有才人出。翻译市场杂乱无序,工资偏低,就让我们更加用心,用更好的译作,重塑译界形象。
训练营第三期要结束了,大协作稿子也要统稿完毕了。让我们开心点,说一声再见,然后等待着下一次会面。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儿。
----------------------------------------------------------------
曾许下祈愿,著长文一篇,以尽诉衷情。然长文易赘,有失汉语简练之美,有盗看官时间之嫌。斯短文,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不交总结的就是耍流氓!——猫主席
译言人不是东亚病夫——离校龙
第三期走进新时代!——奥巴宝马
<Ashily.docx>
<bianyu234.docx>
<hokai3.docx>
<metamorphic.docx>
<njweili (未完成).docx>
<sarti .docx>
<shog.docx>
<trans-life.docx>
<并木.docx>
<不知知.docx>
<蟲的蛻變 .docx>
好开心的期末总结:
1. 英文理解,这是翻译的基础和根本,中文的表达是不断修改提高到过程,但理解上不去却是致命的,要犯大错的。怎么办,大家都知道的,只能是多读原版的书,不断加深对英文的理解,并木说:“要读透原文,再优美的词句也挽救不了错误的理解。要背单词,看原版书,路还很长”。
2. 中文表达,如何更加流畅,优美,贴切,这是每个译者毕生要追求的目标。shog说:“想做好翻译,首先要有足够多样化的文本输入,否则不会有好的输出。”虫虫也表示:“词穷?文体风格不明?文字表现力不足?认认真真地多读点书吧!拿出学英语的气势学汉语,泛读又精读。”并木认为:“要提高中文表达的多样性,这事儿急不得。”
3. 自己翻译喜欢按照理解重新组织安排语言,对语言改动较大,但通过这次训练营,我意识到了我的问题,首先要保证对原文语言、风格的忠实表达,再此基础上输出成适合汉语习惯的、美的、适合的语言,这是一个平衡或度的问题,输出的文字要对比原文词语内容,还要有中文的表达风格。
4. 翻译细节更加规范:标题中的词句标点,“的”“地”的使用,中文标点的使用等等;语言欧化的问题更加注意;查阅背景资料要更加细致,多积累。虫虫的建议“想知道哪里语句不顺,那就开口朗读”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5. 训练营这种翻译、修改和被修改,还有讨论的整个过程,对个人的翻译改进很有帮助。翻译是一个打磨语言的过程,多读多看是一方面,另外就是让别人去修改,才能改正自己的错误,改进自己的翻译,很多时候自己已经习惯了自己的语言风格,很难去改进,需要别人的帮助。译言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6. 另外,训练营带来一种教学和学习上的启示,这是一种发现式和探讨式的学习模式,充分的利用网络这个现代化手段(翻译利用word,修改是在网页上进行,讨论是利用QQ群,协作是用协作平台)。利用现代化手段学习早就有之,但译言这种是真正行之有效的、切实可行、得到验证的有效方式,不是流于形式的,好好思考一下,未来可能大有前途。
7. 最后,要送给我和训练营里大部分人鼓励,无论对于为人还是对于翻译,每个人都有让自己不自信,不开口,不讨论……的借口,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我们都习惯了看到对方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我们的翻译可能有很多错误,我们的说话可能不是那么有见地,我们的容貌可能不那么漂亮帅气,我们可能学历、工作、前途都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有最让自己不自信的东西。但大家要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都有更加闪光的地方,要不断的寻找、发现、积累。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有目标、肯奋斗的人,要勇于突破自己,坚持目标,充实的、自信的、快乐的生活着。
一般来说,大家的社交圈子无外乎是家人、朋友、同学、同事,人和人大多数时候都在戴着面罩生活。译言训练营把我们这群有着相同志趣爱好的人聚集到一起,共同的爱好——翻译拉近了我们彼此的距离,我们能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成为朋友。而翻译是个苦差事,需要静下心来,祛除浮躁,很少有人能踏实的来做这件事,这说明本质上我们是一样的人,上进、阳光、积极的。我们因为译言,因为翻译,成为了朋友,感谢译言,感谢各位辛苦付出的老师,感谢这里志同道合的好友,希望我们一同延续这段友谊,做好翻译,传递西方文化尽微薄之力。
很喜欢虫虫和meta的话:
虫虫——看着译言网的各位,毫不讳言有着那么一些憧憬:参加过训练营的人,即使将来不是从事翻译行业,也会多读几本书,认多几个字,背多几首诗,诵多几首词。若是将要进入译界,或是已在译界摸爬滚打,甚至是稍有名气的,都会落落大方说一句:“哦,我在译言训练营待过。第N期的。”
Meta——有回跟虫虫闲聊的时候说过,觉得译言是个温暖的社区。有一批有理想有追求有坚持的人,乐意为一字一词一句的译法花时间动脑子,真是很好。与其感叹译界浮躁社会浮躁,不如从自己踏实认真做起,这也是我在训练营中学到的。希望译言能够坚持起初的理想,鼓励培养发掘更多的好译者。
另外,回复知知:看到你的照片,我知道自己错了,你那深邃的眼神(也许是刚睡醒的缘故)告诉我,你不但不会被骗走,还可能会把坏人劝说从良;期待着你们全家来看我或许是和蜗牛老大他们一起的踢球,或许我们大家,还有训练营的其他朋友一起去游泳,我不太会游,但可能喝水了呢,嘿嘿
真是不好意思,trans这次又迟到了。。。
先自我总结:
跟英语打交道也不是一天两天,却好像开车一样,年头越久速度越慢,刚开始交作业的时候,看到大家都超快的,心里挺虚的,觉得自己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大概生孩子生傻掉了。好在渐渐地找回了感觉,才明白还是练少了手生,所以学好翻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不断充电,这是第一个体会。其次,说到翻译本身,真是惭愧,词语搭配,标点符号,错别字等等,于是明白导师的训诫的是,母语也要充电,身在异乡虽然时间不长,切实感觉到英语长进不大,中文丢的倒挺快,要引以为戒了。另外,疑难问题上功课做的不足,经常闹笑话,看了大家的译文发现自己确实要勤做功课。最后,互相评论译文中,收获很多,受益匪浅,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
最后,我再补充两句啰嗦话,一个月的时间过得真快啊,借这个机会,感谢译言,也谢谢各位良师译友!这真是一个温暖的地方,我这一个月来收获颇多,也真心希望以后还希望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