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美國哲學家曾說:「智慧的藝術,就是懂得關懷的藝術」。關懷可以替別人在人生旅途上點起一盞溫暖的夜燈,亦也替自己帶來生命的快樂與幸福。關懷就是用圓融豁達的態度去待人處世,進而展現「兼愛」的精神。
孔子說:「薄責於人,則遠怨矣。」即是關懷的最初體現方法。只要少責怪人,就能終身遠離禍端。現今社會上很多紛爭,起因都是互相責怪互相埋怨。若少去看別人的缺點,多看別人的優點,多互相容忍一點,則可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紛爭。孔子又說:「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對於自己用高標準審視,對於別人能用寬容的心面對。當從自身態度改變,進而推己及人對人展現關懷,多點讚美多點關心,用同理心去對待每個人。
現今社會,隨這世界潮流急速的變遷,工商經濟起飛,人們漸趨冷漠,互不關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富人日進斗金,享盡奢華的物質生活,但同一時間,貧窮的人在川流不息的馬路上辛苦地賣玉蘭花,偏遠山區的孩子沒有足夠資源可以唸書。有多少力量就付出多少關懷給社會上需要的人。不互相關懷的人群所構成的社會,只剩自私自利、暴力相向,最後導致社會的崩壞。
心胸放寬大,關懷他人也是善待自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關懷,我們與別人的生活皆都將變的溫暖祥和。
有位美國哲學家曾說:「智慧的藝術,就是懂得關懷的藝術」。關懷可以替別人在人生旅途上點起一盞溫暖的夜燈,亦也替自己帶來生命的快樂與幸福。關懷就是用圓融豁達的態度去待人處世,進而展現「兼愛」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