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第七期 观察·社会 栏目文章 预告版
文 _ 常识记者 埂上插秧 慕砚
2011年9月11日,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10周年,世界媒体将焦点聚集于此。这一天,结石宝宝家长赵连海在自己的google+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今天,2011年9月11日,三聚氰胺毒奶事件曝光三周年的日子,我们无法也更不能忘记我们经受的辱与悲,不为什么,只为了无数遭受残害的孩子们,也为了我们应有的尊严。”
这一天的互联网上,3亿中国网民大多已经忘记3年前的这一天:2008年9月11日,国家卫生部指出,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当晚,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产品召回声明,承认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约700吨三鹿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央视、新华社等媒体均予以报道,三聚氰胺事件爆发。
这一天,四岁的朱立林、四岁半的杨春荣、六岁的杜雨珂一大早醒来便被父母要求喝上一大杯白开水,这一习惯已经在这三个家庭持续三年了。在杜雨珂的最近一次的医院复查单上,泸州中医院的屈医生写下了这样的诊断意见:右肾结石,建议多饮水,定期复查。
三年后的三个结石宝宝
朱立林、杨春荣、杜雨珂如今都在上学了。在学校里,他们和班上同学们一起嬉戏、打闹,却不敢过火——医生叮嘱,大量运动可能将结石移位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
表面看来,他们跟同龄小孩毫无差异,然而,只要一深入生活细节,“结石宝宝”又是那么的不同:08年三鹿事件爆发后,他们再也没吃过国产牛奶,包括酸奶、雪糕等任何跟牛奶相关的乳制品;由于结石,他们抵抗力普遍很差,感冒发烧成了常态;他们的饮食被严格控制,由于多是尿酸性结石,为了不使结石加大,酸性食品不能吃,水果、香蕉、菠菜、竹笋和含巧克力的食物也都不能吃(注:含高草酸盐的食品,草盐酸会与钙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钙,沉淀成结石);他们被父母定期带往医院复查,担心结石随时恶化;他们只能喝普通白开水、纯净水,含钙的矿泉水被严格禁止。
实际上连这些孩子自己也早已意识到,他们与同龄小朋友是不同的。6岁的雨珂如今对B超、结石、肾积水等“术语”十分熟悉。一次,雨珂跟妈妈周莉游戏时让周莉躺下,拿个东西在妈妈肚子上比划,头扭向一边,妈妈问“你在干什么呀?”“我在给妈妈做B超,看看你有没有结石。”周莉为此难受了很久,“觉得是自己对不起孩子,让她这么小就遭这种罪”。
当我们联系到三个家庭时,雨珂的妈妈正在整理雨珂7月份住院治疗的材料。2011年7月23日,杜雨珂突然开始尿血,“她从厕所出来,站在那里动都不敢动,吓呆了,手紧紧地拽着自己的衣角。”同样吓坏了的周莉赶忙把雨珂送进医院,当天晚上,雨珂又出现了呕吐、肚子疼、发烧的症状。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结石转移到了输尿管里,原因推测是由于药物作用或运动所致。接下来的半个月里,雨珂辗转泸州重庆两地治疗,8月8日的检查中,雨珂的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肾积水均消失,尚有0.2~0.3cm的结石留在左肾里。这令周莉松了一口气,“三年来也没这么严重过,幸好这次治疗是往好的方向发展”。
整理好的材料,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为今后三鹿事件“可能的司法程序”留作证据,虽然她也明白,按法律程序,三鹿破产早已预示这一事件“司法程序”的终结。但三年以来,周莉一直拒绝中国乳协的一次性2000元补偿方案,坚持走司法程序,周莉告诉我们说,她应该是“整个泸州最后一个还在坚持的人了”;二是寄给赵连海发起的由民间公共捐助的“结石宝宝身体检查基金”。发起人赵连海告诉我们,目前这项公益基金已经有十万余元的资金了,截止至2012年2月,该基金将为有需要的家庭承担结石宝宝的检查费用。赵连海说,“因为经济原因或其它原因,08年三鹿事件爆发时的国家普查之后,许多孩子再也没有复查过,尤其希望这些孩子能得到复查,不要耽误了孩子”。雨珂这次复发住院的检查和治疗费用很快被基金纳入报销范畴,“我们的雨珂应该是在这里面报账的第一人”,周莉对此充满了感激。
三年来,雨珂的检查和治疗费用已花费逾万元,在雨珂的每年两次的定期检查和用药上面,周莉夫妇从不敢马虎,“这几年,我们全家的中心都在雨珂的结石上了,吃了太多中药了”。而因为年纪小,立林的花销一开始则因为进口奶粉而变得巨大,不过立林的妈妈李雪“早已对奶粉心生恐惧”,昂贵的进口奶粉也只吃了几个月,便让孩子彻底断奶了。 李雪和先生不敢乱给孩子吃中药,走访了成都、北京、上海等多地医院和名医,均没有得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之后便将孩子接回家“保守治疗”。“为了孩子,我们估计花了四五万有余了吧”,令李雪高兴的是,在今年6月份的复查中,“发现结石已经消失了,只有微量结晶”,尽管医生叮嘱了许多,并称“有复发的可能”,但全家人仍为此兴奋不已。三年中,李雪一直带着孩子默默治疗,“我们不愿意去找那些相关部门了,找完了问题没解决,他们反而到单位给我们制造麻烦”,我们的采访也曾多次遭拒绝,李雪一再告诉我们“只要孩子健康,钱、孩子的那些权利我们都不需要”“我们不愿意再提孩子的事”。孩子确诊结石消失不到半年,这个家庭便急切地想抛离“结石宝宝”这个三年的噩梦。
不过,三位结石宝宝里,四岁半的杨春荣至今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结石,包括他的父母。春荣的妈妈唐登艳告诉我们,这三年间他们夫妻俩为孩子所做的其实只有一件事——写信给当地卫生局、食品卫生监督局、信访办,要求负责孩子的复查和治疗,甚至她经常亲自前去各部门,经常拨电视里贴出来的“市长热线”。三年的努力成果“显而易见”,各部门都将唐登艳视做“瘟神”,“刚开始去时还客客气气接待”,“现在一看到我就躲”,唐登艳对此深感无奈。
08年12月,赔偿协议陆续下达全国各地区。泸州市妇幼保健院通知唐登艳带孩子去复查,她还记得,那天有近四十个孩子一起检查,杨春荣的检查结果为“双肾未见异常”,看到这个,唐登艳本来十分高兴,但很快她就发现不正常的地方,找来其他几十位家长一问,所有孩子的报告单结果一模一样,这里面还有三个月前检查出“结石0.5cm以上”的小孩,“这么大的结石,3个月自然消失,这是不可能的”。正是这份显示“正常”的检查报告单,带给了唐登艳三年的艰辛,“三年了,他们根本不承认孩子有结石”。有一次,唐登艳一气之下,带着孩子便去医院复查,但却被不低的检查费吓了回来。家里的收入已全部花在了老人的癌症治疗和孩子的入学上,“不敢在其他任何地方花钱”。这之后,孩子再也没有接受过检查。但唐登艳依然没有放弃,1个月前,她刚刚跟国家卫生部寄了材料,这次,跟往常一样,没有任何回音。
(未完,全文请关注新一期《常识》)

结石宝宝 杜雨珂
——————————————————————
《常识》新一期即将出刊,目前寻找赞助筹集印刷资金中。本期常识从内容、排版设计上均进行了改版,杂志页码将固定在100页,欢迎关注。
本刊为四川大学大学生自主创办的独立刊物。
过刊下载:http://iask.sina.com.cn/u/1731594951/ish
《常识》微博:http://weibo.com/changshibaokanting
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120547/
一五一十博客:http://www.my1510.cn/author.php?scenery
订阅:发送网名+学校专业/职业+邮箱地址至 csar...@163.com
记住我们的辱与悲......
让我们携手共进,聚沙成塔,为我们的后代创建更美好的未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