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评论:“六四”三十五周年,全球各地的纪念震撼人心

2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Quan Wei

unread,
Jun 12, 2024, 10:10:25 AM (14 days ago) Jun 12
to weiquanwang_chrd
特约评论员:晏阳天

三十五年转瞬即逝,但是,当年波澜壮阔的八九民运以及血腥刺目的“六四”大屠杀场景在很多人的脑海里依然记忆犹新。对于仁人志士而言,“六四”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痛,带着这一伤痛,他们追求民主、自由、人权、法治的意志历久弥坚。在“六四”三十五周年之际,他们更是自发地组织和参与各种纪念活动,以哀悼亡灵、痛斥暴政、呼唤民主。

当年的民主运动轰轰烈烈,原以为善意的行动能换来一个新的时代,不料,以邓小平为首的高擎改革开放大旗的中共当局不仅不给予良好回应,反而动用机枪、坦克,对运动参与者进行血腥镇压,制造了二十世纪震惊中外的这一历史惨案,令中国民间和国际社会持续谴责。

在“六四”三十五周年之际,世界各地纪念的热情更为高涨,不仅是民间社会,还有美欧澳台湾等地各个民主国家政府、政要,均发表相关文告和言论,表达哀悼谴责屠杀。通过各个媒体平台的报道不难判断,此次的纪念规模是近年来最大的,影响也最为广泛,在海外主流媒体上,最近,“六四”话题一直是焦点之一,这个给了很多死难者家属以慰藉。

在自由世界,美国无疑是标杆。6月4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就“六四”三十五周年发表书面声明,向事件死难者和被监禁者表达敬意,并表示美国将继续与那些为人权和个人自由而奋斗的人站在一起。当天晚上,美国和德国驻华使馆均点燃蜡烛哀悼亡灵。欧盟驻华机构当天则发表声明,向事件中被杀害、关押以及失踪的人们致以敬意,表示与事件受害者家属同在,并呼吁中共当局承认真相并采取切实行动为此担责。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则在当天的记者会上表示,将继续与国际社会合作,继续强烈敦促中国保障人权。

5月20日,台湾新任总统赖清德宣布就职,因为其就职演说触碰中共当局敏感神经,结果遭到解放军的环台军演威胁。不过,赖清德并未被吓倒,相反,却在6月4日这一天,通过推特就“六四”纪念表态,只有实现民主自由,才能为民众提供最有力的保护。6月3日,台湾陆委会则发表新闻稿,呼吁中共当局勇敢面对历史事实,以更柔软、开放态度,包容不同的意见、倾听基层人民渴望民主自由的声音。赖清德和陆委会此举,让人感觉到台湾方面对中国大陆追求民主的巨大精神支持。

美欧澳等地的媒体一直都是高度关注中国的人权状况,对于“六四”三十五周年的关注力度堪称最大。而中国国内,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 NHK海外新闻节目6月4日中午播放了纪念“六四”三十五周年的节目。遗憾的是,一部分节目内容被遮断,屏幕变为彩条并显示“信号异常”消息。显然,中共当局在敏感时期,推出了一系列限制措施,除此之外,还不让微信、微博等平台的用户更换头像,以防止勾起民众对这一事件的记忆。

在海外,不仅是官方,民间的纪念活动也是如火如荼,不仅仅是流亡海外的民运人士,一些对“六四”有知的青年学子,也纷纷参与相关活动,在美国的华盛顿、联合国总部大厦、纽约时代广场、洛杉矶、旧金山等地,纪念活动接二连三,吸引了大批的路人参与。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加拿大的多伦多、温哥华等地,均出现了纪念“六四”烛光晚会,参与人数远超从前。在英国伦敦,6月4日晚间,大批的纪念烛光照亮了中国驻英国大使馆门前的黑夜。

在港版国安法出台之前,香港的维园曾经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六四”纪念地,每年都有十到二十多万人参与烛光晚会。现如今,因为国安恶法,以及香港警方的严厉管制,维园烛光晚会已经成为过去式。不过,所幸的是,在台湾,纪念活动却异军突起,6月4日当天晚间,数千民众在台北中正纪念堂广场聚集,举行了悼念“六四”死难者的烛光晚会。在当晚的纪念活动上,主持人使用华语、广东话共同主持。纪念会上,参与者高呼“平反八九六四”、“追究屠城责任”的口号,场景令人心潮澎湃。

对于“六四”三十五周年的纪念,全球范围内可谓遍地开花、数不胜数,香港昔日的纪念盛况虽然不再,但是,仍然有零星的纪念活动出现,如艺术家的行为艺术,遗憾的是,即便是无声的纪念,也被警方及时制止。在中国大陆,纪念活动也被强力压制。不过,仍然有不计其数的陆港两地人士通过海外媒体平台发表纪念言论。全球范围内,今年的纪念活动,不管是在现实社会还是在虚拟世界,场景都蔚为壮观。

八九民运以学运为起点,其后演变成了全民参与的民主运动,大量的工人、农民工、知识分子均参与其中,甚至连很多公职机关的党员干部以及事业单位的职员也加入游行队伍。“六四”大屠杀过后,相当多的人遭到整肃,如赵紫阳秘书鲍彤、北师大讲师刘晓波、资深媒体人高瑜、学生领袖王丹、天安门三勇士等等。

现如今,与“六四”相关的部分人士已经无奈离世,相关的纪念活动,显然也包括向他们致敬。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些存世的相关人士的“六四”情结显得更为强烈,天安门母亲丁子霖虽然身体状况欠佳,但是,和她一道坚持的那些死难者家属,仍然在“六四”三十五周年之际,以“天安门母亲”的名义发出了他们的声音,表达他们的诉求。

因为当局对当年民运与屠杀的定性仍在颠倒黑白,并试图通过封杀相关信息,使得年轻一代将这一年所发生的事情遗忘。在今年的6月4日当天,有人翻出了当年央视相关报道截图发于微博之上,结果账号迅速遭到封禁。可见,对“六四”刻骨铭心的,不仅有纪念者,还有当局,他们从一个月前,就开始部署相关行动,至少要防止在大陆出现现实纪念活动。

在以往,国际社会以及台湾地区,对“六四”的纪念并不如现在这样热情高涨,今年的纪念活动之所以规模大、影响大,除了因为三十五周年这一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中共当局对内疯狂倒车民生凋零、对外战狼外交四处交恶,让大陆民众、国际社会、台湾朝野认清了中共拒绝民主、漠视人权的独裁政权本质。因此,纪念“六四”就是希望中国民主转型,支持中国民间抗争,同时,也是对自己国家和地区的一种保护。愿纪念“六四”热度不减,直到中国迎来民主、自由、法治的春天。

2024年6月8日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