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麟 时间:2007.02.12
曾经有一个人在论诉为何科学和艺术都需要超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时这样说:科学是用人人都知道的语言表达人们从来都不知道的知识,艺术是
用人们从来没有用语言表达过的方式来表达人人都具有的情感。大家都知道嘉宝创造了无表演的表演,但是这个并不是我们以前理解的演员和角色最后达成统一。
这个表演来自她的经典影片瑞典女皇,里面有一个情节,女主角听到爱人的死讯,悲痛欲绝,万念俱恢, 嘉宝就用无表情,无眼泪来诠释这段戏,成为电影史
永恒的经典,而且这个无表情还带给人无穷的想象的空间,有人看到坚强,有人看到了悲痛,所以大家把这个表演称为无表演的表演,这个以前没有人用过的无表
情的表演就是嘉宝的创造,前段时间,教育部从事艺术教育研究的沈致隆教授在讲课中就提到这个表演,这位教授还提出这样一个观点,科学和艺术不仅都需要超
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需要献身精神,并且相互需要,艺术需要科学的严谨和逻辑,同时他还用这个观点分析了多位大师的作品,以此证明该观点的正确性,在
谈到嘉宝时,就说,她的这个无表情的表演不仅体现演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具有科学的逻辑,因为一个人都到这个时候了,一切希望都没有了,都绝望了,
她往往就没有悲痛的表情了,就有可能无表情,无眼泪了,换句话说,一个人表情和眼泪都没有了,那该是怎样的绝望,这就是用这个无表情的科学性,虽然这一
段表演体现了演员超凡的想象力,但不是凭空想象,听了这位教授的分析,我还认为,即使观众对那个无表情的想象也有可能是根据演员在前面所体现的性格和所
表达的情感铺垫来做的想象,而不是臆想。从表演的角度来看,嘉宝的这个表演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微象表演的典范,其实在张国荣的表演中,同样有很多成功的微
象表演的例子,比如他在霸王别姬中的人物塑造,他演了一个分不清戏里戏外的戏疯子,就象台词所说,不疯魔,不成活。别人来演这个疯,可能就是往疯疯癫癫
方向靠,但张国荣的表达不同{当然这是导演的要求}, 他是用心志的极度沉迷来表现疯魔, 比如法庭一场戏,他在表现时,角色的情绪都是通过脸部来呈
现,当法庭审问他时,他没有害怕,表情很平静,当法庭宣布释放他时,他也没有喜悦之情,对外界一片茫然,摁手印也是满脸的不知所措,只有对他痴迷的戏和
人,还有点激烈的反应,特别是把手上的红抹在嘴唇并慢慢往下滑的那一幕{我记得巩利在2046中有一个表演就是模仿这一段},一个人都沉迷到受苦不知道
呻吟,受惠不知道感激了,可想而知,他疯魔的程度,我把这个表演拓宽,从逻辑性来看,疯魔的根源是沉迷,所以用沉迷来表达这个疯魔,从创造性来看,他用
一种非正面表达情感的方式来表达这个情感。从艺术感染力来看,虽然没有我们常见的疯魔的痕迹,但是看的人都会觉得他是疯魔的,以至于在法庭上说的那番话
都会让人觉得在情理之中,这就比正面表达疯魔更有感染力。我觉得这同样是一个带有创造性的成功的微象表演,并且具有科学性。在影视表演中,微象表演是最
能体现演员表演功力的手段,也最能体现演员的创造性,但是只有全心投入角色才会有成功的微象表演,在张国荣的电影表演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的微象
表演,他的这种微象表演还有所超越,他不仅能让发自内心的感受,情绪自然的在脸上呈现,一个表情引发诸多有依据的想象,还能让各种情绪,感受自然的流
动,能让观众看到角色内心情感的变化起伏,但不会让人觉得他在演戏。这就是张国荣的微象表演独特的地方,又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地方。
说到王家卫的电影,体现张国荣创造能力的可能就更多,众所周知,王导演的电影,没有故事,只有情感,情感的说不清道不明,现场的临时发挥,要把这些情感
表达出来,并且梳理清楚,还是很不容易的,意识流电影也要给观众一个完整的想象,不是拍完就完事的。作为演员,应该要给导演有头绪的素材。一方面,暂不
管电影表达的情感是什么,能把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提炼,加工,整理成满足人们认知需求和审美需求的电影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劳动。另外一方面,王导演
的电影所表达的情感极其抽象,据说,拍摄时,演员都只能看见写在纸上的台词,情感抽象,要将它们具化和细化成生活的形态而不是一个又一个的造型,这就需
要演员具有超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王导演的电影里,张国荣一共塑造了三个角色,虽然导演不怀好意的一再强调演员是自己演自己,观众也一致认为角色和演
员是等同的,但是经过仔细分析,这三个角色是完全不同的三个人,阿飞是一个疑情的冷酷青年,敏感迷惘,慵懒颓废但同时内心又很旺盛;西毒是一个试图忘情
而阴险的智者,外冷内热;何宝容是一个多情的顽童,这三个人都可以被看成是一个浪子,但张国荣却赋予了他们不同的气质,阿飞和西毒是冷漠的,何宝容则是
热烈的,冷漠又有不同,阿飞是躁动的冷,西毒是沉稳的冷。所以说,张国荣在塑造这三个角色时,是他演员身份的全情投入,媒介身份的不同演绎,最后形成导
演需要的角色身份,观众视角色和演员等同,实则是张国荣让演员身份,媒介身份,角色身份达成了三位一体。
美国一位电影理论家曾说"只有全心投入角色的演员,才会成为创造性的艺术家"。张国荣就是这样的演员,所以他可以有很成功的微像表演,他可以将非常抽象
的情感具体和细致的呈现,并从中塑造出不同个性气质的角色。世界上能自编自演的演员很多,但在现场就能做到这点,似乎并不多见。从作者论里为作者下的定
义来看,张国荣是其中的一个制造原始素材作品的人,他在制造的过程融入了他完完全全属于他自己的风格,那就是无声语言的独立表达,这个风格在张国荣的所
有作品中都有一致性的体现,并且这个风格是有意义的,他可以让人物形象所传达的内容更丰富,更真实,更完整。弗罗依德心理学就有这样一个观点,但凡经过
理性加工的有声语言都会掩盖一定的真相,只有无声语言最贴近真实,最容易了解人,可见无声语言传递的信息是多么真实,丰富和完整。如果把这个特点用到表
演中,那就保证了人物形象的丰满,真实和完整。所以说张国荣在创作中,他的戏份没有重头戏和过场戏之分,他也反对用替身,所有戏都要亲历亲为,这是因为
他要进入,他要把自己对戏的理解,对角色的理解,尽可能的通过无声语言来传达,以此来保证角色的质量,从而保证戏的质量。张国荣是真正的演员作者,他在
王导电影中的这套独特的创作方式似乎也是他人没有用过的方式,这就是他的创造。从极度抽象到具体再到典型人物形象的产生。
如果把戏剧演员和电影演员放在一起,人们会觉得戏剧演员更了不起,因为他们演戏不NG,其实任何演员都会NG,戏剧演员也会,他们排练的过程就是NG的
过程,只是他们是在事前,电影演员是在现场,而且电影是点式拍摄,任何人来拍,都有可能NG的,所以我从不认为这两种演员的区别是因为NG的问题,我觉
得应该是演员的独立表达能力。在舞台上,烘托的东西少,基本要靠演员自身来表达,而电影不同,综合艺术,烘托的东西实在太多,如果把这些外包装去掉,有
很多演员会立即变成模特。不过,戏剧演员虽然具有独立表达能力,但是放在电影里,他们的表演会让人觉得过,不自然,电影需要内化,但有的演员又被外力内
化得成了道具,而哥哥具备了这两种演员应该具备的优点,他既有独立表达能力,凡是人该有的情感,他基本都能具体的将它们呈现出来,但同时又符合电影需要
内化的要求。有一个从事教学的知名导演说"电影表演的魅力是与电影分不开的,不能脱离出来独立成为一门艺术",这句话,更验证了电影表演在电影中的被动
地位,我不能说张国荣的表演可以独立,但是我觉得他的表演一点不被动,烘托可以让他的表演锦上添花,没有烘托,他同样可以独立的表达出内容,表达出真实
的情感,这些本身就具有感染力,就象在舞台上,没有任何烘托,但不能说演员的表演都没有感染力。从这点看,张国荣的表演应该是不同于一般电影表演的一种
类型。
张国荣是一位创造性的艺术家,他的创造性演绎不仅仅是表演的不重复,还有很多,这需要更多的人去挖掘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