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ilitation 引导/协作 技术
工作坊/会议引导技 术,也有译作协 作技术,是有意识地协作一群人,以团体的方式成功地达成他们的任务的过程。
2012 引导艺术新航路(T.A.F)读书会
一个以
研读《协作艺术》为基础,
通过经验分享实现互助式学习,
并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
项目框架
关系建构 |
读书会 |
主题分享 |
工作坊 |
4次调频
1. 开幕式 2. 自我建构 3. 小组关系 4. 闭幕式
V-BUS导师分享 |
7个主题活动
1. 基础理念 2. 聆听主题 3. 提问主题 4. 对话主题 5. 重构主题 6. 共识主题 7. 反馈主题
教研组分享 |
4个主题分享如:
1. 思维导图 2. 世界咖啡馆 3. 罗伯特议事规则 4. 视觉化思考 5. 六顶思考帽 6. 其他
参与者分享 |
2个外邀工作坊
1. 会议议事规则 2. TOT工作坊
外邀导师 |
1. 关系建构
我们将邀请V-BUS内部导师针对关系建构这个主题,设计2个工作坊和2个调频会。2个工作坊将以开幕和闭幕的形式展开,每个工作坊长度为一天,约7个小时。2个调频会将会以分享的形式展开,穿插在【主题分享】这个版块。我们期望通过建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营造出一个开放、主动、紧密且多元的学习氛围。
2. 读书会
我们将以《协作艺术》当中协作的6个基本技巧作为活动主题,设立3-4人的TAF专项教研小组,负责设计活动流程、协作主题活动的开展。读书会有6个主题活动+1个基础理念,教研组成员将每人负责2-3个主题课程,活动频率为每月一次,每次活动时间为半天,约3.5小时。
3. 协作练习
我们鼓励有分享需求的参与者主动提出分享主题,并自发地组织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分享者可以选择个人/小组工作的形式组织分享,TAF专项教研小组将给予支持,协助分享者完成分享。协作练习共有4次主题分享,分享频率为每月一次,分享时间为半天,约3小时。
4. 外邀工作坊
我们将邀请1-2位资深的导师开展工作坊,通过体验式学习的方式呈现课程设计的框架及思路。每个工作坊的长度为1-2天,每天约7小时。
项目时间表
7月 |
8月 |
9月 |
--开幕+自我建构 --聆听+基础理念 |
--提问+关系建构 --对话+主题分享1 |
--重构+主题分享2 --会议规则工作坊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共识+主题分享3 --反馈+主题分享4 |
--TOT工作坊 --闭幕 |
--对外分享1 --对外分享2 |
项目活动频率为半个月/次,每次活动时间长度为一天。开幕、闭幕、会议共识、TOT四个工作坊时间长度分别为1-2天;【读书会】中的7个主题课程和【主题分享】中的6次主题分享,时间长度分别为半天。主题活动与协作练习紧密结合,安排在一天内开展。
如果你
◆ NGO从业者(如义工管理者),工作中需要协调项目的开展或有培训义工的需求
◆ 有两年以上服务经验,一年以上的小组带领、项目协调经验的义工
◆ 具有学习引导/协作技巧,和带领工作坊的需求的资深义工
备注:参与的义工必须愿意每月投放至少2天的时间在TAF项目上。
同时,我们也期望参与者投入一定的工作量于:
1)把个人的知识整理为工作坊输出;
2)实践项目会议引导技术;
我们希望你了解到,这个设置更多是我们基于“实践才是最好的学习”的理念而产生。同时,我们相信“每个人的知识都有价值”,我们乐意见到本计划有助于公益领域产生新的知识。
项目学费及用途
◆ 为保证学习的连续性和工作坊的质量,本项目将收取每人500元的学费。
◆ 项目收取的学费主要用于场地费、学习手册制作费、部分导师费用等项目费用当中。因涉及到收费问题,项目结项后将公开项目运营的财务报表。
参与方式与参与人数
◆ V-BUS将会通过博客、豆瓣、NGOCN发展交流网、等互联网工具发布招募信息,并提供公共报名平台。请点击相关链接,填写报名问卷http://www.askform.cn/81013-265910.aspx
◆ 参与人数控制在15-20名之间。
◆ 招募时间为6月14日—6月27日,截止时间为6月27日晚20:00。我们将在7月初确认参与者名单并联系参与者。
◆ 我们将在6月20号晚19:30分于中大科技园A栋807室举办“T.A.F引导者计划项目推荐会”,面向义工群体,义工机构,2010/2011T.A.F项目学员等对象介绍项目基本情况,参与人数控制在25人以内。有意者,可于6月19日20:00前点击http://www.askform.cn/81013-281978.aspx填写报名回执,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在20日10:00前确认名单,并通知参与者。
◆ 联系人,健芬:13533671040,邮箱in...@v-bus.org
关于 V-BUS 义工加油站
V-BUS 义工加油站 是一个以促进义工成长 及义工领域的分享,合作及创新
而提供多元学习实践服务的组织。
我们关注:
◆ 公益行动经验可转化成为知识
◆ 跨机构的知识分享,共同学习
◆ 义工服务的专业化
◆ 公益培训者及协作者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