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真学习”和“假学习”

5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Action Thinker

unread,
Apr 6, 2010, 10:52:38 AM4/6/10
to uss...@googlegroups.com

通过rss的鲜果每日精选看到左岸读 书上的一篇文章《“真学习”和“假学习”,拍手叫好!原作者估计 是位IT人士,谈的是如何学习计算机编程,这里,我摘录其中更普适化的文字,希望对自己和学生们都有所鞭策。蓝紫色部分是我加的,红色是 我万分赞同的,黑色的是原文。

 

    做了几年的IT教育工作,天天看着学生们在学习,有的真在学,有的学的方法很有问题,尤其是在互联网上,就更需要新的学习方式了。

什么叫做“假学习”?

一、QQ群——(只聊不想)

一天上班开始看QQ群,聊到下班。里面争论的火热。美其名曰在学习,实际上你什么都没学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争论百变,不如看则帖子。

因为你在QQ群里争论的都是你会的东西(不会的东西,你也不会争论)。所以你永远学不 到新的东西。不如看看看一则你能学到的贴子。

二、看书——(只看不想地“看书”)

买一堆书,有空看看。看书看不懂还在看,就是假学习,欺骗自己,安慰自己正在学习而已。专业书都写得很好,但大都是写给已经懂的人看的。看书的最大作用就 是证明自己看书是学不到东西的,然后只有寻找其他途径。

建议:把书合上,想一想,你想学的东西东西到底是要干什么用的,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才够用。实在不行,快速看完,也好过慢慢磨着看完,当你觉得什么时候去 看,可以看懂了再去看,还是那句话,不是不看,看的时机对不对而已。

三、听课——(只听不想地“听课”)

听课,记笔记。很常见的假学习,听课听不懂,要听来干甚,难道就是为了听课而听课。真正的课程是要用来发现疑问,表达疑问,表达理解的,而不是用来听的。 别人讲的内容很细致,而且都是对的,可以说是经验的精华,但是别人无法代替你大脑的运转过程,无法代替你大脑逻辑的形成的过程,听得越多学得越慢。听课的 最大作用就是证明听课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然后寻找其他的途径。

建议:大概可以这么说,你如果在听课前没有带着足够多的问题,去听基本没什么意义,先有框架出来再说,讲的人可以给你总结、点拨的作用,加深理解。起码要 把听课的内容先自己动手操作过1-2遍。(有些文科类课程或者老师自己组织内容的课程,提前不方便预习,听 过课后一定要自己总结整理,再配合看更多的书,才会有收获)

四、实验——(只做不想地“实验”)

单纯照实验步骤或老师的指令操作完,和没做没什么区别。

建议:做到不看操作指南,能总结出全部步骤。而且能够自己设计扩展的内容,将实验所学用在帮助自己的 教学上,比如,你是学中文的,所学的内容将来可以怎样帮你教好语文课?

什么叫做“真学习”?

一、(认真)看贴

每个帖子可能都是经过很多时间研究的心得,写得再好,只看的话,也还不是自己写的。只顶帖子,都是假学习。

建议:只有自己写,写不出来,才发现思路不够严谨;写得不好,才会发现理解得不够透彻。看贴要发表自己的心得,参与讨论。

二、(有深度地)提问

能提问才知道自己哪些懂哪些不懂。连自己懂什么都不知道,知道哪些是真正要懂的。

三、(条理化地)思考

记住一堆概念是没有用的。

四、忘却

真正学会了,就可以开始忘却了,任何一个问题,你都可以不懂。专家回答问题时,经常会说:“这个问题我没遇到过、这个问题我不清楚、这个问题我不懂。”, 但是后面半句话,专家从来不说出来,“只要我想去了解和解决,只需要5-10分钟就能找到答案。” ,专家的大脑里只保存思路和方法,而不是细节,可以迅速解决任何问题,问问题的人,只记住很多具体的解决方法,超出这个范围就不会了。
学习一个东西,分2个步骤,1、学懂 2、忘记。真正的忘却不是因为记忆的衰退,而是放下来,问题本身已经完全被粉碎于无形之中。

五、(清晰地)表达

自认为学会了不是真正的学会,真正的学会,在于能够讲出来,使一个初学者也能够听得明白,才能算是学会了,不会表达,永远学不会。懂了,却举不出例子来, 怎么能够叫做懂了呢?

 

又看到一篇文章,将观点补充近来,谈的是知识管理,盲目的“假学习”,是因为没有对自己的头脑进行科学的管理。(文章地址:http://www.70man.com/?p=3677 硬 盘越大=知识越多?)以下为摘录:

很多人并没有搞清楚数据和知识的区别,所以他们管理和分享知识的手段是:
1、准备一个大硬盘;
2、要么Ctrl+C,要么DownLoad;
3、貌似很有知识地将一个巨大的文件夹COPY给羡慕的人。

我常常说关于知识有一个流传甚广错误的观点:

所谓信息爆炸根本是错误的,爆炸的是数据,不是知识,知识是结构化的信息,永远不用担心爆炸的问题。

我目前所理解的知识管理,在个人的层面,我认为包括四个方面:

1、知道自己应该现阶段需要补充哪些知识;

2、快速而精准找到自己所需要信息的能力;

3、提炼信息要点并形成结构化思维的框架;

4、用分享的心态用你的知识换取更多信息。

来源:黄磊老师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1182110100iwyh.html


网友的feedback
-----
我所理解的真正的学习,主动性是核心。
由主动性带出学习的目标,学习过程的思考,交流,总结等等。

总之,要有主动学习和成长的意识。


---------------------
这个帖子说的非常好!现在很多学习都是不得其法……

不过我也有一点不同意见,看书,我认为就是要看大量的书才能达到质变,没有那么多精力精读细品和反思,那就在书里薰着泡着,除了对书里知识的吸收,还培养阅读的兴趣,读书的感觉,这些也很重要啊。只要看的多了,只不定一段一句不经意留在脑子里,以后就用上了。

QQ和闲聊我还是挺不同意他的说法的,和很多同学闲聊都碰出过很多火花,我很希望有一群固定的人,固定的时间,也许有话题,也许没话题,就用来闲聊,用来碰撞,不一定有目的,只为了了解他人在想什么。

听课和看书差不多,同意要带着问题,有所准备,但有的时候也需要去熏着。实验没怎么做过不太了解。

我认为他的思路是一个学工科和要解决实际问题的人该有的思路,非常适用,也很同意附加上的那句学有所用。
但对于需要陶冶、熏陶的内容,以及提高修养素质等,也许这种“功利”的思路并没那么好用。
------------------------------


--
 陈露 action thinker

Email: chenl...@gmail.com              
Blog:http://blog.sina.com.cn/chenluaihr
delicious:http://delicious.com/chenluaihr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actionthinker/
围脖:http://t.sina.com.cn/chenluaihr
twitter:@action_thinker
个人信条:我不能改变昨天,但我可以规划、创造明天!

Aprah Yang

unread,
Apr 6, 2010, 6:41:32 PM4/6/10
to uss...@googlegroups.com
这个帖子好哈,通俗易懂,但一针见血~赞

--
邮件来自“USSOEC社会化学习圈”邮件列表
 
玩转大学,尽在USSOEC——Study Strategically,Work Wisely,Play Professionally. All in All,Less is More!
 
----------
详情:http://groups.google.com.hk/group/ussoec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ssoec
微博:http://t.sina.com.cn/ussoec
发帖:uss...@googlegroups.com
博客圈:http://www.planetaki.com/ussoec



--
Blog http://blog.sina.com.cn/treasureandtrust

靳阳阳

unread,
Apr 7, 2010, 9:11:32 AM4/7/10
to uss...@googlegroups.com
受益无穷,又学到了有用的东西了,好

在 2010年4月7日 上午6:41,Aprah Yang <yangmei...@gmail.com>写道:
这个帖子好哈,通俗易懂,但一针见血~赞

在 2010年4月6日 下午10:52,Action Thinker <chenl...@gmail.com>写道:

通过rss的鲜果每日精选看到左岸读书上的一篇文章《“真学习”和“假学习”,拍手叫好!原作者估计是位IT人士,谈的是如何学习计算机编程,这里,我摘录其中更普适化的文字,希望对自己和学生们都有所鞭策。蓝紫色部分是我加的,红色是我万分赞同的,黑色的是原文。

 

    做了几年的IT教育工作,天天看着学生们在学习,有的真在学,有的学的方法很有问题,尤其是在互联网上,就更需要新的学习方式了。

什么叫做“假学习”?

一、QQ群——(只聊不想)

一天上班开始看QQ群,聊到下班。里面争论的火热。美其名曰在学习,实际上你什么都没学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争论百变,不如看则帖子。

因为你在QQ群里争论的都是你会的东西(不会的东西,你也不会争论)。所以你永远学不到新的东西。不如看看看一则你能学到的贴子。

二、看书——(只看不想地“看书”)

买一堆书,有空看看。看书看不懂还在看,就是假学习,欺骗自己,安慰自己正在学习而已。专业书都写得很好,但大都是写给已经懂的人看的。看书的最大作用就是证明自己看书是学不到东西的,然后只有寻找其他途径。

建议:把书合上,想一想,你想学的东西东西到底是要干什么用的,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才够用。实在不行,快速看完,也好过慢慢磨着看完,当你觉得什么时候去看,可以看懂了再去看,还是那句话,不是不看,看的时机对不对而已。

三、听课——(只听不想地“听课”)

听课,记笔记。很常见的假学习,听课听不懂,要听来干甚,难道就是为了听课而听课。真正的课程是要用来发现疑问,表达疑问,表达理解的,而不是用来听的。别人讲的内容很细致,而且都是对的,可以说是经验的精华,但是别人无法代替你大脑的运转过程,无法代替你大脑逻辑的形成的过程,听得越多学得越慢。听课的最大作用就是证明听课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然后寻找其他的途径。

建议:大概可以这么说,你如果在听课前没有带着足够多的问题,去听基本没什么意义,先有框架出来再说,讲的人可以给你总结、点拨的作用,加深理解。起码要把听课的内容先自己动手操作过1-2遍。(有些文科类课程或者老师自己组织内容的课程,提前不方便预习,听过课后一定要自己总结整理,再配合看更多的书,才会有收获)

四、实验——(只做不想地“实验”)

单纯照实验步骤或老师的指令操作完,和没做没什么区别。

建议:做到不看操作指南,能总结出全部步骤。而且能够自己设计扩展的内容,将实验所学用在帮助自己的教学上,比如,你是学中文的,所学的内容将来可以怎样帮你教好语文课?

什么叫做“真学习”?

一、(认真)看贴

每个帖子可能都是经过很多时间研究的心得,写得再好,只看的话,也还不是自己写的。只顶帖子,都是假学习。

建议:只有自己写,写不出来,才发现思路不够严谨;写得不好,才会发现理解得不够透彻。看贴要发表自己的心得,参与讨论。

二、(有深度地)提问

能提问才知道自己哪些懂哪些不懂。连自己懂什么都不知道,知道哪些是真正要懂的。

三、(条理化地)思考

记住一堆概念是没有用的。

四、忘却

真正学会了,就可以开始忘却了,任何一个问题,你都可以不懂。专家回答问题时,经常会说:“这个问题我没遇到过、这个问题我不清楚、这个问题我不懂。”,但是后面半句话,专家从来不说出来,“只要我想去了解和解决,只需要5-10分钟就能找到答案。” ,专家的大脑里只保存思路和方法,而不是细节,可以迅速解决任何问题,问问题的人,只记住很多具体的解决方法,超出这个范围就不会了。
学习一个东西,分2个步骤,1、学懂 2、忘记。真正的忘却不是因为记忆的衰退,而是放下来,问题本身已经完全被粉碎于无形之中。

五、(清晰地)表达

自认为学会了不是真正的学会,真正的学会,在于能够讲出来,使一个初学者也能够听得明白,才能算是学会了,不会表达,永远学不会。懂了,却举不出例子来,怎么能够叫做懂了呢?

 

又看到一篇文章,将观点补充近来,谈的是知识管理,盲目的“假学习”,是因为没有对自己的头脑进行科学的管理。(文章地址:http://www.70man.com/?p=3677 硬盘越大=知识越多?)以下为摘录:

帅静

unread,
Apr 7, 2010, 9:40:33 AM4/7/10
to uss...@googlegroups.com
说的真准,觉得自己有时就这样。谢谢AT的帖子哦!我又学到了不少的东东。嘿嘿
330.gif

覃丽蓉

unread,
Apr 9, 2010, 9:29:33 AM4/9/10
to uss...@googlegroups.com
真的收获不小,特别是针对我这样典型的假学习份子!
330.gif

Action Thinker

unread,
Apr 9, 2010, 9:33:30 AM4/9/10
to uss...@googlegroups.com
===》覃丽蓉 ,哪里啊,可能大家都是那种模式,只是最近没有发现罢了,过去我们学习的思维上就是有点定势,喜欢“装”。不过明白了就好了。

对了,那天你说你听了大唐西寺的所有的讲座,你有时间把你的笔记整理发给大家分享下吧,我觉得那个王世平教授讲的非常的好。
330.gif

miao wang

unread,
Apr 10, 2010, 3:11:00 AM4/10/10
to uss...@googlegroups.com
Useful!孔夫子早曰:学而不思则罔。俞敏洪也说过,人长脑袋是干嘛的?是用来想你到底想干嘛的!看了这个后,我觉得平时自己学习真的“学无所得”,循规蹈矩地上课,其实真正为我所用的太少太少了。AT你说,该怎样重新认识自我?当有自己的既定方向后真正实践时,通常会因外界所困而停止,我该怎么办?
330.gif

Action Thinker

unread,
Apr 10, 2010, 7:30:35 AM4/10/10
to uss...@googlegroups.com
怎样重新认识自我? ----你是谁?你想到哪里去?你喜欢做什么?你想要什么?自己还差多远还可以得到它?还需要做些什么样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尝试着做一下SWOT分析,明白自己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在哪里,找到自己的盲点。同时发现自己哪些地方不错的。

既定方向确定了,那为什么还会被外界所困呢?
如果会被外界所困,那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你的目标还不明确。而且确定一个目标一般用SMART+C的原则。
对于一个目标要具体,可衡量,可达到,现实的,而且还有时间期限,最后加了一个挑战性。
你知道什么对于你来讲是最重要的,你就不可能分心去做其他事,如果分心了,那说明你还没有理解。

这也是时间管理中常说的,先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后做紧急而不重要的事。
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需要你做,或者不应该做的(做了没有成效的事)

昨天看到知识管理专家萧秋水的微薄上面有一句话说:当"要事第一"已深入思维,就容易对事务进行排序。而为了贯彻这一思想,可不可以换一种方式生活呢?比如,减少无关事物的干扰,清心寡欲,简单主义。

昨天我发了两篇文章,也提及了精简的原则等,可以好好想想,思考下。


在 2010年4月10日 下午3:11,miao wang <wangmi...@gmail.com>写道:
>
> Useful!孔夫子早曰:学而不思则罔。俞敏洪也说过,人长脑袋是干嘛的?是用来想你到底想干嘛的!看了这个后,我觉得平时自己学习真的"学无所得",循规蹈矩地上课,其实真正为我所用的太少太少了。AT你说,该怎样重新认识自我?当有自己的既定方向后真正实践时,通常会因外界所困而停止,我该怎么办?
>
> 在 2010年4月9日 下午9:33,Action Thinker <chenl...@gmail.com>写道:
>>
>> ===》覃丽蓉 ,哪里啊,可能大家都是那种模式,只是最近没有发现罢了,过去我们学习的思维上就是有点定势,喜欢"装"。不过明白了就好了。
>> 对了,那天你说你听了大唐西寺的所有的讲座,你有时间把你的笔记整理发给大家分享下吧,我觉得那个王世平教授讲的非常的好。
>>
>>
>>
>> 在 2010年4月9日 下午9:29,覃丽蓉 <qinli...@gmail.com>写道:
>>>
>>> 真的收获不小,特别是针对我这样典型的假学习份子!
>>>
>>> 在 2010年4月7日 下午9:40,帅静 <shuaij...@gmail.com>写道:
>>>>
>>>> 说的真准,觉得自己有时就这样。谢谢AT的帖子哦!我又学到了不少的东东。嘿嘿
>>>>

>>>> 在 2010年4月7日 下午9:11,靳阳阳 <umvp.jin...@gmail.com>写道:
>>>>>
>>>>> 受益无穷,又学到了有用的东西了,好
>>>>>
>>>>> 在 2010年4月7日 上午6:41,Aprah Yang <yangmei...@gmail.com>写道:
>>>>>>
>>>>>> 这个帖子好哈,通俗易懂,但一针见血~赞
>>>>>>
>>>>>> 在 2010年4月6日 下午10:52,Action Thinker <chenl...@gmail.com>写道:
>>>>>>>
>>>>>>> 通过rss的鲜果每日精选看到左岸读书上的一篇文章《"真学习"和"假学习"》,拍手叫好!原作者估计是位IT人士,谈的是如何学习计算机编程,这里,我摘录其中更普适化的文字,希望对自己和学生们都有所鞭策。蓝紫色部分是我加的,红色是我万分赞同的,黑色的是原文。
>>>>>>>
>>>>>>>
>>>>>>>
>>>>>>> 做了几年的IT教育工作,天天看着学生们在学习,有的真在学,有的学的方法很有问题,尤其是在互联网上,就更需要新的学习方式了。
>>>>>>>
>>>>>>> 什么叫做"假学习"?
>>>>>>>

>>>>>>> 一、QQ群----(只聊不想)


>>>>>>>
>>>>>>> 一天上班开始看QQ群,聊到下班。里面争论的火热。美其名曰在学习,实际上你什么都没学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争论百变,不如看则帖子。
>>>>>>>
>>>>>>> 因为你在QQ群里争论的都是你会的东西(不会的东西,你也不会争论)。所以你永远学不到新的东西。不如看看看一则你能学到的贴子。
>>>>>>>

>>>>>>> 二、看书----(只看不想地"看书")


>>>>>>>
>>>>>>> 买一堆书,有空看看。看书看不懂还在看,就是假学习,欺骗自己,安慰自己正在学习而已。专业书都写得很好,但大都是写给已经懂的人看的。看书的最大作用就是证明自己看书是学不到东西的,然后只有寻找其他途径。
>>>>>>>
>>>>>>> 建议:把书合上,想一想,你想学的东西东西到底是要干什么用的,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才够用。实在不行,快速看完,也好过慢慢磨着看完,当你觉得什么时候去看,可以看懂了再去看,还是那句话,不是不看,看的时机对不对而已。
>>>>>>>

>>>>>>> 三、听课----(只听不想地"听课")


>>>>>>>
>>>>>>> 听课,记笔记。很常见的假学习,听课听不懂,要听来干甚,难道就是为了听课而听课。真正的课程是要用来发现疑问,表达疑问,表达理解的,而不是用来听的。别人讲的内容很细致,而且都是对的,可以说是经验的精华,但是别人无法代替你大脑的运转过程,无法代替你大脑逻辑的形成的过程,听得越多学得越慢。听课的最大作用就是证明听课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然后寻找其他的途径。
>>>>>>>
>>>>>>> 建议:大概可以这么说,你如果在听课前没有带着足够多的问题,去听基本没什么意义,先有框架出来再说,讲的人可以给你总结、点拨的作用,加深理解。起码要把听课的内容先自己动手操作过1-2遍。(有些文科类课程或者老师自己组织内容的课程,提前不方便预习,听过课后一定要自己总结整理,再配合看更多的书,才会有收获)
>>>>>>>

>>>>>>> 四、实验----(只做不想地"实验")

>>>>>>> 这个帖子说的非常好!现在很多学习都是不得其法......


>>>>>>> 不过我也有一点不同意见,看书,我认为就是要看大量的书才能达到质变,没有那么多精力精读细品和反思,那就在书里薰着泡着,除了对书里知识的吸收,还培养阅读的兴趣,读书的感觉,这些也很重要啊。只要看的多了,只不定一段一句不经意留在脑子里,以后就用上了。
>>>>>>> QQ和闲聊我还是挺不同意他的说法的,和很多同学闲聊都碰出过很多火花,我很希望有一群固定的人,固定的时间,也许有话题,也许没话题,就用来闲聊,用来碰撞,不一定有目的,只为了了解他人在想什么。
>>>>>>> 听课和看书差不多,同意要带着问题,有所准备,但有的时候也需要去熏着。实验没怎么做过不太了解。
>>>>>>> 我认为他的思路是一个学工科和要解决实际问题的人该有的思路,非常适用,也很同意附加上的那句学有所用。
>>>>>>> 但对于需要陶冶、熏陶的内容,以及提高修养素质等,也许这种"功利"的思路并没那么好用。
>>>>>>> ------------------------------
>>>>>>>
>>>>>>> --
>>>>>>> 陈露 action thinker
>>>>>>>
>>>>>>> Email: chenl...@gmail.com
>>>>>>> Blog:http://blog.sina.com.cn/chenluaihr
>>>>>>> delicious:http://delicious.com/chenluaihr
>>>>>>>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actionthinker/
>>>>>>> 围脖:http://t.sina.com.cn/chenluaihr
>>>>>>> twitter:@action_thinker
>>>>>>> 个人信条:我不能改变昨天,但我可以规划、创造明天!
>>>>>>>
>>>>>>> --
>>>>>>> 邮件来自"USSOEC社会化学习圈"邮件列表
>>>>>>>

>>>>>>> 玩转大学,尽在USSOEC----Study Strategically,Work Wisely,Play Professionally. All in All,Less is More!


>>>>>>>
>>>>>>> ----------
>>>>>>> 详情:http://groups.google.com.hk/group/ussoec
>>>>>>>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ssoec
>>>>>>> 微博:http://t.sina.com.cn/ussoec
>>>>>>> 发帖:uss...@googlegroups.com
>>>>>>> 博客圈:http://www.planetaki.com/ussoec
>>>>>>
>>>>>>
>>>>>>
>>>>>> --
>>>>>> Blog http://blog.sina.com.cn/treasureandtrust
>>>>>>
>>>>>> --
>>>>>> 邮件来自"USSOEC社会化学习圈"邮件列表
>>>>>>

>>>>>> 玩转大学,尽在USSOEC----Study Strategically,Work Wisely,Play Professionally. All in All,Less is More!


>>>>>>
>>>>>> ----------
>>>>>> 详情:http://groups.google.com.hk/group/ussoec
>>>>>>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ssoec
>>>>>> 微博:http://t.sina.com.cn/ussoec
>>>>>> 发帖:uss...@googlegroups.com
>>>>>> 博客圈:http://www.planetaki.com/ussoec
>>>>>
>>>>> --
>>>>> 邮件来自"USSOEC社会化学习圈"邮件列表
>>>>>

>>>>> 玩转大学,尽在USSOEC----Study Strategically,Work Wisely,Play Professionally. All in All,Less is More!


>>>>>
>>>>> ----------
>>>>> 详情:http://groups.google.com.hk/group/ussoec
>>>>>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ssoec
>>>>> 微博:http://t.sina.com.cn/ussoec
>>>>> 发帖:uss...@googlegroups.com
>>>>> 博客圈:http://www.planetaki.com/ussoec
>>>>
>>>> --
>>>> 邮件来自"USSOEC社会化学习圈"邮件列表
>>>>

>>>> 玩转大学,尽在USSOEC----Study Strategically,Work Wisely,Play Professionally. All in All,Less is More!


>>>>
>>>> ----------
>>>> 详情:http://groups.google.com.hk/group/ussoec
>>>>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ssoec
>>>> 微博:http://t.sina.com.cn/ussoec
>>>> 发帖:uss...@googlegroups.com
>>>> 博客圈:http://www.planetaki.com/ussoec
>>>
>>> --
>>> 邮件来自"USSOEC社会化学习圈"邮件列表
>>>

>>> 玩转大学,尽在USSOEC----Study Strategically,Work Wisely,Play Professionally. All in All,Less is More!


>>>
>>> ----------
>>> 详情:http://groups.google.com.hk/group/ussoec
>>>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ssoec
>>> 微博:http://t.sina.com.cn/ussoec
>>> 发帖:uss...@googlegroups.com
>>> 博客圈:http://www.planetaki.com/ussoec
>>
>>
>>
>> --
>> 陈露 action thinker
>>
>> Email: chenl...@gmail.com
>> Blog:http://blog.sina.com.cn/chenluaihr
>> delicious:http://delicious.com/chenluaihr
>>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actionthinker/
>> 围脖:http://t.sina.com.cn/chenluaihr
>> twitter:@action_thinker
>> 个人信条:我不能改变昨天,但我可以规划、创造明天!
>>
>> --
>> 邮件来自"USSOEC社会化学习圈"邮件列表
>>

>> 玩转大学,尽在USSOEC----Study Strategically,Work Wisely,Play Professionally. All in All,Less is More!


>>
>> ----------
>> 详情:http://groups.google.com.hk/group/ussoec
>>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ssoec
>> 微博:http://t.sina.com.cn/ussoec
>> 发帖:uss...@googlegroups.com
>> 博客圈:http://www.planetaki.com/ussoec
>
> --
> 邮件来自"USSOEC社会化学习圈"邮件列表
>

> 玩转大学,尽在USSOEC----Study Strategically,Work Wisely,Play Professionally. All in All,Less is More!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