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总结] 3月InfoQ编辑聚会+技术媒体联谊开放沟通日

19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Sai Yang

unread,
Mar 31, 2013, 2:11:41 PM3/31/13
to Kevin Huo, s...@c4media.com, 马 国耀, 吴 峰光, 仇 实, 张 羽, xiaomin...@amd.com, 程 辉, charle...@c4media.com, kf.z...@gmail.com, 贾 鹭飞, 王 文文, fangsh...@gmail.com, 谢 工, emsn...@gmail.com, 刘 宇, 胡 坤, 马 沛, cui...@gmail.com, zhangl...@gmail.com, Du Yujie, 白 清杰, 张 玉, 贾 国清, 楚 含进, jes...@c4media.com, 水 羽哲, zangx...@163.com, di...@c4media.com, 刘 江, 杨 文飞, Dido Du, Charles Peng, Arthur Shui, Frank Jia, Jessie Jin, 郑 柯, 魏 大鹏, infoq-chin...@googlegroups.com, tw...@googlegroups.com, staff-in...@googlegroups.com
Hi 各位,

感谢各位对本次活动的支持!我们又交流、学习了很多新东西:)

今日活动的总结见以下页面(的页面下半部分):
视频资料这两天整理完了再上传,分享给大家。

So,这次聚会除了InfoQ编辑聚会+技术媒体联谊开放沟通日+Mozilla办公室半日游(很好的办公室,非常感谢Rachael、鹭飞和大鹏!)之外,也是TWERC训练营的第一次活动:)

几个问题要跟大家讨论:
1. 大家在上面这个页面看到了对TWERC这个组织的描述。有没有兴趣大家一起玩,把它做成中文界的Society of Technical Communications?出于中立性的考虑,TWERC目前选择了Github+Google Groups+Google Docs的组合。这个组合最大的问题是要架梯子。对此,大家有什么建议?
2. 对于建立技术写作规范、技术作者发展参考的公共资料库,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目前,InfoQ积累的文档都在Google Docs上面,CSDN有内网的wiki,51CTO的内部文件服务器上有一些资料。如果要合并建立公共资料库,一定要容易使用才行。有啥好方案么?
3. 以后定期搞搞这样的活动,大家感觉怎么样?能接受怎样的频率,一个月一次可以么?

希望能跟大家一起将培养中文界的技术作者这件事情做起来,感觉这会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p.s. 晚上回来看通讯录才发现仇实童鞋准备了一个分享,我却没给他留分享的时间啊,泪奔TvT 下次活动一并补偿吧……

--
杨赛 / Sai Yang
Senior Planning Editor of InfoQ China
Weibo: @lazycai
促进软件开发领域知识与创新的传播

Kevin Huo

unread,
Mar 31, 2013, 10:48:48 PM3/31/13
to Sai Yang, Sai Yang, 马 国耀, 吴 峰光, 仇 实, 张 羽, xiaomin...@amd.com, 程 辉, Charles Peng, Kaifeng Zhang, 贾 鹭飞, 王 文文, stifler fang, 谢 工, Zhenyi Zhao, 刘 宇, 胡 坤, 马 沛, 崔康, 张龙, Du Yujie, 白 清杰, 张 玉, 贾 国清, 楚 含进, Jessie Jin, 水 羽哲, 臧秀涛, Dido Du, 刘 江, 杨 文飞, Dido Du, Charles Peng, Arthur Shui, Frank Jia, Jessie Jin, 郑 柯, 魏 大鹏, infoq-chin...@googlegroups.com, tw...@googlegroups.com, staff-in...@googlegroups.com
这个Github的页面确实挺酷的,如果咱们能将这事儿搞起来,对国内技术社区的促进真是善莫大焉,可能比单纯做一个InfoQ更有价值呢。


--------------------------------------------------
霍泰稳 / Kevin Huo
Co-founder & CEO of InfoQ China
MP: +86 186 1170 4008
Email: ke...@infoq.com
Weibo: @霍泰稳
Twitter: @taiwen
Web: http://www.infoq.com/cn
促进软件开发领域知识与创新的传播


2013/4/1 Sai Yang <s...@infoq.com>

Kevin Huo

unread,
Apr 1, 2013, 1:32:50 AM4/1/13
to Liu Jiang, Lufei Jia, Sai Yang, Sai Yang, 马 国耀, 吴 峰光, 仇 实, 张 羽, Zhang, XiaoMin1, 程 辉, Charles Peng, 张凯峰, 王 文文, stifler fang, 谢 工, Zhenyi Zhao, 刘 宇, 胡 坤, 马 沛, 崔康, 张龙, Du Yujie, 白 清杰, 张 玉, 贾 国清, 楚 含进, 郑柯, Jessie Jin, 水 羽哲, 臧秀涛, Dido Du, 杨 文飞, Dido Du, Charles Peng, Arthur Shui, Frank Jia, Jessie Jin, 魏 大鹏, infoq-chin...@googlegroups.com, tw...@googlegroups.com, staff-in...@googlegroups.com
这儿架梯子的意思,估计就是顺着梯子往上爬~~~


--------------------------------------------------
霍泰稳 / Kevin Huo
Co-founder & CEO of InfoQ China
MP: +86 186 1170 4008
Email: ke...@infoq.com
Weibo: @霍泰稳
Twitter: @taiwen
Web: http://www.infoq.com/cn
促进软件开发领域知识与创新的传播


2013/4/1 Liu Jiang <liuj...@csdn.net>
杨赛说的:
出于中立性的考虑,TWERC目前选择了Github+Google Groups+Google Docs的组合。这个组合最大的问题是要架梯子。

架梯子和技术传播天然要降低门槛的理念不符啊。 


在 2013年4月1日上午11:48,Lufei Jia <lj...@mozilla.com>写道:

Hi all,

很高兴认识大家!非常赞成类似活动的开展,我们也会帮忙宣传,帮助更多的开发者成为技术作者~

也欢迎大家再次到火狐北京办公室进行分享~
-- 
贾鹭飞
Lufei Jia

北京谋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http://firefox.com.cn
Tel:85323559-603
Fax:85325969
QQ:83296929

于 2013/4/1 2:11, Sai Yang 写道:
Hi 各位,

感谢各位对本次活动的支持!我们又交流、学习了很多新东西:)

今日活动的总结见以下页面(的页面下半部分):
视频资料这两天整理完了再上传,分享给大家。

So,这次聚会除了InfoQ编辑聚会+技术媒体联谊开放沟通 日+Mozilla办公室半日游(很好的办公室,非常感谢Rachael、鹭飞和大鹏!)之外,也是TWERC训练营的第一次活动:)

几个问题要跟大家讨论:
1. 大家在上面这个页面看到了对TWERC这个组织的描述。有没有兴趣大家一起玩,把它做成中文界的Society of Technical Communications?出于中立性的考虑,TWERC目前选择了Github+Google Groups+Google Docs的组合。这个组合最大的问题是要架梯子。对此,大家有什么建议?
2. 对于建立技术写作规范、技术作者发展参考的公共资料库,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目前,InfoQ积累的文档都在Google Docs上面,CSDN有内网的wiki,51CTO的内部文件服务器上有一些资料。如果要合并建立公共资料库,一定要容易使用才行。有啥好方案么?
3. 以后定期搞搞这样的活动,大家感觉怎么样?能接受怎样的频率,一个月一次可以么?

希望能跟大家一起将培养中文界的技术作者这件事情做起来,感觉这会是一 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p.s. 晚上回来看通讯录才发现仇实童鞋准备了一个分享,我却没给他留分享的时间啊,泪奔TvT 下次活动一并补偿吧……

--
杨赛 / Sai Yang
Senior Planning Editor of InfoQ China
Weibo: @lazycai
促进软件开发领域知识与创新的传播




  



--
刘江/Liu Jiang
CSDN暨《程序员》杂志总编
Chief Editor of CSDN, the largest online IT professionals community in China
Chief Editor of Programmer Magazine, the most-read developers‘ magazine in China
新浪微博: @刘江总编

Sai Yang

unread,
Apr 1, 2013, 2:37:48 AM4/1/13
to tw...@googlegroups.com
其实纯粹用Github也行,用issues做讨论组,用wiki做文档……
重要的是以email作为沟通单元,其他都好说。

顺便试试看大家能收到这封信不……

在 2013-4-1,12:34,Liu Jiang <liuj...@csdn.net> 写道:

杨赛说的:
出于中立性的考虑,TWERC目前选择了Github+Google Groups+Google Docs的组合。这个组合最大的问题是要架梯子。

架梯子和技术传播天然要降低门槛的理念不符啊。 

Arthur Shui

unread,
Apr 1, 2013, 2:40:47 AM4/1/13
to Sai Yang, tw...@googlegroups.com
可以收到~

崔康

unread,
Apr 6, 2013, 11:13:33 AM4/6/13
to Arthur Shui, Sai Yang, tw...@googlegroups.com
这次没赶上活动,希望下次有机会去现场!


2013/4/1 Arthur Shui <art...@infoq.com>
可以收到~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