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Groups no longer supports new Usenet posts or subscriptions. Historical content remains viewable.
Dismiss

Æ[¹î¤@¶g Observers' Week6

0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Observers' Week

unread,
Mar 24, 2002, 1:56:31 AM3/24/02
to
請指教.

觀察一週 Observers' Week http://obs.org.hk
胡蘭英 Stella L Y Hu s...@obs.org.hk
----------------------------------------------------------------------
Observers' Week (2002.3.23)
The scandal of Taiwan's National Security Bureau
(NSB) is known in two folds, secrect budgetary and
possible coverup. Like media has law and ethic to
abide with, so does NSB. The shown low standard
of NSB's performance in ethic and risk management
is at the expense of individual agent.


本週心得摘要 (2002.3.23)
台灣

國安局風險管理 --

國家安全局傳出醜聞. 可能由前總務室出納組長劉冠軍流
出的消息指出, 國安局內有一筆為數達35億的秘密經費,
在多個重大事件中(96年台海危機, 遊說南非延遲斷交, 前
總統李登輝退任後外訪等)積極運作; 劉冠軍本人在貪瀆案
調查期中成功出走; 並在1年半後, 將機密交給媒體發表; 3
月20日國安局會同檢察方面, 搜索壹週刊, 控以以危害國家
安全之外患罪, 引起國際的關注; 並再以國安的理由, 阻止
繼續追查.

目前已知的醜聞, 有祕密經費與國安局可能護短兩宗, 前者
之存在有歷史的淵源與實際的需要, 如非制度有漏洞, 機制
無監督, 監守自盜的可能性非等於零但會減至最低. 正統的
補救方法是見漏洞補漏洞, 見缺失補缺失, 而非掉轉槍頭,
向媒體施壓, 將事件越鬧越大, 再以xxx的理由鎮壓, 將國
安局劃為無人管地帶, 使得其中另有文章的說法, 成為合理
推測.

由以下的理由, 可見媒體在事件中的次要地位, 曝光, 醜聞,
輿論壓力只是附加價值:

(1)劉某在調查中逃脫;

(2)出走1年半間, 國安局無甚交待;

(3)在此事先張揚的媒體披露事件中, 國安局有幾天的時間
佈署應變;

(4)事後以維護國安的名義, 意圖杜絕繼續追查.


媒體需要守法, 國安局亦不能無人管.

一個不能維持高水準職業道德與專業管理的國安局, 需付
出員工喪失信守"奉獻一生, 盡忠執守"的沉痛代價.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