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讓自然資源成為全民的社會福利

0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peter

unread,
Feb 18, 2007, 10:27:07 AM2/18/07
to *【高雄皇嘉養生會館 & 親愛的賓客 您好歡迎光臨 WELLCOME 】more value for less*
看守台灣:讓自然資源成為全民的社會福利
■吳東傑(綠色陣線協會理事長)

因分享而滿足,因平等而快樂;這是商業週刊1000期和1001期的主題,分別報導了不丹和丹麥。

也許在台灣民眾的觀念中,早已習慣北歐國家的福利社會,但對於不丹可能會停留在落後和低收入的印象。的確,不丹的國民所得是台灣的20分之1,但97%
的不丹國民卻是滿足快樂,而台灣卻有3分之1的民眾不快樂。

也許快樂或不快樂並無法確切的定義,但因分配而導致不平等的焦慮與不滿在現實的台灣已經呈現了。這些年來困擾台灣的不僅是統獨,而且還有經濟發展以及環
境保育的矛盾與衝突,甚至因而引發的價值文化。

海島型的台灣說資源有限是事實,因為台灣不是能源自產國;但因溫度和地形的關係,台灣的生物多樣性卻是相當豐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卻無法滿足政客和資本
家的欲望,因為生物多樣性所談的生態、物種、基因都無法直接兌換成新台幣,也就是經濟成長或國民所得;更不用探討生物多樣性的棲地是否劣化或消失。

當民眾要求執政者的政績是以創造和維護人類動物生存所需生物棲地的完整與豐富時,則執政者的思維將會有相當大的調整,而不會以掠奪式的榨取和寡占式的分
配,甚至因自然資源的集中而導致財富分配的不均。

自然資源的寡占,表現在現今的是國有資源的BOT案,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高鐵;因官員貪瀆而名噪一時的北投纜車;另外還有爭議中的中油八輕、台塑鋼鐵的
興建;當然也少不了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嘉義農場,甚至國營事業民營化。

而這些事業體如變成民間擁有時,所牽涉到的問題不僅是資源的寡占集中,衍生的經營事業所需的水資源,將會和民間產生排擠效應,其中最明顯的是農工用水的
爭奪;產生的廢棄物所污染的空氣、水體、土壤則由社會大眾集體承擔。這樣的分配邏輯完全違反因分享而滿足,只製造更多的不滿與不快樂。

談社會福利化分配時,就像執政者的經濟成長,一般民眾的思維仍然是以新台幣為依歸,而不知自然資源的可貴,以及自然資源的稀有性和資然環境被掠奪、破壞
後的不可逆,甚至可悲的是一般民眾,不知自己擁有和享有自然資源的分配權和決定權,而無知的放棄。當然也是政府愚民政策的結果,所以如何喚醒民眾擁有然
資源的權利而不隨便放棄,是環保團體的當務之急。當然,也要呼籲執政者不可勾結財團輸送資然資源利益,更重要的是,自然資源也是社會福利資源的公共財。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