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社會的事業
它成功的地方,在於誠意和專業。單身的顧客只需交五十元美金,填好表格,即可得到公司員工的專業服務,除了挑選幾位合適的對象,讓彼此相互交往,而且還舉辦許多的旅遊、聯誼活動,配對成功率相當高。
此外,它在社會服務的項目也頗受好評,特別是獨居老人和流浪兒童的協助,讓獨居老人提供住所、浪浪兒童照顧老人;或是由想租房的青年照顧,並付便宜的租金,住在老人的家裏。這些服務,可讓雙方得到良好的安排。
所有接受仲介公司服務的顧客,都能深深體會它的好處,也樂於替它宣傳,也讓它創造了不錯的利潤。
(綜合報道)
廣 告
香港大學(相關新聞 -
網站)一項針對退休生活的調查,顯示超過三分一退休人士不滿意現時的財政狀況,又有接近四分一人可歸入患上抑鬱症。雖然財政狀況與抑鬱不一定有直接關係,但是,如果退休人士能夠經濟自給自足,甚至對家庭和社會可作出貢獻,有助保持自信,過快樂的晚年。
退休人士喪失了家庭經濟支柱的崗位,閒來無事,容易感到失落、無用、煩悶、無助,已經有研究結果顯示剛退休不久是自殺高危期。大部分人能夠透過自我調整,逐步適應退休帶來的生活劇變,有的積極面對人生,找尋生活樂趣,或者作出自己所能及的貢獻,但也有不少是無可奈何接受自己的處境,繼續處於消極的心理狀態去面對日子。
安逸新一代 續啃老骨頭
退休人士如果能夠在經濟上自給自足,就有較多「本錢」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不過,很多人覺得這是奢望,港大秀圃老年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更有接近一半的受訪中年在職人士,預計自己會在退休後不滿財政狀況。本港近年雖然推出強制性公積金,實際供款額根本不足以應付退休後的生活安排,只能夠起到幫補作用。政府本身亦把公務員長俸制逐步改為公積金制度。
「養兒防老」的觀念,今日已不合時宜,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的受訪退休人士倚靠成年子女供養,中年在職人士中打算退休後倚靠子女的不足四成,有這種想法的壯年在職人士更只有三成多一點點。
從消極角度來看,現時社會年輕一輩的經濟自立能力愈來愈遲,以置業自住為例,不少新婚夫婦要家長資助首期,生於安逸世代者的自理能力較差,除非聘有家傭,還要同住的老一輩負責洗衫煮飯打掃等一眾雜務,甚至照顧孫兒。這種情況不只發生在香港,其他大城市都有這樣的現象,上海人時興叫「啃老骨頭」。當獨生子女一輩成長,一對夫婦可能要照顧四個老人家,無論時間、精神和金錢都要承受較大的負擔,更多老人家要自求多福。
靠政府立法 不如靠自己
從積極角度看,愈來愈少人打算倚靠子女養老,顯示社會愈來愈富裕,令更多人擺脫捉襟見肘的生活,有能力把工作收入的餘裕,進行儲蓄和投資,待他日退休也有足夠財富不必倚靠子女。老人家保持財政獨立,可以與子女「講心不講金」,為自己的晚年開拓更多自主空間。
現時的強制性退休儲蓄款項,並不足以達到這目標,政府如果要立法增加供款,將面對重重政治阻力,與其靠政府,不如靠自己,進行額外供款,或者透過其他途徑儲蓄和投資,並且保持身心健康的生活習慣,務求他日退休時經濟上自立,身體能自理,心靈有寄託,擺脫無用無助的心魔。
對於服務老人的工作,一般人大多認為應該是中年人士比較多,不過,如果參觀老五老基金會,就會發現這群服務老人的社工,都相當年輕,成員都是六、七年級生,
縣府委託辦理社會福服的民間機構相當多,這些機構服務績效都相當不錯,而且另人振奮的是,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入社會服務工作,以老五老基金會來說,二十二名社工員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六年級後段班以及七年級生,其實他們也跟時下的年輕人一樣愛玩,但是多了一份關懷心。
基金會二十二名社工中,年紀最大的是執行長游麗裡,其實,他本身是「六年級生」,其他還有七年級生,站在第一線,他們必須處理老人家的褥瘡,甚至還需要把屎把尿。
台中縣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多達十三萬人之多,需要更多人投入老人服務工作,希望有更多年輕人投入關懷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