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ddlyWiki5 中文嚐鮮版

758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Bram Chen

unread,
Sep 22, 2013, 10:19:17 AM9/22/13
to tiddly...@googlegroups.com
TiddlyWiki5?
 
TiddlyWiki5 不只是單檔的網頁式應用程式,
 
而可視為一個可高度自訂化的 Node.js 應用系統,
 
具有產生 TW2、TW5,
 
與拆解、組合、載入 tiddlywiki 內容等諸多功能。

TiddlyWiki5 for TiddlyWeb
此版為 tiddlyweb 專用版,不可單機使用
 

TiddlyWiki5 標準版
http://tw5-zh.tiddlyspot.com
此版為 Tiddlywiki5 標準版
  • 可於本機使用
  • 也支援上傳至 Tiddlyspot,或自有主機配合 store.php 使用
  • 可於 iPad/ iPhone,配合 TWEdit app 使用
  • 可於 android 裝置,配合 AndTidWiki app 使用
 
以下版本需配合 Node.js 使用,暫不釋出:

TiddlyWiki5 Node 版
client-server 版(非單檔式 )
  • TW5 以原始檔案群方式存放,於啟動時載入
  • tiddlers 以個別檔案形式存放,於啟動時載入,按儲存按鈕時存至檔案。

TiddlyWiki5 靜態網頁


提醒事項:
  • 目前 TiddlyWiki5 為全新開發,非 TW2 的更新版,僅支援 TW2 部份標記格式。
  • TiddlyWiki5 的多語支援在 beta 版才會提供,因此目前中文化版本也只是實驗性質,僅供測試用。
  • 建議環境 IE10+、Chrome29+、Firefox23+ (+ tiddlyfox1.0alpha18)、其他支援 Html5 的瀏覽器。

Bram Chen

unread,
Sep 22, 2013, 9:00:15 PM9/22/13
to tiddly...@googlegroups.com

TiddlyWiki5 Node 版
client-server 版(非單檔式 )
  • TW5 以原始檔案群方式存放,於啟動時載入
  • tiddlers 以個別檔案形式存放,於啟動時載入,按儲存按鈕時存至檔案。

修正: 
  • tiddlers 以個別檔案形式存放,於啟動時載入,tiddler 編輯完成時存至檔案。

Bram Chen

unread,
Sep 23, 2013, 4:55:25 AM9/23/13
to tiddly...@googlegroups.com
補充:
TiddlyWiki5 for TiddlyWeb 也非單檔式,新增與更動的 tiddlers 是被分離回存至所從屬的 space 。
 

Bram Chen

unread,
Sep 23, 2013, 9:03:34 PM9/23/13
to tiddly...@googlegroups.com

歡迎提供建議

  • 保留未翻譯的:

例如: tiddler

  • 沒好的想法,未翻譯的:

  • 其他

 需要潤飾修改的 ...




 

G.J.Robert

unread,
Sep 23, 2013, 10:09:28 PM9/23/13
to tiddly...@googlegroups.com


Bram Chen於 2013年9月24日星期二UTC+8上午9時03分34秒寫道:

歡迎提供建議

  • 保留未翻譯的:

例如: tiddler

記得幾年前我們在這裡討論翻譯時,一部分的意見是傾向不翻,我覺得也 okay。

不過我自己在私下做 plugin 中文化時,大多會翻成「記事」。相較於「文章」而言,我自己多年來一直習慣把 tiddler 用「記事」的概念去理解,因為感覺「記事」比較短小,合於 tiddler 的理念;「文章」似乎給人較長的感覺。
(↑以上感覺是老話重提了,呵)

 

  • 沒好的想法,未翻譯的:

看了一下 http://five.tiddlywiki.com/ 上幾個 tiddler 對「list/listed」的用法(例如 http://five.tiddlywiki.com/introduction ,底下列出了
,不知是不是與 tag 並行的另一套 tiddler 組織方式?我們對 tagged/tagging 的中譯已經是用「上下階層」的概念去譯了,又跑出一個 List/Listed 好像有點棘手呴。

直譯為動詞「列出/被列出」或名詞「清單」,我覺得都不是理想的譯法,而且無法讓人一望即知該 tab 的功能。

我提議一個試試:
List「包括」,意思是該 tiddler「包括」下列子級 tiddler 們,比方說 introduction 就包括了 Demos、Docs 等等
Listed「屬於」,意思是該 tiddler「屬於」哪些父級 tiddler 們。

結果還是用上下從屬的觀念哩 :p 而且還是怕和 tagging 打架。我的中文還不夠好,期待更多提議。
 

  • 其他

 需要潤飾修改的 ...




 

Bram Chen

unread,
Sep 23, 2013, 11:30:33 PM9/23/13
to tiddly...@googlegroups.com


 

  • 保留未翻譯的:

例如: tiddler

記得幾年前我們在這裡討論翻譯時,一部分的意見是傾向不翻,我覺得也 okay。

不過我自己在私下做 plugin 中文化時,大多會翻成「記事」。相較於「文章」而言,我自己多年來一直習慣把 tiddler 用「記事」的概念去理解,因為感覺「記事」比較短小,合於 tiddler 的理念;「文章」似乎給人較長的感覺。
(↑以上感覺是老話重提了,呵)

 
可考慮譯為條目或記事

  
看了一下 http://five.tiddlywiki.com/ 上幾個 tiddler 對「list/listed」的用法(例如 http://five.tiddlywiki.com/introduction ,底下列出了
,不知是不是與 tag 並行的另一套 tiddler 組織方式?我們對 tagged/tagging 的中譯已經是用「上下階層」的概念去譯了,又跑出一個 List/Listed 好像有點棘手呴。


絕對不是。
"Features" 也設了"introduction" 標籤,但未出現在 "introduction" 的 "List"。
"tagging" 則譯為 "子頁",即取 tiddlers 之間從屬關係的意譯。

 
直譯為動詞「列出/被列出」或名詞「清單」,我覺得都不是理想的譯法,而且無法讓人一望即知該 tab 的功能。
 
 
曾考慮過直譯為"列表"、"被列表",原因是 "List" 確實是特定的 tiddlers 列表,是被指定於 "list" 這個欄位中。例如: "introduction" 的 list 欄位內容即為 "HelloThere Acknowledgements Improvements Demos [[TiddlyWiki5 Editions]] Docs DeveloperDocs"。

 


G.J.Robert

unread,
Sep 25, 2013, 8:02:30 AM9/25/13
to tiddly...@googlegroups.com


Bram Chen於 2013年9月24日星期二UTC+8上午11時30分33秒寫道:


 

  • 保留未翻譯的:

例如: tiddler

記得幾年前我們在這裡討論翻譯時,一部分的意見是傾向不翻,我覺得也 okay。

不過我自己在私下做 plugin 中文化時,大多會翻成「記事」。相較於「文章」而言,我自己多年來一直習慣把 tiddler 用「記事」的概念去理解,因為感覺「記事」比較短小,合於 tiddler 的理念;「文章」似乎給人較長的感覺。
(↑以上感覺是老話重提了,呵)

 
可考慮譯為條目或記事

贊同。


  
看了一下 http://five.tiddlywiki.com/ 上幾個 tiddler 對「list/listed」的用法(例如 http://five.tiddlywiki.com/introduction ,底下列出了
,不知是不是與 tag 並行的另一套 tiddler 組織方式?我們對 tagged/tagging 的中譯已經是用「上下階層」的概念去譯了,又跑出一個 List/Listed 好像有點棘手呴。


絕對不是。
"Features" 也設了"introduction" 標籤,但未出現在 "introduction" 的 "List"。
"tagging" 則譯為 "子頁",即取 tiddlers 之間從屬關係的意譯。

瞭解,我說「並行」的意思就是說,list 和 tag 似乎是兩套不一樣的組織方式。只是,原本 tag 用從屬關係的意譯,但現在這套 list 給我的感覺仍不脫上下從屬關係,很難用其他關係去理解。一個東西被 list ≠ 被 tag,所以 introduction tag 了 Features,但沒有 list Features。這樣兩套並行不悖是成立的,我只是好奇「區別實益何在」。掌握了目的之後我想會不會好譯一點?
 

 
直譯為動詞「列出/被列出」或名詞「清單」,我覺得都不是理想的譯法,而且無法讓人一望即知該 tab 的功能。
 
 
曾考慮過直譯為"列表"、"被列表",原因是 "List" 確實是特定的 tiddlers 列表,是被指定於 "list" 這個欄位中。例如: "introduction" 的 list 欄位內容即為 "HelloThere Acknowledgements Improvements Demos [[TiddlyWiki5 Editions]] Docs DeveloperDocs"。

如果我去英文論壇問一下 Jeremy,他弄一套 List/Listed 的目的是什麼、和 tag 制度有何不同,再來討論是否要直譯/意譯如何?
 

 


Bram Chen

unread,
Sep 25, 2013, 9:49:07 AM9/25/13
to tiddly...@googlegroups.com
 

瞭解,我說「並行」的意思就是說,list 和 tag 似乎是兩套不一樣的組織方式。只是,原本 tag 用從屬關係的意譯,但現在這套 list 給我的感覺仍不脫上下從屬關係,很難用其他關係去理解。一個東西被 list ≠ 被 tag,所以 introduction tag 了 Features,但沒有 list Features。這樣兩套並行不悖是成立的,我只是好奇「區別實益何在」。掌握了目的之後我想會不會好譯一點?
 
 
與 tag 「並行」只是 "List" 其中一個功用。

 "introduction" 的 "List" 少列了 Features,應只是遺漏了。

Jeremy 的「目的」? 其實,他早已有過回應,文件也有說明,所以我才曾考慮過直譯為"列表"、"被列表"(其實也挺合適的?)。




如果我去英文論壇問一下 Jeremy,他弄一套 List/Listed 的目的是什麼、和 tag 制度有何不同,再來討論是否要直譯/意譯如何?
 


G.J.Robert

unread,
Sep 25, 2013, 9:35:57 PM9/25/13
to tiddly...@googlegroups.com
感謝提供資訊。(不好意思,我果然太久沒 follow,要做功課的地方真多,有 Bram 哥真好!)

這樣我懂了,差別在於 List 列出的內容是人為排序的,而 Tagging 是依各個子記事的標題排序。比方說把 list 的清單丟給 DefaultTiddler,就會照指定的順序排列顯示;如果丟給什麼 StoryViewer 之類的東西,可能就會依序一次看一則記事之類。

那這樣我贊成 List 就是「列表」;唯獨「被列表」的被動式我比較不喜歡,覺得有點歐化,可不可以用「屬」?或者,「被列」?至少加個「於」當介系詞感覺比較能表達出關係?

(Tag 用子頁或「子記事/子條目」?Tagged「父頁/父記事/父條目/母頁/母記事/母條目」?)

Bram Chen於 2013年9月25日星期三UTC+8下午9時49分07秒寫道: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