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s
Groups
Sign in
Groups
Groups
丹道
Conversations
Labels
About
Send feedback
Help
名家語錄—洪碩峰
150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煉心
unread,
Sep 14, 2019, 9:47:51 AM
9/14/19
Reply to author
Sign in to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Sign in to forward
Delete
You do not have permission to delete messages in this group
Copy link
Report message
Show original message
Either email addresses are anonymous for this group or you need the view member email addresses permission to view the original message
to 丹道
http://www.joeshen.com/?p=148
修學仙道,必須明白原理、方法、過程及反應現象。大略而言,初學者,必須先了解心息相依的作用,然後再了解玄關一竅的目的。
做功夫會因人體質、性別、年齡、方法而有不同的現象反應,從生理到心理都會有反應,從精神到肉體都會有變化。主要分為三階段:(1)玄關發現前(2)玄關沈定中(3)玄竅顯象後。
仙道修煉,更正確地講,隱仙派的修煉功法,首重「玄關一竅」,不明玄關竅妙,不可能瞭解仙道的真實面貌。
靜功不明玄關,一切後天搬運都是枉然。後天中先天氣未萌,鉛不能制汞,如何形成「神氣穴」?「虛無窟」?「玄關」?沒有<性玄關>,何必侈言<命玄關>?沒有<活子一竅>,先天一氣如何自虛無中產生?
心息相依的目的,第一階段在求得「真心真息」的出現。第二階段在達到「忘掉」肉體的存在。第一步即凝神於息,忘卻口鼻呼吸的存在。第二步忘掉肉體的存在。感覺上有呼吸,但又不知道它存在哪裏的狀況。
身體不動,意念不動,只有呼吸不知存在哪裏的自然開闔。有了這種<後天中先天氣>的自然動盪,在悠揚、和諧、愉悅、莊嚴寧靜中,(晃然)雲霧自身內身外四面八方籠罩過來,然後身內玄珠顯象,大放光明,照遍山河大地。無慾而真活子發生。
惟有積極性的「心息相依」,才能迴風混合,使神氣快速混融,確立玄關之體,恍惚杳冥間,先天一氣乍然自虛無中如電光飛奔、閃爍,遽然飄來,又像來自虛空中的一朵清香白蓮,踏著漫妙的舞姿,輕盈婀娜,一時空山靈雨,鳥語花香,一靈不滅,一靈獨存,間或天宇明光,冥合天地,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充塞二重時空。
先天一氣從虛無中產生,在活子時,從尖端進入,此乃真正不二法門。
隱仙派功夫徹始徹終的口訣:守中抱一。即渾然忘我,中宮大定。
進入輕鬆、飄浮、恍惚、朦朧、杳冥,就是中。身心平衡、心息平衡、身內身外平衡,個體與宇宙平衡都是中。只是層次不同,所能從宇宙,從虛空外界獲得的能量不同,當獲得的能量累積越多,則功力也就愈強。
息運於口鼻,氣生於規中,歛藏於丹田。內丹田成形於身內,外丹田顯象於虛空。
藉用自我暗示、自我催眠、自我勸勉等手段,集中精神,將萬念歸於一念,然後將一念融化為無,虛無如皓月當空,朗朗乾坤,萬里無雲。也就是調整自己之心態,從輕輕鬆鬆,快快樂樂,歡歡喜喜,柔柔綿綿,舒舒服服,將自己之精神肉體放逐融合為渾然一體,使身心性命精神肉體,感到輕輕盈盈,飄飄逸逸,無限空曠,無限清靈,一切放下。旋而進入一種似無知似有知之朦朦朧朧、恍恍惚惚、杳杳冥冥、金光銀波之混沌狀態,身心內外充滿了和諧、喜悅、清淨、慈悲、摯愛、安詳、光明、聖潔最妙的狀態。也就是藉用「心齋坐忘」或「環中秘旨」的口訣,行心息相依、守中抱一的功法,使神氣混融,性命雙煉,以至神氣相忘,進入玄關,讓自己之身心精神肉體浸漬沈定於混沌中,感召先天一氣,使自己之身心肉體精神因既往操勞流失之生命潛能,得以因充電而大量彌補,充電時久,日積月累,身心遂逐漸轉化成帶有高能量之陽氣能量團。
修道者經過一定時間,做心息相依、抱一守中功夫而進入混沌階段,身心得到最大之寧靜與修養後,每次靜坐中會逐次感到全體溫熱,似有熱氣流動,以後繼續靜坐,熱氣會逐次增多增強,如果不有意或無意流失的話,慢慢的會形成一股熱氣團,會在體腔內迴旋奔騰。修道者可以選擇讓熱氣團走督任二脈、奇經八脈的路線運行,也可以選擇走黃中通理的路線,上拄天,下拄地,吸升呼降,甚至也可以選擇全身充氣,自然吸聚吐散的路線。熱氣團本身也可以隨修道者之意念放大或縮小,甚至到後來,工夫夠的話,可以從身內滲透到身外,內外交流,吸入吐出,內通外也能通。
如何心息相依?如何守中抱一?如何致虛極?如何守靜篤?如何以觀(採取)其復(先天一氣)?答曰:「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又曰:「綿綿不絕,用之不勤。」又曰:「凝神於虛,合氣於漠,以不神之神,行不採之採。」丹道秘旨,盡此矣!
任何身心、生理、心理之轉化都是正常現象,靜坐中六根門頭都是藥,都是陽氣顯示器。六根即口鼻眼耳身意。唾液甘醇,鼻聞清香,眼見日月星辰之電光、螢光,耳聞風雷海浪波濤,身如做愛高潮之欣快,精神莫名之喜悅,凡此種種,都是功夫進步之明證。這還都只是初中反應,必也達到天地、人我、人天、陰陽兩界一切圓陀陀、光灼灼、光光明明、圓圓融融、融融泄泄、無為而無不為、無所在而無所不在,與道合真,才是大開悟得大智慧,得大神通之大成就境界。
煉神以涵蓋精氣,深沈靜定,穿透玄關,直超頓入。
仙道入手三大要素,即鼎器、藥物、火候。鼎器分身內、身外,己身或彼家。藥物即陽氣,來源為己身或彼家。亦可分為來自身內或身外。火候即指風火文武,始終妙用。
仙道之術重要在身內陰陽,即神氣合一。及身外陰陽,即身內、身外(虛空),內外合一,我彼陰陽也。神為陰,氣為陽;我為陰,彼為陽。
陽神或陰神都是意識體之化身,意識體就是能量磁(電)場,氣光團。
武煉文烹,始終妙用。
少陽派重武煉,文始派重文烹。前者效果快,缺點多,後者中老年人效果較慢,缺點少。如技擊、剛性拳,效果快,柔性拳效果慢。
吐納之法,吐比吸重要,吐盡比吸飽為重。排泄比進食重要。
做功夫,如吐納基礎不夠堅實,成效有限,除非專修,否則不易進步。又平時要心寬事少,戒過度酒色。
學拳不懂精氣神三合妙用,只能算是體操運動。所謂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也。必須凝神入骨,週流運氣,配合動作,然後氣息綿綿,神遊內外,氣罩全身,才具真功夫。
大道無(定)形,太極亦無(定)形也。太極拳哪有什麼架式?生活中,舉心動念,行住坐臥,何處不可鍛練?
慢、鬆、柔、忘就是無上口訣。無非心息相依,神氣相隨,神氣相運,互相呼應運用而已。
天地間至柔者,在天為風,在地為水。至柔者至剛也。惟剛柔二地,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也。
真正要了解人生必須從生物性、化學性、物理性三方面切入才能洞澈了解。既不偏於心也不偏於物。然後心物交融,心物合一。
仙道學術並非一般學術,也非宗教,實乃超凡成仙、神通變化、超越時空世俗之學術。
神仙學術不是一種群眾共通的社會意識,所以不能形成宗教,而是屬於個人身心修養,講求身心變化,企求健康長壽的養生學術。
丹道學術宜應定位為:人體生命科學、人類時空科學或人體神通特異功能學,以有別於時下普通之生理學、心理學、物理學、哲學、宗教學,且非某一單純之科學。
不做功夫時,少量(酌量)飲酒是有益健康的。但做功夫前喝酒,確實有負面的影響。若至飲酒,則不只亂性(腦神經),對其他肝﹑胃﹑心﹑血管亦多有傷害,不可不知。
禁慾與縱慾都是違背生理與心理的。旦旦而伐之,固然有害身心,但「長久」不知肉味也無益於健康。吾人主張先從節而不絕做起,繼而自然而絕為佳。
仙道學術實驗過程上,有一種方法,自然可以從節欲到自然絕慾。從「液體」變成「氣體」,再從「氣體」冷卻而成「固體」。前者叫煉精化氣,後者叫「大小還丹」。
自古仙家傳授功夫,未聞有一口吐盡者。
古仙授徒重在師徒相渡,心心相印,徵之今日,謬之千里矣!
丹經有可信者,有不可信者,有旁門小術,有三乘口訣,口訣中又有口授不及,猶待心悟者也。
讀丹書,每為許多名相比喻所苦,非有過來人或明師指點,不易了解及深入。各宗各派,名相雖然相同,意義則非一致,或詞義乖謬,語焉不詳,有時喻在此,而意在彼。
上乘的丹訣,確實是一語半句便通玄,它的特性是「簡易、平和、速效」。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