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s
Groups
Sign in
Groups
Groups
stock2share
Conversations
About
Send feedback
Help
投資者日記 09-09-2008 - 拜拜,FANNIE 拜拜,FREDDIE
2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Richard
unread,
Sep 12, 2008, 1:53:08 PM
9/12/08
Reply to author
Sign in to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Sign in to forward
Delete
You do not have permission to delete messages in this group
Copy link
Report message
Show original message
Either email addresses are anonymous for this group or you need the view member email addresses permission to view the original message
to stock2share
9月9日,周二。恒生指數跌303.16,收20491.11;成交479億元。9月期指跌304點,收20422點。中國海外發展(688)跌
3.2%,因瑞信下調其評級,預期內地房價下跌;中國遠洋(1919)跌7.6%,因波羅的海乾貨輪指數第十四天下跌。
油價因沙地石油部長認為供應可應付需求,分析家估OPEC不會改變石油供應量,10月期油見104.77美元,即較7月11日147.27美元回落
29%。
滬深三百指數微升0.59%,收2139.15。周三公布CPI,估計升幅6%以下。
潛伏2500億美元虧損隱憂
响熊市中做投資者極之唔容易,响熊市中進行「bargain hunting」難上加難。能夠响今年內賺錢者更少之又少(雖然唔少分析員仍在吹噓自己點
威水)。
隨住美國樓市回落(2006年第三季開始),逐漸影響英國(去年第三季開始)及擴散到香港(今年第二季開始)。美國8月份失業率已係五年內新高,會唔會
一樣向其他地區擴散?
花旗推介中國通信(552)估計今年每股獲利27.1仙,升26.3%,P/E十七點六倍,目標價7元;華潤電力(836)估計今年每股獲利64仙,減
少 18.5%,P/E三十倍,目標價23元;方興地產(817)估計今年每股獲利23仙,升36.8%,P/E十二點二倍,目標價4.98元;東風
(489)估計今年每股獲利44.7仙人民幣,升2.2%,P/E六點三倍,目標價4.2元;安徽皖通(995)估計今年每股獲利40.4仙,升
22.2%,P/E九點八倍,目標價6元;東亞(023)估計今年每股獲利1.81元,減少31%,P/E十六點四倍,目標價32元。
「兩房」只係被conservatorship而非被接管,希望投資者搞清楚呢點。財政部向每間公司只認購10億美元高級優先股可換股債券,有10厘息
(即比起優先股更優先)。未來不但普通股有排冇息派,優先股亦有排冇息派,嗰D中型及小型銀行如持有太多「兩房」優先股者,喺失去收息後,已面對資本充
足比率唔足問題,可能被FDIA接管。
聖路易聯儲銀行前行長普爾接受彭博訪問時話,「兩房」所擔保5萬億美元樓按債券中,如其中5%出事,佢唔會感到奇怪。即係未來「兩房」虧損將超過
2500億美元(即2000億美元備用資金仍唔足夠。)!尋日保爾森亦對國會話,「兩房」前景仍未清晰,不過2009 年12月前唔會破產。至於將來
「兩房」命運會點樣,就留待新一屆總統去決定!呢次挽救計劃有如打咗一支強力嗎啡針,响未來十五個月都唔感覺痛(但病情仍在惡化)。保爾森今年7月已獲
國會批准上述事件,點解留到9月7日先公布?理由係畀投資者响過去七個星期內大量減持「兩房」股份,令今日「兩房」股價跌到唔值1美元時所面對壓力大
減。過去四季「兩房」虧損接近140億美元,財政部注入20億美元後頂得幾耐?「兩房」負債16000億美元,如其中5%變成呆壞賬可以食咗800億美
元資金;另外又幫4萬億美元樓按貸款做擔保,只要其中5%出問題,數字已係2000億美元。美國總統大選後,首要任務就係向國會申請額外撥款。
今年3月18日嗰次挽救貝爾斯登計劃,美股反彈兩個月,7月16日嗰次利用禁止「裸空」,美股又反彈一個月;9月8日呢次美股又可以反彈幾耐?至今為
止,credit crunch並冇停止,無論投資市場、物業市場、消費市場都面對信貸供應減少。大部分銀行已失去貸款能力,理由係資本儲備不足,除非
再集資,否則只有唔貸款(或需收回貸款)。例如雷曼兄弟、「兩房」、通用金融(GM)、福特汽車等……。甚至著名大金融機構都要發行優先股集資,利率亦
高達13至18厘(包括花旗銀行,GM更高達20厘)。別國主權基金例如淡馬錫等亦面對重大虧損,有D無以為繼。根據聯儲局數字,商業票據市場(CP
market)過去一年萎縮5000億美元,或由去年次按危機到家嘅12200億美元,減少40%,係歷史性大萎縮!
「兩房」面臨停牌命運
債王批評保爾森時話,如你真係希望投資者去購買美國樓按債券,你必須跳落水而唔係搵一個救生員番嚟!今年第二季美國已有一百二十萬宗樓按被接管及有二百
九十萬宗樓按延期供款,估計第三季數字更大。周一房利美股價再跌89.6%、房貸美跌82.6%,對「兩房」股東而言,後市點樣已經唔重要,反正手上嘅
股票已經可以做牆紙。
上周五房利美市值75億元、房貸美市值32億元,睇嚟投資者好快就會同房利美及房貸美講拜拜!前者由去年8月22日嘅 70.57美元回落到73美仙,
跌幅98.96%;後者由去年8月17日67.2美元回落到88美仙,跌幅98.7%。經過周一終極一跌後,兩隻股份加起嚟市值20億美元都唔夠(兩年
前值1000億美元,由此可見止蝕嘅重要性)。紐約交易所規定任何股份如果有一段日子內市價低於1美元,將被迫停牌。換言之「兩房」明年命運應該係停牌
也!
「兩房」被託管後,唔單止冇阻止信貸收縮,反而加快信貸收縮,因為唔少槓桿貸款及其他資產支持證券亦面對unwind。唔少金融機構要公布自己虧損幾
多,結果令信貸供應進一步萎縮。
JP摩根大通已公布為手上12億美元嘅「兩房」優先股撥備6億美元,即減值50%。「兩房」優先股約值360億美元,即係各持有者必須撥備180億美
元。
1990 至2003年日本進入失落十年,理由係受八十年代樓市泡沫爆破後,日資銀行失去貸款能力。最後由日本政府向各銀行購入嗰D呆壞賬,恢復日資銀
行貸款能力(2001年由小泉首相決定),2003年4月起日本經濟先至復甦,但日本政府就負債纍纍,今天日本政府稅收有一半用嚟支付負債利息用(雖然
只有半厘息)。
日本缺乏支持改革群眾
1990年美國Saving & Loan機構危機後,格蛇利用壓低短息,令各銀行借短息買長債賺息差去恢復銀行資本。但今年長債利率唔高,息差利潤唔
足夠填補金融機構响次按危機中嘅虧損,你話點算?
GMAC(主力住宅樓貸款)啱啱宣布關閉二百間分行,裁員五千(佔總人數60%)去節省開支。
福特汽車宣布8月份本土銷量下跌27%,係過去二十二個月內第二十一個月下跌;決定下半年產量減少一半(或五萬輛)。
投資市場超級巨星Mario Gabelli認為,美國消費市場正進入一潭死水時期;7月份實質個人消費(扣除通脹)下跌0.4%,係四年內最大跌幅,
亦係過去十個月內第五個月回落。有人認為海外市場有幫助,作為管理Gamco海外280億美元市場嘅Gabelli認為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加起嚟
嘅市場都唔及一個美國本土市場,而美國市場舊年11月起進入萎縮期。
大摩羅奇更挑戰中國通脹率,認為所謂CPI增長率回落只係政府限制產品加價,結果家吓中國市場仍係負利率,如取消價格管制,實質通脹率可達8至9%,而
非官方將公布嘅數字。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係1990年後第十二位首相。十八年內十二位首相上台落台,但日本經濟仍乏起色。理由係呢段日子日本缺乏強人領導,或者可以說缺乏一個
全心全意支持改革嘅國會,甚至可以說日本缺乏一班全力支持改革嘅群眾。
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背後係鄧小平,喺佢強勢領導下,中國經濟終於扭轉乾坤。
1979年嘅鐵娘子、1980年嘅列根總統背後,係一個全心全意支持改革嘅黨。理由係英國人同美國人响七十年代已討厭社會福利制度,將國家經濟搞到半死
不活。
1867 年美國軍艦開到日本海,要求日本開放市場,當年掌握統治權係日本嘅大將軍,喺外國軍艦炮火下,可以話係不堪一擊,結束日本幕府時代,加上日本
當時出咗一位明君叫明治,佢親身到德國學藝製作軍艦,學成後回國,再派出七百多位大臣周遊歐洲列國,吸收西方優點。喺明治天皇領導下,管治日本大權漸漸
由大將軍手中移到呢七百位大臣手中,此乃著名嘅明治維新。能夠成功理由係因為明治本身係一位強人,整個維新計劃事前十分周詳。反觀中國光緒皇本身卻係弱
者,加上當年所謂七君子,雖有強國之心,卻無周詳計劃,典型書生論政,居然搵袁世凱撑腰,自然搞到一塌糊塗。
政經孖寶絕對血脈相連
明治維新後,日本人咁尊重天皇嘅背後歷史,可惜日本亦漸走上德國之老路(富國強兵,然後侵略別國,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1930年代,日本漸漸走上軍
國主義,直到1945年被美國打敗(唔係中國,我地中國人唔好自認打勝日本)。
响麥克阿瑟將軍管治下,計劃將日本推上美式政治(即兩黨輪流執政),可惜培植咗自民黨後,韓戰爆發,麥克阿瑟將軍重上戰場,日本自民黨與戰前執政嘅文官
(即係今日黨內世襲議員)再次結合,形成今天一黨獨大局面,佢地努力將日本經濟從戰後廢墟中重建起嚟。
日本兩次大改革都係响兵臨城下、非改革不可環境下出現,第一次結束幕府時代(即大將軍割據,天皇有名無實權),第二次結束天皇高高在上,國家改成文武百
官管治嘅君主立憲制。戰後日本政府係焗咗一半嘅民主餅(half-baked),因自民黨議員一半嚟自民選,另一半係戰前文武百官嘅子弟出任。因此欲扭
轉日本 1990年後嘅經濟模式,非另一次劇變不可,唔係換換首相就可以出現。
再睇睇香港今天政府嘅組成,可以用三不像去形容,既有政府委派嘅官守議員,亦有嚟自功能團體選出嚟嘅代表,再加上由地區選舉出來嘅民選議員(佢地並唔係
代表全港市民,只代表一個地區)。咁嘅組合,除咗可以喺立法會內吵吵鬧鬧之外,可做嘅事實在太少,因為特區政府無法產生強勢領導。因為官守議員缺乏民意
支持,不能聲大大;功能團體以個別行業利益為依歸,唔代表全港市民;甚至民選議員來自地方,支持嘅選民人數極之有限,何來強政勵治?
香港代議士有如走馬燈,換來換去都係換湯唔換藥,漸漸最後令市民連投票嘅興趣都失去,即使有為之士,亦連做議員嘅興趣都冇埋。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