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发现社区微信号(公众平台):教育大发现社区 / sociallearnlab

24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庄秀丽

unread,
Dec 10, 2013, 9:51:04 PM12/10/13
to sociallearnlab
欢迎各位朋友订阅教育大发现社区微信号(公众平台):教育大发现社区  或  sociallearnlab  。

并欢迎大家参与 微信号 推荐分享活动。 以下是今天早上 教育大发现社区 微信内容,跟大家分享:

订阅优质内容的微信号,就好比接到了干净的水源,呼吸到了干净的空气。

教育大发现社区,定期整理推荐一些优质内容的微信号订阅源。

希望亲们参与推荐微信号。参与方式,回复本微信即可。回复格式如:

推荐微信号:教育大发现社区 / sociallearnlab 。
推荐理由:教育与技术交叉领域,传播优质的教育内容,分享新技术新媒体的教育应用。

小编先推荐几个自己订阅的。

推荐微信号:圣经领导力 / bibleleadership。
推荐理由:组织管理与领导力。在线教育资讯网秦宇所建立,秦宇对学习成长与《圣经》都有很深入的践行和研究。

推荐微信号:中国学习型组织网 / chinacko 。
推荐理由:组织管理与组织学习。由邱昭良博士所建立,邱博士在学习型组织领域探索十几年,耕耘不断。

推荐微信号: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诲 / onlyfreedom  。
推荐理由:灵修领域。克氏语录让人通过深入了解自己,来开创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

推荐微信号:东西文库 / dongxiwenku  。
推荐理由:图书阅读出版领域。就小编阅读的感觉,侧重技术哲学方面的图书出版。他们自己的介绍是致力于“第三种文化”的思考、传播与交流。

推荐微信号:拍电影网 / pmovie_weixin  。
推荐理由:电影领域。小编从中获得了对电影专业学习内容的一些了解,很长见识。

推荐微信号:AHA社会创新中心 / AHAsic。
推荐理由:设计思维与社会企业创新领域。在国内推广传播社会创新的顾远老师的团队在维护,定期发送挑战传统思维的社会创新行动文章和案例。

亲,分享推荐你订阅的微信号吧 :)

王万清

unread,
Dec 10, 2013, 10:00:51 PM12/10/13
to sociallearnlab
我在微信上添加了“教育大发现社区”公众号。

做个自动回复,然后给一些列表之类的,添加号的朋友,可以通过相关命令,阅读一些文章。


--
--
邮件来自 `SLL`(SocialLearnLab)"教育大发现"邮件列表
详情: https://groups.google.com.bz/group/sociallearnlab
退订: sociallearnla...@googlegroups.com
官网: http://sociallearnlab.org/ 维基: http://sociallearnlab.org/wiki/
微博: http://weibo.com/sociallearnlab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教育大发现(SocialLearnLab)”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 sociallearnla...@googlegroups.com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s/opt_out。



--
CklEOiB3d3EwMzI3CmVtYWlsOiB3d3EwMzI3QGdtYWlsLmNvbQp3ZWlibzogaHR0cDovL3dlaWJvLmNvbS93eWF0dApCbG9nOiB3d3EwMzI3LmdpdGh1Yi5jb20K

庄秀丽

unread,
Dec 13, 2013, 7:45:20 AM12/13/13
to sociallearnlab
小编这几天每天都在编写教育大发现社区的微信内容,欢迎大家订阅,

欢迎从微信公众平台订阅:教育大发现社区 或 sociallearnlab

今天微信内容如下:


赋予自己力量

小编今天一直在思考,如何把用“网络社区来学习”这个想法表达清楚。
---

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那么网络社区是网络社会的细胞。
 
你了解你所处的网络学习环境吗?你参与哪几个你认为对你很有帮助的学习社区?你跟哪些你认为是你榜样的人连接着?你跟他们有过合作吗?

我们来以TED社区为例子。不管你以往是否知道TED,是否观看过TED视频,TED社区提供20分钟以内各领域高手的演讲视频。TED的宗旨是“用思想的力量来改变世界”。

这里只是个假定,假定TED是你的一个关注点,或者假定你从别人那里听说了新概念TED,或者你从任何地方知道了TED这个事儿,那么如何借助网络的力量来推进对TED的学习了解呢?

第1步:寻找本地社区

(注:“本地”是个相对概念。相对国际,中国是本地。寻找靠你最近的网络社区,是最有力量的学习途径。)

我就用关键词“TED中国社区”搜索。从搜索结果,就基本找到TED在中国大陆传播的网络社区组织“TEDtoChina”,并进而找到这个社区组织的两位创建者。

第2步:连接内容源

用连接改变自己的网络环境,主动发现、连接关键内容源、关键人物。

网络社区没有现实生活中人群交往的壁垒,只要你愿意成长,一切皆有可能。找到TEDtoChina和二位创建者的新浪微博、豆瓣账号、个人网站、优酷或土豆中的视频讲座等,用社会化媒体网络工具连接关注起来。

第3步:传播分享

转发好内容,分享感想心得,参与网络社区的本地活动,如你身边的TED观片会活动。这些都是主动积极的参与行为。

第4步:亲力亲为组织活动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努力成长成为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如在学校、工作单位、生活的城市、小镇、村庄抑或在家里组织一场TED主题视频播放会。

以上从第1步到第4步,采用的是“Pull”拉的方式,根据自己的需要,比如对TED学习的需要,或者你可能有其他任何方面学习的需要,你都可以从世界的范围,把自己跟最优秀的内容源提供者、最优秀的人,连接起来,从而彻底地改变自己对这方面内容的获取更新途径和模式。

网络社区学习,赋予你的,是力量,让你有力量用行动去参与,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
亲们,欢迎分享你参与的网络社区 :)

黄利锋

unread,
Dec 13, 2013, 9:52:08 PM12/13/13
to “教育大发现”(SocialLearnLab)
已经关注


--
--
邮件来自 `SLL`(SocialLearnLab)"教育大发现"邮件列表
详情: https://groups.google.com.bz/group/sociallearnlab
退订: sociallearnla...@googlegroups.com
官网: http://sociallearnlab.org/ 维基: http://sociallearnlab.org/wiki/
微博: http://weibo.com/sociallearnlab
 
---
您收到此邮件是因为您订阅了 Google 网上论坛的“教育大发现(SocialLearnLab)”论坛。
要退订此论坛并停止接收此论坛的电子邮件,请发送电子邮件到 sociallearnla...@googlegroups.com
要查看更多选项,请访问 https://groups.google.com/groups/opt_out。



--
江苏省张家港市万红小学教师

Blog:http://www.szeblog.cn/user1/84/
好看簿:http://www.haokanbu.com/user/1045/
研究课题:http://sites.google.com/site/dlxxblog/
东莱小学网络教研社区:http://groups.google.com/group/zjgdlxx?hl=zh-CN
中国交互式电子白板教育网:http://www.activchina.com/
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zjghlf
我在做啥:http://www.zuosa.com/zjghlf
twitter:http://twitter.com/zjghlf
QQ 75075537
MSN zjg...@hotmail.com
若邻 http://wlfboy.wealink.com/

Zoom.Quiet

unread,
Dec 13, 2013, 10:44:24 PM12/13/13
to sociallearnlab

已关注!
珠海GDG的订阅号也有后台,
体验增补中…
42分钟乱入 wechat 手册!-) — chaos2wechat 1.1.131010 documentation
http://chaos2wechat.readthedocs.org/en/latest/

Zoom.Quiet from N7108

--

庄秀丽

unread,
Dec 14, 2013, 8:04:00 AM12/14/13
to sociallearnlab
谢谢各位朋友,经过这几天的努力,订阅量已经在2013年12月14日达到100人。

继续欢迎添加微信公众号:"教育大发现社区" 或者 "sociallearnlab" 。

内容定位:学习新技术介绍,技术应用妙方法分享,创新教育行动案例传播,心灵与技术的对话,修身,好书/电影/演讲/课程的推荐。

今天微信内容是塑料袋修行——读《愈少愈自由——盐寮乐修二十年》,内容如下:

《愈少愈自由——盐寮乐修二十年》(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769462/ ),是台湾倡导“简朴、自然、灵修”生活盐寮净土创始人区纪复老师的书。这本书是小编的生活修行指南。“塑料袋修行”是小编的阅读修行感之一。
  
塑料袋的使用,这原先是困扰小编的一个问题,小编发现家里塑料袋太多,而且每天都在增加,小编真的为此有点焦虑。

在读了区老师书中“胶袋修行”之后,小编马上就开始行动了:
  
1. 把分散在家中不同角落的塑料袋集中,并将其折叠整齐。
2. 从折叠整齐的塑胶袋子中选出几个,放在小编出差常用的行李箱中,专门用来装出差时的衣物等,这样的塑料袋可以重复使用。
3. 自备随身带的购物袋,拒绝再把塑胶袋带回家。
4. 不买塑胶包装的食品或其它物品。
  
区老师在“胶袋修行”章节写道:
“塑胶袋处理是今日社会必需的行为。如果把塑胶袋随便乱丢,是一种劣质的歪行;愿意收集放好,行为便修正了;如果能重复使用,就是惜福、环保的修行;每次都用心地清洗、打结、存放、再用,而且加点美化,就是修善、修美,是修行的进阶”。

小编今天上午在家,就把家中各角落的塑料袋找出来,集中在一起,开始按区纪复老师教授的方法折叠,并且小编还对它们按可能的用途做了分类,有点脏的做了清洗。小编下一周就是要观察家庭里塑料袋的流通情况,从哪儿来的,到哪儿去了,每周流通量会是多少?并尽可能采取措施降低家庭塑料袋的流通量。

庄秀丽

unread,
Dec 15, 2013, 9:28:34 AM12/15/13
to sociallearnlab

欢迎添加订阅微信公众号:"教育大发现社区" 或者 "sociallearnlab"

内容定位:学习新技术介绍,技术应用妙方法分享,创新教育行动案例传播,心灵与技术的对话,修身,好书/电影/演讲/课程的推荐。
====
今天的微信内容如下:

走进美新路,走上爱的心路

小编在美新路基金会做其中“大朋友”项目的志愿者,自今年九月以来,跟结对的一位“小朋友”往来四封信件,平均每月一次。

这个看似很简单的写信过程,却是美新路提供给志愿者在人生路上学习走上爱的心路的“实习平台”。因为,我们藉着给结对小朋友的写信,把这个过程中在美新路学习的爱的陪伴的心态和能力,转化散发在我们生活的每一时刻里、每一空间里,用爱的心态和方式,陪伴我们的家人、朋友,与我们连接的有情万物。这就是小编目前所认识的美新路。

美新路为志愿者的成长提供专门的“陪伴心旅”系列工作坊。小编很幸运地参加了美新路创始人叶祖禹先生带领的第四期的四次“陪伴心旅”工作坊。

这四次工作坊的主题分别是:觉察之旅、倾听之旅、珍惜之旅、宽容之旅。

以下是引用叶先生在工作坊中的原话:

“为什么要觉察呢?
因为如果我们把建立新习惯的过程分为不知道有需要,知道有需要、选择改变和行动、到内化成习惯,那么觉察就是让我们从不知道到知道的关键,它的好处是我们都有一些自我觉察的能力,通过建立觉察的习惯,我们不需要通过别人的帮助或指责,我们自己就可以更深刻的了解自己的意念、情绪和习性,并有机会做出选择,建立一些新习惯,从而更容易走过平日生活里的困扰,逐渐成为我们愿意成为的自己。”

“倾听是陪伴的一个重要部份,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一种生活的心态。倾听是‘愿意’在一段时间里,专注于支持别人诉说他想说的话,表达他的看法和感受。常常当我们的反应仅是‘我应该这么做’而非‘我想要或我很愿意这么做’时,我们在做的时候会更容易觉得累、没耐心、走神或甚至烦躁不安。只有当我们充分的了解和考虑了自己的需要和在了解以及考虑了对方的需要后,我们才能负责任的做出一个适合当时当地的选择。倾听前的准备主要在于能觉察和了解到自己以及对方的需要并做出一个适当的选择。这个选择仍是以自我觉察为基础。”

“珍惜的角度是走向享有而非忙着拥有的内心方向(To share, not to have.)。忙着拥有对我来说,它包含了成功、金钱、延长的青春、声名、想要成就的事业、亲爱的人、和长久的健康。先承认,这对我是一个漫长的旅程。但在这个方向上的一些努力已经带领我更深刻的体会和珍惜生命过程的本身。这个方向并不见得符合社会一般的期望,但我觉得它却是每个人一生都得走过的旅程。毕竟,在西方工业革*命后所形成的现代价值观里,我们人类更着重和相信科技可以征服世界。但即使我们可以拥有愈来愈长的青春、累积更多的财富、更快的消费、旅行、和享受声光色的各种美物…外在的追求并不能带给我们由内而来的平静和喜悦。有了这个方向,这会减弱我们心里总想要拥有、达成的目的性。让我们更能感受到我们享有的生命,不仅珍惜我们享有的事物,更包括了和我们共享生命的亲爱的人,我们的身体,以及生命自然展开的神奇。既然不急于拥有任何生命,那么就比较容易看到所有的生命,既然不求控制什么,那么就自然容易尊重周围的万物,并和世界欣喜的同在和分享。这并不意味我们不再努力或甚至放慢我们的速度,但这种不同的导向会自然的引领我逐渐进入一种更宽广的同在、联结与珍惜。”


小编还不能完全用自己话来表达“觉察之旅、倾听之旅、珍惜之旅、宽容之旅”,因为小编还只是刚走上这条路蹒跚学步的婴孩。但是,小编愿意把这些美善的信息分享给大家。更详细了解美新路陪伴心旅,可以点击相关链接部分。

相关链接:

第四期陪伴心旅引言
http://www.newpathfound.org/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558&extra=page%3D1

 陪伴心旅第四期第一次工作坊:觉察之旅
http://www.newpathfound.org/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564&extra=page%3D1

陪伴心旅第四期第二次工作坊:倾听之旅
http://www.newpathfound.org/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599&extra=page%3D1

陪伴心旅第四期第三次工作坊:珍惜之旅
http://www.newpathfound.org/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615&extra=page%3D1

陪伴心旅第四期第四次工作坊:宽容之旅
http://www.newpathfound.org/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658&extra=page%3D1

《择爱而行》(电子书 叶祖禹 著)
http://www.newpathfound.org/uploadfile/2013/1105/20131105024937539.pdf

庄秀丽

unread,
Dec 16, 2013, 5:54:08 AM12/16/13
to sociallearnla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教育大发现社区" 或者 "sociallearnlab"

内容定位:学习新技术介绍,技术应用妙方法分享,创新教育行动案例传播,心灵与技术的对话,修身,好书/电影/演讲/课程的推荐。
====

今天的微信内容如下: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21世纪的组织,最有价值的资产是组织内的知识工作者和他们的生产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要记录自己的时间,看自己的时间都花在了什么地方,看自己到底有多少可以自我支配的时间。如果管理者在工作中采取'来了什么、就做什么'的态度,那他就会经常处于穷于应付各种日常工作的状态,这只会浪费他的知识和能力,把可能达成的有效性丢弃"。

小编根据“褪墨网把事情做到更好”所提供的方法:“简单做(ZTD)的十个好习惯总结”http://www.mifengtd.cn/articles/10-habits-of-ztd.html ,持续反复实践、调整,终于从对个人管理入手,对个人知识管理开始蹒跚上路。

总结几点经验跟大家分享。

第一阶段:记录。

小编每天早上起来,会记录下昨天一天做了什么(dolist),并写下今天要做什么(todolist)。 (记录的开始阶段,不必追求特别的工具软件,而是采用最能让自己先行动起来的简单工具,纸和笔是最好的工具。)

这样简单的记录行为,进行了一个半月左右,小编对自己的每天行为做的事情,有了认识和觉察,并对一些要做却始终没有做的事情,做了一些分析。

第二阶段:周计划+记录

在有了每天记录的习惯之后,小编开始在自己的个人管理行动中,加上了做周计划的行动。虽然小编仔细阅读过数遍“放置大石头的艺术:让你的效率翻倍”http://www.mifengtd.cn/articles/double_productivity_this_week.html  ,但是落实到行动上,并不那么简单。在经历第一次做周计划中找不到和抓不住大石头的困惑后,才逐步摸索到如何切割大石头的经验。关于做周计划中如何找到和提炼大石头,还可以参考阅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第三个原则“要事第一”,书中提供了分角色来识别和提炼大石头的很受用的方法。

目前小编正在向第三个阶段迈进,即学习做月计划和年度计划。

在这些过程中,小编也逐渐理清了自己个人学习网络中的各类信息源,建立跟进信息源变化的学习通道,同时也挖掘自己所知道和接触到的东西,通过做学习分享,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学习。

对通过管理自己来提升自己感兴趣的亲们,加油实践吧!

更多的,你还可以参考WEE项目平台joinwee.com上的微课“践行个人知识管理”http://joinwee.com/lesson/6/ ,你可以就这个微课,组织线上或线下微聚。


庄秀丽

unread,
Dec 29, 2013, 3:38:07 AM12/29/13
to sociallearnlab
欢迎大家订阅微信公众号:"教育大发现社区" 或者 "sociallearnlab"。欢迎推荐给你的朋友们,在微信中扫一扫。

内嵌图片 1

近两天微信内容播报:

1229:来自OliverDing分享:个人学习部落。社交网络如何影响人们的学习和个人发展?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总有一些人,有一些地方,给我们启迪和帮助,引领我们进步。抱团学习,绘制个人学习部落图,使用“社会化学习行动记录卡”。进一步学习访问微课“个人学习部落” http://t.cn/8k1Svgn  。

1228:数字公民的常识。互联网的参与文化,是一个更民主更多元的文化,是人人能参与贡献的文化,且人人能感受到自己贡献力量的文化。个体的数字素养,是形成参与文化的基础基石,也是个体迈向数字公民身份的必备社会能力和常识。http://sociallearnlab.org/2013/12/28/sllweixin20131228/

1227:自我觉察。互联网发展资讯内容的丰富,如何有效管理和分配个人注意力的前提和基础,是自我觉察,知道自己当下在干什么。我们只有觉察到当下自己在干什么,才能进一步作出可能的行为选择。自我觉察,是生命的力量,让我们得以做自己。http://sociallearnlab.org/2013/12/27/sllweixin20131227/   (收到Tony Yet的回复:
之前TonyYet也写过一篇关于mindfulness的东西:http://www.tonyyet.com/archives/1275

1226:从“存储思维”到“联网思维”。“联网思维”是借助各种社会化媒体工具,寻找对自己重要的内容提供者,连接这些内容提供者。对于关键有用的资料,及时消化掉,如转发、评论,甚至可以通过自己的博客,定期对自己的网络学习做整理回顾和分享。http://sociallearnlab.org/2013/12/26/sllweixin20131226/

1225:数字素养的提升普及,WHY?霍先生在《Net Smart》中,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他认为数字素养的提升普及,跟造就什么样的未来数字文化社会相关。他希望大众通过提升数字素养,有能力参与到造就一个有思想且思想深邃的数字文化社会的行动中。http://sociallearnlab.org/2013/12/25/sllweixin20131225/

----
内容定位:分享学习新技术新体验新方法,传播教育创新行动案例,心灵与技术的对话,修身,好书/电影/演讲/课程的推荐。
微信公众帐号:教育大发现社区.jpg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