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都都的成长反思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兴趣

1 view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王万清

unread,
Jan 30, 2011, 1:27:13 AM1/30/11
to sociallearnlab, sociallearn...@googlegroups.com
都都,庄老师的孩子,自接识庄老师以来,我们认识了这个小孩,虽没有接触过,但通过庄老师发布的一些文字和图片,我们也不断的认识着都都。通过庄老师所发的图片,我看到了都都大致的学习生活,最近一段时间,我比较留意都都的书法作品,越来越有书法味了,同时看到都都在学篆刻,涉及的书法内容也在一点点的多样起来了。看着都都一天天的成长起来了,真为他感到高兴。

当然会在这中间,我想,作为都都妈的庄老师也一定倾注了不少的血吧。我也带有孩子,马上至五岁了,但我却没有教给孩子什么,也没去培养他的什么兴趣爱好,有时想过,却没有做过,或是不知道如何去做。我很想知道:

1)如何发现都都开始喜欢上书法的?
2)发现后,是怎么指导的?是自己教呢,还是送培训班学习?
3)都都有放松的时候吗?如果有,又是如何引导的?
4)都都课外,都还有些什么样的活动项目?

请各位多多交流,特别请庄老师来发谈谈经验。

附:
都都书法集:
http://www.flickr.com/photos/xiulizhuang/sets/72157625923249000/
都都图画集:
http://www.flickr.com/photos/xiulizhuang/sets/72157625923240896/

--
以用致学!
Blog:http://wangwanqing.com

庄秀丽

unread,
Jan 30, 2011, 1:30:08 AM1/30/11
to sociallearn...@googlegroups.com, sociallearnlab
谢谢王老师,观察真仔细。呵呵:)
很多事情,说来真话长,很多是点点滴滴累积的,实际一开始都都也没有表现出喜欢书法。

庄秀丽

unread,
Jan 30, 2011, 1:33:53 AM1/30/11
to sociallearn...@googlegroups.com, sociallearnlab
在 2011年1月30日 下午2:30,庄秀丽 <xiuli....@gmail.com>写道:
谢谢王老师,观察真仔细。呵呵:)
很多事情,说来真话长,很多是点点滴滴累积的,实际一开始都都也没有表现出喜欢书法。

==> 我稍后把这个过程画个图,整理一下。很感谢王老师提出这么好的问题,促进我自己也反思这个过程。

王万清

unread,
Jan 30, 2011, 1:36:28 AM1/30/11
to sociallearn...@googlegroups.com, sociallearnlab
我自己是在父母只管温饱的情况下长大的,所以该如何教育孩子,一直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时代不一样了,对我们要求也不一样,不得不去思考。

期待庄老师的分享。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 Google 论坛“教育大发现家长社区”论坛。
 
*发帖,请发电子邮件到 sociallearn...@googlegroups.com
*退订论坛,请发邮件至 sociallearnlab-pa...@googlegroups.com
 
论坛地址:http://groups.google.ca/group/sociallearnlab-parents?hl=zh-cn?hl=zh-CN

翟乃浩

unread,
Jan 30, 2011, 9:15:43 AM1/30/11
to sociallearn...@googlegroups.com, sociallearnlab


在 2011年1月30日 下午2:30,庄秀丽 <xiuli....@gmail.com>写道:

谢谢王老师,观察真仔细。呵呵:)
很多事情,说来真话长,很多是点点滴滴累积的,实际一开始都都也没有表现出喜欢书法。

==> 我稍后把这个过程画个图,整理一下。很感谢王老师提出这么好的问题,促进我自己也反思这个过程。

===>孩子的教育确实是个大问题,还好,我孩子还小,有各位专家的经验,我希望能把孩子培养的好一点。期待庄老师的图!

--
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

王万清

unread,
Jan 31, 2011, 1:11:32 AM1/31/11
to sociallearn...@googlegroups.com, sociallearnlab

不知道你的孩子有多小,但我认为还是别这么想了,还是得提早的考虑这问题,一两年前我也是这么想的,但现在孩子一天天大了,但自己还是什么都没做,什么也没做了。

--
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

--
您收到此信息是由于您订阅了 Google 论坛“教育大发现家长社区”论坛。
 
*发帖,请发电子邮件到 sociallearn...@googlegroups.com
*退订论坛,请发邮件至 sociallearnlab-pa...@googlegroups.com
 
论坛地址:http://groups.google.ca/group/sociallearnlab-parents?hl=zh-cn?hl=zh-CN
Message has been deleted

Zoom.Quiet

unread,
Feb 14, 2011, 1:51:57 AM2/14/11
to sociallearn...@googlegroups.com, sociallearnlab
在 2011年1月30日 下午2:33,庄秀丽 <xiuli....@gmail.com> 写道:
>> 谢谢王老师,观察真仔细。呵呵:)
>> 很多事情,说来真话长,很多是点点滴滴累积的,实际一开始都都也没有表现出喜欢书法。
>
> ==> 我稍后把这个过程画个图,整理一下。很感谢王老师提出这么好的问题,促进我自己也反思这个过程。
>

非常期待,虽说这个可能涉及家庭隐私,
但是,将自个儿孩子作为教育研究对象是证明SLL 教育理念的重要证据!
这和医学方面的禁忌不同,家庭教育是真实的,必须自个儿完成的...

--
人生苦短, Pythonic! 冗余不做,日子甭过!备份不做,十恶不赦!
俺: http://about.me/zoom.quiet
开: http://code.ijinshan.com/
豆: http://www.douban.com/group/zoomquiet
书: http://code.google.com/p/openbookproject
蟒: http://code.google.com/p/kcpycamp/wiki/PythoniCamp

庄秀丽

unread,
Feb 14, 2011, 2:02:39 AM2/14/11
to sociallearn...@googlegroups.com, sociallearnlab

 很不好意思。
家长跟孩子之间(老师与学生),这个关系,如果我们成人真的放下行为背后的那个观念(有时候甚至我们意识不到这个观念存在,认为自己知道的比孩子多,要去告知或去教),把这个观念卸下,把“成见”卸下,一起观察,一起分析,一起往前走,可能很多的结果会发生变化。

庄秀丽

unread,
Feb 14, 2011, 2:38:58 AM2/14/11
to sociallearn...@googlegroups.com, sociallearnlab
先不说书法或画画的事情,最近我就想到要跟都都一起去学习一个内容。

都都四岁左右,我带他去香山,从香山下来走到香山植物园那个路口,一辆非常长长的黑色轿车十分显眼,叫什么林肯车(? 我不懂),都都当时问我:妈妈,这是政府吗?  我一直都特别记得当时的情景,包括孩子问我问题时的那幅神情。

后来他长大一点点,第一次注册上HIPIHI,那是大概7岁左右,我问他去HIPIHI干什么呢?
他回答:去做个政府,后来又自言自语说,不,做个警察,后来想了想又说,不,还是开个店,卖变形金刚玩具吧。

这些生活中的点滴,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思考,我想到是,孩子是怎么认识我们所处的社会?我们又该如何引导孩子认识我们的社会?

孩子很小的时候,已经感受到我们生活周遭背后,有个强大的社会组织,这种力量是至高无上的,所以很小的时候,他对这种力量十分敬畏,也十分好奇。希望自己也能拥有这股对他来说像超人一样的无形力量,不过后来感觉自己不行, 发现警察在维护整个日常交通社会秩序,也是十分了不起的,就梦想着当警察,后来发现当警察也不是好当的,还是开个店卖变形金刚自在。这是我对都都行为变化的理解。当然,这些都发生在他上小学前。

上小学了,对于什么是政府,或者社会是怎么构成的,人们是怎么生活在一起的,已经没有表现过特别的好奇(我想他可能有了一套自己的概念,有了国家的概念,对自己祖国的历史也有了一点了解,一切都理所当然地接受。不再去思考这一切背后组织的机制。)。他已经有了自己的理想,最初的理想是当一名保安,后来的理想是做一名古生物学家。

我的知识结构,也不足以引导和帮助孩子去认识 他上学前曾经提到过的 那一类对社会认知的问题。不过,那些问题时常在我心理浮现,激发我思考,个人(孩子)是怎么认识我们所处的社会呢? 我们又如何引导孩子认识社会呢?


这两天我看了TED一段视频,感觉自己知道如何跟孩子去就社会是如何组织起来的,这一类话题进行对话了,
(这里还有另外一些基础,都都玩游戏,比如经营一个餐厅,管理规划设计一座城市 ,我看了他玩的这些游戏,感觉游戏设计十分好。)

TED演讲集:David.Cameron.谈下一代的政府,
http://video.sina.com.cn/playlist/4586987-1563935731-1.html#44280651

当然,如果哪位朋友有更好的,适合儿童认知层面,这方面的一些资料,也希望能够多多提供。

以上所表达的,就是我跟孩子需要共同去学习探索的一个新主题新领域。


 

庄秀丽

unread,
Feb 14, 2011, 3:13:54 AM2/14/11
to sociallearn...@googlegroups.com, sociallearnlab

都都已经上四年级了,这也让我反思,我们的小学学校教育,究竟在为孩子提供怎样的成长环境问题(更不必说人才培养的问题)。
 
已经历时十年之久的国家新课程改革,虽然从单科学科课程教材,有了变化。但是不同学科课程所形成的课程结构,并没有什么变化,也就是我们小时候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体育 美术 音乐 劳技等,现在小学还是这几门课,这样的课程结构,是否与当前社会发展所需小学教育相匹配呢?

我个人认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单科课程教材的变化,更需要整个课程设置结构做出变化。这种变化也会是必然的,只是来得迟早而已。

这是我对孩子学校课程学习内容的一个大环境的感受,基于此,再谈孩子的兴趣和乐趣的问题。





王万清

unread,
Feb 17, 2011, 8:41:35 AM2/17/11
to sociall...@googlegroups.com, 庄秀丽, sociallearn...@googlegroups.com
在 2011年2月14日 下午4:13,庄秀丽 <xiuli....@gmail.com>写道:

都都已经上四年级了,这也让我反思,我们的小学学校教育,究竟在为孩子提供怎样的成长环境问题(更不必说人才培养的问题)。
 
已经历时十年之久的国家新课程改革,虽然从单科学科课程教材,有了变化。但是不同学科课程所形成的课程结构,并没有什么变化,也就是我们小时候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体育 美术 音乐 劳技等,现在小学还是这几门课,这样的课程结构,是否与当前社会发展所需小学教育相匹配呢?

许多的国家都这个样子,课程的设置我也不想说什么,但课程在实施上,却是大有问题,时间,人力,才力等,都重文理科学而轻艺体,不样的培养方式,似乎更有利于国家,而不注重人的不同可能有不同需求与爱好问题。


我个人认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单科课程教材的变化,更需要整个课程设置结构做出变化。这种变化也会是必然的,只是来得迟早而已。

这是我对孩子学校课程学习内容的一个大环境的感受,基于此,再谈孩子的兴趣和乐趣的问题。





--
邮件来自 `SLL`(SocialLearnLab)"教育大发现"邮件列表
SLL 九月主题:放耳倾听,喜悦生活
详情: https://groups.google.com.bz/group/sociallearnlab
退订: sociallearnla...@googlegroups.com
官网: http://sociallearnlab.org/ 维基: http://sociallearnlab.org/wiki/
本期简报,欢迎编辑:http://sociallearnlab.org/wiki/index.php/SLLBrief_201010
上期简报,欢迎查阅:http://sociallearnlab.org/wiki/index.php/SLLBrief_201009a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