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54 條 中醫解惑(四十四)‥‥‥學脈法後卻舉指茫然,不知道要從何下手的問題。 @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 隨意窩 Xuite日誌

320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WANG SIAOYI

unread,
Aug 24, 2014, 3:35:56 AM8/24/14
to 陳敏之 Min Chih Chen, 洪志全

第 15.54 條 中醫解惑(四十四)‥‥‥學脈法後卻舉指茫然,不知道要從何下手的問題。 @ 藥王脈學學術論壇 :: 隨意窩 Xuite日誌

15.54 條 中醫解惑(四十四)‥‥‥學脈法後卻舉指茫然,不知道要從何下手的問題。

作者:陳建元

或問:老師您好,我是第一線的醫師,目前其他的都沒學,只從部落格上學脈法而已,但是學脈法後卻舉指茫然,不知道要從何下手去治病,該怎麼辦呢?

答:

只學脈法行不通喔,有很多基礎性而分量又很多的東西,在時間上並不允許我從頭到尾講一遍(也講不完),所以您在學習中醫的時候,不能單靠我這邊而已,這樣子是行不通的,而是一方面要持續補強各科基礎才行。

以下這些書要開始去消化:

1. 臨證指南醫案(葉天士醫案)

2. 知音版內科學

3. 知音版中藥學

4. 知音版婦科學

5. 知音版兒科學

6. 知音版耳鼻喉科學

7. 知音版眼科學

8. 醫學衷中參西錄(張錫純

9. 中醫症狀鑑別診斷學

10. 中醫證候鑑別診斷學

11. 常見病中西醫基本醫療

12. 孫氏醫案(孫一奎

13. 醫學源流論(徐靈胎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譬如現在有一個中風的病人站在您的前面,那您心中浮現出那些常見的辨證型態?譬如現在有一個咳嗽的病人站在您的前面,那您心中浮現出那些常見的辨證型態?

這個時候是要有一些基本辨證型態能自動從心中浮出來的(譬如臨證指南醫案裡面紀錄的咳嗽病機就有外寒、寒包熱、風、化燥、……等型態),這些基礎要能浮出來。有這些基礎來配合的話,再去配合脈法的話,脈法才有辦法使用,因為您知道導致咳嗽的基本原因有外寒,所以您會先去查肺脈浮不浮?因為您知道導致咳嗽的基本原因有寒包熱,所以您再來會下按肺脈看有沒有實熱(滑脈)?……諸如此類,脈法是這樣子來使用的,所以對各種疾病的基本病機,是要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度的,否則雖然學過脈法,但對各種疾病的基本病機並沒有一定的熟悉度,則會變成一片茫茫然,不知道從何下手。

您要從這個點去切入,剛開始是走,後來就能飛。

問答錄 83:關於手腳冰冷的問題這篇文章的最後面有講到:

臨床的變化很大,疾病並不會完全照著書本上寫的順序來發生,而當有幾個病候在同一個人身上的時候,症狀、證候因為會互相重疊與交錯,所以表現會變得複雜而不典型(俗語云:「有成方,無成病」即是此意),必須要能論其常而通其變,也就是要達到第三個階段,才足以應付臨床,這也是很多人雖然把教科書中的各種證型、建議方劑都背得很熟,拿著它去套方,效果卻不盡理想的原因,其理由在此。

所以有很多人會覺得去背那些常見證型沒有用,或是以前背過,但是覺得效果出不來而沒有用,其實那些證型是歷代醫家的精華蒐集,也是走過軌跡的總結,您不把那些證型背熟,遇到證候互相重疊、交錯、不典型的時候,更無能力去判斷,所以對於這些基本證型,基本上還是要背熟的。

但是背的方法又要有講究,譬如《知音內科學》第1個單元是感冒,然後又有分出風寒感冒、風熱感冒、氣虛感冒、陽虛感冒……等基本類型,然後有一些外候的描述,一般人背的時候,只是去背有風寒感冒、風熱感冒、氣虛感冒、陰虛感冒……等基本類型和其外候描述,這樣子很難起功用,因為當您要使用到它的時候,就會發現每個類型看起來都很像,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個,而終歸只是畫餅充飢,其實這些證型並不是那樣子背的,證型的正確背法是要和脈法一起結合起來背的,這才是正確的背法,但是教科書裡面的脈法通常寫得很粗糙,或是有錯誤,所以對於脈法的這個部分,就不要再用教科書裡面的資料了,而是取用我們部落格裡面的資料較佳;而背的時候,不單只是去背而已,而是要去聯想:譬如背風寒感冒的時候,則聯想肺脈或是諸脈是浮緊或浮弦的;背風熱感冒的時候,則聯想肺脈或是諸脈是浮滑或浮滑數的;背氣虛感冒的時候,則聯想外表雖有感冒的表現,但是諸脈大都是虛脈;背陽虛感冒的時候,則聯想外表雖有感冒的表現,但是諸脈大都是沉細或沉弱。您要去聯想那個脈的長相,然後一起結合起來背,這樣子的背法熟練之後,手指一把脈,大腦自然反射出答案,而對於兩三個證型的混合、變形、不典型,稍作思考之後,也容易兜起來或整合起來,這種東西是這樣子來學習的,通常您要熟悉一本《知音內科學》的話,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

脈法是這樣子來使用的,所以對各種疾病的基本病機,是要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度的,否則雖然學過脈法,但對各種疾病的基本病機並沒有一定的熟悉度,雖然下指按脈,心中也是一片茫茫然,不知道從何下手。

這個可以這個樣子來理解,這些教科書像是一輛吉普車,車上配備一支步槍,而藥王脈學則像是機關槍,藥王脈學是一種助強不助弱的技術,也就是說它只會錦上添花,但不會雪中送炭;配備步槍的吉普車,威力並不大;但是只有機關槍,沒有吉普車,也不知道要往哪邊打;要把機關槍架在吉普車的上面,這個威力就大了。

這些教科書是吉普車,是根本,因為有人寫了,當然我不再去寫這一些,否則就變成做重複的事情了。

因為中醫沒有分科,所以一人要當成十幾科來用,所以要讀的書就會變多。

《知音版內科學》、《常見病中西醫基本醫療》要先看為底本,因為病人常會用西醫名詞來描述病情,這時這一本常見病中西醫基本醫療就會派上用場,因為它是以西醫病名來做標題的,譬如病人說他有〝沙眼〞,那您對這個病候不熟悉,那回家就看一下,喔,原來古代紀錄中有風熱、濕熱、血熱兼瘀3種常見典型,就把它記起來,這樣子心中就有個譜了,所以要用這些教科書當成底本,不然一個問題不會就問一個,一個問一個,這樣太雜了,完全沒系統,無法累積實力。

 

或問:葉天士先生並沒有很明確地將證型寫出,只有一些類似眉批的小字出現在病例旁,如中風的第一個病例錢氏的最後是:「內風動」,學生是要先熟記這些病機統整的字句嗎?

答:

這些類似眉批的小字是重點,這些不是葉天士寫的,而是他的弟子整理的,看書先看序就知道這本書的來由,但這些眉批小字是重點,眉批小字和葉天士用藥的靈活變化,能讓您眼界開闊,知道教科書中的辨證類型要活看,不是死套而已,所以這本書要穿插著看。眉批小字不一定要完全熟,但是要有67成的印象才佳。

而等到要使用的時候,風熱、濕熱、血熱的脈象長怎樣,要在那一個脈部出現,教科書又寫得太籠統了而無法使用,這個時候則要使用藥王脈學了,學過脈學的人,能分清風熱、濕熱、血熱這些脈象的不同,才有辦法做出正確的辨證論治。

【引用請先來信告知徵求同意,若有涉及販售營利等商業行為,版權所有拷貝盜用必究。】

【藥王脈學講壇】http://blog.xuite.net/drjychen/twblog



Sincerely,
SIAOYI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