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发现社区简报·2011年10月(合刊)

1 view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李明山

unread,
Oct 31, 2011, 11:01:24 AM10/31/11
to sociallearnlab, sllb...@googlegroups.com, zhc...@googlegroups.com, goog...@googlegroups.com, lms...@googlegroups.com, biote...@googlegroups.com
在 11-10-31,李明山<lms...@sociallearnlab.org> 写道:
> Sllbrief201110a01副本
>
> 简报电子版下载 | 简报Wiki页面 | 社区新浪微博 | 简报意见反馈
>
> 本期目录
>
> 1 卷首语
>
> 2 本期关键词——一公斤IT盒子 人工智能公开课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MOOC课程 北京草场地艺术区 儿童阅读 一线教师行思记 图灵社区
> 开放教育实践指南 《中国知识管理》 UFRaw
>
> 3 社区活动
>
> 3.1 一公斤IT盒子活动
>
> 3.2 社区博客圈文章推荐
>
> 4 好书~电影
>
> 4.1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
> 4.2 《信息崇拜——计算机神话与真正的思维艺术》
>
> 5 MOOC课程Change11学习倡议
>
> 6 一线教师行思记
>
> 6.1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教师
>
> 7 家庭教育
>
> 7.1 北京草场地艺术区得到民间流动图书馆的支持(转)
>
> 7.2 杜霞:读懂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转)
>
> 8 网络学习资源推荐
>
> 8.1 图灵社区
>
> 8.2 开放教育实践指南
>
> 8.3 开放教育资源&开放课程运动
>
> 8.4 《中国知识管理》杂志
>
> 9 自由软件
>
> 9.1 Raw处理软件–UFRaw
>
> 10 参与及反馈
>
> 10.1 简报意见反馈
>
> 10.2 加入教育大发现社区
>
> 10.3 欢迎新成员
>
> 10.4 致谢及招募
>
> 10.5 本期简报团队
>
> 11 相关链接
>
> 卷首语
>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第一》
>
> 本期关键词——一公斤IT盒子 人工智能公开课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MOOC课程 北京草场地艺术区 儿童阅读 一线教师行思记 图灵社区
> 开放教育实践指南 《中国知识管理》 UFRaw
>
> 社区活动
>
> 一公斤IT盒子活动
>
> 关于一公斤盒子 http://www.1kg.org/boxes
>
> 一个一公斤盒子能让一个志愿者或老师和36个学生展开一节主题课。
> 盒子里的内容包括这节课所需的材料和一个简单易懂的使用指南,让每个人都可以轻松的把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使用一公斤盒子的课堂强调的是给孩子们提供自我发现和相互学习的空间。
>
> 如果你是一名活跃在一线的志愿者或老师,只要填写一份表格说明你的计划并承诺反馈,就可以申请一公斤盒子。我们将把盒子邮寄到你注明的地址。一公斤盒子项目受到社会各界爱心资助而成长,获得支持的志愿者和老师有向公众提供使用反馈的义务。
>
> IT盒子的设计灵感来自“教育大发现社区”,目的是方便农村老师在网络上能找到优秀的教学相关资源。盒子的初步结构是一个U盘和书面的指南。
>
> 详情以及进展动态请查看 IT盒子头脑风暴创意整理,欢迎在该链接页面讨论交流。
>
> 同时,我们也邀请大家共建IT盒子资源,如果您对下列资源主题感兴趣,欢迎点击并参与编辑。如果您不熟悉wiki编辑,也可以发送微博到
> @一公斤盒子 和 @教育大发现社区 ,或者发送邮件到 b...@1kg.org
>
> 一公斤IT盒子——课件资源交流
> 一公斤IT盒子——优秀网站资源推荐
> 一公斤IT盒子——优秀教育学习者推荐
> 一公斤IT盒子——优秀视频资源推荐
> 一公斤IT盒子——优秀社会组织及项目推荐
> 一公斤IT盒子——优秀软件推荐
>
> 社区博客圈文章推荐
>
> 人工智能公开课的创新
>
> 公开课不但免费让你看,老师还透过证书来证明你的学习成果,让你花费最少,却能得到高质量的学习,这不是梦,而是即将到来的现实!
>
> Sebastian Thrun 和 Peter
> Norvig两人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执教于史丹佛大学,他们二人即将在十月进行一个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实验,课程名称是「人工智能」,为期十周,开放
> 给全球的人申请,不到两周,注册人数已超过五万四千人,我几经考虑之下,为了想了解这个在线教学的实况,也报了名,老师预计学生人数可多达十万人。
>
> 这门课也在史丹佛大学正式开课,课程代号是Stanford CS221,课名是“人工智能导论Introduction to
> Artificial
> Intelligence”,在线课程比教室课程晚两周开始,教学内容与教室课程近似。课程内容介绍人工智能基本原理,包含机器学习、或然率推理、机器人
> 与自然语言处理。像用图片来搜寻的Google Goggles以及自动驾驶的汽车等,都是人工智能的应用。
>
> 该门课提供给学生两种学习模式,一种是基本型,另一种是进阶型。基本型只要听课和做测验就可以,进阶型则要交作业和考试。基本型的学生也可在保密期限过后,看到作业与考试题目和解答。两种模式的学生,只要完成学习,都可获得证书,进阶班学生的证书还附上成绩单。
>
> 人工智能公开课的创新 » ‎ 邹景平老师——心灵的追寻
>
> 好书~电影
>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
> 作者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观念层面,这本书告知我们,不是CEO或领导才需要管理学方面的知识,每一个知识工作者都需要去管理,管
> 理自己的工作成果,管理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知识,管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等等。我们的管理能力也是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获得的,没有人天生就是管
> 理大师。
>
> 在实践层面,如何衡量一个知识工作者的工作是否有效,看他为组织贡献了哪些成果?这本书告诉我们知识工作者的成果可以是我们的信息、知识、
> 观点、价值观、是否帮助培养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另外,一个知识工作者的工作成果,是衡量他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在一个组织中,知识工作者必须常常问自己,
> 我有什么长处?在这个组织中我贡献了什么?如果再学习某些方面的知识或技能,我还能为组织多贡献些什么?如何去发挥团队中其他成员的优点,而避免自己的短
> 处?要提高个人效能,要实施时间管理策略,记录时间、分析时间、调整时间分配,提高知识工作者的效能。
>
> 这本书还教我们如何做决策?首先,看清问题的性质;其次,分析解决问题的条件或目标,也就是解决问题的界限;再次,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关注解决问题的执行措施;最后,关注执行过程中的反馈。
>
> 这本书中我们学习到的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只有做(Just Do It),才能发挥作用,不管是在组织里进行学习,还是用于改变自我效能。
>
> 本书关键词: 知识工作者 时间管理 贡献 成果 有效性 要事第一 发挥人的长处 决策
>
> 豆瓣介绍及书评: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322025/
>
> 《信息崇拜——计算机神话与真正的思维艺术》
>
> 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里,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也被寄予厚望。但信息技术真的能给教育带来实质的改变吗?或许我们可能正在遭受思想堕落的威胁。如何正确看待信息技术的作用?
>
> 本书关键词:信息科学 反思 信息 思想 心理学 科学哲学 网络生活
> 豆瓣评论:http://book.douban.com/review/1230803/
> 豆瓣介绍: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479130/
>
> MOOC课程Change11学习倡议
>
> mooc课程Change11是
> 加拿大开放课程资源的内容,以下内容是如何在网络中进行开放课程学习的介绍,同样,适用于网络学习。每周一个主题,由不同主题的领域专家带领,这周应该进
> 行到了第6周。目前整门课程内容,已经排了36周的内容。不管从何时开始,您都可以跟上,因为每周内容都是一个专题,所以,倡议大家都可以去注册,跟进。
> 注册之后,每天都会收到一封邮件,邮件里会把当天课程参与者学习的内容情况,进行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我(吴长城)为大家做了一点翻译,但翻译不一
> 定准确,如有问题请批评指正。后面还有大量的资料,如果有时间,我再陆续为大家翻译,并分享我的学习感受和体验。
>
> 教师介绍:
>
> Stephen Downes (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
> 简称NRC)加拿大国家研究理事会:http://www.nrc-cnrc.gc.ca/eng/index.html
>
> Dave Cormier (University of Prince Edward
> Island)爱德华王子岛大学:http://www.upei.ca/
>
> George Siemens (Athabasca University)
> 阿萨巴斯卡大学(加拿大著名远程教育大学):http://www.athabascau.ca/
>
> 课程网址(Site address): http://change.mooc.ca/
>
> 如何学习这门开放网络课程?
>
> 只需九步:http://gsiemens.tumblr.com/post/10153633521/how-to-participate-in-an-open-online-course
>
> 1、在开放网络课程中,你最重要的是:创造和分享,而不是去复制别人认为很重要的内容。
>
> 2、最初你会有什么期望呢?你会收到我们发来的很多邮件,你可能也想和全世界各地的伙伴联系,但是,时间不允许。MOOC就是一个网络。不
> 用读MOCC发来的所有内容,读您感兴趣的就好,重要的内容不会只发一次。经常有学员会告知学习课程过程中遇到困难,并向大家分享他解决的方法。
>
> 这里就是我们参与MOOC的步骤或方法:
>
> (1)无论如何要确定你的目标,怎样是成功的学习了这门课程;
>
> (2)明确(定义)你自己:大家可以在哪找到你?微博Twitter?博客?或者其他的方式,一张照片是不会对你造成伤害的;
>
> (3)计划你的参与交往的习惯,比如:从周一到周五每天花30分钟,会给你很大的成就感。如果没有一个限制或习惯,你很难有成就感;
>
> (4)通过参与和交往,建立自己独特的人际网络。这个非常重要,开放课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课程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
>
> (5)想想如何管理你的课程资源;
>
> (6)创造并分享;
>
> (7)弥补你所失去的内容。在课程进展过程中,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是这样组织的呢?为什么别人会创造**呢?解决你遇到的这些问题,并让大家一同参与;
>
> (8)管理好你的期望。在一个开放课程中,起初会有很多参与者及很多活动。然而,不要因为没有人给你回帖而感到失望;
>
> (9)坚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学习网络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如果仅靠1-2个博客帖子显然做不到。如果你想通过MOOC与全世界的学习者联
> 系起来,MOCC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平台。努力做到3个月有一个改变:每天发微博,一周一篇博客文章,给予其他课程参与者3个评论帖子,坚持这样做。三个月
> 以后,你会发现:你所创造的网络给你深刻的印象;
>
> (10)与3-5个学习伙伴,建立深度联系,成为网络朋友。(我的感受补充的一点)
>
> 自我有规律的学习以及如何处理MOCC课程内容过载问题
>
> http://moocguide.wikispaces.com/5.+Self+regulated+learning+and+coping+with+MOOC+abundance
>
> 为什么?
>
> 1、每一个人都是连在一起的,每个人都要相互学习;
>
> 2、点对点和非正式学习是知识经济数字化学习的基石,也就是说:参与者必须明白自主学习的含义;
>
> 简单的说就是,你没必要读以及回应每一个发布的帖子内容。以下12点用于处理MOCC课程信息过载问题:
>
> 使用本课程来创造你的优势;你知道你要去哪里,并寻找一些帮助;
> 在大量信息资源中做选择;
> 计划你参与本课程想获得什么;
> 发展一个过滤器,只参与那些你敢兴趣的内容;
> 抓住课程的关键点(我们尽量做到每篇文章不超过250个字);
> 在主题中使用描述性的标题;
> 与同一主题的参与者建立联系;
> 经常查看你收到的邮件摘要;
> 敢于问一些问题使内容的学习保持在高水平;
> 使自己保持同步的动力,别给自己压力太大,或者要完全理解所学习的内容:放轻松,知道你的大脑会获取那些最新的知识,当然,也需要时间去做梦或被鼓舞;
> 敢于离开网络,尤其是当你觉得压力太大,或者没有办法跟上时,让自己轻松下再参与进来。记住:每周都有一个新话题,所以任何时候回来跟上或者重新开始;
> 自主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课程为你服务(Make the course Work for YOU)!
>
> 一线教师行思记
>
> 这是教育大发现社区简报开辟的一线教师的栏目,老师们积极参与,您可以写您教学中的故事,教育的经历,关于自己孩子成长的思考等等,欢迎关注和参与!
> 这期简报由枣庄四十六中学刘宪琪老师与大家分享,孩子教育中,家长应该负的责任。
>
> 家长是孩子第一任教师
>
> 一个孩子的成长肩负着家长、社会和老师的期望,一帆风顺,茁壮成长皆大欢喜,但是一出现问题,很多家长往往将矛头都指向学校、老师!片面的强调老师
> 的责任,忽视社会、家长的作用。对于一个听话的孩子也许没有什么问题,毕竟做为一名教师的出发点都是为孩子好。一个人的成长,是在家长、社会、老师的三方
> 关怀下成长,当然还有其自身。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在学生身上形成大的影响。所以我(刘宪琪)很认可李开复先生的话,“一个新的教育体系,是可
> 能实现了,但是光有教师一方面的力量还是薄弱。”
>
> 现在的孩子不存在智商问题,通常都是高智商,很多家长这么对老师说,“出了问题不找老师难道要孩子承认自己的智力不够吗?”老师不光将孩子
> 的学习成绩搞好就一切OK了,老师还要育人!学习知识的同时首先要学会做人,不是学校一周几节德育课就能解决问题的,这需要家长、教师的言传身教,这需要
> 社会的潜移默化,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而不是相互指责。其实在教育上我们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一步步的走而不是跨越式的前进,我们可以吸收好的经验,少走弯
> 路,而不是跳过中间的成长过程经历。
>
> 经常有周围的同事告诉我,是不是当老师后,自己变的过于天真了,和社会不能接轨了?当然不是,做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一直认为不光要对学生在校的三年负责,还要为学生三年之后更长的人生道路负责。
>
> 最后,用lemontea的一句话来结束,“建立家长学校是非常有必要的,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 欢迎参与交流
>
> 刘宪琪老师邮箱:sdliu...@gmail.com
>
> 家庭教育
>
> 北京草场地艺术区得到民间流动图书馆的支持(转)
>
> 2010年10月,由毛菊发起,在草场地艺术区开展公益儿童艺术课程、写作和阅读,英语角主持人等活动。2011年9月下旬起,得到民间流动图书馆的支持。民间流动图书馆馆长徐大伟先生,赠送100本书给草场地艺术村的儿童,并将继续支持此图书室。
>
> 徐大伟先生,希望更多人能读到好书。他自己一人承担购书、赠书、租场馆赠书、员工薪水等一切费用。
>
> 徐大伟 《想法日报》想法改变世界,http://blog.sina.com.cn/xudaweiguanggao
> 民间流动图书馆,读书改变自己,自己改变世界,http://www.minjianliudongtushuguan.com/index.php
> 转载来自:北京草场地艺术区的儿童有了新的希望—得到民间流动图书馆的支持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1887250100xuq3.html
>
> 杜霞:读懂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转)
>
> 网友KELLYWUWU说:“我们家有一个25个月的女宝,经常问一个问题一开始她觉得还能回答,问到后面就觉得不能回答了。宝宝看一本动物书,里
> 面有猫头鹰,看的时候她也就看了,过几天突然问我‘妈妈,猫头鹰在哪里啊?’我说在树上,他就会接着问‘树在哪里啊?’我说树在山上,她又接着问‘山在哪
> 里啊?’我答山在乡下,她又问‘乡下在哪里啊?’一个接一个地问,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
> 杜霞:确实这个宝宝在问问题上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了小时候念的童谣“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黑老道,老道在
> 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其实孩子的探究感是非常强的,这个妈妈的困惑我非常理解,我觉得当孩子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她的契机来
> 源是哪里?是因为她看到一本童话书里有猫头鹰,我建议这个妈妈,我们可不可以返回头和她说“那我们一起再去看看猫头鹰在哪啊?”我们重新去加深这种她对曾
> 经阅读的记忆,有的时候你要善于巧妙地把孩子的问题重新抛给她,其实带给她的是一种引导,重新进入到这个故事书童话书所创造的那种话语契机当中,让他们去
> 感受。哦,原来猫头鹰是住在山里的,住在树上的,同时你还可以扩展,我们身边哪里有树啊?我们的小区有树,我们的公园有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
> 解决问题更重要。”有时候孩子不一定真的很在乎你是否给他一个特别明确清晰的答案,他在乎的是你对问题的反馈,那种态度表明你愿意去和他分享他心中的疑
> 问,而且你愿意和他一起去解答这样的一种困惑。
>
>
> 详情请看——杜霞:读懂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b748a0100s9×4.html
> 杜霞博客——午后的花园:http://blog.sina.com.cn/u/1447785610
>
> 网络学习资源推荐
>
> 图灵社区
>
> 图灵社区是
> 一全新的开放式社区,这里提供译书、写书、评书、荐书、发布原创技术文章的平台,供圈内人士交流、互动。图灵社区开放出版流程,让大家第一时间了解最新技
> 术前沿,最新图书动态,欢迎您加入图灵社区。
> 图灵社区成立六年了,大家可以写书、译书、评书、推荐书,与作者译者读者编辑互动答疑交流,浏览各种好文章,推荐好的作品,开放出版流程,让大家参与到其
> 中。我们的口号:“让技术改变世界,阅读塑造人生。 ”
>
> 图灵社区:http://www.ituring.com.cn/
> 图灵社区微博:http://weibo.com/turingbooks
> 图灵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107552/
> 图灵豆瓣图灵之友:http://www.douban.com/group/turingbook/
>
> 开放教育实践指南
>
> 开放教育实践指南:http://www.oer-quality.org/publications/guide/
>
> The OEP Guide demonstrates how to adopt open educational practices and
> use OER to impro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
> 开放教育实践指南,展示如何进行开放教育实践,以及如何应用开放教育资源提升教与学。
>
> 开放教育资源&开放课程运动
>
> 国际开放课件联盟OCWC执行主任Mary Lou Forward提供的关于OER与OCW知识普及PPT。
>
> Seminar Mary-Lou Forward
> (OCWC):http://www.slideshare.net/DelftOpenEr/ocw-seminar-marylou-forward-ocwc
>
> 2011年是OCWC发展十周年,截至今年4月,全球200多所高校,发布了13,000门开放网络课程,OCWC Global 2011会议视频:
>
> http://techtv.mit.edu/collections/ocwcglobal2011
>
> 《中国知识管理》杂志
>
> 《中国知识管理》杂志由中国知识管理中心网站定时发布,内容为中国知识管理领域最新动态、研究成果、编辑推荐文章、国内外知识管理案例、知识工作者社区讨论等内容。
>
> 订阅《中国知识管理》杂志:http://www.kmcenter.org/weekly/
> 中国知识管理中心微博:http://weibo.com/kmceter
> 中国知识管理中心网站:http://www.kmcenter.org
>
> 自由软件
>
> Raw处理软件–UFRaw
>
> Raw图像文件包含着从数码相机或扫描仪的图像传感器上直接得到的仅经过最少处理的原始数据。Raw格式之所以称之为Raw,就是因为他们未经任何
> 处理。因此通常不能直接使用位图编辑器进行编辑、打印、或者在浏览器上显示这些图片。一般来说,图像文件可以使用Raw转换工具,在一个大色域中进行精确
> 的调整,然后转换为TIFF、JPEG等图像文件以便于保存和打印。通常转换后的文件是设备相关的(device-dependent)。Raw格式经常
> 被认为是单一的格式,因而被称为Raw文件。事实上各种不同型号的数码设备(例如数码相机和扫描仪)使用了数十种甚至上百种Raw格式。有人称Raw为数
> 码时代的底片(来源: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RAW) 。
>
> UFRaw可以从数码相机中读取Raw文件,并进行处理。UFRaw可以独立运行,也可以用作GIMP的插件。它所用来进行Raw格式解码
> 的是著名的DCRaw内核,色彩管理则使用Little CMS内核,允许使用ICC描述文件。UFRaw还能读取尼康相机的自定义曲线(tone
> curves)。即使你不是尼康用户,你也可以通过UFRaw,将尼康的自定义曲线设置用到你的照片上。
>
> 支持系统:Windows | Mac | Linux
> 官方地址:http://ufraw.sourceforge.net/
> Ubuntu下安装方法:sudo apt-get install ufraw
>
> 参与及反馈
>
> 简报意见反馈
>
> 请您直接在此处留言:
>
> 加入教育大发现社区
>
> 欢迎加入教育大发现社区,加入方法很简单:
>
> 参与社区日常活动、学习交流——加入社区Google论坛
> 连接博客,连接更多学习伙伴——加入社区博客圈
> 个人知识管理——使用社区Wiki
>
> 欢迎新成员
>
> 教育大发现社区 GoolgeGroups 论坛九月新成员
>
> --
> 邮件来自: 稷下学社
> 发言: zhc...@googlegroups.com | 退订: zhcedu+un...@googlegroups.com
> 详细: http://groups.google.bg/group/zhcedu?lnk=srg&hl=zh-CN
> 维基: http://wiki.zbedu.net/ | 支持: http://www.sociallearnlab.org/
> 参考: http://www.woodpecker.org.cn/share/classes/050730-CPUG/usMaillist/
>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