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CON] 最後機會:年會主題二選一,需要你的意見

93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Poren Chiang

unread,
Dec 9, 2020, 11:01:17 PM12/9/20
to SITCON, SITCON日常

嗨 SITCON 的大家,

這可能是今年最重要的一封信啦。在上週末兇殘的淘汰賽之後,我們要在 這個星期六 在兩個主題提案間二選一

A. 算盤的後裔
B. Melting Pot - #include <IT_Cross_Anything>

年會主題有種「今年的 SITCON 想說什麼」的感覺;除了提升大眾對議題的關注度外,講者跟贊助商也都會用主題作為投稿、贊助方向的參考,可以說是牽一髮動全身也不為過。(參考:〈年會主題的目的〉

所以,為了盡可能考慮到更多面向,不論你是哪一組、想法是長是短,都請盡全力針對該選 A 或 B 案進行討論吧!

現在 12/12(六)日落之前,直接「回覆所有人」在這串 email 底下,用兩到三句話說明 ① 你覺得該選哪一案 以及 ② 為什麼;

兩案的說明會附在信尾,大家也可以到 HackMD 主題決定總決賽閱讀更多。
還請各位多多指教了!

敬祝 平安 順心 主題早日底定
RSChiang

--

# A 案:算盤的後裔


「算盤的後裔」大致上是資訊科技版本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千年以前的人類,發明了各式各樣輔助算術的工具,在世界各地的文明中,皆能找到廣義上的「算盤」。隨著時代演進,那些原始的工具,逐步進化成為現代的計算機與電腦,更進一步地發展為隨處可見的智慧型裝置。俗話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人的智慧成果成為墊腳石,讓站在其之上的後人可以看得更高、更遠。科技層層疊疊、承先啟後,文明才能跨越時空持續成長。人們不再需要重新發明輪子,只要善用前人的成果,就能造出更有效率的工具,並擁有更好的生活。生於現代的我們,每天寫著電腦程式、把玩著智慧型手機、徜徉在網際網路上沒有邊際的資訊大海,奠基於科技的現有成果,才能持續貢獻於科技的未來。我們都是「算盤的後裔」。

提案人:Katrina(議程組)

--

# B 案:Melting Pot: #include <IT_Cross_Anything>

文明的發展以及科技的進步,都需要多元的領域不斷的conflict(衝突)與 merge(融合),各個領域相互磨合,像是大熔爐一般,將原有的原料融化,成為了全新的產物。

把 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Anything(任何事物)能夠在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向當中,發展出新的方向。

並將 IT×Anything include 到程式裡,甚至是生活當中,來迎接 Generations of Melting pot(大熔爐的時代)。

提案人:咪路(開發組)

--
RSChiang / 姜柏任

蔡侄宇

unread,
Dec 10, 2020, 1:16:22 AM12/10/20
to sit...@googlegroups.com, SITCON日常
1.
選B方案
2.
對我而已,看到這兩個主題,第一個主題沒有吸引力,原因是第一個感覺內容無趣,而第二個主題,有創新創造的想法,有創造新未來的感覺,比較吸引我,因此我會選B。

--
這是 Google 網路論壇針對「SITCON」群組發送的訂閱通知郵件。
如要取消訂閱這個群組並停止接收來自這個群組的郵件,請傳送電子郵件到 sitcon+un...@googlegroups.com
如要在網路上查看這項討論,請造訪 https://groups.google.com/d/msgid/sitcon/CAHCjpWXPT10OhZa36uBE4n2hNocoDCSL-tA0r71XcW6hPgv7jA%40mail.gmail.com

張智仁

unread,
Dec 10, 2020, 1:55:12 AM12/10/20
to SITCON, SITCON日常
各位安安,
① 我選擇 A 方案,
② 因為我覺得 B 案要素有點過多,雖然試圖呈現相互融合的概念,但文字上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稍嫌複雜,加上今年用了有點類似的 #define ,因此選擇 A 案。

詳細理由:
        對於 B 案來說,必須以主副標同時呈現才能顯現其與資訊相關之意義,再者是它給人的感覺,有點像是接續今年的 #define ——在創造新事物後,處理它們的衝突與融合。
        如果要達到開創新意的感覺,我覺得其中一部分要從文字做起,雖然 B 案欲表達的想法很好,但用上了類似今年的 C/C++ 概念,感覺字面上就少了那麼一點點新奇感。


蔡侄宇 <a206...@gmail.com> 於 2020年12月10日 週四 下午2:09寫道:


--
繁嵐
SITCON 2021 編輯/議程組員

蔡宏文

unread,
Dec 10, 2020, 2:07:23 AM12/10/20
to SITCON 日常, SITCON
Hi all,

我是前議程組的宏宏,我比較偏好 A 方案:
1. 我們過去其實已經有過不少 talks 是聚焦在化領域結合,例如我們曾請台大資管的小傑老師來講 CS 在商管領域的應用,因此我覺得 B 其實有點老生常談(SITCON 以外在我的學校也曾推過 CS + X 等跨領域的嘗試)
2. 近來資通訊領域的進展越來越快,在疫情之下更是使得現實世界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因此若選擇 A 方案頗有重新回顧過去並鑒往知來的感覺,我覺得會是一個更好的方向

Best,



--
這是 Google 網路論壇針對「SITCON:日常」群組發送的訂閱通知郵件。
如要取消訂閱這個群組並停止接收來自這個群組的郵件,請傳送電子郵件到 sitcon-genera...@googlegroups.com
如要在網路上查看這項討論,請造訪 https://groups.google.com/d/msgid/sitcon-general/CAHCjpWXPT10OhZa36uBE4n2hNocoDCSL-tA0r71XcW6hPgv7jA%40mail.gmail.com

Edward Wu

unread,
Dec 10, 2020, 4:45:36 AM12/10/20
to sitcon-...@googlegroups.com, SITCON
Hi,all

我是目前正準備申請資工系的Edward

我比較偏好A方案
原因有以下幾點內容:

首先,我認為A方案,對於人工智慧以及跨領域的整合能力頗有深入的探討。
這與未來的科技領域有相當大的連結,同時也與教育部目前所改革的108課綱當中所提倡的“跨領域整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再者,從主信件當中A方案的前言,有提到
“生於現代的我們,每天寫著電腦程式、把玩著智慧型手機、徜徉在網際網路上沒有邊際的資訊大海,奠基於科技的現有成果,才能持續貢獻於科技的未來。我們都是「算盤的後裔」。”
我想這點應該會十分容易引起想要參與SITCON 2021的朋友們的共鳴。

凡靜

unread,
Dec 10, 2020, 4:49:25 AM12/10/20
to sitcon-...@googlegroups.com, SITCON
Hi all, 我是皇上

我想選 A 
因為感覺 B 與去年的 title 感覺重複性太高

詹博翔

unread,
Dec 10, 2020, 5:37:55 AM12/10/20
to sit...@googlegroups.com, SITCON日常
嗨,各位大大:
我是場務的Brian
在經過妥善思考後
我會比較偏向A案
雖然我也是B案的其中一個修正者之一(?

有以下幾項論點:
1. B案與去年主題"#define"的重複性有點高。
2. 站在一個2020、2021大災難的尾巴(?),我想A案會給會眾一種鑑往知來的感覺,讓大家可以用新的思維去面對時光的洪流,面對108課綱的全面上路我也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主題(103課綱的一切都退場了)。
不過B案有一個潛在問題:他的呈現方式會需要被妥善處理,不然可能會有點......恐怖(?
不過這已經是執行上的問題了,哪次不是想辦法克服的?XDDDDDD

By 場務組Brian
18:25
Dec 10, 2020


--

JHEN YOU

unread,
Dec 10, 2020, 5:44:59 AM12/10/20
to sit...@googlegroups.com, SITCON日常
Hi ,all:
我是攝影組的zhennnnnn,我選A
單純是因為就沒什麼在coding的狀況(窩QQ)來看,A的標題敘述會讓我比較有興趣跟好像可以接觸(???)、更平民向,B的話就感覺比A進階一點點><

Sincerely,
zhennnnnn

詹博翔 <brian...@gmail.com>於 2020年12月10日 週四,下午6:37寫道:

小群

unread,
Dec 10, 2020, 6:17:23 AM12/10/20
to sit...@googlegroups.com, SITCON日常
Hi all,

我是攝影組的小群,我選 A,因為感覺 A 對比 B 的名字更親民,比較不會與大家有距離感!

BRs,
攝影組組員 小群

Hamlet / CPDT /

unread,
Dec 10, 2020, 7:08:27 AM12/10/20
to sit...@googlegroups.com, SITCON日常
Hi all

我是編輯組的 Hamlet

① A 案

② 個人比較喜歡 A 案的概念,特別是意涵中所提到的第二點,現在我們的科技之所以能這麼進步,都是前人流血流汗奉獻生命得來的,實驗也是如此,我覺得很有共鳴


祝  各位在這黑夜裡 感到一絲寧靜

Hamlet

小群 <little...@gmail.com> 於 2020年12月10日 週四 下午7:17寫道:

Dave Wei

unread,
Dec 11, 2020, 12:31:27 AM12/11/20
to sit...@googlegroups.com, SITCON日常
各位大大好,我是場務組的Dave,我個人會偏好B方案,因為B方案的標題我覺得會比較吸引到人。而且也有可能可以在融合和創新的路上發現新的想法

Hamlet / CPDT / <takaha...@gmail.com> 於 2020年12月10日 週四 下午8:08寫道:

游Atlas

unread,
Dec 11, 2020, 2:48:10 AM12/11/20
to sit...@googlegroups.com, SITCON日常
嗨大家

我是阿特,我喜歡A方案多一些。

除了他本身具有承先啟後的意味之外,我覺得在此刻也適合透過主題打造某種歸屬感。我們是算盤的後裔,而這個後裔不見得需要非常理解資訊科學,也可以是正在學習的過程中的人,或者是生活在被電腦圍繞的環境。誰都是算盤的後裔,而透過主題讓他們意識到這一點,感覺相當有意思。
以上。

歡迎打臉打槍,每年最期待的就是這個時段了(欸?)
祝大家靈感滿滿
阿特Atlas

Dave Wei <dave9...@gmail.com> 於 2020年12月11日 週五 上午10:29寫道:

Allen Hu

unread,
Dec 11, 2020, 12:27:52 PM12/11/20
to sit...@googlegroups.com, SITCON日常
大家好,我是議程助理組的 Yagami。

既然總召都說歡迎打槍了,那在此提出一些敝人的淺見,各位組長與工人們就斟酌參考,看有沒有興趣往這個方面作修改(雖然可能會拖到進度QQ)。

  • A方案:算盤的後裔

如果是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我會認為這是個人文相關的展覽或電影之類的,完全無法聯想到 SITCON 或資訊領域,這是我覺得最致命的一點。
該題目的理念是很不錯的,如前面阿特所述,承先啟後是個很具意義的概念。然而從「算盤」聯想到「電腦」,似乎有點過於遙遠(我可以理解算盤->計算機->電腦,但直觀上實在是有點難想到)。
再者,「後裔」這個詞也不是非常具有張力的標題,倒不如用 Descendants 更佳。

對於「算盤的後裔」這個主題,我認為可以改成:Extenders

首先,Extend 除了具有「繼承」的意思之外,也有「延續」、「擴展」之意,因此在「承先啟後」中「啟後」的意味又更加濃厚,意即我們能夠繼承先人的意志與成果,在未來更加發揚光大。
接著,Extend 在 OOP 中也佔據相當的地位,只要接觸過簡單的程式設計,要從 Extend 聯想到程式與資訊並不困難。
最後,為了加強 Extend 標題感,使用 Extenders 來強調「我們 SITCON」的主體性並提升張力。

  • B方案:Melting Pot - #include <IT_Cross_Anything>

我還記得在三籌上聽到 IT x Anything 時覺得運用 Cross 的概念非常好,兩個方向的力量交容後向一個嶄新的維度發展,然而作為標題可能較不具張力,有改善空間。
然而改成現在這樣,Melting Pot 一樣是個較不具張力的標題,而 #include <IT_Cross_Anything> 不但縮小了標題的解釋方式,還沒有解決到沒有張力的問題,而且 #include 有點硬要跟程式拉關係的感覺。
我認為此提案與前者一樣,都具有非常好的意義與出發點,但單一一句來看不適合作為年會主題。

對於此主題,我認為可以改成:Information x Infinity

Information 雖然限制解釋方式,但作為標題較 IT 來得適合;Infinity 同理,將 Anything 用一個更「科學」的方式表達。
而且,兩個 I 開頭:I x I ,就是屌。

  • C方案?

阿特在三籌上提的「衝突」我也覺得很不錯,可是做為年會主題解釋範圍可能太發散了。
我認為可以使用:Merge / Conflict

Merge 與 Conflict  解釋起來都很廣泛,但兩者合一就顯得非常特別。我們將 Conflict 的事物 Merge 在一起,然而 Merge 與 Conflict 本身卻又是一種 Conflict。
然後 Merge 跟 Conflict 在 git 中都很常見,也非常貼近資訊領域XD

以上!歡迎各位參考 :D

游Atlas <thinkfor...@gmail.com> 於 2020年12月11日 週五 下午3:48寫道:

hong-xie Chen

unread,
Dec 11, 2020, 9:37:46 PM12/11/20
to SITCON, SITCON日常
Hi all

我比較喜歡「算盤的後裔」這個主題。

一來是覺得以宣傳跟文案撰寫上,「算盤的後裔」我覺得比較能集中在資訊領域本身上,也比較有一個方向去撰寫,
二來也可以延續去年的 #define,當我們隨著時間給予事物新的定義以後,不妨回頭看看本來的定義是什麼。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那麼究竟是什麼構成了這些方便我們生活的事物?

年會的主題一直是我們想要帶給參與者理解與思考的內容,
在 SITCON 的與會者年齡逐漸下修,初學者也日漸增多的第九屆,不妨讓大家回頭一起思考一下是什麼構成了這些厲害的東西。


對於 B 案的想法:
最近跨界跨域有點喊太兇了,覺得有點 buzzword 的感覺了,在主題上也不是這麼好聚焦,就像是一種大雜燴XD
就像是喊著大 AI 時代、跨領域合作、資安世代等等等,還是得從一大串 Cross 中去尋找幾個特定的主題來陳述,才比較有著力點。
文字書寫上需要通靈一下XD,但是應該可以寫的很華麗,不過就是會很像 buzzword 吧。


大家可以多鼓勵同組的夥伴一起出來討論跟發表想法XD!

best,
大助





Allen Hu <allen...@gmail.com> 於 2020年12月12日 週六 上午1:27寫道:


--
陳宏學(大助)
咪卡創意有限公司 Micare Production Co.
E-Mail: h...@micare.tw

劉俊彥

unread,
Dec 13, 2020, 12:37:44 AM12/13/20
to sit...@googlegroups.com, SITCON日常
Hi All,

我是行銷雁子,覺得 A 方案未來要和外界解釋稍微比較好能對話。
後裔什麼我們有很多自身可以延伸的想像,同時對於延續性的想像更勝於 B 。


Dave Wei <dave9...@gmail.com> 於 2020年12月11日 週五 上午10:29寫道:
各位大大好,我是場務組的Dave,我個人會偏好B方案,因為B方案的標題我覺得會比較吸引到人。而且也有可能可以在融合和創新的路上發現新的想法

Poren Chiang

unread,
Dec 13, 2020, 5:45:01 AM12/13/20
to SITCON, SITCON日常
嗨大家,

感謝各位戮力參與提供的意見!目前就聲量看來,支持 A 案的夥伴比較多;

因此,我想 SITCON 2021 就以 A 案「算盤的後裔」作為年會主題,並在四籌正式追認了。有想要回顧該提案內容的朋友,可以參考這裡。:)

對於跨界融合、IT×Anything 的部分,昨天議程組會議有說好,會從未採用的題目裡挑選適合的項目,在潤飾後列成 CFP 的投稿建議方向(目前暫名 Special Issues),鼓勵大家挑戰投稿。這部分會在四籌做更詳細的討論,也請大家不用擔心這麼好的題目何去何從啦。( ´ ▽ ` )ノ

以上總結,再次感謝大家的參與囉。我們工人見面會/四籌見!

敬祝愉快
RSChiang

陳季宏

unread,
Dec 13, 2020, 6:45:53 AM12/13/20
to sit...@googlegroups.com, SITCON日常
Hi all,

這裡是不小心記錯最晚的時間但還是附上ㄍ的行銷組四季紅OAO

自己比較偏好 B 方案。

  • 關注度:B 方案中的融合以及跨領域的含意,我覺得是會比較能夠吸引到贊助商的畢竟胎丸很多慣老闆)
  • 連貫性:如果從 C/C++ 的角度來看,B 方案中的 #include 有延續 2020 年的 #define
  • SITCON 感:
    • SITCON 就像是一個大熔爐,由許多「不同領域」、對資訊有熱忱的學生共同組成,所以我覺得 B 方案比較適合。
    • 雖然 "算盤的後裔" 唸起來比較順口,但若考慮到和 SITCON 社群的關聯性的話,我覺得較沒辦法闡明 SITCON 的特質(因為不只有 SITCON 的大家是 "算盤的後裔")
  • 它也可以用 "後裔" 來包裝:舉個例子,牛頓的三大運動定律和微積分的貢獻影響了物理學的各個領域,而他的跨領域才華,也奠定了許多現代文明的基礎。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也可以算是 "古代大熔爐的後裔"。

我覺得 B 方案的 Cross 可以改成 x(減少文字)、Melting Pot 可以改成中文xD。
  • 原主題:Melting Pot: #include <IT_Cross_Anything>
  • 更改後:大熔爐:#include <IT_x_Anything>
更改後的主題,其字數較少,且比起英文,華人對中文更為熟悉,所以對其有一種親切感(就像在國外聽到有人說中文一樣owo)

祝 吃飽睡滿精神好

小知

unread,
Dec 13, 2020, 2:05:04 PM12/13/20
to SITCON 日常, SITCON
Hi all,

我是同樣記錯時間的小知QQ

---
個人會比較傾向 A 方案「算盤的後裔」。在一項成果為大眾所知、大放異彩的時候,其實往往已經默默無聞耕耘了非常長久的時間。我們常聽到正被媒體企業政府炒作的概念,包括但不限於人工智慧(或者說深度學習)、區塊鍊、大數據等等,這些沒有一個是近幾年才開始出現和發展的技術。每一個都是前人辛苦揮灑汗水緩慢累積下的成果,才為現今這些技術的普及與易用打下最根本的基礎。

算盤的後裔帶給我的想像相當深刻,在方便的手機、電腦、網路的背後,是無數堆積著的智慧結晶與前人的汗水。唯有在認識到這些,我們對平常如呼吸般自在的使用科技產品、各種程式框架、語言與工具所帶來的便利,才能抱有些許的敬畏和尊重。

至於 B 方案,感覺就稍微有一點爛大街的氛圍。不論是從學校舉辦的演講主題、報章雜誌、科技新聞,體感上都蠻常看到類似的主題或意涵。尤其在人工智慧出現之後,各種可以與人工智慧相結合的產業都能拿這類標題出來消費一下概念。雖然這也側面證明了它本身的成功、以及普羅大眾對它的接受度。不過從個人感性的角度來講,就會覺得這個主題有點平淡無奇。

結語:
我個人很喜歡算盤的後裔所想要帶來的意涵。不過它比起 B 方案還稍稍欠缺面向行銷上的包裝、以及對入門者的友善。從個人的角度出發,我完全舉雙手支持 A 方案,但如果後續因為一些較現實的因素而遇到困難,我覺得 B 方案也會是一個足夠優秀的選擇。

祝 冬安,
小知

--
這是 Google 網路論壇針對「SITCON:日常」群組發送的訂閱通知郵件。
如要取消訂閱這個群組並停止接收來自這個群組的郵件,請傳送電子郵件到 sitcon-genera...@googlegroups.com

Sylvia Andrews

unread,
Dec 14, 2020, 2:24:04 AM12/14/20
to sit...@googlegroups.com, SITCON日常
1. A方案
2. 不用會寫程式也能有共鳴,畢竟除了computer science ,其他領域也是由前人層層堆疊才有現在的成就的。對於新手來說是個好理解&入手的概念,不算小的主題,但也沒有大到讓人覺得:「但我對寫程式這塊比較弱欸⋯這樣可以聽懂他們在講什麼嗎?」
謝謝大家
祝 每天睡滿八小時

--

林中行

unread,
Dec 14, 2020, 2:24:04 AM12/14/20
to sit...@googlegroups.com, SITCON日常
1.我選A方案
2.因為我覺得B案的要素太多太雜了 還有個人的感覺問題(就是比較喜歡A,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