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CON 2019 議程組 8/26 聚餐討論整理

69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Allen Chou

unread,
Aug 29, 2019, 5:23:09 AM8/29/19
to SITCON 日常, SITCON Agenda Committee

Hi All,


於 2019/8/26,SITCON 2019 議程組進行聚餐後發表此整理,表明我們對於 SITCON 現有體制與問題的評論,並提出我們的看法。文中包含不同人的個人看法。


重點整理版


年會主題


年會主題最初的意義是希望與會者關注某個議題,然而長久以來,如何生出年會主題一直困擾著每一年的籌辦團隊,甚至走向為了找主題而找主題,失去其最原始的意義。同時,未經審慎思考的年會主題也會造成後續籌辦的困擾。另外,一直以來都有質疑的聲音表示年會主題和議程似乎沒什麼關連,雖然其不違反議程組的想法,且不認為是個必須被解決的問題,然而我們也應該去思考究竟年會主題的定位應為何。此外,年會主題也背負著行銷目的與文創主視覺設計的責任,我們認為也應對此有所討論。


對此我們提出一些想法,大致如下。

首先,我們呼籲大家討論,「主題」這個詞彙對會眾而言是否過強烈,以致於無法呈現年會主題實際上在 SITCON 的定位。同時我們也希望大家能對於年會主題存在之必要性做討論。

此外我們主張,行銷效果與文創主視覺設計不構成年會主題存在之必要,年會主題亦不應因兩者而有影響,且文創主視覺設計不必與年會主題綑綁。

對於年會主題的處置,我們希望可以廢除之,或是轉為類似 slogan / motto 的存在,僅在於吸引大家注意,而非強烈的影響年會主軸,例如 33C3 的 “Works for Me” 等。

若主題必須留存,我們認為改由先思考 Keynote 想找誰講什麼,再由共通點去找年會主題,並相信會是個比較可行的方法。

我們並不希望再花費無數時間去思索可有可無的年會主題,若有有志之士希望能保留主題,亦可自行提出,我們歡迎各種提議。


Keynote


如上節所述,每年都會遭遇找 Keynote 的困難,且 Keynote 的共鳴程度不如理想,因此我們想對 Keynote 的生成模式進行討論。


首先,我們認為 Keynote 的定位應該是「會眾不一定感興趣,但我們希望他們知道的」,也呼籲大家能針對 Keynote 存在之必要做討論,若把 Keynote 拿掉會有何種影響。

如果決議保留年會主題,則希望針對 Keynote 與年會主題脫勾的可能性做討論,我們認為要達成 Keynote 的目的,並不一定需要和年會主題有必然的相關。或我們可以在找到 Keynote 後再討論是否該由其產出年會主題。

另外,我們提出一個潛在解法:不再主動邀 Keynote,而是改由徵稿,從 CFP 的稿件中找到適合的講題,提升為 Keynote。然而,以 2019 年的稿件來說,我們並不認為有稿件達到 Keynote 高度,故若要使用此法,則需要在發現無足夠品質之稿件後趕緊找人頂替。


實驗性計畫


我們認為,SITCON 有許多問題源自於工人與會眾的界線過於明顯。在大會中,工人與會眾身份刻意區別下,使工人沒有實際參與構築會眾體驗的過程,容易使會眾與工人體驗脫勾,工人不再瞭解為何會眾會想踏進 SITCON 會場,會眾亦不瞭解籌辦團隊對於年會安排的用意。

對此我們提出兩個潛在解法:


大鳴大放計畫

SITCON 可以嘗試,由會眾提案想辦什麼活動,預算多少,想要怎樣的場地,然後經籌辦團隊審核並給大家投票後,交給入選的會眾自行舉辦活動。由此便可以打破工人與會眾的界線,讓會眾也參與籌辦,同時我們希望鼓勵自發地在年會現場舉辦非議程的有趣活動,將 SITCON 打造成一個允許且鼓勵實驗性質活動、競賽、藝術等(例如 Soapbox、到處貼貼紙、開鎖攤位、大地遊戲、裝置藝術 等)發生的舞台,類似於 CCC 自主生出各種有趣東西的氛圍。


日前的 HITCON CMT 2019 已經有 Mini Hardening,由來自日本的會眾在會場舉辦競賽,有很好的成效,故我們相信其為可行的。大鳴大放計畫終極目標在於實現 SITCON 作為中立學生舞台的角色。


Angel 制度

亦源自於 CCC,我們認為籌辦團隊可以適度的放出一些大家都能幫忙的任務給會眾認領,讓會眾也成參與籌辦。我們並不認為其會有很大的成效,但相信其值得嘗試。


此外,我們認為,現有的「聽議程」形式並不是最理想的交流方式,故我們提出納入圓桌會議的形式


圓桌會議

我們希望能將 R3 用來做圓桌討論,讓大家「投稿」想要帶領什麼討論(投稿者為主持人)。在圓桌會議上,所有人都是平等參與討論的,且對於討論內容在不違反 CoC 下不設限。我們相信圓桌會議能強化參與體驗,提升記憶點與互動度,達到更好的交流效果。



最後,我們由衷地感謝所有籌辦團隊的努力,並相信若能對此聲明做深入的討論,必能使 SITCON 更臻完備。


共同發想:William Mou、Wiasliaw、宏宏、西瓜、子期、Katrina、Pellaeon、小b、Denny Huang、Allen Chou


Erickson Zhuang

unread,
Aug 29, 2019, 11:35:05 AM8/29/19
to SITCON 日常, SITCON Agenda Committee
Hi All

針對大家的論述,提供幾個比較簡單的想法:

# 關於年會主題

根據我自己在 2017 年議程組的經驗,我對年會主題的想像是這樣:

2017 年主題訂為:Internet For Next Generation 新世代的網路挑戰

就我記憶所及,當初訂下這個主題,是基於網路而生的各種服務已經幾乎觸及我們生活的所有面向,
因此「下一個世代」與「挑戰」是希望點出,在這樣的現況以及未來,我們可能遭遇到的所有議題:

對網路服務的基本概念、如何確保自己使用服務時資訊安全(技術面)這些平常在接觸資訊就必須注意的問題,
或許受到 COSCUP 2016 年的標語(?)「融通 - 跨界×傳承×扎根」的影響,
因此也想到技術如何與非技術領域交互作用,這也是為什麼 2017 年我自己非常力推「寫寫你的美好:一起打造「藝術產生器」吧!」這場 Talk。

除了跨領域交互作用以外,甚至進一步也想將網路治理,包含管理、審查等機制如何影響著社會(像是言論自由),即資訊技術與社會的互動,
希望 SITCON 從原本的談資訊技術分享,進一步走到在網路時代下,資訊技術如何影響個人的生活,甚至整個社會。

因此才有了「Internet For Next Generation 新世代的網路挑戰」這樣的題目。

我覺得在這樣的高度之下,才有必要被提升[1]至「年會主題」

也因為這樣的提升,當年才突發奇想地想在晚間撥放《Killswitch: The Battle to Control the Internet》這部電影 (然後累死翻組 XDDD)

然而這樣的年會主題產生與籌備方式,真的很仰賴籌備團隊的能量多寡。

老實說其實滿賭今年籌備團隊大家會不會課業很忙 QQ (我個人是非常不贊成課業放一邊,都在弄 SITCON 籌備啦)

[1] 我這邊指的提升,是指大量投入人力與精神去發想,並且讓行銷、文創甚至整個年會籌備都得圍繞著它去準備這樣如此高規格待遇。

# 關於 年會主題 存廢

基於我自己從 2017 年議程組參加到現在,我自己覺得有幾個因素:

1. 籌備團隊成員能量
2. 主題對於 Keynote 的牽動
3. 主題對於 主視覺、行銷的牽動

就我經驗,印象中年會也總共不超過 10 次籌會,由於籌備團隊成員能提供的能量因素,年會主題往往都需要到了籌備中後期才有辦法定案。

而 Keynote 與 主視覺、行銷在以往都隨著年會主題去走的狀況之下,整個籌備會因此而大 Delay,因為通常到中後期也是期中考了QQ。

就減少籌備團隊壓力來看,能讓 Keynote 和 主視覺、行銷(特別是這兩個)提早開始進行動作似乎比較好,但先決條件就是脫鉤

# 關於 主視覺和年會主題

往年主視覺通常都會因為主題出不來,文創組而無法開始發想,在籌備前期,也就是剛開學能提供最多能量的時候卻只能閒置,老實說很浪費。

然後到期中期末時籌備、課業兩頭燒,不得不爆肝....

我誠心建議這部分,無論主題存廢,能夠讓主視覺直接脫鉤年會主題是最好不過了。

# 關於 keynote 和 年會主題

如果年會主題還是「年會主題」的話,我想 keynote 應該仍是必要的,畢竟都被放到「主題」的位置了

提到 keynote 共鳴程度,我滿想確定各位在討論聚指的時哪種共鳴?

1. 講師最後講的內容與年會主題的呼應程度

2. 參與者們對於年會主題是否有所認知、體認

就我自身在 2017 年議程組的經驗,上述兩種情況我自己覺得都有一點不如預期的狀況。

1. 其中一場 Keynote Speaker 講得太離學生太遠了QQ
雖然網路治理的確是被當年題目的其中一個面向,但就受眾(學生群)來說真的太遠了,就這點來看,某種程度上 Keynote Speaker 我們找得有點不太對

2. 學生原罪(?) 對於這種有點抽象名詞難以感同身受(???)
或許當年主題定的有點太大、太廣,所以其實對一些人是沒什麼感覺的(因為沒數據我也不知道多少XD)
甚至會有一些人仍把自己框在資訊安全這個面向內

# 結論

我自己是不會太過樂觀預估籌備團隊能有非常強大的能量,能像 2017 年那樣整個籌備團隊跟像是嗑藥一樣(XDrz),突然想翻譯電影字幕這樣如此巨大的能量,應該很難出現了。

因此對於組別間的籌備工作解耦,我自己覺得是相對重要的,將年會主題轉為 slogan / motto 應該算是一個很好的想法,甚至其實回到無印我也覺得沒有關係。



Allen Chou <s313...@gmail.com> 於 2019年8月29日 週四 下午5:23寫道:
--
這是 Google 網上論壇針對「SITCON:日常」群組發送的訂閱通知郵件。
如要取消訂閱這個群組並停止接收來自這個群組的郵件,請傳送電子郵件到 sitcon-genera...@googlegroups.com
如要在網路上查看這項討論,請造訪 https://groups.google.com/d/msgid/sitcon-general/CALvUbgVvAHParK5pry6V-9hhQw5myKaMUG_4v1OTuDH9bWbz8g%40mail.gmail.com


--
事事順心
------
ㄅㄌ (莊秉倫)

hong-xie Chen

unread,
Aug 29, 2019, 2:07:03 PM8/29/19
to sitcon-...@googlegroups.com, SITCON 議程組
Hi all

基本上贊同 allen 與議程組夥伴們統整的想法,提個行銷角度的看法,確實主題與行銷&設計可以脫鉤沒差,
只是有的話比較好包裝跟發想,畢竟是是一個對外的活動,還是要有一個統一性的設計跟延續比較好讓效應延燒,
不過基本上有可以到 slogan 程度的東西就很夠用了,沒有一定要高到主題或是 keynote 的程度,而且每年想主題真的想死人XDD,slogan 王卡崔娜也要逃走啦!

打破工人與會眾的隔閡真的很重要,其實已經不是耳語一次很多人覺得籌備團隊在自嗨了XD,能夠彼此交流相信能更激發大家辦年會的初衷。
倒是 Angel 制度某些層面感覺不錯啊 可以隨時替換掉不做事的人(沒),以及找尋未來的肝。

能有新的想法與突破出來真的很棒QQ!
大家的腦袋辛苦了XD


大助


米一粒

unread,
Aug 29, 2019, 2:28:47 PM8/29/19
to sitcon-...@googlegroups.com, SITCON 議程組
Hi All,

我會覺得主題非必要,以 19 年來說,我期待聽到演算法的議程,但實際上議程是多元的、基本上很少能和主題掛勾。我甚至想到 19 年時,印象深刻的只有名牌。
而 keynote 的部分我不確定是不是自己太菜,但很多次聽都覺得不是講給學生聽的,有一些前面還會控制,講著講著台下都可以睡覺了。基於這個體驗,我會認為 keynote 沒那麼必要。
不過一個東西會被提出來還是有一些道理在,我覺得若沒有主題和 keynote,也許我們會需要一個東西去凝聚這場研討會,發散的議程不太能讓人有共鳴,這部分我還沒有什麼想法。
最後是工人與會眾的隔閡問題,我覺得 Allen 提出的大鳴大放還蠻有趣的,圓桌會議感覺很像論壇?難度會相對較高,個人認為處理起來偏麻煩。

hong-xie Chen <wu4...@gmail.com>於 2019年8月30日 週五,上午2:07寫道:
--
黃曉敏(小米)
INFAS.js 2017年 講者
SITCON camp 2017 課活組
SITCON 2018 議程組
一名熱愛資訊的學生

Li Yu

unread,
Aug 30, 2019, 1:21:35 PM8/30/19
to SITCON 日常, SITCON 議程組
Hi all, 

總覺得我也應該來回點意見(?)

首先關於年會主題的去留(?) 我是看法是選擇捨棄的,就像小米所說的,議程是多元的,但大部分議程其實都不會跟年會主題有所掛鉤。
關於 Keynote 我覺得是可以保留的部分,但 Keynote 的定位我會比較偏向「會眾感興趣,而我們也希望他們知道的」,選擇一個會眾可能會感興趣的領域作為主題(因為我對年會主題持捨去意見,所以這邊就不用與考慮到年會主題了),並邀請在那領域的知名人士(學生比較會聽過的人物)來做主題演講。

這次提出的實驗性計畫我覺得都蠻有趣的XD,但人力上我們是否有辦法去負荷這些額外的活動,我認為可以詳細規劃後再來決定是否辦理。

鯉魚

米一粒 <rice9...@gmail.com> 於 2019年8月30日 週五 上午2:28寫道:

Erickson Zhuang

unread,
Aug 30, 2019, 5:34:49 PM8/30/19
to SITCON 日常, SITCON 議程組
Hi All

我自己覺得,其實如果不留「年會主題」的話其實也不用所謂 Keynote 了 XD

先說結論,依然可以邀請一些學者或人物來演講,但就當作 Talk 規模即可。


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Keynote 比較像是綜括性的 Talk,盡可能 cover 主題的各種面向,但不會去談各種細節,主要針對同一場 Conf 或同一議程軌達到以下效果

1. 更進一步 promote 主題 籌備團隊 想傳達、提醒大眾的事情
2. 大約畫出接下來各種類型的 Talk 內容界線
     並不是真的畫很死,只要有沾上邊,可以被連結回主題就好。所以通常主題都訂的虛無飄渺,一個主題各自解釋(X)

不過關於年會主題和議程有沒有掛鉤,其實應該算是有的。

第一,就我經驗,雖然在徵稿的時候有提不限年會主題,但若遇到兩份稿件在審稿會議難分難捨的時候,相較貼近主題的會比較優先被考慮。
第二,從 2014到 2017,其實每年主題能涵蓋的東西都很廣,大部分議程都能有機會被 Cover;2018 年開始加了副標題稍微限縮,但光看主題還是能夠海納百川 der XD;2019 年的主題因為直接寫了演算法,導致沒提到演算法的議程連結感就很低,所以才會覺得好像沒什麼關係。

- 2014 學生與創新實作  => 只要學生動手做就可以 (當年學生自幹東西來用在校園還不是算很大宗啦)
- 2015 The True Hackers => 駭客精神 
- 2016 Let's Open Source! 開源貢獻 => 開源貢獻這個大概近乎地圖砲的包含了吧
- 2017 Internet for Next Generation 新世代的網路挑戰 =>之前信有提到,資訊技術與社會交互作用,面對技術進步帶來的便利與衍伸問題,我們該具備與學習什麼樣的能力、態度....? (各種自我學習經驗方面的分享都可以算進去)
- 2018 POPULAR COMPUTER SCIENCE => 科普與電腦科學,雖然副標題是要破解 buzzword,但其實就算不是 buzzword 破解的相關主題,只要可以幫聽眾科普的議程其實都可以算有關係。

只是在 SITCON 沒有議程軌的概念,如果主題拿掉,Keynote 的功能基本上少一半啦,所以我覺得要不要聯播式 keynote 滿無所謂的

keynote 會占用 3 ~ 6 個議程 slot,我自己覺得如果 Keynote 已經沒具有那麼強的功能性,倒不如釋出 slot 出來放更多議程

Li Yu <magika...@gmail.com> 於 2019年8月31日 週六 上午1:21寫道:

Wei Lee

unread,
Aug 31, 2019, 9:44:19 AM8/31/19
to Allen Chou, SITCON 日常, SITCON Agenda Committee
Hi all,

關於年會主題,如果我們訂定主題的初衷是為了告訴群眾特定的議題,那我贊成將主題留著
但最近幾年的狀況反而是為了找主題而找主題,這樣不如就
(1)提出 Slogan
(2)先找 keynote
(3)其他

如果要保留主題,我覺得我們像 COSCUP 採用議程軌,只有 R0 和主題掛勾,放上論壇還有 keynote。

---
SITCON 2019 議程組
Wiasliaw

Allen Chou <s313...@gmail.com> 於 2019年8月29日 週四 下午5:23寫道:

Hi All,


--
這是 Google 網上論壇針對「SITCON Agenda Committee」群組發送的訂閱通知郵件。
如要取消訂閱這個群組並停止接收來自這個群組的郵件,請傳送電子郵件到 sitcon-agend...@googlegroups.com
如要在網路上查看這項討論,請造訪 https://groups.google.com/d/msgid/sitcon-agenda/CALvUbgVvAHParK5pry6V-9hhQw5myKaMUG_4v1OTuDH9bWbz8g%40mail.gmail.com

楊政憲

unread,
Sep 2, 2019, 3:04:57 AM9/2/19
to sitcon-...@googlegroups.com, Wei Lee, Allen Chou, SITCON Agenda Committee
Hi all

關於主題無論的方向為何,追根究底我們還是得想出一個主題出來,於是我在零籌結束當天靈機一動,腦洞大開了一個主題出來,請各位參考,零籌的會議紀錄上我也有新增上去

主題是:

All generations, All programmers 全齡駭客

隨著資訊科技日行千里,任何人都免不了受到資訊浪潮的影響。在路上,隨處可見人手一隻智慧型手機,就連年近耄耋的銀髮族也不例外。滿天都是飛機,滿街都是電腦,如何適應著實影響人類生活的資訊科技,有個好辦法,便是試著去了解它。

除此之外,每個世代的工程師也寫擁有不盡相同的資訊技能,十年前大家還寫著JQuery,現在則是各家框架百家爭鳴;三十年前大家都在用Unix編程,入門門檻極高,現在連小學生都會寫程式,甚至也有給小嬰兒的程式書。究竟有哪些是工程師技能是「世代不同」,又有哪些是「世代相同」的呢?

因此我提出「全齡駭客」為主題,引出兩個主題走向。一是希望能為三歲到九十三歲的解密各類資訊技術,並啟發大眾對於資訊科技的興趣。二是希望能讓各個世代的工程師的技能交互衝擊,將世代的不同與相同介紹給資訊圈知道,使學生們更暸解資訊科技的發展脈絡。


可能跟2015年的The True Hackers有些重疊性,還請各位斟酌思考
議程組的各位多多加油 ~

祝 bug找得出來

柴犬

這是 Google 網上論壇針對「SITCON:日常」群組發送的訂閱通知郵件。
如要取消訂閱這個群組並停止接收來自這個群組的郵件,請傳送電子郵件到 sitcon-genera...@googlegroups.com

亮亮卡比 TVRoy Carby

unread,
Sep 2, 2019, 3:28:24 AM9/2/19
to sitcon-...@googlegroups.com
好棒的[全齡駭客]!

剛好因應今年教育部從國小/國中/高中一年級全面導入資訊科技。(學校電腦課取消,各科皆加入科技素材)

亮亮國小三年級也對"駭客"這兩個字感到有興趣。也可以讓家長們多了解駭客的世界。

感謝您們
KT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