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苏平老师和侯伯薇细心整理的回顾并分享出来给大家. :)
时间:2014.5.9-10
培训师:五毛老师
整理者:苏平、侯伯薇
第一天:
在相见欢环节,五毛老师让我们各自找到自己的“蜜桃伙伴”(没有什么特别的标准,看对眼了就好,哈哈),并且寻找两个人之间的三个共同点。我找到的是来自天天动听的曹胡同学。在后续的过程中,我们还找到了“香蕉伙伴”、“西瓜伙伴”和“草莓伙伴”,这样就让大家都和更多同学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一、YES AND(是的,而且)
走进培训场地,看到海报上的“YES AND”时,我马上想到了自己在进行反馈时常用的“是的,同时”,以为二者没有太大的差别。
工作坊中,我们进行三人小组练习。当一位伙伴说出自己在沟通中的两个优势,并举例后,我们可以从三个方向进行“YES AND”的回应:
- 补充优点—我发现你还有…..
- 共鸣感受—我也有同样的感受
3、倾慕式提问—你是如何做到的?
通过用“YES AND”造句的练习,让我们亲身体验到了其神奇的力量。例如:轻松,快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加了亲和力;吸引了注意力……
如果用表情符号的方式来表示三种句式带来的效果,那么:
是的……但是,带来的是☹
是的……同时,带来的是
是的……而且,带来的是☺
二、U型理论
最近好几位朋友在看《U型理论》这本书,前几天刚好在讨论书中关于打开的三个层次的问题。
有朋友问:
书中有三个打开,Open mind Open heart Open will
关键是这三个打开是有递进层次的,为何第一个打开是mind呢?
五毛让我们通过一个体验,很容易就理解了这几个层次。
当时请一位伙伴分享自己的一个故事。
之后,
五毛的提问,分别对应到了相应的层次:
1、Mind: 听到了什么?
我们分享:自己在故事中听到的重点,理解到伙伴分享这个故事的意图是什么?
2、Heart:听到了伙伴哪些感受?
我们分享:伙伴在故事中各环节的情绪、感受
- Will:对你有什么启发?
我们分享:这个故事,对自己以后的行为有什么启发?
通过上面的体验,我自己的理解是:如果没有打开mind,我们根本听不到对方在说什么?更无法理解对方说这些话的目的。当然,也就谈不上去感受对方的感受,以及去思考对我们自己的启发了。
三、“呼应”与领导
从自己学习NLP的初衷,到催眠的语言,五毛很自然地将我们带到了“呼应”与领导。
1、有效的沟通,从“呼应”开始
在沟通中,常见到两个人都给予表达自己,要做话题的引领者,将对方带到自己的话题中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只是满足了自己的表达欲望,很难得到对方的认同和进一步的交流。
而“呼应”,在我看来,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如何你想跟对方做深入的交流,就需要先获得对方的信任和认同。最好的方式,就是先放弃自己对话题的领导,跟随对方前进。因为:当你“呼应”对方的世界模型时,对方也就最容易沟通。
2、肢体和内在的呼应
“呼应”可分为肢体和内在。这让我想到了:表里如一。因为当我们言不由衷时,我们的肢体不经意中,就出卖了自己。美剧《别对我撒谎》 ,已经给出了非常多的实际案例。
肢体的呼应,包括了站/坐姿、手势、动作等。
内在的呼应,主要体现在语言层面,例如:配合对方的语言(方言、口头禅),重复对方的话语或关键词,配合对方的语速和节奏等。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培训师沙龙的首要工作原则: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我们在虚拟的QQ群,面对陌生人提出各种建议和要求时,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处理心情。我们主要运用赞美、鼓励、赞同、认可等语言方式进行交流。其实,QQ表情的运用,也是非常棒的一种肢体呼应方式。中国人的习惯是“来而不往非礼也”。当对方主动发一个笑脸、鲜花的表情时,我们做出同样的回应,也是一种呼应。
很早之前,就知道一个销售技巧:先问三个让对方说“YES”的问题,想必也是“呼应”在销售中的运用。刚才上网去查NLP的资料,看到一篇文章,分享了:情绪同步、语音(语言的量)语速同步、生理状态同步(姿势、表情、呼吸),让我对呼应的理解又深入了。
四、卓越圈
卓越圈,通过将过往的卓越状态带到现在的工作、生活中,非常有效。而心锚的设置,也让我们能够快速找到卓越状态,给予自己相应的能量。
卓越圈的步骤:
1、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和所需资源
2、确认卓越状态:回想自己曾经的高峰经验
3、设定卓越圈:设定卓越圈,并想象它的声、色、光
4、确定心锚:感受高峰经验,确定心锚
5、收回卓越圈
在以后想要找到状态,处理问题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激活心锚的方式来开启卓越圈,让自己找到当初寻找到的卓越状态。
通过卓越圈的体验,我为自己困扰的问题“儿子刷牙问题”找到了资源(各种锦囊)。这让我变得很轻松,因为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不会拘泥于一种方式,而是不断从我的各种锦囊中,拿出宝贝,逐一尝试。非常感谢卓越圈带给我的能量。
五、感知位置
感知位置,是帮助我们换位思考的一种很好方式。平时,我们常说换位思考,真正能够做到的却很少。以前我想过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所谓的换位思考,更多的只是一个口号,在真正行动时,没有做到穿着别人的鞋去感受和思考。一方面是没有真正想这样去做,另一方面是不知道如何去做?
工作坊中的练习,通先放置分别代表“自己”、“对象”、“观察者”三个角色的凳子,在引导者的提示下,分别坐在三个位置上进行换位,最后通过“观察者”给自己提出的建议,帮助我们改善沟通。(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还可以加上第四人称,从更远的角度观察已有的三种角色)
我在5.11苏州的活动中,已经将这个换位思考的方法分享给大家。我现场征集了两个案例:跟姐姐吵架、跟婆婆沟通。在两次的“感知位置”演练中,我只引导两位老师依次坐在代表“自己”、“对象”、“观察者”三个角色的凳子上,询问她们:看到自己和对象在做什么?表情如何?有什么感受?再问“观察者”:观察/注意到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建议?
通过感知位置的体验,两位老师都发现了自己的问题:说话的方式/ 对婆婆的要求……体验后分享时,她们都说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对方的情绪(其中一位老师说当时差点落泪。如果不是我带着她做了一次四角呼吸法,她可能都无法进入下一个角色:观察者)。通过这样的运用,我也再次感受到了这个方法的神奇作用,决定以后多多多运用。
六、NLP的前提假设
五毛老师将NLP的前提假设事先写在白纸上,张贴在现场,帮助我们随时回顾。我摘录如下:
1、“有效”比有理更重要。--没有事情是绝对的,包括这句话。
2、我们拥有自己所需要的所有内在“资源”—就算外在改变有限,内在改变是可能的。
3、每个行为背后都有正向的意图。--在既有资源下,我们在当下都已为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
4、地图不等于疆域—我们都活在“主观”的世界里。人只对他认为真实的地图反应,而非真相本身。
5、当你“呼应”别人心中的世界模型时,对方也就最容易沟通—任一系统中,最灵活的部分,拥有最大的影响力。
6、沟通的意义,取决于自己的回应。
第二天
七、归类
有伙伴提出:面对陌生人,很难找到话题。这个问题引出了“归类”,也就是NLP中的上堆下切。大家从“踢毽子”开始,按照出题者的要求,练习“向上”、“平行”、“向下”的话题。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可以无限延伸的话题,我们从“踢毽子”开始,谈到了足球、篮球的罚球规则、再到社交礼仪…..
之前我将上堆下切,用于培训案例的收集,效果很不错。通过这次的演练,我发现这的确是一个展开话题非常棒的思路!也让我们有了一个非常棒的发现:跑题也是一种能力!之前自称为“跑题王”的小伙伴,已经被我们改称为“话题王”了!
八、NLP的心智模式
示范:一年内成为职业培训师
- 想象一个环境:一个教室,有很多学员,我是培训师,大家都对我的课程非常满意,表示收获非常大。
- 需要怎么做:我运用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方式,而是采用引导式的培训,让大家都能够在培训过程中应用所学到的技能,从而把收获的东西真正带回去。
- 我需要具备的能力:最基本的是当众演说的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还要具备足够的勇气,能够用于突破自己,以终为始,以学员为中心来做事。
- 信念: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这些。因为有决心,并且可以坚持下去。
- 自我:想象自己是太阳,能够用自己的光和热去影响大家,让他人发生积极的改变。
- 精神:感觉自己处于银河之中,自己只是其中一颗普普通通的恒星,周围还有很多很多和自己同样的人,所以,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 自我:感受到了大家的力量,自己在影响别人的同时,也会受到大家的影响。
- 信念:相信一定会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我一起前行,有了大家,路上不会孤单,也更可以和大家一起坚持自己的理想。
- 对能力的补充:可以运用更多方式,从大家那里学习总结出来的好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好、更快地和大家一起提升。
- 行为——要马上落地的事情:加入培训师论坛,和各位培训师有更多交流;不再总是在论坛中潜水,把握机会和大家有更多的交流。
练习: 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详细过程:
1、写下“环境”、“行为”、“能力”、“信念”、“自我”、“精神”六张卡片,排列在一条直线上
2、想自己的目标,放松
3、踏入环境:看到那些人?在什么时间?
4、踏入行为:看目标,你对他们做了些什么?过去和现在,您为目标做了些什么?
5、踏入能力:面对目标,你用到了哪些能力?面对未来的挑战,还可用哪些能力?
6、踏入信念:面对目标,带着这些能力,你认为什么最重要? 或者:你相信什么?
7、踏入自我:带着这样的信念来比喻自己, 你认为像什么?身体感觉到了什么?
8、踏入精神:此时,你除了看到刚才画面,还能看到什么?
9、转身踏入自我:这时的自我,跟刚才有什么不同?
10、踏入信念:现在觉得什么最重要?
11、踏入能力:如果面对目标(团队凝聚力),你还需要提升哪些能力?
12、踏入行为:为了达成目标,你要做些什么?
13、踏入环境:什么时候?你会做些什么?
产出:6个行动计划
九、目标画面
引导目标常用的问句:
1、你最想要什么?
2、你怎么知道你达到了?
3、达成目标可以带给你什么?
4、你会如何达到?
5、最快要多长时间?
6、可能有什么阻碍?
7、下一步你会做什么?
示范:提升沟通能力
问题有:
1、你最想要什么?--与同事沟通
2、给最好的沟通打分—5分
3、5分中,有哪些做得好的部分?--倾听
4、什么样的动力让你去倾听?
5、如何可以做到10分? -- 共鸣
6、说到这些时的画面是什么?
7、这样的画面下,你在做什么?对象是什么人?
8、全身心的沟通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9、如果在这样的画面下去沟通,成功的把握有多少---90%
10、多长时间可以达成这个目标?
11、半年后的你,想给现在的自己什么提醒?
练习:如何在兼顾咨询和培训或者说是接下来的打算
- 想要的是什么——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方说影响更多的人,学习更多有益的知识,和家人有更多时间相处。想要怎么做到——突破自己现在坐办公室的工作,到其他公司中以咨询的方式帮助他人,同时进行一些培训课程。咨询和培训相辅相成。
- 会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已经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一方面是在能力方面,已经学习了很多硬能力和软能力,并且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很不错的经验,可以在以后用到;另一方面是在与其他公司的关系上,已经和两家公司相处的不错,很有可能在突破之后作为最初的咨询和培训的对象。
- 计划什么时候达成——大概3个月之内
- 还有更多需要准备的事情吗——需要更好地提升自己,并把现有的知识做总结,开发出吸引人的课程;找到更多合作伙伴,让实现自己的梦想有更多途径。
- 阻碍是什么——经济上的压力。在刚刚离开一份稳定的工作时,会有一个阶段的困难期。应该有足够的勇气来渡过那段时间。
十、梦想拼贴
梦想拼贴,完全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我们在一堆杂志中,选择自己想要的图片,在一张大白纸上进行拼贴。之后,写上一个时间期限,以及怎么判定这个梦想达到了?
十一、时间线
将梦想拼贴放在前方。用一张贴纸放在地上,代表现在。面对自己的梦想,想象自己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会遇到的挑战,以及需要的资源,并写在即时贴上,并逐步向梦想迈近。走到梦想拼贴前面后,转身看着现在的自己,跟自己说一句话。然后,慢慢走回现在。带着已有的资源,再向梦想迈进,重复前面步骤……如果觉得有需要,可以多走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