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祥號

83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Core Kang

unread,
Sep 7, 2011, 10:14:04 PM9/7/11
to
【台北故事遊】見證貿易盛世的麥頭行



「不用介紹啦,這種行業註定消失的!」工匠略帶靦腆微笑著說。

在大稻埕貿易鼎盛的時代,所有出口的貨物箱上頭都得標示出貨產地,以便裝卸貨物時易於辨識,稱為「麥頭」。而快速複製麥頭的方法,就是用一塊字樣鏤空鐵片放在貨箱上刷上油漆,油漆字就印在箱子上,簡單地標示完畢。從早期茶行、布行、甚至貨運等許多公司行號,都需向柏祥號下單訂製專屬的字樣鐵板,但是在電腦列印問世之後,這個行業消失的速度如同用鐵板複製麥頭一樣的快速。

柏祥號是大稻埕少數還保有這項工藝的刻字舖,老闆林柏占表示要做這項工作,必須從練寫毛筆字的基礎功開始,接著是學會運用各項工具將鐵板上字樣剔除的鏤空雕刻。而除了刻字體外,有時應客戶需求,也須刻些標誌圖案,像是禁煙標誌、公司Logo等,不過一樣都得熟悉將刀具運用得像毛筆般流暢才可以,這就是工匠累積數十年功力的厲害所在。

可是和說著技藝時的自信不同,林柏占略帶無奈說著這是一個註定沒落消失的行業,主要原因是除了公司行號外,沒有個人購買,市場淘汰機制下,這家大稻埕僅存的幾家刻字舖之一,只能將這項工藝盡力做到最後一刻。





要想學刻字,除了得先學會寫一手漂亮的字,還得運用這麼多樣的工具。



師傅的工作台



敲打、切割鐵皮時,要用的墊塊,就可知道每刻一字要費多少力氣!



即使現代的商店講求的是效率和利益,但是仍有許多傳統行業仍舊堅持著傳承已久的技法!對他們來說,那是一種生活方式,安於生活,用技術工夫去換取溫飽,對台北而言,這則是一種城市文化的刻記,見證大稻埕貿易鼎盛年代的一種行業。

聽說,一些在中山站巷弄裡的個人工作室,開始選擇用這樣鏤空的字版作為招牌,甚至作為獨特的燈具。傳統行業加入了新的巧思,或是,越來越多個人化訂製,說不定,能讓刻字舖繼續傳承數代之久。



No smoking的標示



字樣鐵皮也能成為獨一無二的店招或是燈罩。


--
Taiwanese Letterpress Association
文物保存組   №33康椒媛
0928-624-648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