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国老师推荐的作者:Malcolm Gladwell。说是看看他的书,可以加深对美国文化的了解。于是决定读这4本书:Outliers, Blink, Talking to Strangers, The Tipping Point。
读后感
马太效应(The Matthew Effect)
简单来说就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我的理解是有一个叠加效应,刚开始的差别只有一点点,但经年累月稍微有初始优势的孩子最后就把其他孩子远远甩在身后了。和复利的概念差不多。
一万小时定律(The 10,000-Hour Rule)
我原来读过一万小时定律的故事,但没有全面的概念。现在知道一万小时不是你想有就能有的。而且练钢琴的一万个小时和扫大街的一万个小时(没有贬低的意思,只是个例子)是完全不同的。
智商和情商
虽说智商先天因素比较大,情商后天因素比较大,但其实两者早早都定好了。父母的基因决定了你的智商;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有什么样的成长经历,大概率决定了你的情商。父母和家庭这些都不是我们能选择的。除非能像《蝴蝶效应》男主那样穿越回去在母胎中做出改变。
总体来说,这一部分充满了强烈的宿命论,你晚生半年和早生半年会产生天壤之别,想想本杰明巴顿奇事里,你早出门一分钟和晚出门一分钟也会对你命运产生极大的改变。这是个无解的问题吗?
第二部分讲的主要是文化的深远影响,比如中国人的勤奋,韩国人的服从,美国某地彪悍的民风,还有暑假无课对贫穷孩子的影响。能看出来作者是崇尚勤奋的。我是赞同作者的观点的。据说精英阶层为了维持统治推崇让普通民众的孩子有“快乐的童年”,另一面却努力推自己的孩子。
最后作者讲了自己的故事,很多事情看似理所当然,但掀开貌似真相的背后,你会发现有很多前因后果。作者讲故事的能力真的很强。
这本书有哪些启示呢?我的理解是:要成为“异类”首先机遇很重要,没有机遇任你再怎么聪明,再怎么努力,也很难成功。所谓“时势造英雄”。其次努力很重要,有了机遇,比如你都有机会学习小提琴,但是你没有练够一万小时,你还是不能成功。同样的时势中,也不是每个人都成了英雄。对于第一点“机遇”,我们无法决定,但对于第二点“努力”,是我们能掌控的。所谓的“尽人事听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