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colm Gladwell: Outliers, (Blink, Talking to Strangers, The Tipping Point)

35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Jam Von

unread,
May 16, 2020, 9:32:12 PM5/16/20
to ReadingGroupTest
一位美国老师推荐的作者:Malcolm Gladwell。说是看看他的书,可以加深对美国文化的了解。于是决定读这4本书:Outliers, Blink, Talking to Strangers, The Tipping Point。
已经读完了Outliers,现在读Blink。不能说惊艳,但作者讲故事的能力真的强。会持续更新,开贴也算是监督自己吧。

读后感
马太效应(The Matthew Effect)
简单来说就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我的理解是有一个叠加效应,刚开始的差别只有一点点,但经年累月稍微有初始优势的孩子最后就把其他孩子远远甩在身后了。和复利的概念差不多。
一万小时定律(The 10,000-Hour Rule)
我原来读过一万小时定律的故事,但没有全面的概念。现在知道一万小时不是你想有就能有的。而且练钢琴的一万个小时和扫大街的一万个小时(没有贬低的意思,只是个例子)是完全不同的。
智商和情商
虽说智商先天因素比较大,情商后天因素比较大,但其实两者早早都定好了。父母的基因决定了你的智商;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有什么样的成长经历,大概率决定了你的情商。父母和家庭这些都不是我们能选择的。除非能像《蝴蝶效应》男主那样穿越回去在母胎中做出改变。
总体来说,这一部分充满了强烈的宿命论,你晚生半年和早生半年会产生天壤之别,想想本杰明巴顿奇事里,你早出门一分钟和晚出门一分钟也会对你命运产生极大的改变。这是个无解的问题吗?

第二部分讲的主要是文化的深远影响,比如中国人的勤奋,韩国人的服从,美国某地彪悍的民风,还有暑假无课对贫穷孩子的影响。能看出来作者是崇尚勤奋的。我是赞同作者的观点的。据说精英阶层为了维持统治推崇让普通民众的孩子有“快乐的童年”,另一面却努力推自己的孩子。
最后作者讲了自己的故事,很多事情看似理所当然,但掀开貌似真相的背后,你会发现有很多前因后果。作者讲故事的能力真的很强。

这本书有哪些启示呢?我的理解是:要成为“异类”首先机遇很重要,没有机遇任你再怎么聪明,再怎么努力,也很难成功。所谓“时势造英雄”。其次努力很重要,有了机遇,比如你都有机会学习小提琴,但是你没有练够一万小时,你还是不能成功。同样的时势中,也不是每个人都成了英雄。对于第一点“机遇”,我们无法决定,但对于第二点“努力”,是我们能掌控的。所谓的“尽人事听天命”。

Excalibur

unread,
May 18, 2020, 10:09:52 PM5/18/20
to ReadingGroupTest
感谢分享!

>>智商先天因素比较大,情商后天因素比较大.
这一点我觉得认同,但是我觉得说“早早决定好了”还是有点武断。我觉得除了天赋异禀或者天生有无法克服的缺陷的人,大部分人的智力是可以持续训练和开发的。而且很多人还没有达到必须拼天赋的level (比如顶尖运动员),而在此之前足够的训练完全可以弥补哪怕智力上的一些差距。情商也是一样,身边不乏一些直到研究生的时候都一直很“耿直”的人,但是工作几年后,处事能力完全不一样了。(当然也有人还是一尘不变)我觉得还是一个自身求变的因素在里面。

PageError

unread,
May 19, 2020, 2:10:38 PM5/19/20
to ReadingGroupTest
I used to read MG's book back in college, and was disappointed instantly after reading a few of them like <Tipping Point>. I found he's either saying something obvious with a surplus of verbiage or over-simplifying things without a caveat or qualification.. I stopped reading as I did not find myself obtaining any new ideas from reading his "best-sellers"

I happen to stumble on a review that echoes to my take on his works.

swortal

unread,
May 27, 2020, 3:56:23 AM5/27/20
to ReadingGroupTest
关于1万小时定律,最近看到些研究否定1万小时定律。比如演奏乐器方面,记得有一项研究说那些特别杰出的演奏者其实比普通优秀的演奏者练习得少。而且常识是乐器演奏要从小开始培养才有用。小时候也可以看到有些学霸不仅聪明,而且能自然而然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1万小时,方法也很重要。还有比如要恰恰高于舒适区一点点,不要高太多也不要底太多。

至于智商和情商,感觉是相辅相成的。先天因素可能只是设定了一个上限,但你未必能达到那个上限。比如可能先天上你有很好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能力,所以做题时经常跳步,普通问题没问题,但对于那些需要脑子转个弯的问题,这就很容易导致你跳过那些看上去不太对但其实对的方法,而做不出题,从而没法发挥你全部的智商。也可能你天生看到过于复杂的东西就望而生畏,很容易产生压力而不愿前进,但其实只要慢慢上手还是能做好的,这就又无法达到上限。
而情商的话,可能一开始比较弱,但只要你智商够,能找到问题解决问题,那情商其实很容易提升。

Peihong Jiang

unread,
May 29, 2020, 3:21:35 PM5/29/20
to ReadingGroupTest
一万小时这种事就,每个人的一万小时不一样,光看时间其实没什么太大意义。
你说,我自行车骑骑,一万小时也就在地球上逛逛,人家马斯克,一万小时都飞出太空了。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