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读书真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能够答疑解惑,特别是对我这样一个经常会想很多的人。比如我大概知道中国和美国国情不同,全民投票似的民主在中国行不通,但真要让我说出个所以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本书的作者刘瑜是清华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她就能讲得头头是道。比如我想不通的那个问题,专有名词叫“协商式民主”vs.“统计式民主”。全民投票属于后者,并不是民主的最佳形式。另外真正的民主,或者说能真正通过民主收益,还需要很多要素,比如美国的地大物博,美国的移民背景,美国的200年持续发展历程等等。美国一直想要输出民主,很多国家也在推进民主,但却没有美国的效果。
民主的要旨不在于‘平等’而在于‘制衡’。作者真敢说。我有一些想法只能自己想想。
向下平等:乌合之众的力量。解决方案:自由是中和民主的一中碱,调和民主天然蕴藏的腐蚀性的酸。
1.
两党制下的政党趋同化:美国社会在重大基本问题上达成了共识的表现
2.
公共财政改革
3.
最低工资法(失业率正相关。悖论。思维分散化,考虑全面化)
4.
权力制衡对公款吃喝(清平乐-御史台的3%)乱,就一定不好吗?乱中有序。
5.
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政治是生活。危机和总统权力的提升。
6.
政治是一种斗争的艺术,也是一种妥协的艺术。没有人能赢家通吃。
7.
贪婪的银行家固然可恶。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银行家。
8.
疏与堵,韩国的游行。面子问题。不同的声音。我不喜欢的声音。
9.
他人瓦上霜:去全球化,心有余而力不足时
10.
富人低税:贫富差距增大;高税:削弱企业家精神
11.
政府的目的?帮助 人们帮助他们自己
12.
列奥·施特劳斯:自由民主制度的矛盾
13.
克拉克的主张:法律高于你的政治,但是服务于我的政治。
14.
亨廷顿:统治的程度比统治的方式更重要
15.
“民主之于政治,就像是盐之于烹饪,太多并不好,但少了也不行”
16.
比起立场,抵达立场的方式更为重要。
一些引申:目前局势不稳,但这本书让我更深体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会左一会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作为个人,焦虑不可避免,还是要努力开心充实过好每一天。
p.s. 读中文书还是快很多,读英文书就很慢
又及:八卦一下,这位刘瑜教授和另一篇帖子提到的周濂教授是一家人,还是要相信爱情呀。话说他们的孩子也许叫周瑜?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