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努(Sanu)出生于舍卫城一居士家,由于全
家信佛,小萨努从小便与佛法结下了很深的因
缘。小小年龄的他,听法斋僧非常虔诚,而且
不喜欢参与同龄玩伴的无谓嬉戏,常常一个人
学着僧人们的样子独坐静思。父母见他善根深
厚,是块修道的料,便在小萨努七岁那年将他
送到僧团出家。
出家后的小萨努好学不倦,对长老们要求的每
一条规矩净行他都严谨奉行,而且恭顺地在师
父面前行持弟子法。由于他行事如法且聪明伶
俐,所以很受诸长老及信众们的喜爱,将他视
为上根利智的接班人。
当时,在寺院所处的郊外,生活着一群夜叉,
其中的一位母夜叉在往昔世中曾作过小萨努的
母亲。由于萨努虽处年幼但却能戒行清净,行
道精进,所以连这群夜叉也对他恭敬护持,而
那位昔日的母亲也就理所当然地受到其他夜叉
们的尊重。
随着在僧团中日子的长久,僧侣们这种平淡静
止的生活渐渐让好胜负气,希望有朝一日能出
人头地的小萨努不觉厌倦起来,再加上过多的
光环笼罩着这个小沙弥,使这位涉世不深的孩
子不由天真地打起妄想来:
现在我已经很有学问了,出去乞食人们都拿最
好的饮食来供养我,还称我为尊者小萨努,看
来我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还是蛮不错的。假如
我现在回家也算是衣锦还乡吧,我何不还俗去
作一个学识渊博的大学者呢?那样可以拥有很
多的弟子,四处讲学,到处受到人们的尊重与
恭敬,这样我父母的脸上也会很有光彩。在这
里,僧团虽好,却总是教导要人沉心敛意,熄
诸攀缘,这种沉寂安止的生活将难以施展我的
雄心壮志,我应该还俗去以图实现自己的抱负。
随着每日妄想越来越强烈,他的心念被化形日
日来亲近小萨努的母夜叉知道了,母夜叉因小
萨努有如此愚蠢的想法而难过着急。
怎样才能挽救失念的小萨努呢?情急之下母夜
叉想到了萨努的母亲——那位虔诚的佛教信徒。
于是,母夜叉化成一位妇人来到萨努的俗家,
并将小萨努非份的想法宛转地告诉了萨努的母
亲。
萨努的母亲开始并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会有如此
荒唐的想法,但看到妇人如此言真意切的样子,
也不由着急伤心起来,并决定等萨努回家一定
要好好斥责他,让他惊醒过来再回到僧团去好
好办道。
果然不出母夜叉所说,不久,小萨努便以托钵
化缘为由回到家中。早有准备的母亲一见萨努
的到来不但对他一副冷脸,还伤心地痛哭起来。
本以为母亲见到自己一定会惊喜万分,热情接
待,没想到母亲却是如此举动,这让小萨努一
下子傻了眼,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还没等小萨努开口说什么,母亲便急切地追问
萨努为什么今天想到回家。看到母亲连连逼问
自己,萨努不敢妄言,只好承认自己的非份妄
想。
于是母亲便一边擦泪一边哭诉道:"父母忍痛
割爱送你去出家,本指望你能修有所成以度列
劫宗亲,哪知你修道不成却世法日盛。出家乃
大丈夫事,世间有哪一样事能与之相比?世俗
诸法尽为苦因,你难道要把自己推入世欲火坑,
重蹈生死轮回的覆辙?萨努啊,置佛出家是万
劫难遇之事,这需要多大的福报才能圆满的修
行胜事啊。现在你已具备此殊胜因缘,却要轻
意放弃,你仔细想想这是多么愚痴的想法。萨
努,父母决不指望你用世俗威名来光宗耀祖,
却希望你能成为一个真正实在的修行人。如果
你能证得圣果,就是你对父母最大的报恩与孝
敬。孩子,回到僧团,世间最大的悦乐是修行
的悦乐,最大的成就是入圣流的成就,父母盼
望着你有那么一天。"
母亲恳切的话语令小萨努羞愧难当,他低下头
来,不由又想起僧团长老们对自己的殷切期望。
如果我还俗,那可是既对不起父母又对不起师
长啊。想到这儿,小萨努不觉惭愧地掉下泪来。
为证明自己的醒悟,小萨努未在家中多停留,
便勿勿赶回了僧团。
重回僧团的小萨努比以前学习更用功,持戒更
严谨,参禅更精进,不久便证得了他心仪已久
的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