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s keyboard shortcuts have been updated
Dismiss
See shortcuts

梦断计院--一个计算机学院学生大学学习生活的回顾与反省

163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nebuladream

unread,
Mar 31, 2009, 8:57:18 PM3/31/09
to TopLanguage
昨天想了整整一宿,最后写下下面这些对于大学学习生活的回顾与反思。觉得作为一个“过来人”很有必要将一些问题说给未来将要毕业的同学,希望能够吸取
我的教训,少走些弯路。同时以此为鉴,今后努力的改正、提升自己。(没兴趣听我白话者可直接跳读到第六部分总结)


大学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这里不禁感叹时光飞逝,物是人非……
记得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时候,心中踌躇满志,虽然那时甚至不知道C语言是什么东西,但是仍然对于自己四年后的形象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雄厚的基础知识,良好的学术能力,很高的技术才华,未来之科学栋梁等等……
而如今的状况却是:为了得到一个可以糊口的IT民工职位抓破头皮,郁闷与苦恼中为得到一个工作机会而暗自庆幸,至于什么专心学术,什么科学栋梁,似乎距
离自己越来越遥远。
直到此刻,我仍然不认为自己的大学是完全堕落的,我也不认为自己读的书是无用的,我更不赞成自己没有学习计算机科学的资质,那么问题
究竟出现在什么地方?我想这里有很多原因,绝大部分是自己的,但绝对不能忽视环境的因素。

1. 基础知识薄弱
在我东奔西走找工作的时候,才真正的体会到自己原来喜欢炫耀的基础知识是多么的薄弱,而他们又是那么的重要。我曾经在面试时因为说不清进程间的通信机制
而当场被无情的BS,也因为对于自己基础能力不自信而放弃一家很牛逼的公司研发部提供的笔试机会。
先要谈及计院的一大问题。其实在这里真正对于计算机感兴趣,并且肯于专心研究,搞学术的学生真的是凤毛麟角。大环境是普遍是网游成风,腐败猖獗。 真正
的没有几个人肯安下心来读书,即使那几个老老实实听课的 “ 好学生 ” 也只不过是为了一个高高的 GPA ,一个可以在家长同学面前显摆的奖学金证
书。而真正希望学东西,做学问的人太少了。在我找工作的过程中,手中握着一摞奖学金证书,后来被证明绝对是废纸,任凭你怎么吹嘘自己的成绩,没有单位会
真的拿来仔细的看上一看。
回归正题,什么才是真正的基础扎实?我的理解是不仅要牢牢的掌握大学课本中关于计算机核心课程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适当的进行深入。对于该方向非常重要
的思想、名词、技术都要有良好的把握。比如可以随手写出快速排序、哈希查找等经典的常用算法,熟记线程与进程的概念、他们的差别,并且能够解释清楚诸如
僵尸进程之类的问题。会 Linux 的不仅仅是就会几条 shell 命令,或者干脆就会装个系统。用 C++ 的不仅仅要会语法(估计这是绝大多数
毕业生对于 C++ 的理解程度),起码要了解一些常用的标准库,知道什么是 STL ,了解些基本的 OO 思维方法。学过网络的最起码要用过
socket ,了解数据库的不能仅仅就会写几个 SQL 语句,背两条范式等等。
说到这里不禁有点激动,前几天在一个 IT 论坛上看到一个关于大学读书无用论的帖子。说读书无用的人这些基础知识掌握的恐怕也不怎么样,连基础的东西
都没弄明白怎么好意思说自己读过书?没读过书怎么他妈的好意思说读书没用?!其实不是读书无用,是肯安心读书的人太少,而书读的足够的人更少。
倘若没有这些基础,仅仅会用这个工具,那个框架,充其量也不过是个 IT 民工,今后的发展必定受到制约,选择只有三条: 1. 做一辈子 IT 民
工 2. 将大学中欠下来的债补上 3. 改行
这里我不想说太多,话归正题。如果要我重新的去选择,我一定在学习每一门课程的同时尽量的找到相关的资料,扩展每一个话题。同时,将一些最常用的思想,
技术,方法记录下来,并且苦练到可以熟练应用的地步,并且时常的加以回顾。真正基础雄厚的人就应该是可以将常用的基础性知识熟记成诵的人,提到一个基本
的名词或者话题能够将其来龙去脉解释清楚的人。
2. 学风不正,腐败猖獗
这里的学风不正,腐败成风。我想一方面要怪罪于我们自己,对于前途不负责任,将大好的宝贵时光都用在了网游、泡妞、喝酒等事情上;另一方面计院的领导以
及老师就真的没责任了吗?
如今的老师大都想着自己的小项目能赚多少钱,如今的领导多数考虑自己负责的这一块不要出问题而影响到头上的乌纱帽。“一切为了学生”,表面看起来冠冕堂
皇,实则是句屁话。老师根本没时间备课(或者没水平备课),上课照本宣科的念幻灯片,考试之前为了保证及格率不忘帮大家“画画范围”。记得大学一年级的
计算机导论课,一个老头足足的念了一个学期的幻灯,内容就是C语言,数字逻辑,离散数学课程的前1/3……内容巨枯燥,而且朗读水平超级差劲。也难怪很
多人从一开始就认为进入计院如同进入火坑。大学四年学下来不知道计算机专业的学完了究竟能做什么。到了毕业时刻,领导开始担心就业率了,早就内外成患、
以涣散堕落为风的计算机学院有岂能在短时间里奋发起来?这个时候开始埋怨大家这个不是,那个不对,仿佛一切问题都是学生的,我想问问你们早干什么来的?
之前的那么多时间不好好的调教你的学生,为什么这个时候才想起来教育?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除了主动的自学,多多的上网搜集信息、泡图书馆,还能有什么选择呢?但说回来,我没完全的做到。最终问题还出在自己,不够坚定,有
时会随着大环境一起堕落,一起enjoy美好的大学生活……
3. 实践薄弱,人才位置错放
看着自己简历中可怜的实践经验,面对人才市场上实践经验黄金般的价格,自己不禁暗自悔恨……
很多人都在用理论扎实来搪塞自己实践方面的低能,我想这个借口根本站不住脚。首先,计算机这个学科的性质就决定了没有实践,理论几乎没法理解的扎实透
彻。就好比熟记骑自行车手册的人可能根本不会骑车一样。 我们不排除有未来的图灵、 Knuth 一类的大牛,只要即使不写什么重要的代码,理论也是巨
牛无比。但是大多数学过数据结构与算法的人来说,能用 C 写个 Dijkstra 最短路算法就算不错了,你要给他个什么城市公交线路选择问题,他保
准晕菜,当场崩溃(这样例子我见多了)。
其实我们的同学中真的有些非常的出色,只不过是放错了位置。(尤其是女生,我觉得大多数都不适合去编程)倘若不是在计院,可能他们已经凭借着自己出色的
能力在该方向上开始崭露头角了。我不只听到一个人抱怨自己不适合编程,一些人是纯粹的为自己腐败找借口。这些人往往自己都不知道计算机究竟在学什么,估
计换个环境也还是一个逼样。有些人我感觉绝对是高考造成的资源严重错放,他们在感性理解方面确实非常的出色,自己也非常的上进,换专业绝对是非常好的选
择。但是大一大二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我们的领导又他妈在干啥呢?一些必要的引导总是你们的职责吧,干麻叫这些同学走过了大学四年才意识到自己不适合学
计算机?
总之,种种因素,大多数同学四年没编过几行代码,课设不过草草了事(据说某些老师甚至推荐同学去校外找人代做毕设),所以毕业时,之前做过的东西根本不
敢往简历里写,因为根本没有啥技术含量,都他妈copy的。
4. 项目反思
在我向面试官夸夸其谈自己的所谓有技术含量的项目经验时,不住的冒虚汗,甚至还被一个考官当场揭穿并遭到无情的BS。现在想想,更加悔恨不已……
我也曾经意识到实践的问题。自己也曾经雄心勃勃的要写有技术含量的代码。我大学里自己写过两个自认为是比较有技术含量的项目。不过两个项目最终皆因打不
完的补丁,层出不穷的新bug,臃肿而杂乱的代码,以及自己对于继续开发与维护失去信心与兴趣等原因而最终搁浅失败。
究其原因,我总结如下:
首先是自己太浮躁。我觉得这个问题在当今的毕业生人群中以及IT行业里是普遍存在的。刚刚会编程就开始yy自己能写出多牛逼的程序,做多牛逼的软件。事
实证明,任何牛逼的软件都不是一下子就那么牛逼的,必须要循序渐进的展开。当时,刚刚背熟了C++的语法,就萌生了要写一个牛逼系统证明自己的想法。其
实这个想法本没有错,错就错在我没有进行必要的积累,而且缺乏对于系统模块逐步开发并测试的耐心。在网上下了点别人的设计经验,自己就开始照猫画虎的写
代码。其结果可想而知,调试了n久代码才能勉强的运行,而且及其不稳定。整个项目乱成一团,打一个补丁又出两个bug那种。
这个时候其实应该吸取经验,对于代码进行重写,系统进行改进,甚至有必要重新设计。而我又开始浮躁了,觉得这个算不了什么,吸取教训,再写个更有技术含
量的牛逼程序一定成功。于是竟然无厘头的放弃了那一堆研究了将近一个月的代码,开始了新的项目设计。这个项目的结果更加的可笑,我最终甚至都没有完整的
运行整个程序,无论我怎么调试,程序到一半的时候都会莫名其妙的崩溃,而杂乱的设计与垃圾代码使得我想赶紧将这些破玩意放入回收站。这时我一方面感觉自
己也没啥能力写软件,估计再写也就是九流货色,没啥发展;另一方面开始责怪学校,为什么没有一丁点编程的氛围,这样也不至于我孤军奋战。我还傻了吧唧的
郁闷了好一阵子,之后做了一个我虽然不后悔,但是却觉的是很愚蠢的决定—加入考G大军,并全职学习一年的英语。
其实现在想想那时真是愚蠢的很,明知道做软件一次成功是不可能的,还偏偏犯这种错误。为什么呢?答案就是当时太急功近利了,以为自己多牛逼,写个程序不
费事。但实际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没有耐心与毅力去解决,甚至感觉之前的工作是在浪费时间。虽然现在想想可笑,但是此刻很多人(可能我也在内)还在犯着同
样的错误。
总之急功近利很容易导致莫名的失败感,并且会为自己的失败(其实这个不能叫失败)找各种借口,然后在借口的安慰下完全的放纵自己。这一点也体现在了我考
G的过程中。
5. 借口==障碍
当时的挫败感使得我对于计算机学院这个机构完全的失去了信息,眼看就是最最关键的大三了,这将决定我的出路,我该如何是好?
这个时候我是这样想的,如果考研的话,恐怕会从一个火坑跳到另外一个。从而可能会与许多和我一样迷茫的同学一样继续两年打酱油的生活。因为种种yy以及
对于自己不准确的定位,导致我想到了考GT出国。于是花了1000多块钱报了个新东方,成天夹着厚厚的红宝石去图书馆……现在来看,我不后悔当初的决
定,因为我确实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好多,也认识了很多朋友。而且我觉得,如果当时是因为害怕而没有去尝试的话,自己会在悔恨中渡过前半生。但是我觉得当
时的考G绝对是泡沫,它让我产生了种种幻觉,以为自己因为考G水平就高了不少。这个泡沫膨胀了半年多,最后以一个失败的分数为标志迅速的破灭。(就好像
金融危机一样)
其实,如果这个时候,我意识到前面问题的严重性,最差也应该把握住考G这个机会。然而,我又一次没有做到。回顾整个考G的过程,我在不断的为自己找借
口。我埋怨背单词太苦,于是经常为自己开小差(游游泳,看看杂书、电影等)。我做题受到打击时,埋怨周围没有人跟我一起准备。我还以考G为借口,糊弄自
己的专业课,糊弄自己的课设,糊弄自己的前程!我还经常的受到打击,而每当被天书般的GRE习题打击之后,总是自己傻了吧唧的郁闷,而没有用心的去总
结,去努力的提升自己。我因此浪费了不少时间。虽然,在此期间我从没有放纵过自己,每天都尽可能的坚持呆着图书馆或自习室里,但是对于本身英语基础就很
薄弱的我来说,面对这样大的挑战,如此糟糕的状态又怎么能成功呢?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我用了一年的时间专门学习英语,虽然英文水平有了一些进步,但是与巨额的开销,以及自己辛苦的付出绝对不成比例。现在我的GRE单
词也忘的差不多了,不知道这个曾经的美丽留学梦会不会随着我的科学梦一起从此破灭呢……
6. 总结
上面说了好多,此刻心情很激动,思维好杂乱,现在要平静一下,整理一下。
上大学首要任务:明白自己是来干什么的,走出这里的时候自己要收获什么,自己希望会变成什么样子。
每个人都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除非你想过四年打酱油的生活。
这一点我做到了,虽然做的不好,走了弯路,但是我没有白白荒废四年的时间。
要有扎实的学科基础,不要将自己局限在得一个高分的狭小范围内,仅仅看到眼前的荣誉无疑是目光短浅的表现。要注意学习的扩展性,要努力的去理解并掌握本
专业常用的的核心思想与技术,并达到熟记于胸的程度。
发现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出路。不要仅仅看中程序员的高薪水,做最适合自己的方向才是最最重要的。
学过理论要注重实践,可以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东西,有意从事计算机方向的同学需要:
熟练掌握一门程序设计语言,一个开发工具,一个系统平台,一种编程思想。自己动手做一些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项目。
最好是能够利用好假期的时间,出去实习。因为这种经历将是毕业时卖身的有力筹码。
切忌浮躁、急功近利,假如以你的实力可以通过5年的时间成为一个领域的高手,如果自己期望缩短到3年的时间甚至更短,最终很可能要用8年的时间甚至永远
都做不到。
对于自己的目标和已经决定的选择,要执著的追求,直到在其中获得了你满意的成果。
做事情不为自己找借口,借口==失败。
最后环境的因素,我们希望它会变得越来越好。但是继续这样也没有关系,只有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坚持自己的理想,无论在多垃圾的环境中都会取得自
己满意的成绩。

Henry Hui Wang

unread,
Mar 31, 2009, 9:25:22 PM3/31/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Good writing.

很多时候我觉得我们当年(我是92年毕业的)比较幸运,但是现在想想,其实是一样的。
我记得我第一个工作是调试低通滤波器板子,电容是需要调试挑选后实际焊接的,我穿着短裤,蹲着做了两周。但是闲聊中的这两种,我等于重新复习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线性数学等知识。我的专业是计算机应用。

现在每年招聘,往往会怜惜苦命的毕业生们,但是仔细回想,自己也是这样过来的。先找个槽卧下,再不断学习。

2009/4/1 nebuladream <nebul...@gmail.com>:


> 昨天想了整整一宿,最后写下下面这些对于大学学习生活的回顾与反思。觉得作为一个"过来人"很有必要将一些问题说给未来将要毕业的同学,希望能够吸取
> 我的教训,少走些弯路。同时以此为鉴,今后努力的改正、提升自己。(没兴趣听我白话者可直接跳读到第六部分总结)
>
>

> 大学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这里不禁感叹时光飞逝,物是人非......
> 记得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时候,心中踌躇满志,虽然那时甚至不知道C语言是什么东西,但是仍然对于自己四年后的形象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 雄厚的基础知识,良好的学术能力,很高的技术才华,未来之科学栋梁等等......

> 计算机导论课,一个老头足足的念了一个学期的幻灯,内容就是C语言,数字逻辑,离散数学课程的前1/3......内容巨枯燥,而且朗读水平超级差劲。也难怪很


> 多人从一开始就认为进入计院如同进入火坑。大学四年学下来不知道计算机专业的学完了究竟能做什么。到了毕业时刻,领导开始担心就业率了,早就内外成患、
> 以涣散堕落为风的计算机学院有岂能在短时间里奋发起来?这个时候开始埋怨大家这个不是,那个不对,仿佛一切问题都是学生的,我想问问你们早干什么来的?
> 之前的那么多时间不好好的调教你的学生,为什么这个时候才想起来教育?
>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除了主动的自学,多多的上网搜集信息、泡图书馆,还能有什么选择呢?但说回来,我没完全的做到。最终问题还出在自己,不够坚定,有

> 时会随着大环境一起堕落,一起enjoy美好的大学生活......
> 3. 实践薄弱,人才位置错放
> 看着自己简历中可怜的实践经验,面对人才市场上实践经验黄金般的价格,自己不禁暗自悔恨......


> 很多人都在用理论扎实来搪塞自己实践方面的低能,我想这个借口根本站不住脚。首先,计算机这个学科的性质就决定了没有实践,理论几乎没法理解的扎实透
> 彻。就好比熟记骑自行车手册的人可能根本不会骑车一样。 我们不排除有未来的图灵、 Knuth 一类的大牛,只要即使不写什么重要的代码,理论也是巨
> 牛无比。但是大多数学过数据结构与算法的人来说,能用 C 写个 Dijkstra 最短路算法就算不错了,你要给他个什么城市公交线路选择问题,他保
> 准晕菜,当场崩溃(这样例子我见多了)。
> 其实我们的同学中真的有些非常的出色,只不过是放错了位置。(尤其是女生,我觉得大多数都不适合去编程)倘若不是在计院,可能他们已经凭借着自己出色的
> 能力在该方向上开始崭露头角了。我不只听到一个人抱怨自己不适合编程,一些人是纯粹的为自己腐败找借口。这些人往往自己都不知道计算机究竟在学什么,估
> 计换个环境也还是一个逼样。有些人我感觉绝对是高考造成的资源严重错放,他们在感性理解方面确实非常的出色,自己也非常的上进,换专业绝对是非常好的选
> 择。但是大一大二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我们的领导又他妈在干啥呢?一些必要的引导总是你们的职责吧,干麻叫这些同学走过了大学四年才意识到自己不适合学
> 计算机?
> 总之,种种因素,大多数同学四年没编过几行代码,课设不过草草了事(据说某些老师甚至推荐同学去校外找人代做毕设),所以毕业时,之前做过的东西根本不
> 敢往简历里写,因为根本没有啥技术含量,都他妈copy的。
> 4. 项目反思

> 在我向面试官夸夸其谈自己的所谓有技术含量的项目经验时,不住的冒虚汗,甚至还被一个考官当场揭穿并遭到无情的BS。现在想想,更加悔恨不已......


> 我也曾经意识到实践的问题。自己也曾经雄心勃勃的要写有技术含量的代码。我大学里自己写过两个自认为是比较有技术含量的项目。不过两个项目最终皆因打不
> 完的补丁,层出不穷的新bug,臃肿而杂乱的代码,以及自己对于继续开发与维护失去信心与兴趣等原因而最终搁浅失败。
> 究其原因,我总结如下:
> 首先是自己太浮躁。我觉得这个问题在当今的毕业生人群中以及IT行业里是普遍存在的。刚刚会编程就开始yy自己能写出多牛逼的程序,做多牛逼的软件。事
> 实证明,任何牛逼的软件都不是一下子就那么牛逼的,必须要循序渐进的展开。当时,刚刚背熟了C++的语法,就萌生了要写一个牛逼系统证明自己的想法。其
> 实这个想法本没有错,错就错在我没有进行必要的积累,而且缺乏对于系统模块逐步开发并测试的耐心。在网上下了点别人的设计经验,自己就开始照猫画虎的写
> 代码。其结果可想而知,调试了n久代码才能勉强的运行,而且及其不稳定。整个项目乱成一团,打一个补丁又出两个bug那种。
> 这个时候其实应该吸取经验,对于代码进行重写,系统进行改进,甚至有必要重新设计。而我又开始浮躁了,觉得这个算不了什么,吸取教训,再写个更有技术含
> 量的牛逼程序一定成功。于是竟然无厘头的放弃了那一堆研究了将近一个月的代码,开始了新的项目设计。这个项目的结果更加的可笑,我最终甚至都没有完整的
> 运行整个程序,无论我怎么调试,程序到一半的时候都会莫名其妙的崩溃,而杂乱的设计与垃圾代码使得我想赶紧将这些破玩意放入回收站。这时我一方面感觉自
> 己也没啥能力写软件,估计再写也就是九流货色,没啥发展;另一方面开始责怪学校,为什么没有一丁点编程的氛围,这样也不至于我孤军奋战。我还傻了吧唧的

> 郁闷了好一阵子,之后做了一个我虽然不后悔,但是却觉的是很愚蠢的决定--加入考G大军,并全职学习一年的英语。


> 其实现在想想那时真是愚蠢的很,明知道做软件一次成功是不可能的,还偏偏犯这种错误。为什么呢?答案就是当时太急功近利了,以为自己多牛逼,写个程序不
> 费事。但实际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没有耐心与毅力去解决,甚至感觉之前的工作是在浪费时间。虽然现在想想可笑,但是此刻很多人(可能我也在内)还在犯着同
> 样的错误。
> 总之急功近利很容易导致莫名的失败感,并且会为自己的失败(其实这个不能叫失败)找各种借口,然后在借口的安慰下完全的放纵自己。这一点也体现在了我考
> G的过程中。
> 5. 借口==障碍
> 当时的挫败感使得我对于计算机学院这个机构完全的失去了信息,眼看就是最最关键的大三了,这将决定我的出路,我该如何是好?
> 这个时候我是这样想的,如果考研的话,恐怕会从一个火坑跳到另外一个。从而可能会与许多和我一样迷茫的同学一样继续两年打酱油的生活。因为种种yy以及

> 对于自己不准确的定位,导致我想到了考GT出国。于是花了1000多块钱报了个新东方,成天夹着厚厚的红宝石去图书馆......现在来看,我不后悔当初的决


> 定,因为我确实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好多,也认识了很多朋友。而且我觉得,如果当时是因为害怕而没有去尝试的话,自己会在悔恨中渡过前半生。但是我觉得当
> 时的考G绝对是泡沫,它让我产生了种种幻觉,以为自己因为考G水平就高了不少。这个泡沫膨胀了半年多,最后以一个失败的分数为标志迅速的破灭。(就好像
> 金融危机一样)
> 其实,如果这个时候,我意识到前面问题的严重性,最差也应该把握住考G这个机会。然而,我又一次没有做到。回顾整个考G的过程,我在不断的为自己找借
> 口。我埋怨背单词太苦,于是经常为自己开小差(游游泳,看看杂书、电影等)。我做题受到打击时,埋怨周围没有人跟我一起准备。我还以考G为借口,糊弄自
> 己的专业课,糊弄自己的课设,糊弄自己的前程!我还经常的受到打击,而每当被天书般的GRE习题打击之后,总是自己傻了吧唧的郁闷,而没有用心的去总
> 结,去努力的提升自己。我因此浪费了不少时间。虽然,在此期间我从没有放纵过自己,每天都尽可能的坚持呆着图书馆或自习室里,但是对于本身英语基础就很
> 薄弱的我来说,面对这样大的挑战,如此糟糕的状态又怎么能成功呢?
> 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我用了一年的时间专门学习英语,虽然英文水平有了一些进步,但是与巨额的开销,以及自己辛苦的付出绝对不成比例。现在我的GRE单

> 词也忘的差不多了,不知道这个曾经的美丽留学梦会不会随着我的科学梦一起从此破灭呢......

殷远超

unread,
Mar 31, 2009, 9:42:47 PM3/31/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传说中的卧槽泥马?
2009/4/1 Henry Hui Wang <henryh...@gmail.com>
Good writing.

...
330.gif

chaoyan ma

unread,
Mar 31, 2009, 10:01:08 PM3/31/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请问一下 您觉得计算机专业的女生适合做什么?

2009/4/1 nebuladream <nebul...@gmail.com>

小马xioama

unread,
Mar 31, 2009, 10:01:12 PM3/31/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作为一个毕业15年的过来人,我也来说几句,其实进了大学,一切都是靠自学。我一直在说的一句话就是“在大学里能学习到的唯一的东西就是学习”。因为毕业后,根本不可能靠在大学里课堂上学习到的东西混饭吃,新毕业的人在用人单位看来,等于一张白纸,所不同的就是这张纸的吸墨能力有多强。现在大学生的学习条件,不知道要比当年好多少倍了,至少很多人高中开始就有自己的个人电脑了,而且还能很方便的联上网络。而我们那个时候,上万元一台的286对当时的收入水平来说,都是天价,更别说什么互联网络了。一个学校只有可怜的一个公共机房,只有上机课的时候才能进去摸几下,大多数的时候都是纸上谈兵。为了得到上机的机会,放暑假的时候不回家,住在学校里(大热天,没有空调)。然后利用系里办公室的电脑,帮老师写一些程序,以换取上机的机会。记得当时所有的零用钱,几乎都用来买软盘,8元一张1.2M的,一个Borland C++ 3.1就要17张。那时候,几乎所有的函数,帮助文件里都有一个例子,全部调试了一遍,并且在DOS下用图形方式自己编写了窗口,弹出菜单,按钮,通过读取中文字库显示点阵中文。这就是我在大学的计算机学习。因此,现在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先要看看自己付出了什么。



2009/4/1 Henry Hui Wang <henryh...@gmail.com>
Good writing.

居振梁

unread,
Mar 31, 2009, 10:25:24 PM3/31/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这段经历跟我初中时用文曲星写GVBASIC程序很相似。
我那高中是江苏省首批四星级学校,这样的一个隐含因素就是你有电脑没地方用,有网没法上。那时写的程序都写在纸上,每个月也就一天回家的时间,没法调试,也不知道对错。只能在文曲星上解解渴。
汗,不知道那些老师看到我傻不垃圾长时间盯着文曲星看时有没有觉得我有点“二”

话说回来,虽说大学靠的是自学,但是自学从长远来看真得就是最合理的吗?
记得以前列表里有人说“自学往往会自我感觉良好”,现在我是深有感触。
而且,自学时不知道重点是什么,所以什么都看,于是走了不少弯路,也浪费了不少时间。

对于潜力比较大的学生,其实不用太低调的,要不然有实力社会不承认,你也最多跟你的学校一个档次。
如果你所在学校有幸有个比较优秀的实验室,那就争取能够进去,当然实验室的老师有可能有“人品问题”。我的学校不算好,我大学最大的失误就是为了我自己的团队从那个实验室退出。

2009/4/1 小马xioama <cnxi...@gmail.com>

那时候,几乎所有的函数,帮助文件里都有一个例子,全部调试了一遍,并且在DOS下用图形方式自己编写了窗口,弹出菜单,按钮,通过读取中文字库显示点阵中文。这就是我在大学的计算机学习。因此,现在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先要看看自己付出了什么。



--
自学走了不少弯路,更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寻找良师益友。
追求黑客精神和清心寡欲的心态。
中文博客:http://wargrey.yo2.cn
英文博客:http://wargrey.blogspot.com
研究方向:人工智能、Unix/GNU Linux、移动计算、虚拟化
其他兴趣:数学、物理、心理学、武术、自然语言

nebuladream

unread,
Mar 31, 2009, 10:36:06 PM3/31/09
to TopLanguage
感谢您能耐心的读完。我非常的赞同您说的"在大学里能学习到的唯一的东西就是学习"。其实,我觉得问题的关键不在大学的硬件环境如何,而是在育人方面大
学应该起到的作用。知识不用老师教,自己可以看书学,但是如今的大学却远没有您那个时候的氛围。学风的涣散已经深入到了骨髓当中,真正肯沉下心来读书的
人很少,而像您那样为了学习知识肯于克服困难环境的人就更没有了。我想分析其中的原因,我们自己要付主要责任,但是计算机学院所带给我们的学习风气与校
园文化精神确实如此的贫乏......我想这个问题要比硬件设施的贫乏更加可怕。

On Apr 1, 10:01 am, 小马xioama <cnxia...@gmail.com> wrote:
> 作为一个毕业15年的过来人,我也来说几句,其实进了大学,一切都是靠自学。我一直在说的一句话就是"在大学里能学习到的唯一的东西就是学习"。因为毕业后,根 本不可能靠在大学里课堂上学习到的东西混饭吃,新毕业的人在用人单位看来,等于一张白纸,所不同的就是这张纸的吸墨能力有多强。现在大学生的学习条件,不知道要 比当年好多少倍了,至少很多人高中开始就有自己的个人电脑了,而且还能很方便的联上网络。而我们那个时候,上万元一台的286对当时的收入水平来说,都是天价, 更别说什么互联网络了。一个学校只有可怜的一个公共机房,只有上机课的时候才能进去摸几下,大多数的时候都是纸上谈兵。为了得到上机的机会,放暑假的时候不回家 ,住在学校里(大热天,没有空调)。然后利用系里办公室的电脑,帮老师写一些程序,以换取上机的机会。记得当时所有的零用钱,几乎都用来买软盘,8元一张1.2 M的,一个Borland
> C++
> 3.1就要17张。那时候,几乎所有的函数,帮助文件里都有一个例子,全部调试了一遍,并且在DOS下用图形方式自己编写了窗口,弹出菜单,按钮,通过读取中文 字库显示点阵中文。这就是我在大学的计算机学习。因此,现在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先要看看自己付出了什么。
>
> 2009/4/1 Henry Hui Wang <henryhuiw...@gmail.com>


>
> > Good writing.
>
> > 很多时候我觉得我们当年(我是92年毕业的)比较幸运,但是现在想想,其实是一样的。
>

> > 我记得我第一个工作是调试低通滤波器板子,电容是需要调试挑选后实际焊接的,我穿着短裤,蹲着做了两周。但是闲聊中的这两种,我等于重新复习了模拟电路、数字电 路、线性数学等知识。我的专业是计算机应用。


>
> > 现在每年招聘,往往会怜惜苦命的毕业生们,但是仔细回想,自己也是这样过来的。先找个槽卧下,再不断学习。
>

> > 2009/4/1 nebuladream <nebuladr...@gmail.com>:

> ...
>
> read more >>

Tiny fool

unread,
Mar 31, 2009, 10:37:49 PM3/31/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居然有文曲星的用户,哈哈,你好。我05年在文曲星工作来着。

看完整个这篇文章,以及居振梁的回复。我想说,在我看来自学和学校学其实没什么区别,我见过很多很努力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我有时候很努力),但是成就并不大。振梁归咎自学的自我感觉良好,楼主归咎自己在学校的不够努力,或者学校的引导不够。

我的看法是,核心问题在于眼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都学好了(我的意思是不要限于考试的标准),其实是很不错的。这个群里面的xuyou,tangliang,pangba都是专业出身,每一个不是各种翘楚的。自学学好了,也很好,pangba应该不是学心理学的吧,他在计算机科学以内以外的自学成果没有人不认同吧?

我看到过很多例子,很多人很努力,但是水平原地打转,甚至慢慢的就落后于他的朋友们。原因在于,就他所学,他已经不知道自己该继续往什么方向努力了。

在学校的学生的不幸在于,我们曾经是一个非常仰视大学的国家,我们的父母老师,天天告诉我们考上大学一切就ok了。然而现在社会发展了,大学门槛也低了,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学生了,用人单位的门槛也高了。自学的朋友也一样,你学会了贝叶斯,开始流行hmm,你学会了hmm,开始流行rcf。但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傻子,我们天生就有每天都上升的空间,只是我们的眼界太窄,看不到路在何方而已。

2009/4/1 居振梁 <juzhe...@gmail.com>



--
--------------
Gmail: tiny...@gmail.com
Gtalk:   tiny...@gmail.com
Phone: 13520711089
Twitter:http://twitter.com/tinyfool

银杏泰克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的站内搜索引擎提供商
http://www.ginkgotek.com/

Tinyfool的开发日记
http://www.tinydust.net/prog/diary/diary.htm

TV的Google观察
http://www.tinydust.net/tinygoogle/

nebuladream

unread,
Mar 31, 2009, 10:55:37 PM3/31/09
to TopLanguage
恩,您说的的确很有道理。我觉得我在大学中专业方面最大的收获几乎没有来自课堂的。课堂上的老师大都照本宣科,本来也没什么指导价值。诚如您所说,现在
的新技术一日千里,复杂问题层出不穷。做为刚刚入门的大学生,而又不是天才的我们又如何能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看清未来的方向呢?在大学中我虽然苦苦的
探求,但是仍然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现在想想,大二的时候如果有个人站出来告诉我们事情将会是这样的发展该多好啊。

On Apr 1, 10:37 am, Tiny fool <tinyf...@gmail.com> wrote:
> 居然有文曲星的用户,哈哈,你好。我05年在文曲星工作来着。
> 看完整个这篇文章,以及居振梁的回复。我想说,在我看来自学和学校学其实没什么区别,我见过很多很努力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我有时候很努力),但是成就并不大 。振梁归咎自学的自我感觉良好,楼主归咎自己在学校的不够努力,或者学校的引导不够。
>

> 我的看法是,核心问题在于眼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都学好了(我的意思是不要限于考试的标准),其实是很不错的。这个群里面的xuyou,tangliang,p angba都是专业出身,每一个不是各种翘楚的。自学学好了,也很好,pangba应该不是学心理学的吧,他在计算机科学以内以外的自学成果没有人不认同吧?


>
> 我看到过很多例子,很多人很努力,但是水平原地打转,甚至慢慢的就落后于他的朋友们。原因在于,就他所学,他已经不知道自己该继续往什么方向努力了。
>

> 在学校的学生的不幸在于,我们曾经是一个非常仰视大学的国家,我们的父母老师,天天告诉我们考上大学一切就ok了。然而现在社会发展了,大学门槛也低了,我们到 处都可以看到大学生了,用人单位的门槛也高了。自学的朋友也一样,你学会了贝叶斯,开始流行hmm,你学会了hmm,开始流行rcf。但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傻 子,我们天生就有每天都上升的空间,只是我们的眼界太窄,看不到路在何方而已。
>
> 2009/4/1 居振梁 <juzhenli...@gmail.com>
>
>
>
> > 这段经历跟我初中时用文曲星写GVBASIC程序很相似。
>
> > 我那高中是江苏省首批四星级学校,这样的一个隐含因素就是你有电脑没地方用,有网没法上。那时写的程序都写在纸上,每个月也就一天回家的时间,没法调试,也不知 道对错。只能在文曲星上解解渴。


> > 汗,不知道那些老师看到我傻不垃圾长时间盯着文曲星看时有没有觉得我有点"二"
>
> > 话说回来,虽说大学靠的是自学,但是自学从长远来看真得就是最合理的吗?
> > 记得以前列表里有人说"自学往往会自我感觉良好",现在我是深有感触。
> > 而且,自学时不知道重点是什么,所以什么都看,于是走了不少弯路,也浪费了不少时间。
>
> > 对于潜力比较大的学生,其实不用太低调的,要不然有实力社会不承认,你也最多跟你的学校一个档次。
>
> > 如果你所在学校有幸有个比较优秀的实验室,那就争取能够进去,当然实验室的老师有可能有"人品问题"。我的学校不算好,我大学最大的失误就是为了我自己的团队从 那个实验室退出。
>

> > 2009/4/1 小马xioama <cnxia...@gmail.com>


>
> >> 那时候,几乎所有的函数,帮助文件里都有一个例子,全部调试了一遍,并且在DOS下用图形方式自己编写了窗口,弹出菜单,按钮,通过读取中文字库显示点阵中文。 这就是我在大学的计算机学习。因此,现在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先要看看自己付出了什么。
>
> > --
> > 自学走了不少弯路,更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寻找良师益友。
> > 追求黑客精神和清心寡欲的心态。
> > 中文博客:http://wargrey.yo2.cn
> > 英文博客:http://wargrey.blogspot.com
> > 研究方向:人工智能、Unix/GNU Linux、移动计算、虚拟化
> > 其他兴趣:数学、物理、心理学、武术、自然语言
>
> --
> --------------

> Gmail: tinyf...@gmail.com
> Gtalk: tinyf...@gmail.com

junyi sun

unread,
Mar 31, 2009, 10:56:18 PM3/31/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2009/4/1 Tiny fool <tiny...@gmail.com>

居然有文曲星的用户,哈哈,你好。我05年在文曲星工作来着。

看完整个这篇文章,以及居振梁的回复。我想说,在我看来自学和学校学其实没什么区别,我见过很多很努力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我有时候很努力),但是成就并不大。振梁归咎自学的自我感觉良好,楼主归咎自己在学校的不够努力,或者学校的引导不够。

我的看法是,核心问题在于眼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都学好了(我的意思是不要限于考试的标准),其实是很不错的。这个群里面的xuyou,tangliang,pangba都是专业出身,每一个不是各种翘楚的。自学学好了,也很好,pangba应该不是学心理学的吧,他在计算机科学以内以外的自学成果没有人不认同吧?

我看到过很多例子,很多人很努力,但是水平原地打转,甚至慢慢的就落后于他的朋友们。原因在于,就他所学,他已经不知道自己该继续往什么方向努力了。

在学校的学生的不幸在于,我们曾经是一个非常仰视大学的国家,我们的父母老师,天天告诉我们考上大学一切就ok了。然而现在社会发展了,大学门槛也低了,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学生了,用人单位的门槛也高了。自学的朋友也一样,你学会了贝叶斯,开始流行hmm,你学会了hmm,开始流行rcf
~~CRF?
 

居振梁

unread,
Mar 31, 2009, 10:59:28 PM3/31/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这里还有另外两个原因,不知道别人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困惑。(我现在处于实习期)

1.良师益友难寻,无论是在现实的环境,还是在网络社区里都是(在来tp之前)。我这人喜欢分享,但是真正自发具有“分享精神”的人很少,甚至就是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学什么“高深”的东西。这是我团队管理和QQ群管理的经验(也许后者不是一个好的方式和参考点)。当然我也需要反馈,由于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自我修炼和完成工作任务也不是同一个过程,发现我发起的话题很少有人回应,在多次努力倡导无效之后,就往往对自己建立起来的环境失去信心。(大部分人都是抱着自己学习的态度加入各种组织的,甚至这些人不知道自己是否真得适合加入这个组织。)
伴随而来的是“单枪匹马”的痛苦,另外一个好处是,养成了自己的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的习惯(基本上我很少在论坛之类的地方发纯技术问题贴)。

2.年龄焦虑。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开始重视自己的年龄(我87年重阳出生,8岁开发,没有留级和复读),因为同伴同学往往比我小一岁或两岁(有人说,现在都是这个年龄段啊)。总是以为自己年龄太大,总是以为毕业之后没有时间学习(区别于“工作”的“自我修行”),于是迷失了方向,将计划搞得一团糟。前不久注意到其实社会年龄是按周岁算的,那么我现在又小了两岁,就明显感觉到压力轻了不少。


2009/4/1 Tiny fool <tiny...@gmail.com>

看完整个这篇文章,以及居振梁的回复。我想说,在我看来自学和学校学其实没什么区别,我见过很多很努力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我有时候很努力),但是成就并不大。振梁归咎自学的自我感觉良好,楼主归咎自己在学校的不够努力,或者学校的引导不够。

Henry Hui Wang

unread,
Mar 31, 2009, 10:09:58 PM3/31/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兄之语,令余忆及当年卖命于学校项目,盼攒600大洋购Borland C++的故事。
Borland C++ 3.1,伴我五年之利器!

2009/4/1 小马xioama <cnxi...@gmail.com>:

Tiny fool

unread,
Mar 31, 2009, 11:04:10 PM3/31/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笔误。

to nebuladream:

古人说朝闻道夕可死也,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我比群里不少年轻才俊都痴长几岁,比大家都多懵懂了好多年,无数的迷惘,无数次的自我怀疑,无数次的回首。

2月的时候我30了,3月的时候我的女儿诞生了,昨天我跟老婆说,我离40岁还有10年,应该还能做出点什么。


2009/4/1 junyi sun <ccn...@gmail.com>

nebuladream

unread,
Mar 31, 2009, 11:10:05 PM3/31/09
to TopLanguage
真的,我发现和你有相似的感受。大学四年中,我一直感受着"单枪匹马"的痛苦,在我的身边真正追求技术的人太少了,而能做良师益友的就没什么人了。
看看自己浪费的时间,发现转眼间自己要步入社会了,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IT民工。今后在看神经网络,AI等书籍的时间就更少了。而且感觉自己的水平几乎
在原地没动,不由得担心此生将在碌碌无为中渡过。

On Apr 1, 10:59 am, 居振梁 <juzhenli...@gmail.com> wrote:
> 这里还有另外两个原因,不知道别人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困惑。(我现在处于实习期)
>

> 1.良师益友难寻,无论是在现实的环境,还是在网络社区里都是(在来tp之前)。我这人喜欢分享,但是真正自发具有"分享精神"的人很少,甚至就是不想让别人知 道自己在学什么"高深"的东西。这是我团队管理和QQ群管理的经验(也许后者不是一个好的方式和参考点)。当然我也需要反馈,由于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自我修炼 和完成工作任务也不是同一个过程,发现我发起的话题很少有人回应,在多次努力倡导无效之后,就往往对自己建立起来的环境失去信心。(大部分人都是抱着自己学习的 态度加入各种组织的,甚至这些人不知道自己是否真得适合加入这个组织。)


> 伴随而来的是"单枪匹马"的痛苦,另外一个好处是,养成了自己的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的习惯(基本上我很少在论坛之类的地方发纯技术问题贴)。
>

> 2.年龄焦虑。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开始重视自己的年龄(我87年重阳出生,8岁开发,没有留级和复读),因为同伴同学往往比我小一岁或两岁(有人说,现在都是 这个年龄段啊)。总是以为自己年龄太大,总是以为毕业之后没有时间学习(区别于"工作"的"自我修行"),于是迷失了方向,将计划搞得一团糟。前不久注意到其实 社会年龄是按周岁算的,那么我现在又小了两岁,就明显感觉到压力轻了不少。
>
> 2009/4/1 Tiny fool <tinyf...@gmail.com>

胡翟

unread,
Mar 31, 2009, 11:16:19 PM3/31/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哎,看了你的话我也深有感触啊
本科的时候茫茫然,没人指点一下,周围的人都在玩,几乎没什么专心学习和搞技术的人
现如今意识到问题之后发现时间已经过去很多了,属于自己的能自由学习的时间更是越来越少了
现在这环境,不缺志同道合一起打游戏的人,缺的是可以一起学习一起拼搏的人

2009/4/1 nebuladream <nebul...@gmail.com>



--
胡翟

sail tsao

unread,
Mar 31, 2009, 11:18:14 PM3/31/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小马说到我的痛处了,我刚毕业一年,真的感觉到大学四年自己根本没有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习上,谈恋爱,交朋友,玩网游,大学4年荒废了一大半的时间,用父母的血汗钱来享乐,现在真的感到后悔无比。

也说点自己大学四年的经验吧,我从高中时就开始玩电脑,从那时就想着我以后要搞计算机,我要考个好大学好好学计算机,我要做游戏。高中三年自学了C++,总算入门了,在书店整整抄完了一本C++的书籍(一本入门的书),现在想想真的好佩服自己那时候的毅力。那时我连上英语,语文课时都在看电脑报合订本。所以学习最主要的是要有兴趣,一旦你有了兴趣,你会发现自己会有无穷的动力。高中毕业考上了一个二本的学校的计算机系,不过我还是全校唯一一个考上正规本科的...没想到天天上课开小差学计算机还能考个全校第一...(我上的高中不是重点学校)。

大学里的同学其实很多都没有计算机基础的,大部分同学家里经济状况都不是多好,碰过电脑的也没几个,好像都是因为听说计算机这行工资高,工作好找才报的这个专业。问了个遍,没有一个和我一样是打从进来的时候就梦想着自己要做游戏。插个话,当时我们计算机系在网站上贴出来我们系的就业率是90%以上呢!!

大学第一年熟悉了学院的状况,混熟了一些学长,加入了计算机协会,找了很多游戏开发的英文书。总结一下:学校越是没有名气,学校的老师就不会有多少能力,别指望进入一个学校可以从老师那里学到什么,一切都要靠自学,如果你能碰到那种对学生特别负责的老师那么千万要把握机会,这种老师在现在的中国比熊猫还珍贵的!!还有就是计算机协会,如果学校有的话还是加入的好,因为里面有学长,他们会不时的提醒你,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最后是英文,我因为想搞游戏开发,而资料的是英文的,只得找英文资料了,大一一年没干啥别的事情,学会用电驴找东西了,找了一堆的英文资料。大一因为迷上了verycd,天天找资料下载资料,大一唯一干的一件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发布了一个游戏开发英文书籍合集的资源帖子,到现在还有好多人从那上面下载资料呢,我也因为这个认识很多搞游戏开发的朋友。

大二开始看着一堆堆的英文资料觉得是不是该学了?只是因为全部都是英文的,我刚开始只能用金山词霸一点点的看,幸亏我英语能力还过得去,用了一年的时间用金山词霸磕磕巴巴的看完了一本D3D的龙书..里面的例程也都自己写过了,感觉自己算是入门了D3D,而且锻炼了英语能力。
总结一下,其实英语能力还是相当重要的,计算机都是英文资料,想学新的技术只有看英文。最后说下,CET4我很多同学都是用了一两年的时间背单词考过去了..而我CET4的考试经历让我自己都汗颜...我考CET4的时候已经看完了那本D3D的英文书了..对自己相当有信心,所以考试之前根本什么资料都没有看,单词也没背。第一次考CET4不知道要先做选择题,到时间会先收答题卡,所以我就傻傻的先写作文了(高中时的习惯),做完作文然后就开始看阅读理解,刚看了两三个文章考官就要收答题卡我当时就傻了...用10分钟的时间将所有没做的选择题看一眼画一个答案,差不多是看哪个顺眼就选哪个吧...然后老师说可以写作文了...我当时愣在那里想着这次完了。考试结束自己知道自己没戏了,我把我考试的事情和同学说了,他们也说没关系,还有机会嘛,大三再考。当时想也只有这样了...不过当成绩下来了...我发现我竟然过了...我那些同学竟然没过...被他们狠狠鄙视了一顿...所以说其实英语不用刻意的学,看看英文计算机资料全当背单词了就行了。

大三的时间应该说是荒废了,迷上了魔兽世界,和同学没日没夜的玩,还逃课差点被处分。整个大三唯一做的有点意义的就是和一些网上的朋友一起翻译了XNA的帮助文档,当时那个网站应该说是中国XNA社区的最大的网站了吧,人气蛮旺的,http://www.xnadev.cn,只是现在这几个人都跟消失了一样,网站也没人维护了。

大四的时候发觉自己不能这么堕落了。。要不然工作问题都没法解决。。重新拾回了D3D,并且开始学习OGRE,做了点小DEMO准备找工作用,大四上半年就这么过去了。。下半年的时间就找到了个游戏公司实习然后回学校做了个毕业设计。
总结:实习是相当重要的,一定要找一家公司实习,就算拿的钱少也别在意,实习能让你开拓眼界,学到很多学校学不到的东西,最主要的是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我大学四年总结一下其实兴趣是最重要的,我和其他同学唯一不一样的是我从入学第一天开始我就有目的我知道我大学四年要干什么,我知道我的方向在哪里。而现在最悲惨的是太多人进了计算机系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进来的原因是觉得IT业工资高(其实也不怎么高,还累的要死),觉得IT业工作好找(有能力好找,没能力就不好找)。我的同学直到大四了很多还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
怎么找工作?只有海投。我投简历的时候只投了4家公司,两家都给了回信让我面试,我的简历只有一张纸,也不像一些同学那样弄的很多很精致。我觉得投简历一定要有目的性,而不是随便乱投。

我唯一后悔的是大三那年的荒废,还有就是我们学校的老师连项目都没接过,我工作了才知道好多和我一样刚招进来的大学生都是有项目经验的,在大学就跟着老师做这做那,而我们学校呢?我就帮一两个老师装过系统。环境很重要,应该说相当重要,有项目实践经验的人会比我这种自己闷头学东西的人强不知道多少。所以我只有现在不停的补以前大学落后他人的经验。“自学往往会自我感觉良好”这话说的太对了!自学是应该提倡,因为只是在一个人所处环境不如意的情况下唯一能选择的途径。但是自学也会让人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当两人一起研究一个东西的时候,效率会成倍的增长。

最后要说一句,在中国现在一些大学里如果你觉得不如意千万别自暴自弃,本来你进入这样的大学就可能已经落后别人很多了(我同学投简历时就被人狠狠的BS了,你们这个学校的简历我们不要,我们只要211的),如果自己再自暴自弃,将自己学不好的原因归咎在学校身上,从而减轻了自己的负罪感,为自己的堕落找借口的话那么你最终会体会到后悔的苦果。

lili

unread,
Mar 31, 2009, 11:35:46 PM3/31/09
to TopLanguage

我曾经在一个讨论苹果技术的论坛看到这样一句话
"这个论坛的人气太令我失望了,我再也不来了"
做到不浮躁,真的很难。

殷远超

unread,
Mar 31, 2009, 11:44:25 PM3/31/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虽然现在事实如此,但是四年时间下去还完全是一张白纸本身难道就真的那么正常么?如果四年时间,真的努力去做,还等同一张白纸的话,那总有需要检讨的地方。15年前的大学是不是没有条件我不清楚,我前几年毕业的时候,同学院里有一些比较牛的同学平均水平有现在看到的企业里三年左右经验的人还是有的。只是大多数人没去努力,多数人都如同楼主所说:网游之类的荒废了罢了。四年都荒废了的人,其实已经不是一张白纸了。有太多坏的习惯。又没有培养基本的学习能力,再加上什么都不会。呵呵。如果cnxiaoma要把四年好好自学的人当作白纸这个参照物的话,那大多数毕业生都是一张被随意涂鸦过的草稿纸了。

2009/4/1 小马xioama <cnxi...@gmail.com>

qiaojie

unread,
Mar 31, 2009, 11:45:52 PM3/31/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Borland C++ 3.1确实经典啊,我也用了3年。BC31是可以简化到1张软盘的,曾经有过一段没有电脑的日子,那时就带着一张BC31的简化版软盘去机房上机写程序。

Jeffrey Zhao

unread,
Mar 31, 2009, 11:57:36 PM3/31/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我绝对同意你的看法。

egmkang.wang

unread,
Apr 1, 2009, 12:00:33 AM4/1/09
to TopLanguage
呵呵,我倒是觉得现在理论学的太少了,很多问题都不能解决.....

On 4月1日, 上午8时57分, nebuladream <nebuladr...@gmail.com> wrote:
> 昨天想了整整一宿,最后写下下面这些对于大学学习生活的回顾与反思。觉得作为一个"过来人"很有必要将一些问题说给未来将要毕业的同学,希望能够吸取
> 我的教训,少走些弯路。同时以此为鉴,今后努力的改正、提升自己。(没兴趣听我白话者可直接跳读到第六部分总结)
>

> 大学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这里不禁感叹时光飞逝,物是人非......
> 记得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时候,心中踌躇满志,虽然那时甚至不知道C语言是什么东西,但是仍然对于自己四年后的形象充满了无限的憧憬:
> 雄厚的基础知识,良好的学术能力,很高的技术才华,未来之科学栋梁等等......

> 计算机导论课,一个老头足足的念了一个学期的幻灯,内容就是C语言,数字逻辑,离散数学课程的前1/3......内容巨枯燥,而且朗读水平超级差劲。也难怪很


> 多人从一开始就认为进入计院如同进入火坑。大学四年学下来不知道计算机专业的学完了究竟能做什么。到了毕业时刻,领导开始担心就业率了,早就内外成患、
> 以涣散堕落为风的计算机学院有岂能在短时间里奋发起来?这个时候开始埋怨大家这个不是,那个不对,仿佛一切问题都是学生的,我想问问你们早干什么来的?
> 之前的那么多时间不好好的调教你的学生,为什么这个时候才想起来教育?
>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除了主动的自学,多多的上网搜集信息、泡图书馆,还能有什么选择呢?但说回来,我没完全的做到。最终问题还出在自己,不够坚定,有

> 时会随着大环境一起堕落,一起enjoy美好的大学生活......
> 3. 实践薄弱,人才位置错放
> 看着自己简历中可怜的实践经验,面对人才市场上实践经验黄金般的价格,自己不禁暗自悔恨......


> 很多人都在用理论扎实来搪塞自己实践方面的低能,我想这个借口根本站不住脚。首先,计算机这个学科的性质就决定了没有实践,理论几乎没法理解的扎实透
> 彻。就好比熟记骑自行车手册的人可能根本不会骑车一样。 我们不排除有未来的图灵、 Knuth 一类的大牛,只要即使不写什么重要的代码,理论也是巨
> 牛无比。但是大多数学过数据结构与算法的人来说,能用 C 写个 Dijkstra 最短路算法就算不错了,你要给他个什么城市公交线路选择问题,他保
> 准晕菜,当场崩溃(这样例子我见多了)。
> 其实我们的同学中真的有些非常的出色,只不过是放错了位置。(尤其是女生,我觉得大多数都不适合去编程)倘若不是在计院,可能他们已经凭借着自己出色的
> 能力在该方向上开始崭露头角了。我不只听到一个人抱怨自己不适合编程,一些人是纯粹的为自己腐败找借口。这些人往往自己都不知道计算机究竟在学什么,估
> 计换个环境也还是一个逼样。有些人我感觉绝对是高考造成的资源严重错放,他们在感性理解方面确实非常的出色,自己也非常的上进,换专业绝对是非常好的选
> 择。但是大一大二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我们的领导又他妈在干啥呢?一些必要的引导总是你们的职责吧,干麻叫这些同学走过了大学四年才意识到自己不适合学
> 计算机?
> 总之,种种因素,大多数同学四年没编过几行代码,课设不过草草了事(据说某些老师甚至推荐同学去校外找人代做毕设),所以毕业时,之前做过的东西根本不
> 敢往简历里写,因为根本没有啥技术含量,都他妈copy的。
> 4. 项目反思

> 在我向面试官夸夸其谈自己的所谓有技术含量的项目经验时,不住的冒虚汗,甚至还被一个考官当场揭穿并遭到无情的BS。现在想想,更加悔恨不已......


> 我也曾经意识到实践的问题。自己也曾经雄心勃勃的要写有技术含量的代码。我大学里自己写过两个自认为是比较有技术含量的项目。不过两个项目最终皆因打不
> 完的补丁,层出不穷的新bug,臃肿而杂乱的代码,以及自己对于继续开发与维护失去信心与兴趣等原因而最终搁浅失败。
> 究其原因,我总结如下:
> 首先是自己太浮躁。我觉得这个问题在当今的毕业生人群中以及IT行业里是普遍存在的。刚刚会编程就开始yy自己能写出多牛逼的程序,做多牛逼的软件。事
> 实证明,任何牛逼的软件都不是一下子就那么牛逼的,必须要循序渐进的展开。当时,刚刚背熟了C++的语法,就萌生了要写一个牛逼系统证明自己的想法。其
> 实这个想法本没有错,错就错在我没有进行必要的积累,而且缺乏对于系统模块逐步开发并测试的耐心。在网上下了点别人的设计经验,自己就开始照猫画虎的写
> 代码。其结果可想而知,调试了n久代码才能勉强的运行,而且及其不稳定。整个项目乱成一团,打一个补丁又出两个bug那种。
> 这个时候其实应该吸取经验,对于代码进行重写,系统进行改进,甚至有必要重新设计。而我又开始浮躁了,觉得这个算不了什么,吸取教训,再写个更有技术含

> 量的牛逼程序一定成功。于是竟然无厘头的放弃了那一堆研究了将近一个月的代码,开始了新的项目设计。这个项目的结果更加的可笑,我最终甚至都没有完整的 ...
>
> 阅读更多 >>

Jeffrey Zhao

unread,
Apr 1, 2009, 12:01:00 AM4/1/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大风气真的那么重要吗?的确大风气很不好,我也承认,但是我绝对相信你能找出10个志同道合的人,再退一步,认真治学的老师和同学出来,这样的小团体还不够吗?现在互联网那么发达,到处都能交流,资源之充沛只会让人接受不完,我觉得没有理由怪什么精神不精神,资源不资源。

我现在就特别向往学校里某个实验室的良好氛围,每周都有技术交流,论文分析等等,所出的成绩也都非常不错。

--------------------------------------------------
From: "nebuladream" <nebul...@gmail.com>
Sent: Wednesday, April 01, 2009 10:36 AM
To: "TopLanguage" <pon...@googlegroups.com>
Subject: [TL] Re: 梦断计院--一个计算机学院学生大学学习生活的回顾与反省

> 感谢您能耐心的读完。我非常的赞同您说的"在大学里能学习到的唯一的东西就是学习"。其实,我觉得问题的关键不在大学的硬件环境如何,而是在育人方面大

sail tsao

unread,
Apr 1, 2009, 12:02:25 AM4/1/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我觉得您可能有点断章取义,小马说的其实和您说的是一个意思
因为毕业后,根本不可能靠在大学里课堂上学习到的东西混饭吃,新毕业的人在用人单位看来,等于一张白纸,所不同的就是这张纸的吸墨能力有多强"

他后面还有一句是这张纸的吸墨能力有多强,而您也说了如果浪费的人只是随便涂过的草稿纸,也相当于根本没有吸墨能力的一张纸而已。小马的意思应该是大学四年是锻炼自学的能力的四年。您的意思也是如果四年荒废了,那么证明这个人其实也没有什么自学的能力,无法在这张纸上再去书写什么了,因为他不吸墨。

2009/4/1 Jeffrey Zhao <je...@live.com>

Jeffrey Zhao

unread,
Apr 1, 2009, 12:02:54 AM4/1/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当看不清世界发展,那么可以看清过去的发展阿,过去有哪些是不变的,很少变得,一般以后改变的可能性也不大。把时间投资在这些方面,一般总是有很大好处的——尤其是周围的人都不怎么投资的时候。至于方向:交流、交流、交流……

--------------------------------------------------
From: "nebuladream" <nebul...@gmail.com>
Sent: Wednesday, April 01, 2009 10:55 AM
To: "TopLanguage" <pon...@googlegroups.com>
Subject: [TL] Re: 梦断计院--一个计算机学院学生大学学习生活的回顾与反省

> 恩,您说的的确很有道理。我觉得我在大学中专业方面最大的收获几乎没有来自课堂的。课堂上的老师大都照本宣科,本来也没什么指导价值。诚如您所说,现在

Jeffrey Zhao

unread,
Apr 1, 2009, 12:07:36 AM4/1/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时间是足够的……我现在觉得我在大三前都是在荒废的无意识的,而大四开始到现在才是真正让我成长了。原因在于眼界打开了,知道该怎么努力了,意识到以前浪费了多少时间已经回不来了……
 

From: sail tsao
Sent: Wednesday, April 01, 2009 11:18 AM
Subject: [TL] Re: 梦断计院--一个计算机学院学生大学学习生活的回顾与反省

sail tsao

unread,
Apr 1, 2009, 12:09:12 AM4/1/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真的很想告诉您,在一些不咋滴的学校里面,别说找出来10个志同道合的,连1个都不好找,有好老师,可是好老师在我入学那年跳到更好的学校了,剩下有能力的老师,有能力的老师经常出差不在学校,也不怎么喜欢和学生交流,总有距离感。网络是很好,可是大牛都不理人,像gameres这样好的论坛在我当时还没注意到...现在注意到了...可是已经沦落为一堆无聊的人骂架的地方了...

2009/4/1 Jeffrey Zhao <je...@live.com>

Gary

unread,
Apr 1, 2009, 12:38:29 AM4/1/09
to TopLanguage
壮心不已。

On 3月31日, 下午11时04分, Tiny fool <tinyf...@gmail.com> wrote:
> 笔误。
> to nebuladream:
> *
> *


> 古人说朝闻道夕可死也,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我比群里不少年轻才俊都痴长几岁,比大家都多懵懂了好多年,无数的迷惘,无数次的自我怀疑,无数次的回首。
>
> 2月的时候我30了,3月的时候我的女儿诞生了,昨天我跟老婆说,我离40岁还有10年,应该还能做出点什么。
>

> 2009/4/1 junyi sun <ccnu...@gmail.com>
>
>
>
>
>
>
>
> > 2009/4/1 Tiny fool <tinyf...@gmail.com>
>
> >> 居然有文曲星的用户,哈哈,你好。我05年在文曲星工作来着。
>
> >> 看完整个这篇文章,以及居振梁的回复。我想说,在我看来自学和学校学其实没什么区别,我见过很多很努力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我有时候很努力),但是成就并不大-。振梁归咎自学的自我感觉良好,楼主归咎自己在学校的不够努力,或者学校的引导不够。
>
> >> 我的看法是,核心问题在于眼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都学好了(我的意思是不要限于考试的标准),其实是很不错的。这个群里面的xuyou,tangliang,p-angba都是专业出身,每一个不是各种翘楚的。自学学好了,也很好,pangba应该不是学心理学的吧,他在计算机科学以内以外的自学成果没有人不认同吧?


>
> >> 我看到过很多例子,很多人很努力,但是水平原地打转,甚至慢慢的就落后于他的朋友们。原因在于,就他所学,他已经不知道自己该继续往什么方向努力了。
>

> >> 在学校的学生的不幸在于,我们曾经是一个非常仰视大学的国家,我们的父母老师,天天告诉我们考上大学一切就ok了。然而现在社会发展了,大学门槛也低了,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学生了,用人单位的门槛也高了。自学的朋友也一样,你学会了贝叶斯,开始流行hmm,你学会了hmm,开始流行


> >> rcf
>
> > ~~CRF?
>
> >> 。但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傻子,我们天生就有每天都上升的空间,只是我们的眼界太窄,看不到路在何方而已。
>

> >> 2009/4/1 居振梁 <juzhenli...@gmail.com>
>
> >> 这段经历跟我初中时用文曲星写GVBASIC程序很相似。
>
> >>> 我那高中是江苏省首批四星级学校,这样的一个隐含因素就是你有电脑没地方用,有网没法上。那时写的程序都写在纸上,每个月也就一天回家的时间,没法调试,也不知-道对错。只能在文曲星上解解渴。


> >>> 汗,不知道那些老师看到我傻不垃圾长时间盯着文曲星看时有没有觉得我有点"二"
>
> >>> 话说回来,虽说大学靠的是自学,但是自学从长远来看真得就是最合理的吗?
> >>> 记得以前列表里有人说"自学往往会自我感觉良好",现在我是深有感触。
> >>> 而且,自学时不知道重点是什么,所以什么都看,于是走了不少弯路,也浪费了不少时间。
>
> >>> 对于潜力比较大的学生,其实不用太低调的,要不然有实力社会不承认,你也最多跟你的学校一个档次。
>

> >>> 如果你所在学校有幸有个比较优秀的实验室,那就争取能够进去,当然实验室的老师有可能有"人品问题"。我的学校不算好,我大学最大的失误就是为了我自己的团队从-那个实验室退出。
>
> >>> 2009/4/1 小马xioama <cnxia...@gmail.com>
>
> >>>> 那时候,几乎所有的函数,帮助文件里都有一个例子,全部调试了一遍,并且在DOS下用图形方式自己编写了窗口,弹出菜单,按钮,通过读取中文字库显示点阵中文。-这就是我在大学的计算机学习。因此,现在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先要看看自己付出了什么。


>
> >>> --
> >>> 自学走了不少弯路,更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寻找良师益友。
> >>> 追求黑客精神和清心寡欲的心态。
> >>> 中文博客:http://wargrey.yo2.cn
> >>> 英文博客:http://wargrey.blogspot.com
> >>> 研究方向:人工智能、Unix/GNU Linux、移动计算、虚拟化
> >>> 其他兴趣:数学、物理、心理学、武术、自然语言
>
> >> --
> >> --------------

> >> Gmail: tinyf...@gmail.com
> >> Gtalk: tinyf...@gmail.com


> >> Phone: 13520711089
> >> Twitter:http://twitter.com/tinyfool
>
> >> 银杏泰克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的站内搜索引擎提供商
> >>http://www.ginkgotek.com/
>
> >> Tinyfool的开发日记
> >>http://www.tinydust.net/prog/diary/diary.htm
>
> >> TV的Google观察
> >>http://www.tinydust.net/tinygoogle/
>
> --
> --------------

> Gmail: tinyf...@gmail.com
> Gtalk: tinyf...@gmail.com


> Phone: 13520711089
> Twitter:http://twitter.com/tinyfool
>

> 银杏泰克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的站内搜索引擎提供商http://www.ginkgotek.com/
>
> Tinyfool的开发日记http://www.tinydust.net/prog/diary/diary.htm
>
> TV的Google观察http://www.tinydust.net/tinygoogle/- 隐藏被引用文字 -
>
> - 显示引用的文字 -

周龙亭

unread,
Apr 1, 2009, 12:47:55 AM4/1/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大学其实主要的就是自学,你不要想着会有人和你在一块或者你周围的气氛,你自己学就行了。
想当年上学,暑假中一个人呆在闷热的宿舍,看书,写代码,一天十几个小时。我的不小的一部分知识都是在那三个暑假学的。

周龙亭

unread,
Apr 1, 2009, 12:49:17 AM4/1/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既然你已经了解了状况,现在开始还不晚啊。

suhua wang

unread,
Apr 1, 2009, 12:22:36 AM4/1/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所以学会如何学习就显得更加重要了。良师益友不会随时都有的,单枪匹马却是更经常的事。有很多人其实都到在这条坎上。

2009/4/1 sail tsao <sail...@gmail.com>

DaiZW

unread,
Apr 1, 2009, 1:05:18 AM4/1/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核心问题在于眼界"
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虚度了四年是因为学习没有目标, 也就是所谓的"空虚", "迷茫".
而之所以没有目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眼界过窄, 以为计算机科学不过就是上课学的那些东西----其实那些只是皮毛而已.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知道得越多, 不知道的也就越多.(待考)
一个人只有打开了眼界, 见识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才能够不断学习, 不断进步.
否则整天陷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不能自拔, 断然不会有多大出息的.

环境对个人发展会有影响, 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自己.
所以抱怨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只会徒增烦恼而已.
重要的是自己明确目标, 然后朝着它前进.

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引用保尔的话了, 但是猛然想起来, 发现非常适用:
“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而已。人的一是生应该这样来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他在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正因为保尔知道他的目标是什么并且知道如何去做, 所以他才会"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就此打住, 再扯就该扯到信仰的重要性上了.

2009/4/1 Tiny fool <tiny...@gmail.com>:

Jeffrey Zhao

unread,
Apr 1, 2009, 1:26:23 AM4/1/09
to pon...@googlegroups.com
我在高中的时候搞OI,全校就我一个人搞,一个好点的老师在带了我半年后去澳大利亚了……但是我还是可以去读竞赛班,可以找其他学校的同学,到其他学校去一起上课……那都是多早的时候啊……所以我觉得都不是问题。

Stony

unread,
Apr 1, 2009, 1:33:07 AM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