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d: [關注農村] 詠梅在PTT回應八卦板板友的文章

3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huck Lin

unread,
Oct 13, 2010, 9:14:06 AM10/13/10
to permaculturetree 總覽訂閱者, permacult...@googlegroups.com, 王鐘銘, 黃詠梅
綠黨新北市議員 關於農業議題的一篇文章,
轉寄給樸門群組的各位參考。

震洋
---------- 轉寄的郵件 ----------
寄件者: mingwangx <ming...@gmail.com>
日期: 2010年10月12日下午6:08
主旨: [關注農村] 詠梅在PTT回應八卦板板友的文章
收件者: tw-agricult...@googlegroups.com


有人把綠黨參選的新聞轉貼到PTT八卦板,文中提到我在淡水的政見以農業為主軸,引起數位板友質疑太過天真,跟支持者唇槍舌戰了一番。綠黨黨工竑廣通知我們,今天下午我們一番討論之後,選舉總幹事詠梅寫了一篇文章作為回覆。

這篇文章把我們這群年輕人的夢寫出來,我即使身為團隊中第一個發夢者本人,也被詠梅文中的情感深深打動。因此轉貼到這邊來,與諸位分享。

鐘銘


======

因綠黨推薦記者會的曝光,使得幾位候選人的政見得到了被檢視的機會,有網友質疑綠黨提名新北市淡海選區候選人王鐘銘,提出「復育農業」政見的可行性、必要性等等,而這也確實是我們被詢問多次的問題──包括:談農業,為什麼要在淡水?因此我願趁此機會以競選團隊的立場,做一個簡單的申論。

※ 為什麼是農業?

以客觀的環境理由而言,王鐘銘競選團隊的成員聚合,基本上就是一群社運青年的聚合,我們都沒有農業的專業背景,但是我們都自小吃米長大,對於農業的關注因而是本能的,並且也是謙卑的──我們並不將農業視為一個待拯救的產業、也並不將農民視為一群待拯救的人而關注農業,我們是將農業視為一個可以拯救我們自己生命安全、拯救我們自身未來的道路而關注農業。

在上一個世代以開發為主流的社會養育之下,我們這一代的青年將務農當成一個生命願景的管道是被剝奪的,農業做為一個美好生活的可能性對我們而言徹底是個缺憾,但它確實已在歐洲許多國家得到實現。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在目前官方計算方式中,是以國外食材本地加工也算在內的,而這個灌過水後的數字仍在百分之三十以下,因此可以說如今我們生活之中物資豐饒的假象,基本上奠基於一個短視政府無視於石油危機的即將到來,依賴於高里程、低自主、假多元的一個糧食市場,甚至是在民眾無能追究所有食材汙染、致病甚至致命資訊的資訊不對等前提之下構成的,這樣的「自由市場」,其實是一個霸權市場。

信奉市場機制的人將風險視為當然,甚至有人說石油危機未到之前講危機都是空談,因為市場自然會調節一切。然而這麼說的人似乎忽略了,人民可以後知後覺,但是政府不能,我可以在石油危機近在眼前再來思考我個人該如何自處,但是政府的政策不可能等到人民開始挨餓、糧食開始不足,才開始養地救農業,他應該提早看到危機、介入市場並且預做準備。從這個角度看來,在仍以開發為主要思維的政策現狀之下,台灣農地消失的速度不是以危險二字可以形容,而所謂的市場機制所造成的社會災難,諸如高房價亂象、貧富差距日增,以及一般大眾普遍勞動條件的下降,都已是有目共睹的社會現實。

※ 為什麼是淡水?

你也許不相信,淡海有能力成為大台北地區最乾淨的米倉。根據我們所查詢而得的農情資料,三芝與八里,目前農地的佔地比例仍然在台灣各縣市當中名列前茅,而這也是許多建商、開發商、炒地皮客仍虎視眈眈坐看淡水地區道路建設的原因。你也許不相信,一個沒有農業的社會就會是一個沒有文化的社會,淡水三芝地區聚集了台灣最大量的文化藝術工作者,而我們正在思考該如何將淡海地區的這些優勢都擷取而成我們的希望,畢竟這些事實的聚合其實並不偶然。

從東部到西部、嘉南平原到北海岸,台灣已有許多優秀的小農在嘗試不同的農法與小規模的農業文明建造的工作,而淡海地區除了尚未有高汙染重工業的進駐,土地與水質仍維持優秀品質的良好環境條件之外,她與台北都會區的鄰近性,也讓「半農半X」的勞動方式成為可能,我們知道台北地區匯集了台灣最有活力而最思奮鬥的青年,然而非典型就業與青年貧窮已成時代陰影,該如何將這些青年在金融風暴的威嚇、高失業率與低薪給的都會宰制底下解放,唯一的方法就是提供他有可能不被都市所統治的生存選項──對台灣整體而言,亦然。

我們不是一群盲目的、非理性的、教條主義的農業瘋子,但我們確實是一群對都市生活有所不滿的青年。從競選團隊成形至今,成員起先以台灣農村陣線的「夏耘」草根調查為知識培力的起點,而在競選工作籌劃以來,我們也實地走訪過諸多的農莊、農場,以及積極倡議並實地爭取農業再興之可能性的專業團隊,如北海岸的臨海農場、幸福農莊,南投新好命農場,新竹工研院陳建泰教授的知識下鄉計畫、台大城鄉所的新鄉村研究中心,這些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的專業導入,也會成為我們未來無論是從政、或以新農業文化運動做為未來二十年計畫的實踐藍圖,非常重要的專業導入來源。

容我仍然帶著一個造夢般的語氣說:如果從土地當中我至少可以吃飽,而同時我可能還可以讀書寫作、繪畫教書,或者從事社區營造、文史工作,甚至是經營網站、設計遊戲,如此,我們不至於從出生就被拔離土地,而青年的生活也才有可能得以完整。如今我們都市生活的消耗已成一個不斷「向未來借貸」的惡性循環,這個美好的夢,就是我們立意從政、立意奪權的起始點──這裡有一個初衷:讓我們在當下此刻活得完整、不焦慮惶惑是有可能的。我們有可能不向未來負債,我們有可能不害怕未來,只要我們敢於找到這個源頭。

也許你還沒有發現,我們的都市是消耗性的;也許你還沒有發現,我們在都市中所有可能選擇的工作或職業,都是消費性的、而從來不是生產性的。我們被鍊鎖在生產-消費鏈的最末端,而解放的契機在奪回一個被隱匿的源頭,這個源頭,是農業。

這,便是我們在這個選戰之中,最想說出來的事。

青年.參議.願 召集人    
黃詠梅


--
您已訂閱「Google 網上論壇」的「「農村再生條例」對策」群組,因此我們特別傳送這封郵件通知您。
如要在此群組張貼留言,請傳送電子郵件至 tw-agricult...@googlegroups.com
如要取消訂閱此群組,請傳送電子郵件至 tw-agriculture-ta...@googlegroups.com
如需更多選項,請造訪此群組:http://groups.google.com/group/tw-agriculture-talking?hl=zh-TW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