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時報: 平埔族爭正名 批馬乞丐趕廟公

6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jasonpan

unread,
Jul 16, 2014, 11:25:55 AM7/16/14
to 平埔新聞群組, palakuan
http://www.twtimes.com.tw/?page=news&nid=424807

台灣時報 2017.7.15

平埔族爭正名 批馬乞丐趕廟公

〔記者張振峰台北報導〕

台聯立委周倪安昨天陪同平埔權益促進會會長潘紀揚、凱達格蘭族後裔潘慧安在立法院舉行「抗議馬江集團滅絕原住民族-為平埔正名發聲」記者會,要求原民會、總統馬英九、行政院長江宜樺承認平埔族的原住民地位。潘紀揚強調,正名並非是原民會說的要瓜分原住民資源。

 原民會在去年發出拒絕正名的新聞稿中稱,「從清朝、日治時期到現在,當平埔族群選擇了融入漢人社會學習漢人文化的生活方式時,平埔族群與原住民族就分屬兩個不同的『團體』。」對此,潘慧安表示「原住民即使受到某種程度漢化,仍然無法抹煞其係原住民族的事實。」

 潘慧安說,「政府如此作為不但不尊重原住民,更是一種霸權心態的表現,在此呼籲原民會正視平埔原住民族的正名運動,還原其歷史的地位。」

 周倪安表示,「有一天中華民國政府要重返聯合國時,可能還要原住民族的幫忙。正名運動就是了解自己是什麼,從哪裡來。」

 周倪安說,「要能夠保有原住民的政經地位和社會文化發展,『正名』是第一步必須做的。若連『正名』都無法完成,等於是剝奪平埔族的原住民身分。目前,各國原住民族爭取的是自決權,加上屬於原住民該有的政經社會權。」

 她表示,「我國的平埔原住民卻連基本的正名運動都遭遇重重阻礙,無法得到身分的承認,更遑論是爭取自決權。」

 潘紀揚本身就是巴宰(Pazeh)族,他說:「面對正名運動,原民會甚至說,原住民的『正名運動』是為了要爭取原住民的資源,此種汙衊的說法,更透露其『不甘讓原住民分享資源』的心態。」

 他批評,「一個執政者不思如何支持保護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和文化保存,只是一昧打壓的偏狹心態不但已違反『聯合國原住民族宣言』,也踐踏基本人權。馬英九對被迫接受漢化的平埔原住民刻意抹煞、無視其存在,何止『乞丐趕廟公』!」

 噶哈巫文化協會秘書長噶哈巫(Kaxabu族)蕭愛蓮在五十五歲時才知道自己是平埔族,因而致力於噶哈巫的文化振興工作。她說,「政府不斷要國際承認台灣存在,但是台灣統治當局卻又不承認平埔族群的存在真是可惡。平埔族是台灣的一部分,平埔族受漢人統治者(包括清國)壓迫,更是台灣歷史的一部分,當前的統治者沒有權力抹煞這一切。」

 對此,原住民族委員會昨天表示,政府早已開始推動平埔族群語言文化復振工作,但民族身分認定議題必須依法辦理。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