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anreporter.blogspot.tw/2014/07/blog-post_1263.html
數位網路報
2014年7月14日
周倪安:請確認平埔族為原住民
(本報訊)6月26日行政院核定「拉阿魯哇族」及「卡那卡那富族」為原住民族群,使居住於高雄桃源區和那瑪夏區的原住民終於得以正名,為原住民族再增加兩族,從14族增加為16族。然而,平埔族群的正名運動仍繼續受到打壓,面臨種族與文化滅絕的困境。為此,立法委員周倪安特舉辦記者會,要求原民會,特別是馬英九、江宜樺承認平埔族群的原住民地位。
多元文化的發展和多元民族的存續,是人類發展史上極為重要的文明指標。根據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UNDRIP) 「歡迎原住民族為提高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地位,結束一切形式歧視和壓迫而組織起來,可自由決定自己的政治地位,自由謀求自身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
周倪安說:「要能夠保有原住民的政經地位和社會文化發展,『正名』是第一步必須做的。若連『正名』都無法完成,等於是剝奪平埔族的原住民身分。目前,各國原住民族爭取的是自決權,加上屬於原住民該有的政經社會權。不過,我國的平埔原住民卻連基本的正名運動都遭遇重重阻礙,無法得到身分的承認,更遑論是爭取自決權。」
平埔權益促進會會長潘紀揚先生,本身就是巴宰(Pazeh)族,他說:「面對正名運動,原民會甚至說,原住民的『正名運動』是為了要爭取原住民的資源,此種汙衊的說法,更透露其「不甘讓原住民分享資源」的心態。一個執政者不思如何支持保護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和文化保存,只是一昧打壓的偏狹心態不但已違反「聯合國原住民族宣言」,也踐踏基本人權。馬英九對被迫接受漢化的平埔原住民刻意抹煞、無視其存在,何止『乞丐趕廟公』!」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目前公布全世界18種極度瀕危語言,其中包括台灣平埔族群巴宰(Pazeh)族語。潘紀揚先生說: 「政府應該更關心平埔族的語言發展。過去幾年,巴宰(Pazeh)族積極推廣族語,不論是新詩或散文的創作,均獲得「原住民族語文學創作獎」。巴宰(Pazeh)是一個擁有自己語言文化的原住民族,政府應該予以正名承認。」潘紀揚推廣平埔正名運動達二十餘年,整個家族都全心投入,但是政府卻因為平埔族的土地屬於整個台北盆地,因為不想資源被瓜分而不願給予正名。潘紀揚憤慨地說:「如果不影響到資源的民族,才給予正名,有影響的就百般阻饒。」一狀告上聯合國的潘紀揚說:「如今巴宰族(Pazeh)是受到聯合國認可的族群,只有中民國政府還不承認。我國在這方面的腳步實在太落後。」
噶哈巫文化協會秘書長噶哈巫(Kaxabu族)蕭愛蓮女士在55歲時才知道自己是平埔族,因而致力於噶哈巫(Kaxabu)的文化振興工作。她說:「政府不斷要國際承認台灣存在,但是台灣統治當局卻又不承認平埔族群的存在真是可惡。平埔族是台灣的一部分,平埔族受漢人統治者(包括清國)壓迫,更是台灣歷史的一部分,當前的統治者沒有權力抹煞這一切。」蕭愛蓮女士表示噶哈巫(Kaxabu)族保有自己的語言和歷史,許多耆老都會講自己的語言,已經錄製了十一位耆老講族語的影帶,我們非常努力於族語和文化的恢復,許多人都想會來做番,爸爸以前常罵
媽媽「番啊」,沒想到媽媽真的是番。我們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原住民族,沒有理由不承認。目前12個平埔族都想正名,政府沒有權利不給我們正名,這是我們不可磨滅的歷史。」蕭愛蓮女士的表妹從小生長在台北,直到十七歲時,才從學者的文獻中知道自己是平埔族,更加意識到文化存續的重要性,她表示自己用平埔族的身分得到國際的尊重,政府更應該加快正名腳步。
原民會在去年發出拒絕正名的新聞稿中說:「既然從清朝、日治時期到現在,當平埔族群選擇了融入漢人社會學習漢人文化的生活方式時,平埔族群與原住民族就分屬兩個不同的『團體』。」
北投社後裔凱達格蘭(Ketagalan)族潘慧安先生表示「原住民即使受到某種程度漢化,仍然無法抹煞其係原住民族的事實。政府如此作為不但不尊重原住民,更是一種霸權心態的表現,在此呼籲原民會正視平埔原住民族的正名運動,還原其歷史的地位。」周倪安委員更表示:「有一天中華民國政府要重返聯合國時,可能還要原住民族的幫忙。正名運動就是了解自己是什麼,從哪裡來。」
時間:2014/7/14(一) 上午10:30
地點:立法院記者會-中興大樓103會議室
國會主辦單位:
立法委員 周倪安
出席來賓:
噶哈巫文化協會秘書長(噶哈巫(Kaxabu)族) 蕭愛蓮
平埔權益促進會會長(巴宰(Pazeh)族) 潘紀揚
北投社後裔(凱達格蘭(Ketagalan)族) 潘慧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