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

177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姗姗不来迟

unread,
Jun 12, 2012, 1:45:09 PM6/12/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这个帖子是关于电影《雷雨》的讨论贴。可以在这个贴里直接回帖讨论,也可以发新贴。如果发了和这部电影有关的新贴,我会帮作者把帖子链接放到这个贴子里,希望作者不要介意。
发新贴之前请看看这个汇总贴里是否已经有了类似的主题。讨论未必一定要发新贴,有价值的回帖也能得到很好的分数。
发帖之后好像不能修改,所以请编辑好之后再发帖。

自 由人

unread,
Jun 13, 2012, 2:42:59 PM6/13/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我觉得《雷雨》这部电影中有"重女轻男"的倾向。大家觉得吗?

谷雨

unread,
Jun 13, 2012, 3:39:46 PM6/13/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曹禺简介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本名萬家寶,字小石,是中国現代剧作家以及戏剧教育家,他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曹禺这个筆名是取自他本名中的“萬”的繁體字,拆为“草字头”和“禺”,草换为曹,“萬”就成了“曹禺”。 

曹禺祖籍湖北潜江1910年9月24日出生于天津意租界二马路28号(今河北区民主道23号)小洋楼,其父萬德尊曾任黎元洪秘書1922年,曹禺入讀南開中學,並參加了南開新劇團,这使他在中学时就有过排演和翻译话剧的经验。1928年,曹禺入讀南开大学政治系、次年轉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學系。

1933年大学毕业后,曹禺到河北保定育德中学任教。数月后,又进入清华研究院研究戏剧。他21岁时开始了背景取于天津的剧本《雷雨》的创作,1934年7月发表于《文学季刊》。同年9月回天津,在河北女子师范学院外文系任教。1935年发表《日出》,同年8月应邀赴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1942年初辞去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的教职离开江安重庆从事戏剧写作和编导活动。1946年3月,与老舍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1947年1月回国,应熊佛西校长之聘,到上海实验戏剧学校任教,同时开始构思创作电影剧本《艳阳天》。1948年,由文华影业公司拍成影片,曹禺自任导演。1949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安排下,秘密转道香港抵达北平,2月28日离港北上,3月18日抵京,参加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曹禺曾经担任过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等职务,还写了《胆剑篇》和《王昭君》两个剧本。

曹禺的代表作包括其處女作《雷雨》、還有《原野》、《日出》、《北京人》。


在 2012年6月12日星期二UTC-7上午10时45分09秒,姗姗不来迟写道:

pomelo1109

unread,
Jun 13, 2012, 3:51:17 PM6/13/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这里有一篇发表在三联生活周刊上的描写写胡适的文章:《胡适与自由主义:一种思想和错位的时代》。

在一个不断两极化和激进化的社会中,胡适试图去寻找一条超越阶级斗争,和平独立的发展道路。他致力于学术独立,科学救国,以至于每次重回北大都带着一个
雄心勃勃的长远大计。然而,时代偏偏无法给他一个正面求证的机会,他也无力给自己创造任何机会。

文章很长,这里是链接http://news.sina.com.cn/c/sd/2012-05-28/124124491764.shtml

井之水

unread,
Jun 13, 2012, 6:06:43 PM6/13/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有一个问题很疑惑。周老爷貌似应该是很爱侍萍的,他保留了一切侍萍之前用过的家具,还有夏天侍萍喜欢关窗子的习惯。可是当他听说侍萍没有死,还活着的时候。周老爷感觉并不是很激动,反而有些担忧。而且当侍萍摆明自己身份的时候,周老爷居然说“是谁指使你来的?” 周老爷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人(´∀`=)

unread,
Jun 13, 2012, 10:52:02 PM6/13/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一位帮他生了两个儿子的女人自杀了 所以老爷很思念他 不过当那女人又活生生出现时
可能让老爷觉得是个骗局毕竟多年后连老爷都认不出人来
再加上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又这时出现
所以老爷的反应也是正常的
还有老爷自己又说这个家是一个很怎样怎样的家看样子他算是很在乎名声
如果这女人一闹 整个家就乱了 自己在家中树立起的威严也毁了 (感觉老爷也做过很多坏事所以心虚拉~)

On 6月13日, 下午3時06分, 井之水 wrote:
> 有一个问题很疑惑。周老爷貌似应该是很爱侍萍的,他保留了一切侍萍之前用过的家具,还有夏天侍萍喜欢关窗子的习惯。可是当他听说侍萍没有死,还活着的时候。周老 爷感觉并不是很激动,反而有些担忧。而且当侍萍摆明自己身份的时候,周老爷居然说"是谁指使你来的?"

自 由人

unread,
Jun 13, 2012, 11:38:27 PM6/13/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我觉得周老爷心里是很虚伪和自私,他总是一副冷漠的表情,他似乎对这发生的种种事情都毫不在意,但又无时无刻地操控着这一切。他并不觉察自己的过咎却改
变了《雷雨》里每个人的命运,他使侍萍落入苦难。

On Jun 13, 3:06 pm, 井之水 wrote:
> 有一个问题很疑惑。周老爷貌似应该是很爱侍萍的,他保留了一切侍萍之前用过的家具,还有夏天侍萍喜欢关窗子的习惯。可是当他听说侍萍没有死,还活着的时候。周老 爷感觉并不是很激动,反而有些担忧。而且当侍萍摆明自己身份的时候,周老爷居然说"是谁指使你来的?"

仲谋 孙

unread,
Jun 14, 2012, 12:31:31 AM6/14/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我怎么觉得冯小刚的《夜宴》,和张艺谋的《黄金甲》和雷雨一个情节。不知道是不是根据雷雨改变的。

On Jun 12, 10:45 am, 姗姗不来迟 wrote:

仲谋 孙

unread,
Jun 14, 2012, 12:56:58 AM6/14/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我同意吴俊善的部分观点。比如一开始他说雷雨不尊重历史,很多地方都有可推敲的地方。一个地主能让河堤垮塌并且淹死2000多人居然没人管,而且打死人
都没事。对于这一点,我还是比较喜欢活着和蓝风筝。
我对吴俊善说得:"只要有了民主社会,再加上中国的美好的传统道德,不需要哪位大爷强调什么科学,中国的科学自然就会发展起来,中国也会强大起来。"非
常赞同。《国富国穷》里简述了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英国,而不是当时的中国和希腊。就是因为当时中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人们对科学追求。

我非常不同意对吴俊善说得:"《雷雨》这样的毒化国人的灵魂,糟蹋人性的文学作品,必须予以彻底的批判与无情地揭露,并肃清它的流毒" 我觉得这句话有
点批评过头了。作者也许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地主阶级的残酷。也许会更好的让人们对地主阶级的残酷留下深刻印象。

On Jun 12, 10:45 am, 姗姗不来迟 wrote:

谷雨

unread,
Jun 14, 2012, 10:35:49 AM6/14/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从一直随身带着的旧家具一直保留着夏天关窗的习惯,到几十年都一直穿着的旧衬衣,都可以看出,朴园对侍萍仍有感情,可事实朴园爱的是他印象中三十几年前那个美丽温柔的侍萍,而不是出现在他眼前的这个女人, 当年那个侍萍是他感情上的依托。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填补自己空虚的心,也是为了安慰自己的良心,愧疚之情。当他思念的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慌了阵脚,资本家的势利、狡诈暴露无疑。他认为侍萍会来勒索他,害怕侍萍向他算旧帐,害怕自己的名誉和财产受到威胁。这样,一前一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便把他的嘴脸暴露了出来,鲜明的性格跃然纸上。  

在 2012年6月13日星期三UTC-7下午3时06分43秒,井之水写道:

仲谋 孙

unread,
Jun 14, 2012, 2:09:06 PM6/14/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我觉得这部小说叫雷雨的原因是因为作者想鼓励那个年代的读者奋起反抗当时的社会制度。这也是和当时的54运动密切相关的。

On Jun 12, 10:45 am, 姗姗不来迟 wrote:

paulfrank201290

unread,
Jun 14, 2012, 6:20:21 PM6/14/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评《雷雨》中的蘩漪
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二)》如此评述蘩漪:一个“五四”以后的资产阶级女性,聪明、美丽,有追求自由和爱情的要求;但任性而脆弱,热情而孤独。她对周家庸俗单调的生活感到难以忍受,对阴沉的气氛感到沉闷,对精神束缚感到痛苦,她要求挣脱这一切。在难以抗拒的环境中她走向变态的发展: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4]而吴宏聪、范伯群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如下评述蘩漪:聪明美丽,有自己的憧憬和对幸福、爱情生活的追求。她的可爱不在她的“可爱”之处,而在她的“不可爱”之处。她的性格是复杂的。她悒郁而乖戾,热情而冷漠,任性、傲慢而又孤芳自赏,不是恨便是爱,不是爱便是恨,一切都是走向极端。在周公馆里,她是女主人,但又是周朴园精神统治下的奴仆;她是周萍的后母,又是周萍的情妇;她不能忍受周家的令人室息的气氛,她不愿再过情妇不像情妇、母亲不像母亲的生活,但又无法摆脱这样的处境;她追求自己的幸福,又损害了别人的幸福;她毁灭了别人,也毁灭了自己。这种行为和性格上的矛盾使她成为《雷雨》中最“雷雨式”的人物。[5] 
《雷雨》诞生以来,一代又一代读者对蘩漪寄寓深深的同情时,赞美她敢爱敢恨,是那个年代里为数不多的个性派女性的代表。说她有自己的思想,敢于作出自己的决定,即使在成为封建婚姻的牺牲品后,仍敢于冲破封建纲常,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她不屈服于周朴园的专制和淫威,敢于对周朴园说“不”,是值得称道的。对于她发出的宣言式的“我不是周朴园的妻子,我不是周冲的母亲!”这一大胆表白,更是被读者所激赏。在读者的眼里,蘩漪是一个敢于大胆释放自己的女性,完全有别于那些默默忍受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奴役的妇女,而绽放出一丝耀眼的光芒。[8] 
曹禺曾说,《雷雨》的主题不是以道德败坏和乱伦为主题。但推动《雷雨》剧情发展和矛盾总爆发的,恰恰是乱伦。 

paulfrank201290

unread,
Jun 14, 2012, 6:38:07 PM6/14/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周老爷可能对侍萍有的是愧疚的心,所以他把她用过的家具,甚至是习惯都保留着。可是这些都是周老爷在安慰自己,让自己的良心能好过些。当侍萍真的出现在她面前时,他的反应却是担忧的。他对侍萍的态度很好的看出他虚伪的一面。
在 2012年6月14日星期四UTC+8上午6时06分43秒,井之水写道:

owensb321

unread,
Jun 15, 2012, 12:41:25 AM6/15/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回复 自由人, 我觉得这部电影并没有什么重女轻男的倾向
反倒是觉得这部电影中的女人是受到压迫的。比如说鲁侍萍,比如说繁漪,都是受到压迫的女人,侍萍是女佣,即使是和少爷恋爱,即使生了孩子,也依旧被抛
弃,由于门不当户不对
而繁漪呢,可以说她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也是从大家庭出来的女人,可是,她却没有避免她遭到压迫的命运,她之所以爱上周家大少爷,也是因为性的压迫,以及
性格的压迫。可即使她遭到压迫
她似乎连逃走的勇气都没有,她仿佛依旧是"旧式"的女人,依附男人而生存,连逃走都是希望一个男人能带她走,而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去争取自己的命运,摆脱
现状。

> > 发帖之后好像不能修改,所以请编辑好之后再发帖。- Hide quoted text -
>
> - Show quoted text -

owensb321

unread,
Jun 15, 2012, 12:48:03 AM6/15/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我记得电影中,有一句话,周朴园说,我曾留学德国。 这正说明,周老爷年轻的时候是接受过新潮思想的教育的。可是,骨子里,他似乎也存有着旧式封建的思
想。 他爱侍萍,所以侍萍用过的东西,侍萍不开窗的习惯
他都原封不动的保留着,而当他见到侍萍的那一刻,他却是逃避的,这似乎非常的矛盾,而,他的逃避,我想我也是可以理解的。 他虽然爱侍萍,也许自己也接
受不了这种少爷与女佣的婚姻,他不能面对自己。也许并不是虚伪
只是旧式思想与新式教育的一种冲击,表面上是渴望自由恋爱的男人,骨子里却也有着相当严重的门当户对,媒妁之言的旧式思想。于是他也不想面对侍萍,即使
心里是爱她的。

On Jun 14, 7:38 pm, paulfrank201290 wrote:
> 周老爷可能对侍萍有的是愧疚的心,所以他把她用过的家具,甚至是习惯都保留着。可是这些都是周老爷在安慰自己,让自己的良心能好过些。当侍萍真的出现在她面前时-,他的反应却是担忧的。他对侍萍的态度很好的看出他虚伪的一面。
> 在 2012年6月14日星期四UTC+8上午6时06分43秒,井之水写道:
>
>
>
>
>
> > 有一个问题很疑惑。周老爷貌似应该是很爱侍萍的,他保留了一切侍萍之前用过的家具,还有夏天侍萍喜欢关窗子的习惯。可是当他听说侍萍没有死,还活着的时候。周老-爷感觉并不是很激动,反而有些担忧。而且当侍萍摆明自己身份的时候,周老爷居然说"是谁指使你来的?"
> > 周老爷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Hide quoted text -

luguanabcd

unread,
Jun 15, 2012, 2:16:00 AM6/15/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说一说我对《雷雨》的感觉

第一次是在初中的时候看过,当时《雷雨》剧本是我们的一篇课文,老师当时给我们看过一遍,同学们都是抱着兴奋地看电影的心情来看的。由于年幼,根本看不懂讲了什么,老师还要求大家去模仿里面一些关键句子的朗读,可是无论如何都找不到其中的感情。现在又看了一遍电影版,个人认为不如话剧版本,建议大家在youtube中寻找一下话剧版,其中人物表现得更夸张一些,感情更加丰富,对比更加明显。
整个一部话剧悲剧是主线,从一开始所有人对家感觉闷和不满,一直到最后家庭的悲剧,没有看到一丝生机。故事中很多角色向往自由,一直在与一周朴园为首的保守派在做斗争。无论是世萍、大少、二少、四凤还是大海,都会与自己的身世和遭遇作抗争,当然也有以四凤父亲为代表的妥协派,有着很鲜明的对比。这就反映出了五四运动之后带给民众的思想冲击,大家都勇于向旧思想发出挑战。当然我认为,在话剧中家庭内部混乱的关系也反应了当时社会每个人有一个思想,很难被统一,并且各执己见会出现很多分歧。在冲突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流血或者是牺牲的悲剧。
个人很喜欢这部话剧,在学习之前是绝对不会想到跟五四运动有任何关联。之前的理解停留在对于社会复杂关系和乱伦的抨击。
引用一下光棍节流传的一句嫉妒情侣的话:“祝天下有情人终成兄妹。” 希望大家开心,不要被悲情的话剧扰乱了每天美好的心情。

On Tuesday, June 12, 2012 10:45:09 AM UTC-7, 姗姗不来迟 wrote:

chineseclass410

unread,
Jun 15, 2012, 6:40:58 AM6/15/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我覺得關窗的習慣 也有一部分的隱喻, 像是 隔絕新的思想進入周老爺一手創照的他自己所謂的 "圓滿的家庭"  而讓家醜外揚 或者動搖他在家中以及社會的地位

仲谋 孙

unread,
Jun 15, 2012, 12:26:43 PM6/15/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雷雨这部电影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电影里人物乱伦的关系。近亲结婚好像是英国皇室才做的事情。在中国汉族很少会发生这种事情,会被人称作禽兽。但是雷雨
用这个乱伦的关系来表达当时的道德沦丧,描述当时社会的可悲。
电影中有新思想的存在的,比如小儿子和他爸对矿工的罢工有不同的看法,并且反对他爸用极端的手段去镇压矿工。小儿子用正常的方法说出自己的意愿。但是不
被采用。我觉得这更能表现在当时的社会只用通过暴力的反抗才能打破社会制度。

On Jun 12, 10:45 am, 姗姗不来迟 wrote:

Cherry Blossom

unread,
Jun 15, 2012, 11:15:47 PM6/15/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再看《雷雨》,不得不感蘩漪个角色的在是跟《The Yellow Wallpaper》里的女主人公太像了!今天的口头报告有同学谈到从《雷雨》看女权,又叫我再一次想起Charlotte Perkins Gilman的这篇短篇。

"The Yellow Wallpaper" is a 6,000-word short story by the American writer, Charlotte Perkins Gilman, first published in January 1892 in The New England Magazine.[1] It is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early work of American feminist literature, illustrating attitudes in the 19th century toward women'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摘自维基百科。

是偶然还是男权社会的必然?《The Yellow Wallpaper》描写的也是因“病”被禁止出门的妻子最终因为被禁锢太久而发疯。《雷雨》里面有一再提到周朴园请来的是德国医生,而十九世纪西方盛行的这种被称作“rest cure”(主张病人需得到完全的休息,工作绝对不被允许,尽量少、甚至无社交应酬,最好一直躺在床上休息)的心理治疗方法是否也多少给作者以灵感?

再者,今天也有同学提到,为什么作为富家少奶奶的蘩漪却甚少有朋友来往?关于这个问题我也在《The Yellow Wallpaper》里找到答案。因为她有“疯病”,“需要”常常在床上休息,见客对她来说未免太过“操劳”。像在电影里周朴园也多次提到像“怎么没在房间休息?”“怎么下楼来了?”这样的观点。《The Yellow Wallpaper》是一篇观点明确也非常值得一读的文章,大家如果有兴趣都可以找来看看。:)


On Tuesday, June 12, 2012 10:45:09 AM UTC-7, 姗姗不来迟 wrote:

谷雨

unread,
Jun 16, 2012, 12:49:40 PM6/16/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是根据雷雨改编的,但是评价都不高,经典果然是不可逾越的啊

在 2012年6月13日星期三UTC-7下午9时31分31秒,仲谋 孙写道:

姗姗不来迟

unread,
Jun 16, 2012, 2:55:21 PM6/16/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姗姗不来迟

unread,
Jun 16, 2012, 3:00:32 PM6/16/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这个短篇确实很好。另外再推荐一部电影《飞越疯人院》,是一个正常人误入疯人院的遭遇,最后真的疯了。关于人的精神的描写的好的文学作品还有很多,但是很多看了之后都让人觉得很难受。

Qi Qi

unread,
Jun 16, 2012, 6:33:00 PM6/16/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对于owensb321,我有些不同的观点,我觉得繁漪并不是个懦弱的人, 也并没有依附在男人身上。她的确是遭受压迫,但是,却拼命的反抗。比如说,
剧中, 她说自己
母亲不是母亲,情妇不是情妇。她又说,我是一个活着的人,一个女人,不能受两代人的欺负。 也许当她嫁进来的时候,她是充满热情的,只是,时间,以及这
个呆板
有着严格条例的家庭,已经把她逼迫的不成样子。她是爱周萍的,可是周萍对于繁漪只是"年少轻狂的错误",或者,我想,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她对周萍的爱只
是对这个
家庭的报复。 只能说曹禺在刻画繁漪这个人物是非常用心的,电影中,她是妻子,是情人,是妈妈。每个不同的身份给予她不同的人物特征。总体来说,我觉得
她是敢于
冲出牢笼的新社会女性。只是得不到人的认知。

> > - Show quoted text -- Hide quoted text -

Qi Qi

unread,
Jun 16, 2012, 6:36:26 PM6/16/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我并不觉得周朴园爱侍萍。他保留侍萍用过的东西,继续维持侍萍不开窗的习惯,也许是因为他只是想给家庭做出一副慈爱的样子。他冷酷,无情,道貌岸然
鲁大海去控诉他当年在外面对劳工的恶行,我们就可以看出。如果他真的爱侍萍,怎么会连家里都没有侍萍的容身之地。 一定要把侍萍赶出去才行。 他对于侍
萍的留恋也许只是
做做样子,也不见得有多么想念。要不然他怎会之后见到侍萍的时候,想着是如何逃避,而不是承担责任呢?

On Jun 15, 1:48 am, owensb321 wrote:
> 我记得电影中,有一句话,周朴园说,我曾留学德国。 这正说明,周老爷年轻的时候是接受过新潮思想的教育的。可是,骨子里,他似乎也存有着旧式封建的思
> 想。 他爱侍萍,所以侍萍用过的东西,侍萍不开窗的习惯
> 他都原封不动的保留着,而当他见到侍萍的那一刻,他却是逃避的,这似乎非常的矛盾,而,他的逃避,我想我也是可以理解的。 他虽然爱侍萍,也许自己也接
> 受不了这种少爷与女佣的婚姻,他不能面对自己。也许并不是虚伪
> 只是旧式思想与新式教育的一种冲击,表面上是渴望自由恋爱的男人,骨子里却也有着相当严重的门当户对,媒妁之言的旧式思想。于是他也不想面对侍萍,即使
> 心里是爱她的。
>
> On Jun 14, 7:38 pm, paulfrank201290 wrote:
>
>
>

> > 周老爷可能对侍萍有的是愧疚的心,所以他把她用过的家具,甚至是习惯都保留着。可是这些都是周老爷在安慰自己,让自己的良心能好过些。当侍萍真的出现在她面前时--,他的反应却是担忧的。他对侍萍的态度很好的看出他虚伪的一面。
> > 在 2012年6月14日星期四UTC+8上午6时06分43秒,井之水写道:
>
> > > 有一个问题很疑惑。周老爷貌似应该是很爱侍萍的,他保留了一切侍萍之前用过的家具,还有夏天侍萍喜欢关窗子的习惯。可是当他听说侍萍没有死,还活着的时候。周老--爷感觉并不是很激动,反而有些担忧。而且当侍萍摆明自己身份的时候,周老爷居然说"是谁指使你来的?"


> > > 周老爷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Hide quoted text -
>

> > - Show quoted text -- Hide quoted text -

Qi Qi

unread,
Jun 16, 2012, 6:38:56 PM6/16/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对于这个电影,我还有不理解之处,比如说为何周朴园要一直强迫繁漪喝药?

On Jun 16, 4:00 pm, 姗姗不来迟 wrote:
> 这个短篇确实很好。另外再推荐一部电影《飞越疯人院》,是一个正常人误入疯人院的遭遇,最后真的疯了。关于人的精神的描写的好的文学作品还有很多,但是很多看了-之后都让人觉得很难受。


>
>
>
> On Friday, June 15, 2012 8:15:47 PM UTC-7, Cherry Blossom wrote:
>
> > 再看《雷雨》,不得不感叹,蘩漪这个角色的处境实在是跟《The Yellow Wallpaper
> > 》里的女主人公太像了!今天的口头报告有同学谈到从《雷雨》看女权,又叫我再一次想起Charlotte Perkins Gilman的这篇短篇。
>

> > ""*The Yellow Wallpaper*" is a 6,000-word short story<http://en.wikipedia.org/wiki/Short_story>by the American writer, Charlotte
> > Perkins Gilman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arlotte_Perkins_Gilman>,
> > first published in January 1892 in *The New England Magazine*<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New_England_Magazine>
> > .[1] It is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early work of American feminist<http://en.wikipedia.org/wiki/Feminism>literature, illustrating attitudes in the 19th century toward women's


> >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摘自维基百科。
>
> > 是偶然还是男权社会的必然?《The Yellow Wallpaper
> > 》描写的也是因"病"被禁止出门的妻子最终因为被禁锢太久而发疯。《雷雨》里面有一再提到周朴园请来的是德国医生,而十九世纪西方盛行的这种被称作"rest
> > cure"(主张病人需得到完全的休息,工作绝对不被允许,尽量少、甚至无社交应酬,最好一直躺在床上休息)的心理治疗方法是否也多少给作者以灵感?
>
> > 再者,今天也有同学提到,为什么作为富家少奶奶的蘩漪却甚少有朋友来往?关于这个问题我也在《The Yellow Wallpaper

> > 》里找到答案。因为她有"疯病","需要"常常在床上休息,见客对她来说未免太过"操劳"。像在电影里周朴园也多次提到像"怎么没在房间休息?""怎么下楼来了-?"这样的观点。《The


> > Yellow Wallpaper》是一篇观点明确也非常值得一读的文章,大家如果有兴趣都可以找来看看。:)
>
> > On Tuesday, June 12, 2012 10:45:09 AM UTC-7, 姗姗不来迟 wrote:
>

> >> 这个帖子是关于电影《雷雨》的讨论贴。可以在这个贴里直接回帖讨论,也可以发新贴。如果发了和这部电影有关的新贴,我会帮作者把帖子链接放到这个贴子里,希望作-者不要介意。
> >> 发新贴之前请看看这个汇总贴里是否已经有了类似的主题。讨论未必一定要发新贴,有价值的回帖也能得到很好的分数。
> >> 发帖之后好像不能修改,所以请编辑好之后再发帖。- Hide quoted text -

Cherry Blossom

unread,
Jun 16, 2012, 8:14:45 PM6/16/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有关“喝药”这个问题,我认为是周朴园单方面认为蘩漪“有病”的后果。
蘩漪从刚进周公馆的朝气蓬勃变到后来的死气沉沉,这样的变化周朴园肯定也是能察觉到的。电影里周朴园有跟周冲提到一句“你越来越像你妈妈了” ,可想而知,蘩漪刚进周公馆的时候也是像周冲一样有朝气,说不定也是有想法有见地的(电影的台词不晓得有没有记错,但是即便记错了蘩漪的行为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周朴园作为家里的“主人”,对自己的太太绝对是有他自己的一套要求的。个人猜测,大致应该会是些类似“大家闺秀该有大家闺秀的样子,应该少说话,多待在家里,也不需要做事情,之类...”,周朴园对于蘩漪的定位,应该就是“太太”。像他这样在社交圈有头有脸的人应该是对于外界的流言蜚语非常的在意的,所以他的太太也应该做好太太的本分。而偏偏蘩漪不是这样的人,她这样被周朴园管着,被这公馆困着,真正开始患有抑郁之类的心理疾病也不是不可能。再加上周朴园找来的对蘩漪的治疗肯定也没有对症(不但没有对症反而更可能加重她的病情-像我前面也提到了The Yellow Wallpaper这一篇,里面提到的医生/丈夫以自己的主观意见来对妻子进行治疗,反而达到了反效果),他一边着急一边也希望蘩漪能作好”周家太太“的角色,一直逼她喝药也就说得过去了。
亦或者,蘩漪对周朴园的反抗,在周朴园看来也是一种病。像前面同学也分析过,公馆里的各个角色也只有蘩漪是有过对周朴园公开反抗的。在觉得自己就是家里的天的周朴园看来,这样的反抗是病态的,是不应该存在的。所以治病的方法也就是”看医生“跟”喝药“了。

happy614220

unread,
Jun 17, 2012, 5:14:11 PM6/17/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记得在高中的语文书上有雷雨的,那时候刚刚接触戏剧就被情节里的人物所吸引了。现在将它重新看一次,确实有另一番感受。


On Tuesday, June 12, 2012 10:45:09 AM UTC-7, 姗姗不来迟 wrote:
这个帖子是关于电影《雷雨》的讨论贴。可以在这个贴里直接回帖讨论,也可以发新贴。如果发了和这部电影有关的新贴,我会帮作者把帖子链接放到这个贴子里,希望作者不要介意。

Qi Qi

unread,
Jun 17, 2012, 6:16:28 PM6/17/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回复 cherry blossom, 谢谢你的解答。 这感觉就好像本来一个没病的人,硬是要让她喝药,我猜测也许是治疗神经的药,喝到后来也许
繁漪自己也精神衰弱了,精神涣散了。 或者,周朴园自己觉得让繁漪喝药体现自己对他的关爱,他偏执的认为自己的太太有病。

On Jun 16, 8:14 pm, Cherry Blossom wrote:
> 有关"喝药"这个问题,我认为是周朴园单方面认为蘩漪"有病"的后果。
> 蘩漪从刚进周公馆的朝气蓬勃变到后来的死气沉沉,这样的变化周朴园肯定也是能察觉到的。电影里周朴园有跟周冲提到一句"你越来越像你妈妈了"

> ,可想而知,蘩漪刚进周公馆的时候也是像周冲一样有朝气,说不定也是有想法有见地的(电影的台词不晓得有没有记错,但是即便记错了蘩漪的行为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 )。周朴园作为家里的"主人",对自己的太太绝对是有他自己的一套要求的。个人猜测,大致应该会是些类似"大家闺秀该有大家闺秀的样子,应该少说话,多待在家里 ,也不需要做事情,之类...",周朴园对于蘩漪的定位,应该就是"太太"。像他这样在社交圈有头有脸的人应该是对于外界的流言蜚语非常的在意的,所以他的太太 也应该做好太太的本分。而偏偏蘩漪不是这样的人,她这样被周朴园管着,被这公馆困着,真正开始患有抑郁之类的心理疾病也不是不可能。再加上周朴园找来的对蘩漪的 治疗肯定也没有对症(不但没有对症反而更可能加重她的病情-像我前面也提到了The


> Yellow
> Wallpaper这一篇,里面提到的医生/丈夫以自己的主观意见来对妻子进行治疗,反而达到了反效果),他一边着急一边也希望蘩漪能作好"周家太太"的角色, 一直逼她喝药也就说得过去了。

> 亦或者,蘩漪对周朴园的反抗,在周朴园看来也是一种病。像前面同学也分析过,公馆里的各个角色也只有蘩漪是有过对周朴园公开反抗的。在觉得自己就是家里的天的周 朴园看来,这样的反抗是病态的,是不应该存在的。所以治病的方法也就是"看医生"跟"喝药"了。


>
>
>
>
>
>
>
> On Saturday, June 16, 2012 3:38:56 PM UTC-7, Qi Qi wrote:
>
> > 对于这个电影,我还有不理解之处,比如说为何周朴园要一直强迫繁漪喝药?
>
> > On Jun 16, 4:00 pm, 姗姗不来迟 wrote:
>
> > 这个短篇确实很好。另外再推荐一部电影《飞越疯人院》,是一个正常人误入疯人院的遭遇,最后真的疯了。关于人的精神的描写的好的文学作品还有很多,但是很多看了 -之后都让人觉得很难受。
>
> > > On Friday, June 15, 2012 8:15:47 PM UTC-7, Cherry Blossom wrote:
>
> > > > 再看《雷雨》,不得不感叹,蘩漪这个角色的处境实在是跟《The Yellow Wallpaper
> > > > 》里的女主人公太像了!今天的口头报告有同学谈到从《雷雨》看女权,又叫我再一次想起Charlotte Perkins Gilman的这篇短篇。
>
> > > > ""*The Yellow Wallpaper*" is a 6,000-word short story<
> >http://en.wikipedia.org/wiki/Short_story>by the American writer, Charlotte
> > > > Perkins Gilman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arlotte_Perkins_Gilman
> > >,
> > > > first published in January 1892 in *The New England Magazine*<
>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New_England_Magazine>
> > > > .[1] It is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early work of American feminist<
> >http://en.wikipedia.org/wiki/Feminism>literature, illustrating attitudes
> > in the 19th century toward women's
> > > >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摘自维基百科。
>
> > > > 是偶然还是男权社会的必然?《The Yellow Wallpaper
>
> > 》描写的也是因"病"被禁止出门的妻子最终因为被禁锢太久而发疯。《雷雨》里面有一再提到周朴园请来的是德国医生,而十九世纪西方盛行的这种被称作"rest
> > > > cure"(主张病人需得到完全的休息,工作绝对不被允许,尽量少、甚至无社交应酬,最好一直躺在床上休息)的心理治疗方法是否也多少给作者以灵感?
>
> > > > 再者,今天也有同学提到,为什么作为富家少奶奶的蘩漪却甚少有朋友来往?关于这个问题我也在《The Yellow Wallpaper
>

> > 》里找到答案。因为她有"疯病","需要"常常在床上休息,见客对她来说未免太过"操劳"。像在电影里周朴园也多次提到像"怎么没在房间休息?""怎么下楼来了 -?"这样的观点。《The

蜡笔小新

unread,
Jun 17, 2012, 7:38:44 PM6/17/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我觉得周老爷保留之前侍萍的一些生活习惯确实是对她很怀念的, 但是当她出现的时候,周朴园的反映说明她怕侍萍揭露他以前的丑行, 以此来要挟他(金钱方面)。所以周朴园是一个很虚伪的人。


On Wednesday, June 13, 2012 7:52:02 PM UTC-7, (=´∀`)人(´∀`=) wrote:
一位帮他生了两个儿子的女人自杀了 所以老爷很思念他 不过当那女人又活生生出现时
可能让老爷觉得是个骗局毕竟多年后连老爷都认不出人来
再加上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又这时出现
所以老爷的反应也是正常的
还有老爷自己又说这个家是一个很怎样怎样的家看样子他算是很在乎名声
如果这女人一闹 整个家就乱了 自己在家中树立起的威严也毁了 (感觉老爷也做过很多坏事所以心虚拉~)

蜡笔小新

unread,
Jun 17, 2012, 7:40:44 PM6/17/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我觉得《夜宴》是改编自《哈姆雷特》。 而《满城尽带黄金甲》貌似确实是改变自《雷雨》

蜡笔小新

unread,
Jun 17, 2012, 7:45:48 PM6/17/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这是控制繁漪的一种手段。要让所有人相信她确实是有病, 这样她的话就没有人会相信,周朴园的形象和地位就更牢靠。 逼她喝药也是在精神上给她压力。以此来告诫她谁是这房子里的主人。


On Saturday, June 16, 2012 3:38:56 PM UTC-7, Qi Qi wrote:

谷雨

unread,
Jun 17, 2012, 9:38:17 PM6/17/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我觉得与其说是怀念,倒不如说是一种愧疚,他留着侍萍的习惯,只是为了赎罪了,为了自己心里能好受一点,说白了还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在 2012年6月17日星期日UTC-7下午4时38分44秒,蜡笔小新写道:

bunny007

unread,
Jun 18, 2012, 5:20:35 AM6/18/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我认为周冲很可怜,他能成为封建社会的牺牲品虽然跟当时的社会情形有关,但是也有他自己的原因,因为他即便是再想要改变社会,向往自由,希望能幸福,并且人人平等,可是他的勇气太缺乏了,没有了勇气,有那么多的想法又有什么用呢?当然了,像周冲这样的青年那时候也是大有人在,不只有他一个人,所以说也不只有他一个牺牲品,他是无数个牺牲品之一。

仲谋 孙

unread,
Jun 18, 2012, 11:52:25 AM6/18/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曹禺】(1910~1996)现、当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爱好文学和戏剧,读了不少古今中外的文学作
品。1922年入天津南开中学,参加南开新剧团,演出中外剧作,显示了表演才能,并广泛涉猎新文学作品,开始写作小说和新诗。1928年考入南开大学政
治系。1930年转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广泛接触欧美文学作品,深为古希腊悲剧作家及莎士比亚、契诃夫等人的剧作所吸引,同时也陶醉于中国的传统戏剧艺
术。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雷雨》,暴露了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和罪恶,揭示了旧制度必将灭亡的历史趋势,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
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几十年来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话剧之一。
1933年大学毕业后,曹禺入清华研究院当研究生,专事戏剧研究。翌年到天津河北女子师范学校任教。1935年写成剧本《日出》,深刻解剖了
30年代中国的都市生活,批判了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罪恶社会,曾获《大公报》文艺奖。它与《雷雨》前后辉映于剧坛,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
位。1936年曹禺任教于南京戏剧专科学校,写了他惟一的涉及农村阶级斗争的剧作《原野》。抗日战争爆发后,曹禺随校迁至四川,编辑戏剧刊物,任中华全
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和电影厂编剧等职。著有《全民总动员》(合写)、《正在想》、《蜕变》、《镀金》等剧本,创作有淳厚清新、深沉动人的优秀剧作《北
京人》,并将巴金的小说《家》改编成剧本,还译有《柔密欧与幽丽叶》等。1946年赴美国讲学,翌年初回国,任上海文华影业公司编导,发表剧本《桥》,
写了电影剧本《艳阳天》,由他导演摄成影片上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曹禺广泛参加国内外的多种社会和文化交流活动,曾赴各地工厂、农村参观访问。历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书
记处书记、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等职。他创作了话剧《明朗的天》(获全国第一届话剧观摩演出剧本1等奖)、历史剧《胆剑篇》(执
笔)、《王昭君》,出版有散文集《迎春集》及《曹禺选集》、《曹禺论创作》、《曹禺戏剧集》等。他的一些剧作已被译成日、俄、英等国文字出版。


http://www.bwsk.com/xd/c/caoyu/index.html

zhongqiuoooo

unread,
Jun 18, 2012, 12:39:57 PM6/18/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这是我从网上找到的比较详细一点的帝王乱伦史,帖在这里跟大家分享阅读。

中国帝王的乱伦史:

乱伦的现象在我国古代的帝王生活也是非常之普遍——尤其是在南北朝时代和“盛唐”时期。

现在,就让我们去认识几位以乱伦为乐的中国古代皇帝:

一. 南朝宋孝武帝刘骏

乱伦对象: 生母 堂妹

南朝宋孝武帝刘骏(430~464年),二十四岁时杀兄篡位,是中国古代最好色的皇帝。

刘骏的乱伦始于他的四个堂妹。他的叔父荆州刺史刘义宣一共生有四个女儿,由于个个花容月貌,刘骏便把她们一齐召入了后宫。刘义宣为此十分痛恨这个好色之徒,后来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十万反对刘骏,而刘骏则毫无人性的派兵把叔夫兼岳父的刘义宣以及自己的十六个堂兄弟兼大舅子小舅子全部杀光。

更不堪的是,刘骏连其生母路太后也不放过,其龌齪不堪实在令人发指。《魏书》对此曾专有记载:“骏淫乱无度,蒸其母路氏,秽污之声,布于欧越。”

难怪刘骏死后,刚刚继位的儿子刘子业(另一个乱伦的无耻之徒)就指着刘骏的画像说:“这家伙太好色,不择尊卑。”

附:宋孝武帝百官哭墓

南朝宋孝武帝的殷贵妃死后,孝武帝率群臣到墓地哀悼,说:“谁哭得厉害,谁有赏。”

大臣刘德顺立即捶胸顿足大哭起来。孝武帝很高兴,赏他去当豫州刺史。

医官羊志当时也哭得很厉害。过后有人问他哪来那么多“急泪”。羊志回答说:“其实我那天是哭我死去的妾。”(《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七年》)

2.唐高宗李治

乱伦对象: 庶母

唐高中李治(628~683)在当太子时便与其父李世民的才人“武媚”(即武则天)关系暧昧。李世民去世后,武则天被打入感业寺削发为尼。李治继位后,仍与武则天旧情难忘,于是让其还俗并纳为“昭仪”,最终还让她当上了皇后。武则天的身份应该是李治的庶母,子淫庶母,可谓毫无人伦道德可言。

另一面的他:武则天背后的男人唐高宗:治国有方颇有作为

千年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身为唐太宗的儿子、武则天的丈夫,唐高宗远远没有父亲与妻子有名,而且在历朝历代的史书中他一贯是性格软弱、治理无方的形象。果真如此吗?在《旧唐书》、《新唐书》与《资治通鉴》中,唐高宗的形象越来越差,明清的历史小说关于唐高宗的描述竟然都照抄《资治通鉴》的内容,这说明历史对唐高宗的记载不但少而且贬多褒少。客观地说,造成这一点的重要原因和武则天有关,由于唐高宗培养的武则天用“武周”代替了“李唐”,后代史学家要防范“女皇”的再现,便宁愿弱智化唐高宗而牺牲历史的真实……
3.南朝宋武帝刘子业

乱伦对象: 姑母 同母姐姐;

宋前废帝刘子业(449年—465年)是宋孝武帝刘骏长子。个性格暴躁,乃荒淫好杀之人。

刘子业的姑母新蔡公主刘英媚本已嫁给宁塑将军何迈为妻,但刘子业因贪恋新蔡公主的美色,硬是不顾姑侄名分,强行从姑父手中将自己的姑母纳入后宫。

刘子业还有一个同母姐姐,也就是已嫁为人妻的山阴公主,刘子业也将其召入宫中,做了同吃同住的夫妻。由于刘子业荒淫好色,所以在位不到一年,仅17岁即被自己的叔叔湘东王刘彧发动政变杀死。
4. 金国皇帝完颜亮

乱伦对象: 堂姐妹 叔母 舅母 外甥女 侄女

金废帝海陵王完颜亮(1122~1161) 是历史上一个出名的淫君。他曾大颜不惭地说:“吾有三志,国家大事,皆我所出,一也;帅师伐远,执其君长问罪于前,二也;得天下绝色而妻之,三也。”而被他收入深宫而“妻之”的“天下绝色”,竟有他的堂姐妹、叔母 、舅母、外甥女、侄女以及弟媳、小姨子等等。

完颜亮上台后,为了压制皇族宗室的反抗,曾大加诛戮,诸叔及其子弟几乎屠杀殆尽,他们的妻子、女儿,或被纳为嫔妃,或被强纳宫中,“命诸从姊妹皆分属诸妃,出入禁中,与为淫乱。”昭妃阿懒,就是完颜亮的亲婶婶,完颜亮杀死叔叔曹国王宗敏,便把阿懒纳入宫中,封为昭妃。

另一面的完颜亮:女真族杰出的改革家 金国皇帝完颜亮

金朝第四代皇帝完颜亮,是金朝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他在政治上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对确立金代的封建统治和历史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完颜亮,字元功,本名迪古乃,从小就仰慕汉文化。他拜汉儒张用直为师,深得其“平昔辅导之力”。完颜亮少年时爱读书,能吟诗、作文,喜欢下棋、点茶,交结儒士。在汉文化的熏陶下,他羡慕中原的文物制度,比较熟悉封建王朝的政治思想。所有这些,都为他后来执政时大力推行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清太宗皇太极

乱伦对象: 姑母 堂妹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改国号为“清”后,先是娶了自己姑姑博尔济锦氏,生了三个女儿;接着又娶了博尔济锦氏年仅十三岁的侄女,后被封为永福宫庄妃,生了顺治帝福临和三个女儿;后来还娶了博尔济锦氏另一个二十六岁的侄女,也就是庄妃的亲姐姐,生过一个两岁即夭的儿子。

另一面的皇太极:真情皇太极:为见爱妃狂奔600里

清太宗皇太极后宫中有五位后妃,包括孝端后和后来的孝庄文皇后等,个个都是艳丽超群的美貌佳人,皇太极没有一个不喜爱的,然而最受宠爱的莫过于宸妃了。宸妃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姓博尔济吉特,名海兰珠。她是孝端皇后的侄女,庄妃(孝庄文皇后)的姐姐。海兰珠生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比庄妃大4岁。天聪八年(1634年),其兄吴克善亲送海兰珠到盛京,与皇太极成婚……
6.唐玄宗李隆基

乱伦对象: 姑母 儿媳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又称唐明皇,相传其年轻时便迷恋自己的姑母太平公主,到了晚年更是荒淫无度。开元8年,见其弟十八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美貌绝伦,便不顾公媳之间的礼数,纳入宫中霸为己有。此时杨玉环刚满22岁,唐玄宗已经56岁。唐玄宗在宫中呼儿媳为“娘子”,礼数实同皇后。此后李隆基便一直过着如《长恨歌》中所云的日子: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另一面的他:唐玄宗与杨贵妃情深似海之谜

zhongqiuoooo

unread,
Jun 18, 2012, 12:46:34 PM6/18/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7. 汉惠帝刘盈
    
    乱伦对象: 外甥女

    汉惠帝刘盈(前213年—前188年),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长子,其亲妹妹鲁元公主嫁赵王张敖后生有一女张嫣,张嫣本是刘盈的嫡亲外甥女,但在刚满九岁时便被刘盈选入宫中做了皇后。后来刘盈自己也觉得舅甥婚姻有违人伦,便很少与张嫣同房。三年后,年仅23岁的刘盈驾崩,十二岁的张嫣也从此成了中国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太后。
 
   8.后梁太祖朱全忠 
     
    乱伦对象: 儿媳 
   
    后梁太祖朱全忠(852年—912年),原为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叛将﹐后梁王朝的开国皇帝。 
 
    朱全忠生性残暴,杀人如草芥。尤其是自宠爱的王妃张氏去世后,生活上也是非常淫乱,无论是养子或是亲子之媳,逐一召见侍寝,公然宣淫,行同禽兽。而他的那些儿子为了争宠,甘愿献出自己妻子,并利用自己妻子入宫侍寝的机会,打探消息,争夺储位。养子朱友文之妻,貌美灵巧,深得朱全忠宠爱,由于这个原因,朱全忠对朱友文也非常宠爱,竟然超过了自己的亲子。干化二年朱全忠终被三子朱友珪刺杀,享年61岁,在位仅6年。
 
   9. 唐太宗李世民
 
    乱伦对象: 弟媳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在大唐武德九年的“玄武门之变”中,诛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迫父退位。在登上了大唐帝国皇帝的宝座后,便将李元吉之妻霸为己有,这位弟媳妇即隋炀帝之女杨妃。之后,卢江王李瑗谋反,李世民将其诛杀后,又将其妻纳入后宫陪侍左右。李世民的“上梁不正”,为日后整个大唐王朝后宫糜乱的“下梁歪”埋下了祸根。
 
   10. 后燕王慕容熙
   
    乱伦对象: 寡嫂
 
    慕容熙(385年—407年)为了篡夺侄子慕容盛的皇位,便勾引自己的寡嫂、当时皇上的庶母丁太后,而人到中年依然风韵犹在的丁太后则顺水推舟很快与慕容熙勾搭成歼。谁知上天就好像要成全这对奸夫淫妇似的,还没等慕容熙动手,燕王慕容盛便被人刺杀了。于是,慕容熙终在丁太后力主下登上皇位。  
    
   慕容熙本是色中饿鬼,当上皇帝后更是欲壑难填。后曾因沉迷于一对姐妹花苻娀娥和苻训英而惹得丁氏因妒发动政变,丁太后也因而被慕容熙逼令自杀。而一代荒淫暴君慕容熙后来也终被叛军所杀,毙命时年仅二十三岁。后燕也因此灭亡。

   从以上乱伦君王可以看出,大部分是发生在某个朝代建朝之初,或是强力君王时代,或是民丰物富的时候,或是群雄割据时期,似乎这种乱伦似瘟疫一般传染着历代皇庭,可以如此说,乱伦这种最具人类道德丧失性的人间大恶是从象征着高贵奢华的皇帝起始的!

仲谋 孙

unread,
Jun 18, 2012, 5:16:12 PM6/18/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我觉得吴俊善解释关于《雷雨》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为什么有这么重要的意义写到:"迎合了某种社会政治集团上与文艺理论的需要和政治上的需要。"当时的54
运动,以学生罢课为主抗议当时的北洋政府未能捍卫中国的权益,比如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与其说54反对的是北洋政府,倒不如说54运动是对
当时政治制度的一种抗议。而《雷雨》正是讲的旧制度给人民和家庭带来诸多不幸,正是迎合当时形式的需要,所以才被一些人称为文学巨作,有重要意义。试想
一下,如果是抗战的时候胜利的是国民党的话,也许教科书上就不会有鲁迅的文章。而曹禺在1949之后没有著名的著作也就是因为这一点。

《雷雨》的剧情独特,并且复杂的人物关系确实在那个年代的中国话剧里非常少见。在这一点上可以和西方的话剧《哈姆雷特》《樱桃园》等相比。在剧情中"乱
伦"的关系我觉得在那个时候的社会上是存在的,比如老爷看上自己佣人的并且纳为小妾的,然后老爷的儿子又看上了那个小妾的文学作品不止一部。

荼蘼

unread,
Jun 18, 2012, 7:38:27 PM6/18/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看完《雷雨》这部电影,大家觉得几个主人公,谁的下场是最凄惨的?

On Tuesday, June 12, 2012 10:45:09 AM UTC-7, 姗姗不来迟 wrote:
这个帖子是关于电影《雷雨》的讨论贴。可以在这个贴里直接回帖讨论,也可以发新贴。如果发了和这部电影有关的新贴,我会帮作者把帖子链接放到这个贴子里,希望作者不要介意。
发新贴之前请看看这个汇总贴里是否已经有了类似的主题。讨论未必一定要发新贴,有价值的回帖也能得到很好的分数。
发帖之后好像不能修改,所以请编辑好之后再发帖。

On Tuesday, June 12, 2012 10:45:09 AM UTC-7, 姗姗不来迟 wrote:
这个帖子是关于电影《雷雨》的讨论贴。可以在这个贴里直接回帖讨论,也可以发新贴。如果发了和这部电影有关的新贴,我会帮作者把帖子链接放到这个贴子里,希望作者不要介意。
发新贴之前请看看这个汇总贴里是否已经有了类似的主题。讨论未必一定要发新贴,有价值的回帖也能得到很好的分数。
发帖之后好像不能修改,所以请编辑好之后再发帖。

On Tuesday, June 12, 2012 10:45:09 AM UTC-7, 姗姗不来迟 wrote:
这个帖子是关于电影《雷雨》的讨论贴。可以在这个贴里直接回帖讨论,也可以发新贴。如果发了和这部电影有关的新贴,我会帮作者把帖子链接放到这个贴子里,希望作者不要介意。
发新贴之前请看看这个汇总贴里是否已经有了类似的主题。讨论未必一定要发新贴,有价值的回帖也能得到很好的分数。
发帖之后好像不能修改,所以请编辑好之后再发帖。

On Tuesday, June 12, 2012 10:45:09 AM UTC-7, 姗姗不来迟 wrote:
这个帖子是关于电影《雷雨》的讨论贴。可以在这个贴里直接回帖讨论,也可以发新贴。如果发了和这部电影有关的新贴,我会帮作者把帖子链接放到这个贴子里,希望作者不要介意。
发新贴之前请看看这个汇总贴里是否已经有了类似的主题。讨论未必一定要发新贴,有价值的回帖也能得到很好的分数。
发帖之后好像不能修改,所以请编辑好之后再发帖。

On Tuesday, June 12, 2012 10:45:09 AM UTC-7, 姗姗不来迟 wrote:
这个帖子是关于电影《雷雨》的讨论贴。可以在这个贴里直接回帖讨论,也可以发新贴。如果发了和这部电影有关的新贴,我会帮作者把帖子链接放到这个贴子里,希望作者不要介意。
发新贴之前请看看这个汇总贴里是否已经有了类似的主题。讨论未必一定要发新贴,有价值的回帖也能得到很好的分数。
发帖之后好像不能修改,所以请编辑好之后再发帖。

On Tuesday, June 12, 2012 10:45:09 AM UTC-7, 姗姗不来迟 wrote:
这个帖子是关于电影《雷雨》的讨论贴。可以在这个贴里直接回帖讨论,也可以发新贴。如果发了和这部电影有关的新贴,我会帮作者把帖子链接放到这个贴子里,希望作者不要介意。
发新贴之前请看看这个汇总贴里是否已经有了类似的主题。讨论未必一定要发新贴,有价值的回帖也能得到很好的分数。
发帖之后好像不能修改,所以请编辑好之后再发帖。

On Tuesday, June 12, 2012 10:45:09 AM UTC-7, 姗姗不来迟 wrote:
这个帖子是关于电影《雷雨》的讨论贴。可以在这个贴里直接回帖讨论,也可以发新贴。如果发了和这部电影有关的新贴,我会帮作者把帖子链接放到这个贴子里,希望作者不要介意。
发新贴之前请看看这个汇总贴里是否已经有了类似的主题。讨论未必一定要发新贴,有价值的回帖也能得到很好的分数。
发帖之后好像不能修改,所以请编辑好之后再发帖。

On Tuesday, June 12, 2012 10:45:09 AM UTC-7, 姗姗不来迟 wrote:
这个帖子是关于电影《雷雨》的讨论贴。可以在这个贴里直接回帖讨论,也可以发新贴。如果发了和这部电影有关的新贴,我会帮作者把帖子链接放到这个贴子里,希望作者不要介意。
发新贴之前请看看这个汇总贴里是否已经有了类似的主题。讨论未必一定要发新贴,有价值的回帖也能得到很好的分数。
发帖之后好像不能修改,所以请编辑好之后再发帖。

On Tuesday, June 12, 2012 10:45:09 AM UTC-7, 姗姗不来迟 wrote:
这个帖子是关于电影《雷雨》的讨论贴。可以在这个贴里直接回帖讨论,也可以发新贴。如果发了和这部电影有关的新贴,我会帮作者把帖子链接放到这个贴子里,希望作者不要介意。
发新贴之前请看看这个汇总贴里是否已经有了类似的主题。讨论未必一定要发新贴,有价值的回帖也能得到很好的分数。
发帖之后好像不能修改,所以请编辑好之后再发帖。

On Tuesday, June 12, 2012 10:45:09 AM UTC-7, 姗姗不来迟 wrote:
这个帖子是关于电影《雷雨》的讨论贴。可以在这个贴里直接回帖讨论,也可以发新贴。如果发了和这部电影有关的新贴,我会帮作者把帖子链接放到这个贴子里,希望作者不要介意。
发新贴之前请看看这个汇总贴里是否已经有了类似的主题。讨论未必一定要发新贴,有价值的回帖也能得到很好的分数。
发帖之后好像不能修改,所以请编辑好之后再发帖。

On Tuesday, June 12, 2012 10:45:09 AM UTC-7, 姗姗不来迟 wrote:
这个帖子是关于电影《雷雨》的讨论贴。可以在这个贴里直接回帖讨论,也可以发新贴。如果发了和这部电影有关的新贴,我会帮作者把帖子链接放到这个贴子里,希望作者不要介意。
发新贴之前请看看这个汇总贴里是否已经有了类似的主题。讨论未必一定要发新贴,有价值的回帖也能得到很好的分数。
发帖之后好像不能修改,所以请编辑好之后再发帖。

On Tuesday, June 12, 2012 10:45:09 AM UTC-7, 姗姗不来迟 wrote:
这个帖子是关于电影《雷雨》的讨论贴。可以在这个贴里直接回帖讨论,也可以发新贴。如果发了和这部电影有关的新贴,我会帮作者把帖子链接放到这个贴子里,希望作者不要介意。
发新贴之前请看看这个汇总贴里是否已经有了类似的主题。讨论未必一定要发新贴,有价值的回帖也能得到很好的分数。
发帖之后好像不能修改,所以请编辑好之后再发帖。

荼蘼

unread,
Jun 18, 2012, 7:42:10 PM6/18/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重男轻女从古至金想必已经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了。无论是大户人家亦或是农家小户都是重男轻女的。

On Wednesday, June 13, 2012 11:42:59 AM UTC-7, 自 由人 wrote:
我觉得《雷雨》这部电影中有"重女轻男"的倾向。大家觉得吗?

荼蘼

unread,
Jun 18, 2012, 7:52:33 PM6/18/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我觉得在喝药的这个问题上,周朴园把他控制欲的本性完全体现出来。 周朴园是一个对权利,地位,金钱,荣誉等追求非常强烈的一个人,在他看来是对的事情就容不得别人说是错的。在剧中,周朴园认为繁漪有病,一再要求繁漪喝药治病,而繁漪却不以为然。他所一再强调的“你必须....”“你应该....”
等话语就可以完全反映出容不得繁漪不顺从他。反过来再看看繁漪的做法,她临危不惧,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周朴园,体现了繁漪与当时那个时代的女性有着天壤之别的性格特色,她勇敢,坚强,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做精神统治下的奴仆!
以上是我对这部电影中“喝药”事件的看法,不知道是否解答了你的问题

On Saturday, June 16, 2012 3:38:56 PM UTC-7, Qi Qi wrote:

谷雨

unread,
Jun 18, 2012, 9:32:57 PM6/18/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周冲,因为他最无辜

在 2012年6月18日星期一UTC-7下午4时38分27秒,荼蘼写道:

HJC

unread,
Jun 19, 2012, 12:57:43 AM6/19/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大家覺得這部片跟五四跟文革有很大的關聯嘛?畢竟很多電影情節在當時的社會本來就不是太被接受. 就是在現在的社會也不被接受

Qi Qi

unread,
Jun 19, 2012, 1:49:09 AM6/19/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我是真的十分不理解,到底以上的同学是从哪个角度看出这部电影有重男轻女的意味在其中。求解答

喜宝 樱桃

unread,
Jun 19, 2012, 2:43:25 PM6/19/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看《雷雨》的时候,其实有很多疑惑的地方,再看第二遍的时候,依旧还是会有,比如楼上人说的,为什么周朴园明明很爱鲁侍萍却在最后看到她的时候觉得她是来讨债,难道资本家以为每一个劳动人民来找他就是来讨债的?但也有人说周朴园其实并不爱鲁侍萍, 之所以保留家具的位置原封不动, 和关窗的习惯, 只是因为长期的习惯不愿意更改, 或者想通过这些表面的事情来表现他自己还有的人性的一面。 两种观点或多或少都有理由,从《雷雨》的背景来看,是五四运动前后几年,正式中国社会由传统转向现代的一个跨越性的时代。尽管中国社会已经接受了新思潮的冲击,但是这毕竟是一个有着两年多年封建传统的国家。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还未深入人心。妇女的地位依旧很低下,男权地位依旧是主导。周朴园爱与不爱都影响不了他在家庭的地位,而女人于他来说只是附属品罢了。


喜宝 樱桃

unread,
Jun 19, 2012, 3:02:57 PM6/19/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这或许也是一部帮助当时人解放思想的一部电影。周朴园出身于封建家庭,但却接受了西式教育,并在德国留学,本应该是思想开明的人,但封建思想依旧强烈。剧中提到他是慈善家,社会上体面的好人,但背地里又做出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情的伪君子。这可以说明,即便是受过西方的教育,骨子里也改不了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思想。即便是有了新的思想传入中国,也不能很快的改变中国社会当时的现状。大部分人依旧活在被压迫,被压抑的环境当中。新思潮刚刚开始发展, 妇女的解放意识渐渐萌发,“我是一个人,一个真正活着的女人”,“一个女人,不能受两代人的欺侮”电影中这样类似的对白都在呼吁妇女解放的思想。电影里繁漪对周萍的警告“小心,小心!你不要把失望的女人逼的太狠,他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小心!现在暴风雨就要来了”。这些咄咄逼人的话语都有这反封建的色彩,像是在提醒当时的人们不要忽视了女性的地位。

恋夏

unread,
Jun 19, 2012, 8:35:57 PM6/19/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on behalf of 姗姗不来迟
《雷雨对父权发起挑战》
  整部电影里,周朴园代表了父权社会的全部力量。他是无所不在的,像个可怕的皇帝,可怕的父亲,可怕的丈夫。而三个儿子,一个通过乱伦,一个通过罢工,一个通过争执,从伦理上,地位上,思想上,对父权发起了挑战。
  张艺谋后来改编雷雨拍《满城尽带黄金甲》时,加重了挑战父的情节。除了原本就有的长子和继母私通外,起兵抗父的次子(周杰伦)有非常明显的恋母情结,保护母亲和反抗父亲是一体的,而三子最后弑兄,这是挑战父权的另一个变体。
  黄金甲的最后,儿子还是失败了。母亲还得继续喝药。但在雷雨里,最后一个儿子也不剩的周朴园要面对一个父亲的孤独终老。电影间接反应了父权社会看似不可一世,其实岌岌可危。这使我联想到作者本人,他的家庭背景,也许作者曹禺对世界并没那么绝望,他觉得父权是可以被摧毁的。

果子

unread,
Jun 20, 2012, 12:01:39 AM6/20/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我觉得这个电影根本还是想反映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只是把整个社会的矛盾集中到一个大家庭中反映。

郁紫

unread,
Jun 20, 2012, 2:58:56 AM6/20/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周朴园的双重性格
 
看到大家对周朴园的讨论。有的说他也是接受过新潮思想的资本家,他是爱着侍萍的。有的说他是个传统封建社会的代表人物,是个虚伪
冷酷的小人,是个“始乱终弃”的典型。我在这儿具体分析下周朴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1. 周朴园对他的儿子周冲说过 :“你知道社会是什么?你读过几本关于社会经济的书?我记得我在德国念书的时候,对于这方面,我自命比这种半瓶醋的社会思潮要彻底的多!” 这说明他是接受过新潮思想影响的。 在德国,他接受的应该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的思想。 这说明他应该也反抗过传统的封建思想。他跟他的仆人侍萍发生感情,并在一起生活过就可以看出来他也叛逆过。可是最终,他还是归顺了传统的封建思想,他抛弃了侍萍而与门当户对的小姐结婚。他是懦弱的,无力与封建社会去抗争。
 
          2. 周朴园是爱侍萍的。这可以从下面的论点看出来。1)周朴园保留了侍萍之前用过的家具。几十年来,他搬过几次家,可却一直保留着这些家具。他没必要去做给任何人看,这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表现。2)周朴园一直想着侍萍生下周萍后,得了病,喜欢关窗的细节。如果一个男人不爱一个女人,他不会几十年来都保留着那个女人的一些习惯。3)周朴园后来给了侍萍一张支票,这应该是他对侍萍一种愧疚的补偿。虽然支票后来被侍萍撕碎了,可至少说明周朴园为侍萍的后半生的生活考虑过,他希望她能生活得好一点。
 
          3. 周朴园是一个残忍、自私、冷酷、虚伪的伪君子 他是一个压榨工人的资本家。这可以从鲁大海对他的控诉中看出来。鲁大海指出他曾经淹死2200个小工,从每人身上捞300洋钱。他强迫蘩漪立即将苦药喝下去的情节中,就可以看出他的残忍自私冷酷嘴脸。在周朴园与鲁侍萍重逢相认的时候,也可以看出他道貌岸然、虚假伪善的面目。因为他意识到侍萍的出现对他的社会形象以及家庭构成严重威胁,所以他露出自私冷酷的面目。

荼蘼

unread,
Jun 20, 2012, 3:40:46 AM6/20/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但你不得否认,在那个时代,当家做主的都是男人。就像剧中,无论繁漪有多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他最终还是把药喝下去了。 如果您不认同,还麻烦举出任意一个例子,说明那个时代不存在重男轻女的观点

chineseclass410

unread,
Jun 20, 2012, 4:47:41 AM6/20/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我覺得喝藥的問題可能是也算一種 象徵  可能蘩漪在當時時代中算是比較 反骨的人物 所以可能在當時會被視 "有問題" 

游戏小胖

unread,
Jun 20, 2012, 4:53:18 PM6/20/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电影的矛盾冲突就在于乱伦关系,我想这也是国内禁播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其实在我看来,《雷雨》作为话剧经典之作的引人注目的地方正在于这样一层敏感的乱
伦关系。中国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了,对这样的关系有些避而不谈。其实《雷雨》传达给我更多的还是关于情爱的矛盾和主题,特别是四凤与周萍之间的情
爱,是他们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自然发生的,正是这种"自然"的爱,在真相解开后,让所有人都无法接受。爱是无关对错的,纯净的爱情也是美好的。这样的情爱
是没有错的,错就错在上一辈的恩怨直接为这样的感情的埋下了祸根。

On Jun 12, 10:45 am, 姗姗不来迟 wrote:
> 这个帖子是关于电影《雷雨》的讨论贴。可以在这个贴里直接回帖讨论,也可以发新贴。如果发了和这部电影有关的新贴,我会帮作者把帖子链接放到这个贴子里,希望作 者不要介意。

一夢遙

unread,
Jun 20, 2012, 7:53:51 PM6/20/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雷雨》這部電影中呈現出來多個受到壓迫的女人。繁漪和侍萍是兩個典型的代表。
繁漪是作者塑造的最成功的且赋予深切同情的人物, 她代表着“五四”以来女性追求个性解放,争取民主自由。繁漪本是活泼的,却在周朴园残酷的精神折磨下,“渐渐地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就在这时,周萍出现了,她像是看到了希望,拼命地抓住他不放,甚至不惜她的性命﹑名誉。而周萍的始乱终弃又把她推倒了“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几近于毁灭的境地。周朴园的压迫,周萍的抛弃以及周冲的惨死,是繁漪人生中的三大灾难。繁漪的悲剧是社会造成的,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国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个性自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曹禺在《雷雨》中通过繁漪和周朴园的冲突真实地反映了周家的家庭矛盾,揭示周朴园的冷酷﹑专制,也借繁漪這個角色写出了一个资产阶级女性追求个性解放的悲剧。
侍萍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被凌辱的妇女形象。三十年前周朴园的遗弃给她带来了一生的不幸。三十年的生活是何等辛酸和痛苦。表面看来,她是受着命运摆布甘于顺受的。而事實上,曹禺是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揭示出了一个被侮辱的普通劳苦妇女的坚韧和顽强。而三十年後,命运卻把鲁侍萍引回周公馆。這時候侍萍唯一的希望是千方百计避开过去悲剧的重演,带女儿离开周家。可是她最后一线的人生希望仍然受到毁灭性打击。她是一个受害者,不仅自己身受其害,而且自己的女儿又重蹈覆辙,这种悲剧性深刻表现了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物的不幸,控诉了社会的不人道。


On Friday, June 15, 2012 12:41:25 PM UTC+8, owensb321 wrote:
回复 自由人, 我觉得这部电影并没有什么重女轻男的倾向
反倒是觉得这部电影中的女人是受到压迫的。比如说鲁侍萍,比如说繁漪,都是受到压迫的女人,侍萍是女佣,即使是和少爷恋爱,即使生了孩子,也依旧被抛
弃,由于门不当户不对
而繁漪呢,可以说她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也是从大家庭出来的女人,可是,她却没有避免她遭到压迫的命运,她之所以爱上周家大少爷,也是因为性的压迫,以及
性格的压迫。可即使她遭到压迫
她似乎连逃走的勇气都没有,她仿佛依旧是"旧式"的女人,依附男人而生存,连逃走都是希望一个男人能带她走,而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去争取自己的命运,摆脱
现状。

On Jun 13, 3:42 pm, 自 由人 wrote:
> 我觉得《雷雨》这部电影中有"重女轻男"的倾向。大家觉得吗?
>

> On Jun 12, 10:45 am, 姗姗不来迟 wrote:
>
>
>
> > 这个帖子是关于电影《雷雨》的讨论贴。可以在这个贴里直接回帖讨论,也可以发新贴。如果发了和这部电影有关的新贴,我会帮作者把帖子链接放到这个贴子里,希望作 者不要介意。
> > 发新贴之前请看看这个汇总贴里是否已经有了类似的主题。讨论未必一定要发新贴,有价值的回帖也能得到很好的分数。

zhongqiuoooo

unread,
Jun 20, 2012, 11:33:08 PM6/20/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电影的开场,给人感觉是在一个炎热, 闷热的夏天,主人翁们看起来都很烦躁,因此大家也用各种的方法进行消暑。 在这里,由于《雷雨》这个剧本中套入了五四的时代背景,我觉得作者曹禺可能想表达出当时的社会带给年轻人(主旨知识分子),底层人民以及工人阶级的感觉,特别是那种被压迫的感觉。其次,像繁漪这样在明知道老爷不允许开窗的情况 下,她硬是坚持自己的选择,一定要把窗子打开,呼吸新鲜的空气,这里也暗示着当时社会中的确存在着许多人,他们想要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和打破那种阶级不平等的社会模式,由此实现真正地自由,平等,民主。

zhongqiuoooo

unread,
Jun 20, 2012, 11:49:51 PM6/20/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正如老师说的, 我个人也觉得电影中“喝药”的这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 因为电影一开始的时候,我其实没明白繁漪到底生病了没有,特别是她自己就认定自己没病,但周朴圆却一副认定他有病的样子。因为在《雷雨》中,周朴圆逼迫繁漪喝药的场景并不像《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皇帝早已挑明了自己的目的,就是让皇后服药变疯。所以我一直没明白周朴圆逼迫繁漪喝药的初衷。当后来听老师分析了这段才明白,其实周朴圆是象征了当时社会中传统的封建阶级,而繁漪则象征了不卑不惧,敢于冲破社会束缚,寻求自己的幸福的一类人。由于传统的封建阶级在当时社会中还是根深蒂固的,所以当周朴圆面对着妻子这种有太多“新思想”的性格时,难免把她理解为精神不正常,认为她有病,因此寄托于药物去治疗她的“病"。我想这个部分应该也暗示着当时知识分子虽然用尽自己全身解数去挑战传统的封建阶级,但由于传统的封建阶级过于根深蒂固,因此大部分的人民还是像繁漪这样虽然不愿意忍受,但是却不得不忍受着生活的这种现状。

 

zhongqiuoooo

unread,
Jun 21, 2012, 12:05:26 AM6/21/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刚刚”喝药“部分的分析还没写完,在这里继续。

其实通过喝药的场景可以让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到底是繁漪病了呢,还是当时的社会病了? 到底是谁该吃药呢?
 
    再者,在看完整部《雷雨》之后,我觉得这是一部通过“小荣枯”反应出”大荣枯“的一部作品。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雷雨》中的主人翁其实是五四时代中不同阶级,身份的代表。例如,侍萍代表传统社会的妇女形象,鲁大海代表敢于反抗的,热血的工人阶级,周冲代表这对新社会,新思想充满期待的知识分子,四凤代表这天真,弱势的一类女孩,周老爷则是资产阶级封建思想的代表,繁漪是敢于表现真实想法,追寻自己幸福的一类女性等等。作者看似编织了一个简单的家庭伦理悲剧,但实际上是通过这个家庭悲剧来影射当时的社会现状。特别是那种表面上大家相安无事的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传统封建阶级思想的家中,但事实上,大家用各自的方法,私下挑战着这种不平等的社会。有些人甚至为此牺牲了生命。

推到司马懿

unread,
Jun 21, 2012, 11:30:27 PM6/21/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刚刚在网上看到有人解析雷雨中人物的名字,我得很有意思,在大家总结一下,便说说我自己的看法。

周家

周朴园:网上有人把他的名字解释为“仆人站满了园子”,也就是说他是这园子里 唯一的主人,其他人都是他的仆人。在影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周朴园的确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可是我觉的这个解释虽然扣住了整部句的主题但多少有些牵强。我认为他的名字可以理解为周家最忠朴的人。因为他不管做什么,都是把周家的利益和脸面放在第一位。不管是对他的妻子还是儿子,他都多少显得冷漠无情。换句话说,他是旧制社会的捍卫者。

蘩漪:蘩通繁,漪当涟漪。整部戏以她对爱的追求做贯穿,在周家这潭死水中掀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涟漪。

周萍:网上最被同的法是周家的浮萍草如果周家是一潭死水,那么周萍就是寄生在水面上的浮萍草,只要繁漪一点浮萍立刻就乱了脚。

周冲:网上并没有关系他的名字的解。我个人认为他的名字就代表了个人物的性格。也代表了他所代表的学生团体。那个年代的他们,是最敢冲的一群人,同时也是最冲(四声)的。他们有理想有抱负,但是思想还过于单纯。义无反顾的冲到最前,却又无辜的牺牲。

 

鲁贵:这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名字。一看就是早是管家一类的人,换句话说就是下人。旧社会大家庭的人都喜欢找个名字里有福啊,财啊之类字的人来家里做工。可是这些人并不能真的像他们名字的意思那样大富大贵起来。他们的福贵都是靠着家里的主人施舍来的。

侍萍:网上有两种解,一种是“似萍”,好似浮萍一受人布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另外一种就是“侍萍”,注定一生要去侍奉周家,当年欠下的。我得第一个更切一些。

大海:网上有人解的是“对资产阶级波涛汹涌的仇恨像大海汹涌,逐浪排山的怒”。我个也不太切。我名名字在太多普通,普通到任何一个工人都可以叫大海,人和一个民都可以叫大海。正是因为这么一群大山大海大川集起来,才能示出他真正的力量。如果周家像着很多浮萍草的小湖,那麽鲁大海所代表的就是工人阶级汇集起来如大海般的力量。

凤:好似(四)凤凰。说道凤凰大概都会想到凤凰涅槃。她代表的是一种无谓痛苦,义无反顾的准求理想的精神。在电影中四凤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她纯真善良,并且为了追寻爱情不顾一切。但她并不是真正的凤凰,不能浴火重生。

另外周萍和鲁大海这两兄弟的名字让我想到了“生如浮萍过海,死如黄梁梦断”这句话。而且整部片子也确实给我了这种感觉。

mitk

unread,
Jun 23, 2012, 2:52:33 PM6/23/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好多同学已经说过周老爷很爱侍萍所以周老爷保留侍萍之前用的家具,还有夏天侍萍喜欢关窗子的习惯。我的想法不太一样。这两事情不代表周老爷对侍萍的爱,在这个情况下代表一种控制因为周老爷不要变化。如果周老爷象征社会的思想他要这样的思想一直继续下去


还有一件事我不清楚。有的同学说过冲儿是牺牲品但是我不理解,可以给我解释一下

luguanabcd

unread,
Jun 23, 2012, 3:57:45 PM6/23/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冲儿18岁,虽说已经成年了,但是他的思想还没有适应那个纷杂的社会环境,他的一言一语都透露出幼稚,天真。正因为如此,他是唯一一个站在最客观的角度抒发着自己的想法,对现实的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而这些是正义的,可以说是童言无忌。而最后他被电死也是意味着这些天真正义的人们变成了那个社会的牺牲品。说明虽说你有一身正气,可是在整个社会风气不良的情况下,不一定哪一天什么原因就会被伤害到(严重点说就是被害死)。
这又让我联想到了蓝风筝里面的朱瑛,也是在莫名的情况下被抓走然后又放回来了,她一个正直的人被社会整得死去活来的

tamagooooochi1329

unread,
Jun 24, 2012, 3:23:08 AM6/24/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關於喝藥的那一幕也是很令我印象深刻 尤其在周老爺對蘩漪說要她當個"服從"的好榜樣。
另外一點就是周老爺使蘩漪聽話的手法 在這就是兒子被要求下跪請母親喝藥。似乎很多權力者都使用這手段:使對方身邊的人為難 進而讓對方感到壓迫或罪惡感而屈服

吊丝老外

unread,
Jun 24, 2012, 3:25:25 AM6/24/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这部电影看得我很郁闷!因为本人打心底讨厌下雨天, 而电影中无时无刻不在下雨。记得上初中的时候就阅读过雷雨这部书,当时只是为完成家长布置的任务其实自己并不感兴趣 所以后来基本全部忘记这个故事是在讲什么了 直到看了电影以后又帮我翻起之前的记忆。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有着悲剧的基调,让人感觉很抑郁! 就像众多中国悲剧那样,一个风流的少年看上了自家的女佣,这样的结合自古至今都不会有好的结果。这部电影很有重点得揭露了人心的丑陋很虚伪, 一场命中注定的雷雨,一场无法回避的悲剧,将人世间一切的丑恶的揭露开去,但灰暗的色调终将抹去,雷雨过后,新的生活还要继续

tamagooooochi1329

unread,
Jun 24, 2012, 3:44:08 AM6/24/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在班上我們也討論到關於亂倫的話題。記得以前上社會學時 有一段paragraph讓我印象深刻:

兩個人在一座荒島長大 他們沒接受過任何教育 年齡經過青春期 島上沒有其他人
1. 假使他們是一男一女沒有血緣關西 他們會有性行為嗎
2. 假使兩人是兄妹他們會有性行為嗎
3. 假使兩人都是同性別 他們會進行性行為嗎

沒偏袒任何答案 只是覺得這些問題能激發一些想法 提出來讓各位參考

tamagooooochi1329

unread,
Jun 24, 2012, 4:04:18 AM6/24/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有時候人生真的是說巧不巧 劇情中侍萍當過周老爺的女傭兼舊情人 想不到自己的女兒還是當了周家的女傭以及周老爺長子的情人 甚至對方偏偏還是自己的兒子
而這在現實中也有類似的情況發生 以前看到的一則新聞 一對準夫妻在結婚前夕才知道對方是自己的親兄妹

標題:未婚夫妻竟是兄妹,婚禮前家長見面會真相大白

這對已經訂婚的情侶現在整個世界都混亂了。他們已經約會五年了,卻在婚禮前夕父母見面的時候發現彼此竟然是兄妹!女孩現在已經崩潰了,她下個月就要生孩子了,卻發現孩子的父親竟然是自己的哥哥。他們在大學相遇,訂婚,決定在結婚前介紹雙方的父母認識。他們都來自于單身家庭。 可是這次的家長見面會卻讓他們發現了一個震驚的事實,他們倆是自小分離的兄妹。這對未透露姓名的未婚夫妻來自南非。自從上周六發現這個事實后,他們都還沒有從打擊中緩過來。南非國內的《索威坦報》報道稱,他們的父母在經歷了一場唇槍舌劍耗盡心力的離婚戰后,各自將兒女撫養成人。報道中寫到:在父母離婚的時候,男孩只有兩歲,而女孩才八個月大。他們彼此都不知道對方的存在。2007年,這對自小分開的兄妹在大學相遇并相愛。在他們談戀愛的五年中,雙方家長都沒有見過面,直到上周才坐到一起商量婚禮的細節安排。許多非洲地區的文化傳統是男方家庭要給女方出“彩禮”。本為見面商量彩禮問題,卻不料家長見面只是揭露了這樣一個猶如晴天霹靂的真相,這對可憐情侶的完美計劃完全破壞了。女孩告訴《索威坦報》說她被這個真相擊垮了。她回憶起兩人的過往,他們都在南非內爾斯普雷特市的茨瓦尼科技大學讀書,他們一見鐘情。“曾經的我們只想著結婚,組成家庭,生很多孩子。” “所以你可以想象當我們知道這個事實的時候有多震驚。我們的孩子馬上就要出生了,等他長大了我該怎么跟他說?我們真的不知道。”在得知這個事實后,這對情侶決定分開,并表示會跟父母討論如何處理這件事帶來的打擊。近親通婚是現代社會的最后禁忌之一,大部分人還是無法接受這種觀念。

以上翻譯來自 tc tutor http://www.tctutor.com/

這裡有原文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2057081/Engaged-couple-discover-brother-sister-parents-meet-days-wedding.html

nightawaker

unread,
Jun 24, 2012, 5:20:56 AM6/24/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我觉得在这部电影中演的最成功的就是侍萍和蘩漪这2个灵魂人物.蘩漪,她将爱与恨的交织诠释的如此淋漓尽致,那个疯狂到让人心痛的女人,在周家深深的庭院里,暴怒的雷雨的中心,她是罪人,亦是受害者.而鲁侍萍三十年后声声控诉,一切恍然如梦,她咬牙切齿宣称是不公平的命指使她又出现在周朴园的眼前,红颜已逝,韵华不再. 

喜宝 樱桃

unread,
Jun 24, 2012, 5:48:02 PM6/24/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有人说曹禺曾说过,在这八个人物里面,“最早想出来,并且也较觉真切的,是周蘩漪,其次是周冲。”蘩漪,很复杂的人物,也是电影的重中之重,但是为什么其次是周冲呢,这个影片中看起来最弱的人物。电影中每一个人物都很生动,唯独周冲,看起来显得略微平淡。但如果没有了周冲,整部电影看起来就会觉得非常阴暗,像一群人的怨恨纠葛。周冲,还是个很讨喜的人物,单纯,善良,有着孩子般的天真幻想。一出场时通红的脸颊,冒着汗,纯净的笑容,搭配着他白色的衣服,让人看起来很舒服。电影中的每个人都有着不干净的一面,都很复杂,难以让人喜欢。唯独周冲,单纯的让人无法讨厌,很难在他身上找到错误,甚至觉得他和这个肮脏的地方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不涉世事,对世界充满了爱与幻想。是整个电影看起来有了一点点的希望,可终究也是在影片的最后带来了绝望。


菠萝油

unread,
Jun 24, 2012, 6:07:25 PM6/24/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说道雷雨中所涉及到的女权主义,我们不禁会联想到挪威剧作家易卜生。欧洲现代戏剧之父,批判现代主义的大师第一部喜剧:1849《卡提丽娜》其创作的四大社会问题剧:《社会之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提到玩偶之家,与雷雨相同的创作部分是它也明确的在宣扬女权主义。主要情节为大家介绍一下:海尔茂律师刚谋到银行经理一职,正欲大展鸿图。他的妻子娜拉请他帮助老同学林丹太太找份工作,于是海尔茂解雇了手下的小职员柯洛克斯泰,准备让林丹太太接替空出的位置。娜拉前些年为给丈夫治病而借债,无意中犯了伪造字据罪,柯洛克斯泰拿着字据要挟娜拉。海尔茂看了柯洛克斯泰的揭发信后勃然大怒,骂娜拉是“坏东西”、“罪犯”、“下贱女人”,说自己的前程全被毁了。待柯洛克斯泰被林丹太太说动,退回字据时,海尔茂快活地叫道:“娜拉,我没事了,我饶恕你了。”但娜拉却不饶恕他,因为她已看清,丈夫关心的只是他的地位和名誉,所谓“爱”、“关心”,只是拿她当玩偶。于是她断然出走了。

燕京啤酒

unread,
Jun 24, 2012, 8:34:47 PM6/24/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通过对《雷雨》作者的了解,我们可以知道曹禺收到了西方剧作的的影响很深,比如挪威戏剧作家易卜生的作品《玩偶之家》女主人公娜拉伪造父亲的签字向人借钱,为丈夫海尔茂医病。丈夫了解原委后,生怕因此影响自己的名誉地位,怒斥妻子下贱无耻。当债主在娜拉的女友感化下主动退回借据时,海尔茂又对妻子装出一副笑脸。娜拉看透了丈夫的自私和夫妻间的不平等,不甘心做丈夫的玩偶,愤然出走。恩格斯曾指出,娜拉是有自由意志与独立精神的"挪威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的代表。剧本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伦理道德、法律宗教和妇女解放等问题,但没有也不可能作出解决。《玩偶之家》演出后,引起了激烈的反响。娜拉要求个性解放、不做"贤妻良母"的坚决态度,遭到上流社会的责难和非议。但易卜生并没有在责难面前退却,他继续创作问题剧,揭露社会问题。那么曹禺的作品又反映了和讽刺了那些问题呢?是否也涉及到了女权主义的问题呢?我想这是我们值得思考和探讨的。在 2012年6月12日星期二UTC-7上午10时45分09秒,姗姗不来迟写道:
  易卜生

易卜生

龟龟

unread,
Jun 25, 2012, 12:02:28 AM6/25/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高中时就读过曹禺先生的《雷雨》,那时候就觉得那是一部集合了“始乱终弃”与“乱伦”的家庭伦理悲剧。现在,我查阅很多资料,发现事实上这
部剧并没有我当初想的那样简单,曹禺先生曾说:“《雷雨》的主题不是以道德败坏和乱伦为主题的,也不是写因果报应,
《雷雨》写的是一种情绪,是情绪的发酵,情绪的汹涌推动着我诽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在这里我唯一想说的一个还活着的人就是周繁漪,她是整部
《雷雨》的灵魂所在。也是曹禺老先生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是他认为最“雷雨的”角色。作为一个旧时代的“新女性”,蘩漪并不是什么讨巧的角色,但她的行为
和心理状态以及性格特点确实是一个五四运动后有思想、有追求的青年的鲜明代表,她如雷雨一般,平静压抑的表面下是波涛汹涌的疯狂爆发。
曹禺在谈《雷雨》的创作时,曾这样说过:“我算不清我亲眼看见多少蘩漪,(当然,她们不是蘩漪,她们多半没有她的勇敢。
在《雷雨》中曹禺带着极大的怜悯尊敬赞美蘩漪,赞美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冲破一切桎梏,做一次围兽的搏斗。” 蘩漪不仅仅是
一个平凡的女人,而且告诉现代的女人去抓住幸福,去勇敢的爱。提示大家不要为了安逸的生活而放弃自己的生活信念。

HJC

unread,
Jun 25, 2012, 11:58:50 PM6/25/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補充我之前我問的問題, 我在網路上搜索了一下雷雨裡面的哪個角色跟五四運動有比較有關係的. 我覺得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個性最鮮明的人物。她是五四運動以來追求婦女解放,爭取獨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愛敢恨,對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樸園,也不放在眼裏。當然,她對舊制度的反抗是有一種畸形的方式表現出來的,她在重壓下,常常無助、自卑、甚至自虐。這是蘩漪無法擺脫的弱點。

chinesediscussioncourse

unread,
Jun 26, 2012, 3:21:43 AM6/26/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雷雨》和《满城尽带黄金甲》的人物对比

周朴园-国王

-王后

-蒋氏

-元祥

-蒋婵

-蒋亦儒

个人认为虽然两部电影时代背景不同,但剧情和人物特点相似之处太多了。例如《雷雨》中的周朴园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国王都给他们的妻子喝药来控制她们。还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大皇子元祥最后爱上了蒋婵和《雷雨》中的四凤的爱情一样。由于诸如此类的剧情相似之多,所以我认为《满城尽带黄金甲》是抄袭《雷雨》的。


在 2012年6月13日星期三UTC+8上午1时45分09秒,姗姗不来迟写道:

gloomycat

unread,
Jun 26, 2012, 10:59:55 PM6/26/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雷雨》结尾就像一场暴风雨,将所有的人都卷进了这场家庭的悲剧。每一个人都难逃宿命。不得不感叹,命运这个东西有时候太黑暗了。刚刚才让你感到曙光的来临,马上却又将人打入万丈深渊。
精神上这种大起大落的希望和失望真的是折磨人


On Tuesday, June 12, 2012 10:45:09 AM UTC-7, 姗姗不来迟 wrote:

姗姗不来迟

unread,
Jun 27, 2012, 6:14:27 PM6/27/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张艺谋拍得皇宫很漂亮,但是我觉得蒋太医这个角色有点假,连妻子的任何背景都不知道就心甘情愿的为妻子牺牲了,不如雷雨里的鲁贵真实。还创造出来一个傻乎乎的小王子,最后被国王活活打死了。
我认为雷雨里的人物和关系都更胜一筹。

涟殇

unread,
Jun 28, 2012, 12:58:58 AM6/28/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雷雨》整部电影的主题建立在生存的悲剧上,作者着力去写“宇宙里斗争的残忍和残酷“,写人的追求与挣扎,体现他对人类的生存困境的关注,探索和认识。剧中每个角色都以强烈的意志去行动,努力地拯救自己,为了追求幸福而在苦痛中挣扎,并寻求精神的安慰和解脱,但每个人的追求都被打击,欲望都被抑制。就像繁漪留不住周萍,周萍也走不了,侍萍带不走四凤,四凤也无法跟周萍结合,周冲的理想破灭,鲁大海罢工失败,鲁贵不能重返周家,周朴园也完全失去了家庭的秩序和自己的尊严。剧中人物都走向了了失败和毁灭,也就是剧中人物共通的生存的悲剧。 参考资料http://wenku.baidu.com/view/37ff71d5240c844769eaeea4.html

恋 夏

unread,
Jun 28, 2012, 2:30:55 AM6/28/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周冲 — 一个单纯的灵魂
      他年青,不过十七岁,他已经幻想过 许多许多不可能的事实,他是在美的梦里活着的。

      周冲,第一次出场他的眼睛欣喜地闪动着,脸色通红,冒着汗,他在笑。左腋下挟着一只球拍,右手正用白毛巾擦 汗,他穿着打球的白衣服。就像开窗后的明媚的风景一样,他给当时死气沉沉的气氛注入了一剂活力。
  
      他的思想很纯净很简单。他给鲁家的关怀,跨越了阶级的藩篱,像个孩子,单纯地企图以个人的力量缓和周鲁矛盾。他说得最多的就是:“这没有 道理。”他看清的是两代人处理问题的矛盾和不合理,看不清的是这个社会纲常名教仅是个拿来束缚人的桎锆,他看不清这个社会的阶级性及它们之间的鸿沟。。
  他敬重父亲,直到父亲强行逼他的母亲喝药,他才真正认识了父亲,看清了笼罩着整个家庭的是他父亲的专制和威严。

  在周冲心里,四凤“心地单纯,她懂得活着的快乐。她知道同情,她明白劳动有意义”,“不是小姐堆里娇生惯养出来的人”,“她是个聪明有感情的人并且她懂得我”。 他尊重四凤,真诚地帮助四凤,希望四凤能获得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他渴望能与四凤一起奔向梦想中的真世界。 当四凤冲进雷雨中,他第一个跟了出去。
  
      周冲,一个单纯的孩子,而安宁的灵魂也仅住在乌托邦。


On Tuesday, June 12, 2012 10:45:09 AM UTC-7, 姗姗不来迟 wrote:

xiaopp9116

unread,
Jun 28, 2012, 12:31:20 PM6/28/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我认为雷雨这部电影表现的是一个家庭在封建社会的各种礼教和大环境下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这些人物之间的矛盾充分的体现出了人的个人意愿与社会大环境之间的关系和冲突。例如电影中的四凤,抛开她复杂的身世不谈,因为当时社会的大环境对人又三六九等之分,所以她并不能自由的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而是需要屈服于现实的各种传统规定,苟且偷生。于此同时,这一个大家庭也代表了封建社会中所特有的集体主义和父权社会。所有的家庭成员都不能轻易违背父亲的旨意,同时一家之主也可以强势的将个人的意愿强加于他人。正是因为这些不健全的社会伦理,导致了雷雨中各种矛盾和悲剧的发生。

以马内利

unread,
Jun 30, 2012, 4:30:27 PM6/30/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我觉得那是因为里面的男人都很痴情。但毕竟,在那个社会,那样拥有地位和权利金钱的那人是少的。


On Wednesday, June 13, 2012 11:42:59 AM UTC-7, 自 由人 wrote:
我觉得《雷雨》这部电影中有"重女轻男"的倾向。大家觉得吗?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