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风筝——中国不忍回首也不容忽视的痛苦记忆

712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喜宝 樱桃

unread,
Jun 1, 2012, 12:07:21 AM6/1/12
to PAAS410 Summer 2012

其实第一次知道《蓝风筝》时是在国内,由于也是跟朋友讨论六四天安门事件而进一步对尘封的十年浩劫产生兴趣,然后……大家知道,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就会
深挖,而文献资料远远不及优秀的影视作品对一个事件了解的更直观更透彻。所以,当我知道这片子是描写新中国初期政治运动内容的时候,我就认定这绝对是值
得一看的片子。(很不幸,当时田壮壮导演我并不熟悉,不过这不是坏事,让我没有任何评价性质的去尽情欣赏这部禁片)
开篇的乌鸦之歌让我觉得既好笑又温馨,稚嫩的童声偏音走律的哼唱着歌词朴实的儿歌:“乌鸦乌鸦在树上,乌鸦真能飞,乌鸦老了不能飞,围着小鸟叫…”其实
单单这开篇的一首儿歌,就让我不自觉的油生感伤。让我感觉,这部剧会穿插着母爱亦或是以其为主线带动整个故事而发展下去。
故事主人公平淡的画外音拉开了影片的序幕。北京大杂院里,人们喜气洋洋忙忙活活。家具一件件从车上搬到屋里,乔迁之喜。房东蓝太太的一句“这日子定了
么?”道出人们欣喜的缘由——妈妈要和爸爸结婚了。不过造化弄人的却是,此时半导体收音机里传来了苏联魔鬼独裁者——约瑟夫-斯大林的死讯。街坊邻居的
脸先是疑惑,只一瞬,就变成了沮丧,有一瞬,变成了凝重……。因为斯大林的死,妈妈和爸爸的婚礼推迟了十天,当然,主人公铁头的出生也推迟了十天。顿
时,我想起了封建王朝帝王崩殂后,全国上下要守孝三年之丧。三年禁娱。呵呵,共产国际的领袖斯大林同志堪比君王之气,不仅苏俄乃至整个赤色阵营,都要披
麻戴孝同悲同喜…。
偌大的囍字窗花,屋外前来祝贺的同事、邻居,衣着素淡的爸爸和妈妈迎接着往来的亲朋好友。在婚礼举行之时,爸爸的好友李国栋姗姗来迟,并带来了精致漂亮
的小泥马摆到桌上。简单的婚礼只有两个步骤:摆毛主席像,唱赞歌……。值得注意的是,小泥马的头此时悄无声息的断裂了,好似预示着往后的命运坎坷晦
暗。
温馨快乐的夫妻生活和大杂院的男女老少,让人感觉十分和谐平静,也勾起了我这个80后童年时代与左邻右舍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平静愉悦生活的回忆。小铁头,
这个可爱纯真的孩子,是整个大杂院的活宝。给爸爸妈妈和院里的邻居们都带来了欢乐,自然,院里的男女老幼也都十分疼爱铁头。但是,看似平静的另一面,中
国的政治运动一刻也未停歇。“公私合营宣传公有制”,平日一向谨慎的蓝太太首当其冲,被街道主任叫去进行思想“劝导”吕中饰演的这个蓝太太,一出场就给
我带来不一样的感官效果,并且认定了她是世出名门的大家之后。但当她听到街上的锣鼓声却让她仅存的名门气质瞬间尽失并显得心神不宁。她盘了铺子给公家,
又减了房租。但即使这样,可怜的蓝太太也逃脱不了她祖上留给她地主的成分,这仿佛是生下来就烙印在肉身上的胎记一样,不论怎么样检讨怎么样表忠心怎么样
委曲求全,都改变不了蓝奶奶不得善终的下场。这种当时活生生的例子,遍布千家万户。想到了我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都是出身极其不好资本家甚至敌对势力
家庭。家里的老人不知跟我说过多少遍原来痛苦的经历。但是在《蓝风筝》里,这种经历充斥着电影的通篇上下,压抑和无助的情绪真的很让人喘不过气。连观影
者都如此不适,可想而知在那个年代,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所带来的恐惧和压迫,给当时每一个中国老百姓留下了怎样苦不堪言的记忆!
树生领来了刚结识的文工团演员朱瑛,朱瑛年轻漂亮,但此时此刻谁都不会想到,在这世上,连漂亮都成了罪过。就是因为朱瑛年轻漂亮,不愿陪首长跳舞,而让
她遭受了改变一生的悲惨经历。
将军爬到房顶捡风筝,爸爸回来答应将军再给他糊一个。爸爸糊的风筝自由的在天空翱翔。但是,在这片动荡不安的土地上,细细的风筝线吹弹即断,显得那么没
有保障。一九五七年,毛泽东提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口号,掀起了道貌岸然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要求社会各阶层人民群众广开言路给党和政府提意
见。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察觉,当然也不可能察觉,这次整风,只是毛泽东搞运动的一个铺垫而已。运动持续了仅数月,毛泽东就出乎意料的180度大变脸。而且
公开发表社论,亲率亲从,发起了对“疯狂恶意攻击党和领导的右派们”的大反攻。话匣子里播送出来的社论内容,让打杂院里的所有人顿时不寒而栗,空留下天
真的孩子们的嬉戏之声。
该来的,总是来得太快。喜欢开玩笑的刘云蔚,因一次会议上所提的意见,被单位领导划定为右派。灾难突如其来的的砸到了看似不该砸到的人。毛主席提出
了“各行各业里都有搞破坏的右派分子,他们是少数人,只占5%。大多数同志还是好多嘛。”平时沉默少言的爸爸,在单位的讨论大会中因尿急如厕而离席,当
他回来时,发现大家的眼神都突然变了,一个个平日朝夕相处的同事眼中,透露出前所未见的冰冷和默然。爸爸再也没能回到座位上,爸爸变成了那只有5%的右
派。爸爸去了青海湖改造,遥遥没有归期。大舅树生是起义的白牌军官,因得了严重的眼疾而没有过多受到政治风浪的波及。但小舅树岩却没有那么幸运,因为在
学校期间给教育局提意见,年纪轻轻的他也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跟爸爸一样被发配到远方进行劳动改造。一晃几年过去了,爸爸很少来信,妈妈日夜
期盼爸爸能早日回来团聚。但妈妈的期盼却未能如愿,爸爸的死讯犹晴天霹雳般直击妈妈紧锁的眉心。而不懂事的铁头,却还等待着“坏爸爸”回来给他糊风筝。
在那个蛮不讲理泯灭人性的时代,谁与我结怨,谁就是右派。谁离席,谁就是右派。谁成分差,谁就是右派……反右,成为了当时泄私愤搞清算的合理理由。
大伙围坐在公社开办的公共大食堂里如风卷残云一般的吞咽着“免费”的“珍馐美味”,不亦乐呼。大跃进——人类历史上最不可理解且最可笑的一次荒唐举
动。“三年赶英五年超美”的痴心妄想;全民土法大炼钢铁,让百万吨好铁好钢化为废渣。也为后来的59、60、61三年自然灾害埋下了伏笔。
漫长的三年打饥荒终于熬过去了,又能吃上香喷喷的饺子了。“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老百姓朴实无华的阐述了中国人的饺子情节。田壮壮为何没有着
重描写自然灾害的桥段,而是让铁蛋一语带过。我想,导演是想告诉观众,即便是饿死数千万人的打饥荒,在一个经历过众多运动洗礼的赤土大地上,也轻微的可
以一笔带过。相较“人整人”的运动,“人吃人”的饥荒就显得太平淡无奇了。当然导演这么安排并不是否定了自然灾害在我们普通百姓心里留下的巨大创伤。而
是导演把造成灾害的原因阐述的十分透彻,而饿死人的结果就不必要过多提及了。伟大导师伟大舵手伟大领袖伟大统帅毛主席,激昂文字指点江山,炮打司令登庐
山,气吞山河纳百川。跟美国干仗,与苏联翻脸,立志世界大解放,敢于鬼神叫板!因为有了如此为逞一时之快,为达自身目的,可以牺牲千千万万中国普通老百
姓的领袖毛泽东。新中国的前二十年可谓腥风血雨地覆天翻。
妈妈和铁蛋顺利的撑过三年饥荒,全靠爸爸生前的好朋友李国栋给予的大力帮助。李叔叔对铁蛋也是分外照顾,妈妈不给买的老头乐李叔叔给买,妈妈不会糊的小
马灯李叔叔给糊,妈妈去支援生产的时候李叔叔带铁蛋去公园玩。妈妈与李叔叔结婚了,全院的街坊邻居还都一起拍了照,有了李叔叔,铁蛋和妈妈也有了依靠。
但好景不长,造化总是将人们玩弄于股掌,李叔叔因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而患了严重的肝疾,仅仅一个月,李叔叔也跟爸爸一样,离铁蛋而去……。
妈妈又找了新爸爸,为了铁蛋,她不顾家里人的反对,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大许多的高干老吴。铁蛋不喜欢这个新爸爸,因为感觉妈妈在他家里就像个保姆。老吴也
察觉到这一点了,所以老吴经常带铁头去动物园玩,铁头因为妈妈的原因也跟老吴之间的关系缓和了不少。老吴的小孙女来玩的时候,还带着她去放风筝,风筝被
老吴不小心挂到了树上时,铁头还安慰他的小侄女:“下不来了,回头再给你糊一个。”这一句似曾相识的话,让我不禁神伤许久,爸爸说过,李叔叔说过,现在
是铁头说了。爸爸和李叔叔糊的不仅是风筝不仅是马灯,而是对铁头的爱。可每当我听到“回头再给你糊一个”后,却从来没再糊过。爸爸打成右派,惨死再遥远
的青海湖,再也给铁头不能糊风筝了。李叔叔因饥荒时落下的病根,病死在床榻上,再也不能给铁头糊马灯买老头乐了。这一次,铁头答应给小侄女再胡一个蓝风
筝。预示着又一场汹涌波澜即将降临到他们头上。
学校罢课,工厂罢工。铁头和他的小伙伴们兴致勃勃的将石块扔向了教师的玻璃。随着玻璃窗的破裂,我浅浅意识到,一场史无前例规模空前的旷世浩劫已悄然来
临。毛泽东同志,因担心资本主义复辟,先后发动了四清运动和三反五反等多个运动,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入批判。但伟大的领袖却一发不可收拾,越反越担心,越
斗越激烈。认为只有完全发动群众去搞,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斗天,乐无穷;斗地,乐无穷;斗人,更是其乐无穷!以姚文元的《评<海瑞罢官>》为导火
索,主席的第一篇大字报《跑打司令部》为讯号,反右急剧扩大。各地红卫兵小将们犹雨后春笋般疯长,大批大批的红卫兵冲向学校、工厂、政府职能部门……,
高举“造反有理,革命光荣,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口号,把所谓的走资派揪出、痛批。在经历前几次的各种运动后,文革的到来,把中国老百姓仅存的善良本性
粉碎的荡然无存。这场浩劫,也让曾经的高干论为了众人批判的阶下囚,疯狂的红小鬼们抓走了患有心脏病的“老走资派”老吴,也抓走了前来制止的妈妈。愤怒
的铁头冲向了这些带着红袖章的魔鬼,用稚嫩的身躯来保护自己的妈妈。在这些被煽动失去了理智的狂徒面前,铁头被踢翻在血污之中。恍惚间,他看见了挂在树
杈上摇摇欲坠残破不堪的蓝风筝。耳畔又想起了乌鸦之歌,我已然听不出温馨和快乐,听到的只有凄凉与悲伤,“乌鸦老了不能飞,围着小鸟叫……”。
几乎是从头压抑到结尾,建国以来的二十年内,掀起的大大小小的运动接踵而来从未停息,一个接一个的让人喘不过气来。没有经历过的人,尤其像我这样的80
后年轻人,是根本无法体会当时人们的心境。这不是小规模小影响的事情,这是影响了几亿人几代人的大事情。抗美援朝之后到反右三反五反,再到大跃进大饥
荒,然后是十年飘摇动荡的十年浩劫。一件件一桩桩牵扯了亿万人们的荒诞政治运动,把中国人天性的善良和淳朴一口一口的蚕食殆尽。令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文
明、礼义、智慧和品行,被空前破坏。人人自危而人人危之,数以亿计的普通老百姓在这数次运动中如狂风卷沙砾骇浪冲泥石一般被翻来覆去的无情拍打。铁头从
头至尾的旁白叙述也让人新生晦暗和悲哀,铁头的声音中丝毫透露不出是叙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而更像是一个事不关己的旁观者。在这种淡然的叙事中,我感受到
了令人心寒的默然和让人绝望的任命。一次次运动好似大浪淘沙一般,让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淘筛成了冷漠邪恶甚至狂癫的行尸皮囊。我无法形容内心的躁动与
压抑,这种感觉让人浑身充满了束缚感,以至于再次提及诸如“反右扩大化”“文革”之类的词汇都会让我不忍再触碰。这种痛苦的回忆,把中国老百姓的自由精
神和独立人格以及普世价值甚至是非观都一一浇熄。
我承认,这是历史洪流中不可避免也左右不了的既定事实。可是,走了弯路必须要折回从新再走。但是我没有看到中国共产党重新选择正确的道路,历史的错误一
次又一次的发生,又一次又一次的掩盖。《蓝风筝》带给我的,不是对那段尘封的历史有所了解,而是对那时人们的心理有所体味。让我体味到人是如何从失望变
绝望,从绝望变无奈,从无奈变得如此淡然平静!
历史的车辙陷的太深太深,很难被抚平。人们的创口也裂的太深太深,但是却如此容易掩盖。我们把自己牢牢的锁了起来,不会轻易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更不
会轻易去与他人接触交流。一切的一切都理所当然,因为,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变迁。不得不保护自己在这片荆棘密布沟壑众多的国度苟延残喘。很痛苦么?没
事……已经习惯了。
田壮壮,把自己的痛苦经历拍的淋漓尽致。非常人所比,在自己的伤口上撒盐不是好滋味。而且还是以自己幼小童年的眼光去审视评判自己所经历的那段不堪回首
的往事,用淡然的口吻叙述追忆。片名《蓝风筝》,和片尾在枝头摇曳的惨败风筝对应。渺小的自己与悲惨的名运就像那惨败的蓝风筝,在枝头瑟瑟颤抖。
《蓝风筝》获得了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但很不幸,他是以日本影片参加东京国际电影节的……因为这种发人深省让人深思的佳作是不可能在中国上映的。
我们极力掩盖的事实是不允许旧事重提的。因此,愤愤不满的中国代表团愤然推出东京国际电影节。田壮壮,也因此片而被禁影去十年。我为我们有像田壮壮这样
的导演而感到欣慰和骄傲。也为我们这个体制下不知悔过只知掩饰的态度而感到伤心与悲哀。
选择这个电影,是希望像我一样的新一代中国年轻人能重新审视自己;重新找寻自己失去的人格;重新唤起中华民族的在一次觉醒。同时也想分享给大家,分享给
来自五湖四海五洲四洋的各位朋友。
谢谢,谢谢《蓝风筝》

喜宝 樱桃

unread,
Jun 24, 2012, 12:14:10 AM6/24/12
to paas410s...@googlegroups.com
由于是用word写的,贴上来的时候出现了格式的错误,看起来不连贯,所以再次post一遍,看起来更方便。
 
 
 
 

其实第一次知道《蓝风筝》时是在国内,由于也是跟朋友讨论六四天安门事件而进一步对尘封的十年浩劫产生兴趣,然后……大家知道,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就会深挖,而文献资料远远不及优秀的影视作品对一个事件了解的更直观更透彻。所以,当我知道这片子是描写新中国初期政治运动内容的时候,我就认定这绝对是值得一看的片子。

    开篇的乌鸦之歌让我觉得既好笑又温馨,稚嫩的童声偏音走律的哼唱着歌词朴实的儿歌:“乌鸦乌鸦在树上,乌鸦真能飞,乌鸦老了不能飞,围着小鸟叫…”开篇的一首儿歌,就让我不自觉的油生感伤。让我感觉,这部剧会穿插着母爱亦或是以其为主线带动整个故事而发展下去。

故事主人公平淡的画外音拉开了影片的序幕。北京大杂院里,人们喜气洋洋忙忙活活。家具一件件从车上搬到屋里,乔迁之喜。房东蓝太太的一句“这日子定了么?”道出人们欣喜的缘由——妈妈要和爸爸结婚了。不过造化弄人的却是,此时半导体收音机里传来了苏联魔鬼独裁者——约瑟夫-斯大林的死讯。街坊邻居的脸先是疑惑,只一瞬,就变成了沮丧,有一瞬,变成了凝重……。因为斯大林的死,妈妈和爸爸的婚礼推迟了十天,当然,主人公铁头的出生也推迟了十天。顿时,我想起了封建王朝帝王崩殂后,全国上下要守孝三年之丧。三年禁娱。呵呵,共产国际的领袖斯大林同志堪比君王之气,不仅苏俄乃至整个赤色阵营,都要披麻戴孝同悲同喜…。

偌大的囍字窗花,屋外前来祝贺的同事、邻居,衣着素淡的爸爸和妈妈迎接着往来的亲朋好友。在婚礼举行之时,爸爸的好友李国栋姗姗来迟,并带来了精致漂亮的小泥马摆到桌上。简单的婚礼只有两个步骤:摆毛主席像,唱赞歌……。值得注意的是,小泥马的头此时悄无声息的断裂了,好似预示着往后的命运坎坷晦暗。

    温馨快乐的夫妻生活和大杂院的男女老少,让人感觉十分和谐平静,也勾起了我这个80后童年时代与左邻右舍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平静愉悦生活的回忆。小铁头,这个可爱纯真的孩子,是整个大杂院的活宝。给爸爸妈妈和院里的邻居们都带来了欢乐,自然,院里的男女老幼也都十分疼爱铁头。但是,看似平静的另一面,中国的政治运动一刻也未停歇。“公私合营宣传公有制”,平日一向谨慎的蓝太太首当其冲,被街道主任叫去进行思想“劝导”吕中饰演的这个蓝太太,一出场就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感官效果,并且认定了她是世出名门的大家之后。但当她听到街上的锣鼓声却让她仅存的名门气质瞬间尽失并显得心神不宁。她盘了铺子给公家,又减了房租。但即使这样,可怜的蓝太太也逃脱不了她祖上留给她地主的成分,这仿佛是生下来就烙印在肉身上的胎记一样,不论怎么样检讨怎么样表忠心怎么样委曲求全,都改变不了蓝奶奶不得善终的下场。这种当时活生生的例子,遍布千家万户。想到了我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都是出身极其不好资本家甚至敌对势力家庭。家里的老人不知跟我说过多少遍原来痛苦的经历。但是在《蓝风筝》里,这种经历充斥着电影的通篇上下,压抑和无助的情绪真的很让人喘不过气。连观影者都如此不适,可想而知在那个年代,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所带来的恐惧和压迫,给当时每一个中国老百姓留下了怎样苦不堪言的记忆!

树生领来了刚结识的文工团演员朱瑛,朱瑛年轻漂亮,但此时此刻谁都不会想到,在这世上,连漂亮都成了罪过。就是因为朱瑛年轻漂亮,不愿陪首长跳舞,而让她遭受了改变一生的悲惨经历。

当风筝挂在了树上,爸爸回来答应再给他糊一个。爸爸糊的风筝自由的在天空翱翔。但是,在这片动荡不安的土地上,细细的风筝线吹弹即断,显得那么没有保障。一九五七年,毛泽东提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口号,掀起了道貌岸然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要求社会各阶层人民群众广开言路给党和政府提意见。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察觉,当然也不可能察觉,这次整风,只是毛泽东搞运动的一个铺垫而已。运动持续了仅数月,毛泽东就出乎意料的180度大变脸。而且公开发表社论,亲率亲从,发起了对“疯狂恶意攻击党和领导的右派们”的大反攻。话匣子里播送出来的社论内容,让打杂院里的所有人顿时不寒而栗,空留下天真的孩子们的嬉戏之声。

该来的,总是来得太快。喜欢开玩笑的刘云蔚,因一次会议上所提的意见,被单位领导划定为右派。灾难突如其来的的砸到了看似不该砸到的人。毛主席提出了“各行各业里都有搞破坏的右派分子,他们是少数人,只占5%。大多数同志还是好多嘛。”平时沉默少言的爸爸,在单位的讨论大会中因尿急如厕而离席,当他回来时,发现大家的眼神都突然变了,一个个平日朝夕相处的同事眼中,透露出前所未见的冰冷和默然。爸爸再也没能回到座位上,爸爸变成了那只有5%的右派。爸爸去了青海湖改造,遥遥没有归期。大舅树生是起义的白牌军官,因得了严重的眼疾而没有过多受到政治风浪的波及。但小舅树岩却没有那么幸运,因为在学校期间给教育局提意见,年纪轻轻的他也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跟爸爸一样被发配到远方进行劳动改造。一晃几年过去了,爸爸很少来信,妈妈日夜期盼爸爸能早日回来团聚。但妈妈的期盼却未能如愿,爸爸的死讯犹晴天霹雳般直击妈妈紧锁的眉心。而不懂事的铁头,却还等待着“坏爸爸”回来给他糊风筝。在那个蛮不讲理泯灭人性的时代,谁与我结怨,谁就是右派。谁离席,谁就是右派。谁成分差,谁就是右派……反右,成为了当时泄私愤搞清算的合理理由。

大伙围坐在公社开办的公共大食堂里如风卷残云一般的吞咽着“免费”的“珍馐美味”,不亦乐呼。大跃进——人类历史上最不可理解且最可笑的一次荒唐举动。“三年赶英五年超美”的痴心妄想;全民土法大炼钢铁,让百万吨好铁好钢化为废渣。也为后来的596061三年自然灾害埋下了伏笔。

漫长的三年打饥荒终于熬过去了,又能吃上香喷喷的饺子了。“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老百姓朴实无华的阐述了中国人的饺子情节。田壮壮为何没有着重描写自然灾害的桥段,而是让铁蛋一语带过。我想,导演是想告诉观众,即便是饿死数千万人的打饥荒,在一个经历过众多运动洗礼的赤土大地上,也轻微的可以一笔带过。相较“人整人”的运动,“人吃人”的饥荒就显得太平淡无奇了。当然导演这么安排并不是否定了自然灾害在我们普通百姓心里留下的巨大创伤。而是导演把造成灾害的原因阐述的十分透彻,而饿死人的结果就不必要过多提及了。伟大导师伟大舵手伟大领袖伟大统帅毛主席,激昂文字指点江山,炮打司令登庐山,气吞山河纳百川。跟美国干仗,与苏联翻脸,立志世界大解放,敢于鬼神叫板!因为有了如此为逞一时之快,为达自身目的,可以牺牲千千万万中国普通老百姓的领袖毛泽东。新中国的前二十年可谓腥风血雨地覆天翻。

妈妈和铁头顺利的撑过三年饥荒,全靠爸爸生前的好朋友李国栋给予的大力帮助。李叔叔对铁头也是分外照顾,妈妈不给买的老头乐,李叔叔给买,妈妈不会糊的小马灯,李叔叔给糊,妈妈去支援生产的时候李叔叔带铁头去公园玩。妈妈与李叔叔结婚了,全院的街坊邻居还都一起拍了照,有了李叔叔,铁头和妈妈也有了依靠。但好景不长,造化总是将人们玩弄于股掌,李叔叔因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而患了严重的肝疾,仅仅一个月,李叔叔也跟爸爸一样,离铁头而去……。

妈妈又找了新爸爸,为了铁头,她不顾家里人的反对,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大许多的高干老吴。铁头不喜欢这个新爸爸,因为感觉妈妈在他家里就像个保姆。老吴也察觉到这一点了,所以老吴经常带铁头去动物园玩,铁头因为妈妈的原因也跟老吴之间的关系缓和了不少。老吴的小孙女来玩的时候,还带着她去放风筝,风筝被老吴不小心挂到了树上时,铁头还安慰他的小侄女:“下不来了,回头再给你糊一个。”这一句似曾相识的话,让我不禁神伤许久,爸爸说过,李叔叔说过,现在是铁头说了。爸爸和李叔叔糊的不仅是风筝不仅是马灯,而是对铁头的爱。可每当我听到“回头再给你糊一个”后,却从来没再糊过。爸爸打成右派,惨死再遥远的青海湖,再也给铁头不能糊风筝了。李叔叔因饥荒时落下的病根,病死在床榻上,再也不能给铁头糊马灯买老头乐了。这一次,铁头答应给小侄女再胡一个蓝风筝。预示着又一场汹涌波澜即将降临到他们头上。

学校罢课,工厂罢工。铁头和他的小伙伴们兴致勃勃的将石块扔向了教师的玻璃。随着玻璃窗的破裂,我浅浅意识到,一场史无前例规模空前的旷世浩劫已悄然来临。毛泽东同志,因担心资本主义复辟,先后发动了三反五反等多个运动,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入批判。但伟大的领袖却一发不可收拾,越反越担心,越斗越激烈。认为只有完全发动群众去搞,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斗天,乐无穷;斗地,乐无穷;斗人,更是其乐无穷!以姚文元的《评<海瑞罢官>》为导火索,主席的第一篇大字报《跑打司令部》为讯号,反右急剧扩大。各地红卫兵小将们犹雨后春笋般疯长,大批大批的红卫兵冲向学校、工厂、政府职能部门……,高举“造反有理,革命光荣,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口号,把所谓的走资派揪出、痛批。在经历前几次的各种运动后,文革的到来,把中国老百姓仅存的善良本性粉碎的荡然无存。这场浩劫,也让曾经的高干论为了众人批判的阶下囚,疯狂的红小鬼们抓走了患有心脏病的“老走资派”老吴,也抓走了前来制止的妈妈。愤怒的铁头冲向了这些带着红袖章的魔鬼,用稚嫩的身躯来保护自己的妈妈。在这些被煽动失去了理智的狂徒面前,铁头被踢翻在血污之中。恍惚间,他看见了挂在树杈上摇摇欲坠残破不堪的蓝风筝。耳畔又想起了乌鸦之歌,我已然听不出温馨和快乐,听到的只有凄凉与悲伤,“乌鸦老了不能飞,围着小鸟叫……”。

几乎是从头压抑到结尾,建国以来的二十年内,掀起的大大小小的运动接踵而来从未停息,一个接一个的让人喘不过气来。没有经历过的人,尤其像我这样的80后年轻人,是根本无法体会当时人们的心境。这不是小规模小影响的事情,这是影响了几亿人几代人的大事情。抗美援朝之后到反右三反五反,再到大跃进大饥荒,然后是十年飘摇动荡的十年浩劫。一件件一桩桩牵扯了亿万人们的荒诞政治运动,把中国人天性的善良和淳朴一口一口的蚕食殆尽。令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文明、礼义、智慧和品行,被空前破坏。人人自危而人人危之,数以亿计的普通老百姓在这数次运动中如狂风卷沙砾骇浪冲泥石一般被翻来覆去的无情拍打。铁头从头至尾的旁白叙述也让人新生晦暗和悲哀,铁头的声音中丝毫透露不出是叙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而更像是一个事不关己的旁观者。在这种淡然的叙事中,我感受到了令人心寒的默然和让人绝望的任命。一次次运动好似大浪淘沙一般,让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淘筛成了冷漠邪恶甚至狂癫的行尸皮囊。我无法形容内心的躁动与压抑,这种感觉让人浑身充满了束缚感,以至于再次提及诸如“反右扩大化”“文革”之类的词汇都会让我不忍再触碰。这种痛苦的回忆,把中国老百姓的自由精神和独立人格以及普世价值甚至是非观都一一浇熄。

我承认,这是历史洪流中不可避免也左右不了的既定事实。可是,走了弯路必须要折回从新再走。但是我没有看到中国共产党重新选择正确的道路,历史的错误一次又一次的发生,又一次又一次的掩盖。《蓝风筝》带给我的,不是对那段尘封的历史有所了解,而是对那时人们的心理有所体味。让我体味到人是如何从失望变绝望,从绝望变无奈,从无奈变得如此淡然平静!

历史的车辙陷的太深太深,很难被抚平。人们的创口也裂的太深太深,但是却如此容易掩盖。我们把自己牢牢的锁了起来,不会轻易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更不会轻易去与他人接触交流。一切的一切都理所当然,因为,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变迁。不得不保护自己在这片荆棘密布沟壑众多的国度苟延残喘。很痛苦么?没事……已经习惯了。

田壮壮,把自己的痛苦经历拍的淋漓尽致。非常人所比,在自己的伤口上撒盐不是好滋味。而且还是以自己幼小童年的眼光去审视评判自己所经历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用淡然的口吻叙述追忆。片名《蓝风筝》,和片尾在枝头摇曳的惨败风筝对应。渺小的自己与悲惨的名运就像那惨败的蓝风筝,在枝头瑟瑟颤抖。

《蓝风筝》获得了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但很不幸,他是以日本影片参加东京国际电影节的……因为这种发人深省让人深思的佳作是不可能在中国上映的。我们极力掩盖的事实是不允许旧事重提的。因此,愤愤不满的中国代表团愤然推出东京国际电影节。田壮壮,也因此片而被禁影去十年。我为我们有像田壮壮这样的导演而感到欣慰和骄傲。也为我们这个体制下不知悔过只知掩饰的态度而感到伤心与悲哀。

这个电影,是希望像我一样的新一代中国年轻人能重新审视自己;重新找寻自己失去的人格;重新唤起中华民族的在一次觉醒。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