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ympus OM 10/20/30/40/101/2000

32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black....@gmail.com

unread,
Apr 5, 2007, 5:39:48 AM4/5/07
to Olympus OM
非专业系统机

1978年Olympus针对普通消费者和业余爱好者市场开始生产新的OM机身。这些机身不如专业机身耐用。它们有固定的聚焦屏,取景器也不如专业系统
相机大,有些型号不支持马达驱动或者OTF/TTL闪光。大多数型号都是固定后背;都不能用250胶卷后背,只有OM-707和OM-101可以用一种
特殊的数据后背(OM-10 QD是个特例,它有固定的数据后背)。另外它们不是全部支持所有的镜头,由于聚焦屏是固定的,它们也不适合特殊摄影,如微
距、显微、天体摄影。

这类相机中的第一款型号是OM-10。然后是OM-10 QD (1980),OM-10 FC (1982,US),OM-20 (1982;US:
OM-G),OM-30 (1983;US:OM-F),OM-40 Program (1985;US:OM-PC),OM-707 AF
(1986;US:OM-77 AF),OM-101 PF (1988;US:OM-88 PF) and OM-2000 (1998).

在这些型号里,OM-40和OM SYSTEM具有最好的兼容性(支持马达驱动和TTL闪光),由Cosina制造的OM-2000和OM
SYSTEM兼容性最差(仅支持OM口镜头以及取景器附件)。

Olympus自动对焦发生了什么事?

OM System最让人不解的是其自动对焦停止开发以及别的自动化进程。1983年,O记在OM-30型号的机器上加进了实验性的自动对焦功能,同时
配套生产了一款特殊镜头(35-70mm/F4 AF zoom,内置马达和电池舱)。1986年,一款真正的自动对焦的OM机身OM-707发布,同
时推出了8款自动对焦镜头。这款相机的目标市场是业余爱好者(对于专业摄影,OM-707缺乏很多特性:可更换聚焦屏,手动曝光,使用非AF的
Zuiko镜头时的快门速度显示,曝光补偿,DX设定,马达驱动,TTL闪灯连线,400mm以上镜头以及近摄皮腔)。

谣传Olympus已经设计了一款专业AF机身,但为时已晚,以Canon为代表的市场竞争早已开始,所以O就没有投入生产。这也许是因为O记怕这个得
不偿失,也许是因为原型机体积太大不符合OM哲学理念,也许是O记在等来卡推出AF机......:) 当前只有Olympus和Leitz这两大相机生产厂商
没有自动对焦单反相机。在AF事件上,Leitz至少没有Olympus那么让人不解:Leitz声称自动对焦装置会让它们优异的镜头表现不佳。这是诡
辩,因为Nikon和Canon的专业自动对焦镜头的表现不容质疑。真正的原因可能是手动对焦和手动曝光(所谓的简单原则),可以使Olympus和
Leica的机身有别于现代化的塑料块。

在1999年对Maitani的一次采访中(他已经退休但和Olympus依旧保持着联系),他承认他早已有了OM终极机的所有想法,包括了以前所有型
号的优点。这是一款专业级的AF单反机,有程序模式,手动模式,光圈优先模式,ESP和多点测光。但是Olympus的高层阻止了这个计划。"不幸的是
这个没能实现。",他说。我们现在唯一能希望的是可以用Zuiko镜头的数码单反或者OM机身的数码后背。

Zuiko 35-70mm/F4 AF镜头在任何OM机身上都可以自动对焦。但是它大、重且慢,在暗处无法工作。更好点的镜头是Tamron AF
70-210mm/F4 (IF)。两个镜头都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在暗处无法对焦。

Olympus生产了很多非OM系列的自动对焦相机。除了AF便携机,还有著名的AZ-300系列(已停产)以及IS系列。在这些系列里一些型号是便携
机,但是IS-3000(1992;US:IS-3)具有AF单反机的大多数功能。Olympus是唯一成功的桥式相机(介于便携机和单反机之间的一种
相机)生产厂商。Olympus称其为ZLR(Zoom Lens Reflex)。Olympus将同样的概念运用到APS相机Centurion上
以及一些数码相机型号上。Olympus数码相机市场份额名列前矛。


机型
OM 10
OM 20
OM 30
OM 40
OM-101
OM-2000

类型:
TTL自动曝光SLR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镜头卡口:
OM
OM
OM
OM
OM/PF
OM

快门:
横走式电子控制快门
同左
同左
同左
纵走式电子快门
纵走式机械快门

快门速度:
AE:2-1/1000s
M:1-1/1000s+B
同左
同左
AE:2-1/2000s
M:1-1/1000s+B
1~1/2000s
B
1~1/2000s
B

闪光同步速度:
1/60s
同左
1/60s
1/60s
1/100s
1/125s

测光系统:
TTL OTF
中央重点加权
平均测光
同左
同左
ESP和TTL OTF
中央重点加权
平均测光
同OM10
中央重点加权平均

点测光

测光范围:
EV -0.5-18
同左
同左
EV 0~18
EV1-20
EV2-19

曝光模式:
A、
M(要配合
手动适配器)
A、M
A、M
P、A、M
P
A、M(配合
手动适配器)
M

多重曝光:





曝光补偿:
±2EV
1/2EV调节
±2EV
1/3EV调节
同左
同左
+1.5EV
+1.5EV

胶卷感光度:
ISO 25~1600
同左
同左
ISO 25~3200
DX或手动
同左
无手动
ISO 25~3200
DX或手动

过片:
手动
转动角度130°
准备角度30°
可以多次
同左
同左
同左
自动过片
手动过片

退卷:
手动
手动
手动
手动
自动退卷
手动

取景器:
固定式眼平五棱镜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对焦屏:
磨砂+微棱+裂像
不可更换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取景范围:
93%
93%
93%
93%
93%
93%

取景放大倍率:
0.92X
0.92X
0.92X
0.92X
0.8X
0.84X

取景信息:
11级LED
快门速度
过曝、充电完毕
11级LED
快门速度
模式指示
11级LED
快门速度
过曝
充电完毕
焦点状态指示
11级LED
快门速度
模式指示
曝光模式
测光模式

曝光指示

自拍:
电子控制12s延时
有声响提示
同左
同左
同左
同左
10s

电池检测:
分3段LED显示
声响提示
同左
同左
同左

机背:
不可拆卸
不可拆卸
不可拆卸
不可拆卸
同左
同左

电池:
2枚1.5V氧化银
(SR44)
或碱锰(LR44)
同左
同左
同左
4枚AAA
2枚1.5V氧化银
(SR44)
或碱锰(LR44)

尺寸(mm):
135 x 84 x 50
135 x 84 x 50
135 x 84 x 50
135.5 x 86 x 53
151x90x63
138x87x51

重量(g):
450
430
430
460
569
430


本文章共1页 第1页


http://www.xitek.com/info/showarticle.php?id=642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