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不孝,只是不想复制你们的人生:催婚二三事
在安稳了两三个月之后,家里又开启了新一轮的催婚攻势。
——说是催婚,其实也不太准确,更像是“安排对象”,但说出来的话语,却像是在“发对象”。**我无语 1 次。
配种式的婚恋观让我忍不住吐槽,我忍不住回了一句:“您这是配种吗?我又不是种猪。” 结果当然和预想的一样,又被劈头盖脸一顿数落,翻旧账,说我眼界高、要求高、自身又不是多好。
……
昨天刷到一个帖子,标题是《大家有没有被自己父母蠢到无语过》。我不觉得这是“蠢”,准确来说,是思维的固化。他们那一代人活在过去,没有真的睁开眼看看如今的世界。我们这一代,活在另一种维度的现实中,但他们依然试图用旧世界的尺子,丈量我们的人生。
你清楚地知道,你无法按他们的方式去过这一生。自己的人生,自己才是第一责任人。
和姐姐吐槽,姐姐笑笑说:“他们说的话你听听就好,左耳进右耳出,照你自己的节奏过。”
对啊,也许我不该试图讲清道理,不该努力表露想法,不该妄图说服。对那些早已定型的观念来说,沟通的本质,就是徒劳。
他们的催婚,也许有出于“为你好”的考虑,但更多的,是面子。亲戚朋友一问起,孩子年纪一把还没结婚,他们就觉得脸上挂不住。说到底,很多“爱”背后都是“体面”的投影。
杜月笙说:人生三碗面,人面、场面、情面。
——我们这一生啊,多少人都困在“面子”里,进退维谷。
但挂了电话后,我是伤心的。
我不知道那种情绪从何而来。是因为内心深处,始终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还是因为我必须坚持自己的想法,却也明知,这会让他们伤心?
也许,这就是“大家长思想”的对立面——“小孩子思想”。
我们已经成年,却依然活在他们的影子里。一根看不见的脐带,仿佛锁链,盘绕在脖颈之间,挣脱不开,也斩不断。
或许,代际之间的冲突始终无法彻底避免。但我始终清楚,自己该走怎样的路。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努力赚钱,尽一个子女应尽的责任,也不辜负自己的人生。
我想把日子过得稳稳当当,也想让未来发光发热。只是,有些选择,终究会让你们失望。
如果这算是一种“不孝”,那请原谅孩子的固执与挣扎。因为这是我,作为一个成年人,必须去面对和承担的人生。
——等我走得更稳了,也许我们就能彼此理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