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31] Are we decentralized yet? — Git Diagramming The Weave

0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Hot Posts Digest

unread,
Aug 31, 2025, 10:10:39 PM (5 days ago) Aug 31
to mo-...@googlegroups.com
 

Hacker News

Are we decentralized yet?

313 points by Bogdanp at 03:26:29 | 162 comments


Git Diagramming "The Weave"

246 points by tobr at 13:59:57 | 62 comments


Six months into tariffs, businesses have no idea how to price anything

175 points by JumpCrisscross at 04:56:40 | 201 comments


My phone is an ereader now

155 points by wonger_ at 10:58:32 | 50 comments


New research reveals longevity gains slowing, life expectancy of 100 unlikely

130 points by XzetaU8 at 00:15:44 | 295 comments


Why did books start being divided into chapters? A new history

107 points by cacher at 04:26:35 | 41 comments


Affiliates flock to scam gambling machine

104 points by mikhael at 06:24:58 | 29 comments


The Rise of Hybrid PHP: Blending PHP with Go and Rust

103 points by avan1 at 03:02:44 | 69 comments


Rick Beato is right to rant about music copyright strikes

101 points by breve at 13:35:59 | 70 comments


V2EX


东京两周生活初印象:缺点篇

8 月底在东京待了两周,第一次去日本日本。没少看日剧、日漫,网上也诸多说法,终于去体验了一番。我老婆在那一个人租了房子(池袋附近跟一个中国人短租了房子),所以我没住酒店。我对住在城市没什么向往,所以旅游签过去待了两周。

下面分享一下两周东京生活对日本的印象。先从缺点开始吧。

出租车贵

出租车很贵。查了一下东京差不多起步价 30 元,之后每公里 20 元。在外面玩好几次我看要走一点路,我说我们打车吧,我老婆每次都不愿意。在国内没吃过这个苦。

轨道交通的价格差不多是国内的两倍。

轨道交通不是一家公司

日本的轨道交通是私营的。东京都内很多线路是不同公司运营的,而且他们很多是车站共用,地铁和火车在一个站。结果导致有一些站的换乘对初到的人会很迷茫。一个站台上的车也分很多种,不知道这个规则也很容易坐错车。

比如国内地铁 1 号线转 3 号线,出了地铁就是沿着路线走到另外一个站台就行了。在东京会出现要先出闸机,然后走一段路到另外一个闸机重新刷卡进,找到自己车次对应的站台。然后在站台的板上看下一次到的是哪一趟车。并且同一条线先还会分快车和普快(各站都停)。初来乍到的人还是颇有一些难度。主要东京电车也多。

大阪有一个去机场的电车,前 4 节车厢是到机场,后 4 节车厢去和歌山。虽然广播会播报,但是确实也看到不少坐错车的人。我在国内坐地铁没遇见过这种同个车次不同车厢去不同目的地的。来东京前,我坐地铁从来没看过是哪个车厢。

IMG_2550.jpeg

没有小电驴

不清楚日本其他地方,在东京是没有小电驴的。因此几公里这个距离的通勤就很尴尬,只能硬着头皮走了。那边对自行车的停车也管理的很严,没看到共享单车。

东京规定非机动车的电动只能是踏板助力,不能有油门。因此就只有助力自行车这一个形态了。所以日本的外卖小哥是骑自行车送外卖的。我个人感觉东京的城市密度和上海内环差不多,上海没有禁电动车,只是上海管理的稍微严一点。

Image.png

工业品贵

电费和手机运营商费用的价格是国内两倍以上。

印象中水费还有一个起步价,是下水道的维护费,一个月 50 元人民币左右。其实这个钱也很合理,下水道确实是需要定期维护的,只不过国内比较良心,这个钱没跟终端居民收。

国内在消费品制造有价格优势,很多电子消费品是从中国出口到日本的。东京安克的定价是国内网购价格的一倍左右。

电子商务弱,外卖弱

在亚马逊上买过几次东西,体验挺一般的。国内的电商平台东西又多,快递又快。品质和性价比各类选择都有。日本人是真的死板,又没有菜鸟驿站。他们配送的时间只能告诉你是哪一天。结果就是配送的时候你最好在家,否则跟他们重新联系时间也挺麻烦。退货也麻烦,退货费也贵。

于是最后还是通过拼多多海淘了一波。

外卖生态也几乎没有。这个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结果,我个人觉得还是有比没有好,起码有的选。

我能想到一些原因外卖没做起来的原因:

  • 东京没有电动车,骑自行车配送半径和效率都很有限。Uber eat 一单配送费要 50 元。
  • 东京很多都是小饭馆,只有一个长条吧台,只能坐六七人。只有老板一个人。这种小店饭点的时候人是满的,对他来说外卖来了更多的单子他也做不了。
  • 有能力做配送的店价格肯定也不低,日本的社畜日常也吃不消。因此更常见的方式是去便利店买个预制菜的饭加热一下。在上海待过的人应该熟悉这种模式,属于是又快又便宜。

排外

之前刷到很多店铺不接待中国人、外国人的图片,在东京还真遇到了。附近有一家拉面店,就去吃了。是和深夜食堂类似的一个小吧台,只有老板一个人做。来吃的都是本地人,所以他没有准备外文的菜单。门口一台日文自动的点单机,他也不跟顾客说话。我进去刚开口,他一看不是日本人就把我请出去了。结果门口有两个本地妹子人还怪好,说这里没菜单,要用那个机器点,点好单子给老板。于是强行进去点了拉面,老板来问一些细节调整(我猜是要不要加香菜这种),我听不懂他就叹气摇头。

我觉得这个场景可能是文化习惯的区别。国内很多小店要是碰到外国人语言不通,一般都会很热情的沟通,反正瞎点也是做,来了都是客。日本很多小店就是几十年在这做周边人的生意,外国人碰到的概率低,怕麻烦索性就不招待了。

不过很多大一点的店会做外国人的生意就没这样了。很多店服务员懂中文。在银座去了一个烤肉店,来的全是中国人,服务员也都是中国人,含中率过高。然后打开大众点评一看,这家点在大众点评的地区人气第一。

人工贵

东京的最低收入比较高,最普通的超市收银员一个月工资也有一万多。白领和蓝领的初始薪水差距很小。好处是大家都有一定的基础消费力,缺点是所有人工都很贵。东京的剪头发起步价是 300 元。租房子要换一次门锁,很普通的门锁,上门服务一次要 1000 元。

这也是日本很多人可以接受快乐教育的原因:上大学出来在公司做一个文职,一个月一万多。高中毕业在超市当收银员一个月也是一万多。如果开上出租车,一个月 2 万多。那么多花时间,多花钱读大学的意义是什么?国内现在接受不了初中分流,无非是底层劳动者不仅收入低,地位也低。当上大学是一个亏本的事情,很多人自然就不追求了。

水果贵、蔬菜少

日本有严格的农业保护制度,凡是他们能种植的,都归农协统一管理。农民的最低收入有了保证,但是加了一层中间商到终端消费者价格就贵很多。最明显的水果就是西瓜了,超市里最小盒巴掌大的西瓜果切要 25 元一盒,我感觉价格差不多是国内的 5 倍。农产品的进口被严格管制,因此水果就呈现出了贵且少的情况。得益于国内的规模化种植和运输基建优势,国内的水果供应真的是很丰富且便宜的。我在杭州,水果店可以正常价格供应到新疆的阿勒泰香梨,东北的葡萄,云南的石榴,非常的厉害(出国前并没这么大的感触)。

当然我平时也不是每天都吃水果,但是我经常喝奶茶(古茗爱好者)啊。带来的连锁反应是他们的饮料里放水果也很少,国内的普通的水果奶茶到了那边价格贵一倍。我后来难受去超市买了一盒西瓜汁,一喝根本喝不出西瓜味。仔细看才发现是果蔬混合,只是含有一点西瓜汁,混的是胡萝卜。八嘎呀路,7% 的西瓜汁含量饮料封面大图居然只放了西瓜!我又沉默了。

还有一点难受的是他们的绿叶菜非常少。不知道是因为不喜欢吃所以少还是因为贵所以吃的少。日常的便餐里几乎没有绿叶菜提供。一般就是和沙拉一样切了一点点包菜丝,和一个汉堡里的蔬菜量差不多。然后就是和韩国类似的一些小泡菜。关键是一根青菜都没有!如果没有出国,很难相信发达国家白菜都供应不上。后来我去一家泰餐的店吃饭,总算有蔬菜可以单点了,一份空心菜 50 元,添一碗米饭(泰国香米)要 20 元。后来我去超市看了一下空心菜的价格,差不是国内的 3-4 倍。

大米贵

日本大米是真的贵,结果就是正常一份餐的米饭量挺少的。但是日本人也有饺子配米饭的传统艺能,这么吃的话我感觉勉强能吃饱吧。也听说很多人来了吃不饱的。米的价格是国内的 3-4 倍。原因还是因为农协限制了大米的进口。国内一般饭店添一碗米饭的价格是 2-4 元,对比到日本添一碗米饭 10-20 元价格似乎也合理。

小红书上随手搜的:米饭配饺子,再来一点麻婆豆腐。这就是日式中华料理了,一根青菜没有。这都算是高级套餐了。在中国这么一份套餐卖你 60 元你觉得香不香。

截屏 2025-08-30 15.23.30.jpeg

豪华套餐再给你加一碗拉面,注意这个套餐的左下角还提供了蔬菜。哪个中国人看到这个套餐不迷糊。而且这种饭吃完感觉味觉很空虚!饱是饱了,但是没味道。

IMG_61EF498C3804-1.jpeg

而且我还真在超市看到了日本政府的储备粮,价格是普通大米的 6 折左右。买了最小份的回家煮。这种陈米特别特别难吃!就是国内最最便宜的那种外卖用的米,近些年我在国内都没吃过这么难吃的米了。很久以前汽车站门口的 10 元一荤两素的快餐的米是这种米的感觉。年轻一点的朋友应该没吃过这么难吃的米。

插播一条优点:星巴克和麦当劳价格和国内一样

但是非常神奇的一点是:日本星巴克和麦当劳的价格和国内几乎一样。要知道日本的平均物价是国内的两倍以上,他们的人力成本也是两倍以上。然而,连锁的星巴克和麦当劳却能保持一样。我真不知道是国内的太贵还是日本的太便宜。

而且我看到很多人点一杯可乐加薯条在麦当劳坐一个下午,办公和学习的都有!联想到《中国合伙人》俞敏洪早期教英语买份薯条在麦当劳上课。老实说麦当劳的环境还是挺喧闹的(毕竟有小孩),日本人能在这环境学习我也是佩服的。

没有早餐文化

日本是没有早餐店的。因此如果在国内有吃早餐习惯的朋友,在日本要难受了。豆浆、油条、豆腐脑、小笼包、鸭血粉丝汤、煎饼果子一概没有。还有粥和各种小菜,我在新疆和西藏都能吃上早餐,在日本是一口都没有。其他的不提了,越提越难过。所以在东京上班的社畜感特别强。

日本社畜早餐一般就是一片吐司,或者一个便利店饭团(一片海苔,很咸)。传统家庭吃饭是一碗米饭,味增汤加一点小咸菜。讲究一点的还要往饭里打一个生鸡蛋。

IMG_7A92EF30C5F9-1.jpeg

再欣赏一下吃货福音:纯咸饭团。我在超市买的这个同款,一个字咸!吃之前脑海中都是日本滤镜,一口吃下去怎么只有咸味,怀疑人生。再吃一口馅里就是撒了一把酱油,还是咸,滤镜稀碎。这个当早餐,还没上班我就要哭了。

IMG_C73DB28D4503-1.jpeg

忽然怀念在上海吃的粢饭团(早餐)!糯米包油条,甜咸可选,可以自己挑要加哪些小菜。

IMG_1E00FA452088-1.jpeg

小饭馆都有固定店休,晚上八点关门

几乎所有的个体户每周都有固定店休,真当上班来干。几次看地图上的小饭馆,走到的时候发现店休。晚上八点就准时关门,七点半去就不招待了。而且有的店就只招待一轮客人,可能他预制的食材就这么多,卖完就算了。真的很佛系,一毛钱不想多赚。不过外国人的店还是继续营业。

稍微晚一点能吃上东西的我感觉只有居酒屋了。居酒屋的烧烤分量也很小!日本人也是能忍,两个小串吃一个小时,跟国内贵妇下午茶一样,两口蛋糕吃一个小时。

所以你夜里 12 点想点几串烧烤,不好意思,臣妾做不到。更别提小龙虾了。

租房

默认没有任何家具

日本租房默认是给你一个全空的房间,什么家具都没有。退租的时候也要把里面的东西全都搬走。难怪日式搬家东西全给你整理好,原来人家搬家就必须清空。在这个时代,一个繁华的都市里租房默认是清空的状态,真的是有点脱离时代。可能小日本自有国情在此吧。

大家可以在小红书上经常看到日本留学经典开局奇观(关监狱还能给张床呢):

IMG_E45D6142099D-1.jpeg

IMG_2567.jpeg

窗帘都不给配,卫生间里一卷纸也没有。

而且可能电也没有。因为要自己单独去开户才提供。房东一度电也不能给你白用。

IMG_2569.jpeg

冷知识:日本扔大件垃圾需要付垃圾费,按照体积买垃圾券。一个床垫在东京丢差不多要付 50 元的垃圾费。如果你觉得搬出去麻烦,也可以请人上门抬走,一件物品大概是 250-750 元。

因此也有一些留学生开局是去捡垃圾凑家具。

IMG_1066C085B686-1.jpeg

日本这套垃圾处理的制度我个人认为是有一点反人性的。吉井忍在《东京八平米》(她租的房子是 8 平米)里提到她买了垃圾券贴在她的垃圾上,结果自己的垃圾券被别人偷走了。于是她就被收垃圾的训斥了。也存在一种可能丢在下面的垃圾不知道是谁的。大城市里这种靠自觉掏钱的制度必然是有人不遵守的。得亏东京没有电动车了,不然初中不良小孩每天放学街区绕一圈倒卖垃圾券够零花钱了。

租房要给房东礼金

你租房的时候,要给房东 1-2 个月的房租作为感谢金。注意不是押金不是定金,是纯赠送!

AI 查到的解释:习俗来源:二战后日本住房紧缺,房客为了能租到房子,愿意额外支付给房东以示诚意,这种习惯逐渐固定下来。

你看,大日本自有国情在此了。但是日本政府也知道这个没道理,政府的公租房是没有这个钱的。

假设我跟房东签了一年合同,第二年要续签一年,是否需要再给一次礼金呢?答案是不要,因为我不是重新租赁,再收一次没理由。但是你续签合同也给房东添了麻烦,所以需要付给房东一个月房租作为续签费。续租还是要感谢房东呢!

IMG_B3DACAE247FC-1.jpeg

退租提灯定损

虽然租房的时候给了房东礼金,已经感谢过了,但是走的时候不被扣点押金也是很失礼的。东京提灯定损是标配了。搬走的时候通常要付一笔卫生清理费。因为房间会全部清空,打扫以后会仔细检查每个地方是否造成了磨损。如果墙上有一条划痕,也会提出需要更换整面墙纸为由收一笔钱。好消息:不是针对外国人,是他们就有这习俗。真是当日本人整了。

IMG_78B4D016C1A7-1.jpeg

正常居住难免有些生活痕迹,但是这些痕迹要求的修复金额真的是很离谱的。

床很小

大家可以留意一下日本的影视剧里,一般一个人都是那种 1.2 米的小床,就算是夫妻的大床也比国内小一号。因为日本的大床是 1.4 米。

IMG_F91F8AE955C9-1.jpeg

酒店的大床也是 1.4 米。而且这边酒店无论是你定的是标间还是大床房,住第二个人就要给前台多交一点钱,一般是 100-200 元。可能多一个人多费了点水电吧。

总之日本诸多习俗对中国人来说,常有一种小气的感觉。

房产

房产税

日本虽然土地归私人所有,但是房产却要每年交房产税。每年要交房子估值的 1.4% 的资产税。还要再交一笔城市规划税,在东京这个的税率是 0.3%。加起来每年要交房子估值的 1.7%。等于差不多 59 年就要重新付一次房子的价值。这个数字可能大家还是没概念,举例你在城市边缘 150 万买了一套 50 平的小公寓,每年要交给政府 25500 的房产税,摊到每个月就是 2125 元。

里面就算没住人每个月还要水电气的开通费用。而且房间里只要有电视就要交 NHK 电视的费用,不能关。每个月差不多要交 100 元。中国人一般也不看日本电视台了,所以交吧难受,不交又是层层阻挠。

IMG_8AB5B93AB651-1.jpeg

再次,日本人也受不了这。因为小米电视台不能接收 NHK 电视信号,很多日本人因为这个原因买了小米电视。 Image.png

土地私有,基建受累

土地私有产权带来的影响就是很多需要征地的基建推进困难。我们国家土地国有修个高架、城改都困难重重,日本土地私有就更是难搞了。

为什么很多街景一看就知道是日本?除了日本比较窄的道路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电线杆。

IMG_CCF6CC48AC9C-1.jpeg

你该不会以为电线杆是高级的象征吧?中国城市改造的时候,所有线路已经全走地下了。我感觉是不是现在县城都没有电线杆了?日本因为土地私有加上能力有限,无法承担把老城电线走地下的成本。繁华的银座和涉谷街头就看不到电线杆。

日语是一门糟糕的语言

从信息传播的效率而言,日语是一门糟糕的语言。

日语有两个半的硬伤:

一:日语没有自己的成体系语言符号。

二:日语没有进行完整的现代语言改革,拖累日常现代表达。

两个半:黏着语语法不符合当前世界语言主流。

日语在我眼里只有一个优点:底层规则注重发音的美感,结果是日语听起来很悦耳。同样一段话,对比韩语和越南语,日语好听的多。在音乐上日语的押韵非常容易押韵。我个人认为这也是日本注重外在礼仪的一个体现。但是这个好听的代价是语言信息密度低,有些发音调整规则对外国人来说复杂,外来语的本地化片假名发音完全偏离了外来词的原始发音。

没有自己的语言符号

日本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自己的文字(中国人:造几个字有这么难啊?)。直到唐朝的时候从中国学习了先进的汉字作为书写的符号之一。但是日本人没有真正的学习汉字并完整接受。日本保持了自己的发音和语法,只是把一些书写符号用汉字表示。等于只学了一半(其实只有四分一,因为很多汉字他们也没学明白)。只学一半的后果是文字和发音完全对不上,汉字的象形文字的作用被消解了。

我们知道我们每个汉字的发音都是完整的一个音节。但是这个到日本里,因为汉字的含义要对应到日语的发音,结果就是一个汉字可能有几个音节。以英文举例,书,英文是 book 。假设英文引入汉字作为文字符号,Here is a 书(发音:不可)。因此书这个汉字在英文里依然读作“不可”。那唐诗怎么办?律诗和绝句就全损了。所以为了兼容汉字的原始发音,于是又加了一套发音方式,叫音读。以“山”为例,本土读法是 yama ,音读就是 san 。富士山,读作 fuji san 。但是山手线读作 Yamanote-sen。这就带来了另外一个困扰:当看到一个单独汉字的时候,日本人无法准确说出是哪个音。最坏的情况是一个日本人的汉字名,有几种读法,等于是多音字了。日本姓氏的读音是由自己决定的。本质是因为汉字在他们那里是没有统一发音的。

以一位知名老师的姓氏“三上”为例,最常见的读做 mikami ,但是也有人的姓读作 sanjou 。补充一个背景,日本直到明治维新前只有贵族有姓。因此很多人姓氏是后面随便取的,发音也就千奇百怪了。

Image.png

同时一个汉字,同一个含义在日语依然会有多重发音。举例来说日语里今年的读音是( kotoshi ),去年的读音是( kyonen )。等于今年是一个专有名词,去年也是一个专有名词。但是写到汉字里今年和去年的“年”字是同一个字。因此同一个含义的“年”字只能有了多重读音。

雪上加霜的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大量引入西方词汇,这次是用片假名自己重新音译。这个文字接受等于又是学了一半。因为自己重新发明了一套表音体系,原有语言比如英语的词根词缀就全丢失了。

以 PC 为例,英文里 PC 是 personal computer 的缩写。中文就取他的单词含义意义找到对应的语言的词,翻做个人电脑。也有人直接引用缩写写成 PC 。日本人是直接根据读音翻译成片假名的,约等于翻成了“怕松纳鲁空飘特”,后来他们觉得这样翻很长,还是用缩写方便。但是他们没有直接音译 PC ,他们是把片假名缩写了:“怕松空”。这么一来这个词,日本人看不懂,会英语的也看不懂了。

再以我喜欢的塞尔达传说王国之泪为例,这个名字中国人和外国人都能看得懂。中文是“王国之泪”,英文是“tears of the kingdom”,但是这个名字日本人绝大部分都看不懂,因为是英文 tears of the kingdom 的片假名翻译。我要是跟你说这个游戏名字是“提阿兹・欧布・杂・金古达姆”,没点英语基础肯定想不到什么意思。

Image.png

日语没有全盘进行现代化改革

现代的科学体系引入后,很多现代社会的表达需要重新调整。我们国家在建国之初对一些现代新事物进行了统一的命名,而且还简化了汉字。但是日本还是尽量保留老传统,导致语言在很多基础表达上显得很麻烦。

以星期举例,一周有 7 天,我们是星期一到星期六,只有最后一个特别点是星期日(对应 sunday )。日语里是: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土曜日、日曜日。虽然他们这么按照天文排也有道理,但是我请问这周金曜日离水曜日有几天?换成中文我问周五离周三有几天,是不是方便很多。日语里最基本的数字和历法都没有全面使用新的表达方式。结果就是 7 月 7 日 7 时 7 分的 7 有多种读法。

再比如封建糟粕的敬语体系完整的保留了下来。诚惶诚恐了。

黏着语系不符合世界主流

世界主流的 Top 2 语言,英语是屈折语系,汉语是孤立语系。英语和汉语语法有很多相近之处,比如我不喜欢你,英文是 I don’t like you 。几乎可以一一对应。虽然英语多了时态,时间会放在后面。但是日语的黏着语是原型句子在后面不断添加助词。刚刚的句子在日语是:我喜欢你才没有。否定词在句尾。

这个在互联网时代以前其实没什么影响,只是语言习惯,我们也有一些省份的喜欢倒装。但是现代社会的直播翻译就麻烦了,因为在说完一整句话之前完全不知道这个句子的含义。因为否定词在最后!回想一下日剧里为什么总是一个人说完话之后另外一个人要发出“ei”的惊讶,因为前面说了很多最后加上否定词直接反转。

日元持续贬值

日元持续贬值,对于对在日本赚钱的人来说是一个缺点。2012 年 1 美元兑日元是 80 ,2020 年的时候大概在 110 左右,24 年的时候最低跌到 150 左右。过去的 13 年里,几乎贬值了 50%。然而过去十多年间美元兑人民币都在 6 - 7 之间波动,大概是 10% 左右范围的波动吧。

一个中国人在 2020 年左右到日本工作,发的日元工资,那么到今年,人民币计价的收入等于打了八折。如果这个人是在 10 多年前来的日本,那么他的收入兑人民币等于只有六折。这是为什么现在日本的薪资收入对中国来说没那么有吸引力的原因。

对于中国购物旅游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了,大家应该也能感受到日本的消费品越来越便宜了。日本是发达国家里旅游性价比最高的国家了。

日本是个岛国的基础能源、矿产无法自足,依赖进口。他们的农产品也需要大量进口(除了大米)。因此无法做到肉烂在锅里,日元的贬值对整体的购买力影响是很大的。当然日本是一个已经完成了城市化的工业化发达国家,下限是比较高的。但是日元的持续贬值是无法逆转的趋势。信息化的新兴产业日本毫无建树。日本最有竞争优势的就是旅游业了。对中国旅游签的门槛后面还得降。

总结

日本来旅游还是挺好的,一些生活方面的不便反正就几天。如果长期住在这,相比国内某些生活的便利性还是有一些缺失的。好在离得近,东京飞上海机票也就千把块。不过这个看人吧,有的人也能忍忍。

不过日本作为一个东亚发达国家,有其独特的艺术审美,也有不少优点。国内在某些方面可能是无法达到日本的高度的。下篇我会列举一些日本的优点。

184 comments by lacklock at 14:34:51 in 旅行


未来程序员市场应该会崩溃的 现在程序员工资如此之高只能说是 201x 年互联网浪潮的惯性————赚钱的互联网公司不差那点程序员工资。
然而在 AI 的冲击之下,慢慢程序员工资肯定会退热的。

这么一个复杂的前后端-client 端的流程,我跟 AI 一起,1 天就搞定了。耗时最久的过程是因为 Claude code 不熟悉腾讯 COS 的 sdk ,我需要把相关的 api 文档,demo 示例代码粘贴给 AI 学。
能跟我同样效率的人,我不介意给他 20k 以上的工资,但是,这种效率差不多抵得上 AI 时代之前的 3 个人日了吧?可能不止。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程序员至少要裁掉 2/3 。

109 comments by Ranglage at 09:53:42 in 职场话题


长期喝瓶装这习惯好吗?

家里虽然有净水器,但不喜欢喝,因为还要烧水,很麻烦。

自己长期喝瓶装水已经七八年了,从农夫山泉到恒大冰泉,各种矿泉水都喝过。家里和办公室都是买很多箱水囤着。

缺点比较费钱,优点是比较方便,想喝水就开一瓶。

但考虑到长期喝瓶装水,健康方面也有点担忧。虽然说水质可能比自己的大桶水/净化水好一些,但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调查说长期喝瓶装水不健康。

有没有和我一样一直喝瓶装水的朋友?是否考虑过这问题?怎么看待?

78 comments by Kinnikuman at 10:02:52 in 问与答


为什么无论什么路由器,网友都会说:疯狂断流

最近需要买个 200 左右中低端路由器,一查吓一跳

任何牌子任何型号,都有网友跳出来说:疯狂断流,莫名断流

真的假的?现在中低端设备这么不靠谱???还是网友都太夸张了在胡说八道?

70 comments by qdwang at 18:07:29 in 路由器


问下各位:到底是电车好还是油车好? 有些人说电车适合市区正常通勤,油车适合跑长途,真的假的啊?
现在不是充电站越来越多了吗?这样的话电车也适合跑长途啊。
电车的电池能用多少循环呢?到时候换划不划算

61 comments by King01 at 18:51:04 in 汽车


强烈推荐:我用过最丝滑的 Claude Code 手机客户端
?si=3tAuf7Fj1hN2sz2e

整个视频有点长,但是是一镜到底,完整展示 CC 给指定文件生成单元测试并确保覆盖率超过 80%的过程。

视频中的/generate-unit-test 是一个 CC 的自定义命令,整个体验下来和在 mac 端操作没啥区别,甚至还自带了更方便的语音输入,在外随时写代码毫无压力。

https://github.com/slopus/happy

52 comments by terryso at 11:51:22 in 程序员


每天都有一股死感

无车无房无对象,没有任何欲望,没有任何理想和目标, 工作上焦虑, 下班只想回家躺平打游戏刷视频, 不想找对象, 最开心是周五准备下班, 周末什么都没干, 然后又开始焦虑. 感觉没时间, 但是有时间却都在拖延什么都不做. 是不是抑郁了😭, 大家都是什么个状态

44 comments by alpha4zeta at 12:03:50 in 生活


忠心建议:不要生孩子

不管有钱没钱,没生孩子的,真心建议别生孩子。孩子这种生物的很多事是钱解决不了的问题。成年人的崩溃就在一瞬间。好了,你们可以喷我了。

42 comments by Bitram at 17:06:53 in 生活


20250831 - Cold Wallet 操作说明 使用 lock.jup.ag 对 72% 的 supply 进行了 1 年 + 72 个月的锁仓操作。配置参数如下:

- 2026 年 10 月开始的 72 个月里每月解锁 1%



因为 V2EX 的商业模式不会是卖币,所以一年之后即使开始解锁了,也依然没有计划在公开市场( AMM )里直接卖。

相关操作 tx:

https://solscan.io/tx/3rtNxNqKNc7ZZbMEzb525FtujmufATAypvxfc4hAWZu1bvJP25KNz5NMoqLwSuAu6p7C8niBQDN47yQEQqYLEVTN

之前也考察过一些初创公司做的锁仓产品,但我始终的一个担心是 VC 支持的公司的存活时间。

最终选了 Jupiter 旗下的产品,两个原因:

- Jupiter 本身是 Solana 上最好的 DEX ,应该会一直存在下去
- Jupiter 自己的 token JUP 在使用 lock.jup.ag 锁定了大部分

31 comments by Livid at 21:20:19 in Solana


家用 nas(待机功耗 15w 左右)ups 推荐 住在城中村的公寓里,一年停电好几次,真怕硬盘哪天真会崩,还是给配个 ups 吧。

28 comments by cowiejulewbfwo at 15:10:06 in NAS


终于明白为什么国内安卓软件开启后就弹隐私协议了 最近在折腾 app 上架小米商店,真是被他们的机审搞得有点头疼。
每次提交审核之前都会跑一个自动机审,这个机审特别严格,要求 app 在用户同意隐私协议之前不能调用任何传感器。我为了适配安全区域用了 capacitor-plugin-safe-area 这个库,结果这玩意儿一初始化就会监听屏幕旋转角度,直接被机审拦下来了。
试了几次都过不了,没办法,只能换个思路。现在我重新写一个隐私页面作为整个项目的主页,这个页面里不放任何第三方代码,干干净净的。用户点了同意之后,才会加载真正的 app 内容。
虽然麻烦了点,但这样应该能顺利通过小米的机审了

27 comments by hamsterbase at 10:37:53 in Android


给内网电脑开 SSH 的方案 家庭使用,请问这个方案的安全性如何?
互联网->路由器端口转发->NAS->Caddy(docker)反向代理->FRP(docker)->电脑 SSH(禁用密码)
还有哪个环节可以加强?

25 comments by xuegy at 07:31:39 in NAS


我有一个无人机导航空车位的想法,各位帮看下可行性。

背景: 我目前住三四线小城市,由于我没有租车位,所以我一直停在小区的外面, 而小区的外面有几个固定的地方(其实就是小区周围底商前有一大片空地)是可以安全的停车的(这几个地方不会贴条)。但是车比较多,所以车位很紧张, 我每次回去都要找一圈车位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车位。这很浪费时间,我想做的事情是,通过一个无人机每天定时去拍摄这几个固定场景然后通过机器学会分辨是否是空车位,然后针对这几个固定的停车场的位置构建一个自己的小型地图,后面当我再次回家的路上时,我想提前大概 10-15 分钟左右让无人机飞到这几个固定停车场的位置来帮我扫下是否有空的停车位,发现到有合适的停车位之后选择最优解,回传定位给我的手机,然后直接导航我到这个空车位进行停车。 不知道这一套下来是否可行,以下是我想到的问题。

  1. 当驾车剩余 10-15 分钟距离时,无人机是否支持如此远距离的操控。我看了下地图,距离 10-15 分钟时大概导航距离 5 公里左右,所以最多应该也能控制在 10 公里内。且沿途没有太多高楼、大树遮挡之类的。 且我这小城市法规应该不是问题。

  2. 无人机找到空车位后是否能精准发送定位,停车场往往都是几排几列的形式,所有当有了定位之后是否能通过导航找到具体的空车位。这个我想了下不是很担心,其实只要告诉我一个大概的位置甚至无人机悬停在空车位附近,开过去其实肉眼也很好分辨了。

  3. 无人机是否能将定位等信息发送到手机,这个大疆应该都有这种 sdk 的吧?

  4. 这部分最担心: 由于没这方面经验且不是正规停车场,所以没有划线等等这些规范 a. 机器学习通过每天停车场的俯拍照片或视频,是否能真正学会哪些位置是可以的停下车的。以及需要多少量级的标注,这个标注有多少人工工作量的参与。这部分我基本没什么经验 [以下就是延展需求了,做不到也无所谓] b. 车位紧张,路中间难免会有人不按规则停车,或者自行车三轮车都有。所有是否能区分去往空车位的路是通的呢? c. 多个空车位的情况下找最优解,一个条件是,距离走回家最近,另一个条件是某些固定位置由于空间较大,经常有车会横停在你车上,这就把里面车堵住了。

  5. 最后就是成本问题了,应该主要集中在无人机购买,和机器学习训练。 无人机不要求精度多高的,能实现需求就行 机器学习训练这个大概要多少成本呢? 收益可能远小于投入,只是觉得很有意思,所以拿出来探讨下可行性。

25 comments by JohnXu20151211 at 12:07:35 in 无人机

Built With ❤️ by jiacai2050/mofish
 
Reply all
Reply to author
Forward
0 new mess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