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血友病带进王室的亚历山德丽娜·维多利亚统治期间,大不列颠的社会风气一派和谐,国力空前强盛,以至于大胆自称"日不落"----由此可见一斑。
尽管日不落,但是由上至下都保守的可以,就像王小波写的那样,上流社会言谈中不能谈及腰以下的部位,钢琴脚也要遮起来以免不良联想。生活在美好社会的我们自然很难想像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如果换代过去,众多酷爱饭桌上交流荤段子的领导干部恐怕生不如死。我想那个时候的一部分人也是苦不堪言,自然也就有了维多利亚时代最著名的产物----地下小说。
大卫·哈代眼睛直视着前方,昂着胸走到路灯旁,那儿站着一个将鸭舌帽压得低低的家伙。"先生,刚出版的小说,新鲜热辣。"他用小得几不可闻的声音说道。大卫望着前方,微微点了下头,问道:"有码无码?""您在我这看过有码的么,亲爱的哈代先生。"大卫"嘘"的一声,用极优雅的姿势伸出了手,那个人将一本什么东西掏了出来,放在了绅士的手上。"下次再付总账。"鸭舌帽点了下头,"天佑大不列颠、爱尔兰及海外领地女王。"接着,他就很快消失在伦敦浓浓的迷雾当中。而大卫·哈代,还是直视着前方,昂着胸回家了。
是不是这样的情景呢,现在已无法追溯,但假如大家有过在路上行走,冷不防凑上一人在耳边轻吐"师兄,要毛片么"的经历(这个我没经历过,遗憾遗憾),想必也有共通之处。维多利亚时代的匿名地下出版物是个很伟大的发明,它让英国工业革命达到了最顶峰......当然,这是假的。
现在如果要体会维多利亚小说的曼妙,除了美国小书店外基本上是找不到了。虽然维多利亚地下小说像濒危动物一样越来越少,但是所谓的"维多利亚心态"却很好的保留下来,将这种优良的社会风气传播到世界各地,飘荡在大洋彼岸。
很高兴我们的广电总局也沾上了从一百年前流传过来的这股心态,他们很负责任的将一切外来电影的糟粕之物剪去,胆敢出现性,胆敢出现暴力,胆敢出现不和谐,凡是要粘上边的都要统统剪去。他们是这样的负责任,甚至一个半小时的电影也不惜剪去三十分钟。我对广电总局电影审查组充满着感激之情,没有他们,每年我就得在去看电影这一块花上翻很多倍的电影票钱,路费,可乐钱和其他额外消费。
电影审查派生出了很多令人喜闻乐见的变化,譬如说,现在的引进电影,都会在海报上打上大大的标语;超级无敌好消息!《大雄的恐龙》是没有删剪的,是一刀不剪的!也就是说,很快外国电影都会在默认已经剪过的情况下引进,而完全没剪过的,都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健康向上的好片,是值得合家观看的,当然剪过后的片子也是。
剪刀手还有个神奇的能力,就是每个人都有颠覆原导演的能力,在他们手下,无数的导演剪辑版整齐划一的诞生,像流水线一样烙上了一个个光明向上的结局,我们的电影都是美好的,都是爱国的,这点值得其他地方的人民羡慕和嫉妒。
祁克果----有时我们也喜欢叫克尔凯郭尔----说过,"群众最大的特色就是喜欢言不及义地闲扯",很明显我扯离题了。其实我是想说,维多利亚心态是个挺好的东西,可以在很多场合避免尴尬,譬如说就不用在合家看《泰坦尼克号》杰克画像那一段时被父母叫去楼下倒垃圾了。
但是前不久又看到一则新闻,大意就是革命前辈为了躲避搜查,用黄色小说的封皮来保护党纲(?记不清),革命的火苗原来是从黄色小说中燃起的。这就让我又不禁想到很多很多,一想到祁克果的教诲,便还是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