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分成“钓水里的鱼” (to fish) 和“诈骗” (to phish) 两大意思。
其次,每大意思,在英语中分不同的词性,每个词性算是独立的一个词典条目。如:v. fish (去钓鱼); n. fishing (钓鱼运动);
v. phish (去诈骗); n. phishing (诈骗行为)。
再次,每个词性,在真正写英语时,还要分出不同的屈折变化,也就是我们前面常说的 原形变成变形。如,v. fish 这个动词原形,可能变形成
fishes (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fishing (现在进行时或动名词), fished (过去式或过去分词)。n. fishing 也可
以有 fishings 这个变形,比如 We had three fishings.
那么,如果原文是:
我在钓鱼。
计算机要趁机教你“钓鱼”的英语:
我在钓鱼 (v. 钓水里的鱼: fish; n. 钓鱼运动: fishing; v. 诈骗: phish; n. 诈骗行为:
phishing)。
我们发现,fish 和 fishing 其实是互相关联的同一“单词家族”,所以我们可以用类似“Windows 任务栏把类似程序分成同一组”的办
法,把 fish 和 fishing 分成同一组,并且默认只显示其中一项,其它项用省略号隐藏:
我在钓鱼 (v. 钓水里的鱼: fish; ...; v. 诈骗: phish; ...)。
有点像数学里描述一个数列的办法:
1, 2, 3, ..., 99, 100, 105, 106, 107, ..., 120, 121.
由于我们教单词(也就是放在圆括号里插入到原文里)的时候只教单词原形(比如只教 v. fish 而不考虑原文里用的是不是 fish 的第三人称单
数 fishes 等等屈折变化),我们还不用涉及本文一开始说的第三层复杂度:屈折变化。
那么当练习单词(放在方括号里替换原文的“钓鱼”)时,问题就来了。
我们先看,练习“钓鱼”对应的英文,原本应该怎么做:
我在 [<fish>; <fishing>; <phish>; <phishing>]。
以上 <...> 表示 < > 里面是单词原形,要脱掉 < > 就必须根据上下文,给这个单词原形添加上适当屈折变化(如,如果上下文表明这里应该
用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态,就要把 <fish> 变成 fishes)。
然后,既然教的时候可以把“同家族”的项归并在一起,练的时候也试试?
我在 [<fish>; ...; <phish>; ...]。
好在源语言为中文时我们不会碰到屈折变化这个第三层复杂度。我们换个例子。
举一个源语言是屈折语(英语)的例子:
We tried him.
计算机要教 tried 的中文。
try 有两大意思:尝试 和 审判。
We tried (v. try out: 尝试; v. bring to trial: 审判) him.
练习:
We [<尝试>ed; <审判>ed] him.
再举一个 tries 的例子:
We made three tries.
教:
We made three tries (v. try out: 尝试; n. tryout: 尝试; v. bring to trial:
审判).
分组后:
We made three tries (v. try out: 尝试; ...; v. bring to trial: 审判).
注意,try 作为审判的动词时,对应的审判的名词是 trial,而不是 try,所以上面只列出审判的动词,没有审判的名词。
练习:
We made three [<尝试>s; <审判>s].
感觉这里问题出现了。 <审判>s 让人以为原文是 trials.
又感觉这个问题也是正常的。当你翻译到目标语言时,如果目标语言单词比源语言的单词多出一种意思,让翻译后的版本多出一个歧义,也是正常现象。
这就好像是,把 We made three tries 的 tries 翻译成某种虚构的语言,比如叫“火星英语”,而火星英语的 tries 既
可以是 尝试 这个名词的复数,也可以是 审判 这个名词的复数,那么翻译后就是:
We made three tries.
注意,虽然跟翻译前一模一样,但现在是火星英语。在火星人看来,这句话就有两个意思了,一个是:我们尝试了三次。一个是:我们审判了三次。这个歧义就跟
上面 <审判>s 的效果差不多了。
换个例子:
We made three tests.
练习:
We made three <测试>s.
注意这里 tests 不管是名词复数还是动词三单,翻译成中文都变成 <测试>s 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