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Groups no longer supports new Usenet posts or subscriptions. Historical content remains viewable.
Dismiss

学术贴:对 statistical pre-emption 的进一步研究

9 views
Skip to first unread message

yaoz...@gmail.com

unread,
Oct 27, 2017, 4:52:22 PM10/27/17
to
学术贴:对 statistical pre-emption 的进一步研究

这件事以前我也说过。学术上已知,一个人小时候只要听到一门语言的大量的 *正确* 的句子,并得知每一句的意思,就自然能学好这门语言;这些正确的句子可以称为 positive evidence;学术上已知,一个人学母语的时候不需要别人告诉他某个说法“不对”,比如“不能用 goed,要用 went”。

“不能用某种说法”,学术上叫 negative evidence。也就是说,一个人小时候学母语的时候,只要听过大量 positive evidence,而不需要听任何 negative evidence,就自然能学好母语。

那么一个人学一门外语的时候,是不是也只要听到/看到这门外语的大量 positive evidence(正确的句子及其意思),不需要关于这门外语的任何 negative evidence,就能学好这门外语呢?

外语学习界的爱因斯坦、王中之王克拉申及其支持者认为,学好外语只要 positive evidence 就够了;但也有人怀疑,外语学习可能不完全跟母语学习一样,可能需要 negative evidence。

我最喜欢举的例子就是 looking for vs. finding。我们读书的时候,外语老师明确告诉我们,“正在找”应该用 looking for,不能用 finding,如 I'm looking for my cat.

那么一个学外语的人是否能通过阅读大量正确的外语句子并得知每一句的意思,就自然知道“正在找”必须用“looking for”而不是“finding”?这个问题曾经困扰我很久。。

--------------------

我们先回过头去,看看一个英语母语者小时候,是怎么知道“不能用 goed,要用 went”的。

起初,他听别人讲正确的英语句子,以及观察当时正在发生的情景,了解到 go 是“去”的意思、went 是“去了”的意思,但他不知道 go 和 went 是同一个词的两种形式,而以为这是两个不同的词。

然后,他观察到很多表示动作的词加上 /d/ 就变成了表示这个动作发生在过去的词,比如 walk -> walked、talk -> talked 等等等等,于是他觉得 goed 也可以用来表达“去”的过去式。

于是他说话的时候就有可能冒出“goed”这个形式。但他继续听了大量的别人说的正确的英语句子后,发现本来应该出现“goed”的地方,却总是不出现“goed”,而总是出现“went”,于是他慢慢就发现,“goed”实际上并不常用,常用的是“went”。

学术上就说,“goed”这种假想中的用法被“went”给压倒了(pre-empted)。这种通过统计来发现的“压倒”现象叫 statistical pre-emption。语言学习者这种通过统计来学到一个规律的行为叫 statistical learning。

--------------------

那么外语学习者能否通过类似的 statistical learning 来发现“正在找”必须用“looking for”而不是“finding”呢?

首先,在没有任何统计式经验以前,一个学外语的人以为“正在找”就是“finding”的确可能是有道理的,因为“-ing”通常的确可以表示一个动作正在进行、还未完成,比如“learned”是“学会了”,而“learning”是“正在学(还没学会)”。

“I learned to swim.”(我学会了游泳。)“I'm learning to swim.”(我正在学游泳。)

“I made a chair.”(我做了一把椅子。)“I'm making a chair.”(我正在做一把椅子。)

既然 learn, make 等等动词都可以这么干,那么为什么 find 不能这样:

“I found my cat.”(我找到了我的猫。)“I'm finding my cat.”(我正在找我的猫。)

套用上面英语母语者如何学会 goed 应该被 went 替代的例子,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外语学习者看过大量正确的英语句子后,发现应该用“finding”表示“正在找”的地方,实际上却总是出现“looking for”。

于是通过统计,他发现,即使“finding”用来表达“正在找”也是对的,“finding”实际上也不是比较常用的表达“正在找”的方式;“looking for”才是比较常用的方式。

--------------------

事实上,还有另一个因素进一步促使外语学习者避免用“finding”表达“正在找”。这个因素就是,他看过大量正确的英语句子并了解它们的意思后,发现“finding”实际上是用来表达“刚刚找到、开始发现”的。

如:

finding it <形容词> to do ...: “I'm finding it hard to learn math.”(我开始发现数学难学。)

finding <复数名词>: “I'm finding a lot of issues in today's laptops.”(我发现现在笔记本的问题很多。)

那么这次我在宜兴,用手机上 bing 搜索 [ "i'm finding a" ] 和 [ "we're finding a" ],发现 finding 后面跟单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也是表达“开始发现”的意思,如:

“How I'm Finding My Identity as a Stay-at-Home Mom”(我怎么发现我其实应该做一个家庭主妇的)

“How I'm still finding peace in today's world”(我在今天的世界是如何仍然能找到(内心的)平静的)

“I'm finding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原文是 detween) M and M3 colours”(我刚发现佳能 EOS M 和 EOS M3 在拍到的色彩上有显著区别)

诸如这些例子都说明,finding 后面即使是一个单数名词(如 a difference)或者一个不可数名词(如 peace),finding 也都表示“开始发现、刚发现”,而不是“正在找”。

--------------------

所以, 至少对于“finding”这个案例来说,英语学习者完全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正确的英语句子(positive evidence),来发现“finding”不表示“正在找”而表示“开始找到、开始发现”。

--------------------

感觉这一切都是“先验知识”和“后验知识”的区别,或者说“理论上可用”和“实际上常用”的区别。比如数学上,要表达“2”这个意思,理论上有无数种形式:2、1+1、4/2、1+0.5+0.5、1+0.5+0.25+0.25。。

一门自然语言要表达某个意思,理论上也有很多甚至无数种形式,比如我们常见的“不是”,理论上还可以用“非是”这种形式,只不过实际上我们并不用“非是”。

经过大量阅读,我们通过统计,知道“非是”这种形式实际上是不被用到的。大量阅读让我们知道一个意思在一门自然语言中“实际上”常用哪个或哪些形式来表达。

0 new messages